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抵苦的人生

2024/01/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影「終極追殺令」裡瑪蒂達問:「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蜜,又實在可怕,美麗的事物,常常令人心疼地就忽然幻滅了。」這種無常,大概就是生命之苦的本質吧?佛家以生命之苦為四大聖諦,是否是想在看似無可奈何的悲觀中尋求解脫之法呢?

    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人的生命本質就是欲望,總是不斷在追求著一些東西,比如人為了活下來就是要吃飯、要生存,以及要許多別人擁有的東西,有欲望,表示我們還沒有得到滿足,這當然是痛苦的,而即便想要的東西得到滿足,也不過是短暫地消解痛苦而已,因為馬上又有新的欲望出現!換句話說,人活著,就不斷會有欲望,也就不斷有痛苦。

    佛教裏常提到的三苦:「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的確,我們所愛的事物所愛的感覺,終究會消失離開我們;而我們討厭不喜歡的人事物總是不斷出現在我們眼前,與我們相會;而我們渴求的東西也始終無法得到,滿足我們。

其實苦或樂,決定性的因素來自於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不是擁有多少金錢或多少有形的物品。

    曾經看過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通常人們所追求以為可以帶來幸福的事情其實並沒有效果,比如住在豪宅或搬到風光明媚的好地點,其他如升官發財更是與幸福沒關,結論是當一個人可以自由掌握與調配自己的時間運用情況時,才會對自己有最大的滿意度。

  難怪身不由己的忙碌現代人這麼不快樂,精神上也充滿挫折與抑鬱困頓的情緒。尤其習慣被要求做事有效率的上班族,在長期一心多用之下,逐漸喪失了對事物的真正感受。

常會覺得在這個一百分的失敗者的不確定時代裏,人必須正視生命之苦,也得學會如何轉化我們的痛苦與壓力,或許就像一句老掉牙的格言:「如果生命給你一顆又酸又苦的檸檬,那我們就把它拿來做成一杯檸檬汁吧!」

    也正如梵谷所說的:「如果你沒有美麗的人生,那你最好有美麗的人生觀。」佛教也說:「煩惱生菩提。」從生命必然會遭遇的苦痛中,體會人生的智慧與意義,沒錯,印地安原住民也提醒了我們:「如果眼裏沒有淚水,又怎能映照出靈魂的彩虹。」

raw-image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