成長是一種荒謬的命題--楊德昌:《海灘的一天》
對張愛玲來說,日常生活裡總是有一點不對勁,但是不到恐怖的程度。但是她的不對勁,其實早就非常可懼。
海灘的一天就是從不對勁的日常開始說:女鋼琴家譚蔚青,受邀歸國演出時,與前男友的妹妹佳莉重逢(真不對勁),兩個女人聊起了十三年來的變化;當年蔚菁與佳莉的哥哥佳森相戀,卻因父親反對而分手,佳森另娶門當戶對的太太,但過著不快樂的生活。相同的模式複製到佳莉身上,她決定脫離家庭的安排,與她大學認識的老實男友德偉結婚。不料,德偉事業成功後,夫妻關係漸漸陷入僵局,德偉變得不常回家,彷彿人間蒸發,而佳莉只能告訴自己,要信任,而某天警察打來告訴佳莉,德偉疑似跳海自殺,於是在追蹤的過程裡,她從先生的摯友老闆阿財那得知德偉虧空五千萬公款的消息,佳莉終於連結起德偉逐漸改變的原因,他的工作壓力、他的外遇、他的迷失、他的金錢權力慾…..,而佳莉也漸漸從中尋回自我的價值。此時,海邊發現疑似德偉的屍體,但是對佳莉而言,死者是誰已經不再重要,她是棄婦,也必得重生。
那一天的海灘,是佳莉的破蛹日,她在哪裡得到全然的幻滅,關於她信仰的婚姻、愛情、信任……。然而那樣的幻滅,卻在結局變成一個「完美的婦人」的方式,老實說,我不覺得蔚青的「完美」是對佳莉的讚美。
因著這句話,影評裡很多人說,這是女性成長的故事,佳莉被德偉拋棄了,反而更能自信的成為一個女強人。我的問題是,為什麼成為一個女強人,就變成是一種成長呢?難道沒有人覺得佳莉那樣自信的笑容也非常不對勁嗎?整個八零年代經濟的穩定起飛,家庭倫理,女性權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鬆綁和挑戰,可是沒有能解決生活的不對勁感,那種不對勁,其實和外在怎麼變遷沒關係,是人的內在無法真的安頓。
那種不對勁,其實是人對生命無常,時間飛逝的執念與衝擊,而且癡愚的人是永遠無法覺悟的人生命題。
楊德昌是能夠看到那個「人的癡迷」的那種導演。他告訴我們佳莉的幻滅,也看到了佳莉的改變,但是「改變」可以直觀成「成長」嗎?我不覺得電影裡開出了任何佳莉的生命境界,這些過程和折磨,只有讓佳莉換個方式活,但是是不是更寬容,更智慧的活呢?還是她變成了另一個程偉外遇的小慧,不再童稚期盼著家庭秩序或是道德,而是像血玫瑰一般的利用男人換取生存的愉悅?那是成長嗎?
小慧(那個金錢觀已經模糊人生觀的女經理),真的有比海灘的那一天前的佳莉更成熟嗎?
我覺得《海灘的一天》真的是很針尖的電影,他挑出那麼多的不對勁,把這些不對勁拍在一起,我們於是知道,人生真的很不對勁呀。
那些你以為完整的人生,其實都是命運的一種寬容,你永遠難以知道,全能的上帝會用甚麼方式,非常突然的讓時空跌倒,讓順遂擦破皮,留下無法癒合的瘡疤。真正成長的,也許是一直安分的被命運擺佈的佳森,他說:「能擁有這麼渺小的生命這麼久,已經是值得慶幸的奇蹟了。」這麼寬容的看待人生是很智慧的呀,所以老天很快的把他收回去了。
我的結論是:把《海灘的一天》看作是成長電影,未免小看了楊德昌,因為他不像是那麼慈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