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支持公投第16案的以核養核嗎?(下)】——「科學」並不是拿來作為抹黑的工具

更新於 2024/11/19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2018.11.03藻礁遊行。環團上戰車持續訴求反三接蓋在觀塘、非核減煤的明確決心。拍攝:李若慈
自然科學能解決所有問題嗎?社會科學的思考能幫助問題進展嗎?政治能解決問題嗎?
公投第十六案的正方,常常打著科學的大旗,批評反方是毫無根據且訴諸感性。然而,我們再再看到反方引用科學與政策的研究數據。我們先無論其假設正當性或證據論證及其辯證。反方訴諸感性在於所有的政策都是「與人有關」,若拖去「人」的脈絡因素,很有可能出現相當大的問題,接著反方持續提出許多的科學論據,無法理解正方始終以「毫無科學論證」的方式批評反方。
既然都是科學,都是分析數據。人做一個「詮釋數據」的載體,便讓其他人們去獨立判斷該假設、切入角度、數據是否值得採信。這才是科學。
然而,這次正方到公投前,持續打著科學大旗、民主之名,但這真的能解決問題、促進有效溝通嗎?還是樹立高牆,製造更多對立?

我所認知的科學......並非奉為圭臬的「真理」!

想以吸菸為例子。這個故事是最近在看《販賣懷疑的人》中舉的例子。當初提出來的很多看似科學的觀點,相當有趣,跟今天的論調極度相似。(以下部份摘錄部分重寫)
1953年,《LIFE》跟《紐約時報》發表了一項研究,當時的《讀者文摘》也有一則以〈菸盒有害健康〉為題的報導。可想而知,「香菸帶來癌症」並不是菸商所想要聽到的結論。於是,產業高層決定要聘用公關公司,挑戰關於「吸菸致死」的證據。一方面,成立「菸業研究委員會」,一方便也資助「另類」研究,希望用迷糊仗模糊吸菸與癌症的連結,另外,更進行民調,並針對大眾的意見來操作輿論:一方面精心挑選資料,另一方面強調那些未能解釋的細節,因為當時吸菸及癌症關聯並沒有被科學研究確立,又因為科學研究是誠實的,於是菸業就鑽漏洞,試圖去抹上不合理的懷疑。比如,菸業提出了下列幾項「科學問題」(僅列舉一些):
  1. 為什麼各個城市吸菸率相差無幾的時候,癌症發病率卻有很大差異?
  2. 為什麼近期女性吸菸成長率最快,但肺癌發生率最高的卻是男性?
  3. 如果吸菸會導致肺癌,為什麼唇癌、咽喉癌發生率不會提高?
  4. 為什麼英國肺癌發生率高達美國四倍?
  5. 氣候會不會對癌症有影響?
  6. 癌症增加有多少可能只不過是因為預期壽命延長、疾病診斷更精確所致?
上述的問題都看似合理,卻各各都存在著玄機。現在回頭看,其實這些問題好好思考,更全觀的思考,或許會有些答案和推論、質疑。不過這裡就不破梗,希望大家可以去思考了。
這些問題對照最近正方對於再生能源與環團的質疑相當雷同:如:
  1. 核能電廠在所有國家都有持續申請興建,日韓也重啟核電,只有臺灣想要廢核?
  2. 核廢料是安全的。核能電廠與核廢料的運作至今沒有造成任何一個人死亡。
  3. 環團主張廢核,但是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設置破壞藻礁,以及太陽能光電設置破壞濕地,相當匪夷所思,為了護航政府在所不惜破壞生態。唯有核電廠延役,限制光電發展、不需建三接站,便能解決上述所有問題。
這些問題其實很好被回覆,然而它似乎以部分作為論述局部並提出疑問(更準確地來說其實是反問),試圖達成對正方有利的訴求。「有持續申請興建」是事實,但成功運轉有多少,成本問題?安全問題,對該國能源占比?有太多細節被去脈絡,日韓重啟核電的態度是什麼?「只有」臺灣廢核是強調臺灣違背國際趨勢?「沒有任何死亡」與「核能、核廢」安全具有全然的密切相關、緊密的因果關係?核電廠延役限制光電發展是真的解決地面行太陽能光電板的「治本」方法(還是利用其他能源方法取代,實際上根本沒有解決光電設置發展造成的土地正義的問題)?
核電的題目相對需要更多的爭辯,但現在回頭看菸業商提出的各項質疑,你會回答了嗎?
回到菸業爭辯的故事。提出這些看似合理的懷疑後,把上述菸商的科學問題到了記者手中,就達到了混淆效果。為什麼呢?新聞學對於「平衡報導」與「公平原則(Fainess Doctrine)」相當重視,也因此菸草的正面辯證開始在公共間大量播送。除此之外,菸業資助科學研究、醫學院研究更為重要,為了和主流醫學攀上關係。1950年代晚期,菸業成功連結醫生、教師、公共衛生單位。美國公衛署成立吸煙與健康諮詢委員會,菸業能鑑議會內人選,建立「公正」的溝通管道,並排除對菸業層公開表達想法的人。
菸業首先招募了科學家作為幫凶。情況在1970年代愈演愈烈,先是弗雷德里克.賽馳與菸業聯手,再加進了羅伯特.賈斯特羅和威廉.尼倫伯格要捍衛戰略防禦計劃。接著到1980年代初,弗雷德.辛格種下「酸雨不足為懼」的想法,尼倫伯格再和雷根的白宮聯手,在酸雨同儕審查小組的執行摘要動了手腳。再到1990年代,情況繼續惡化,馬歇爾研究所在辛格和蕾伊的協助下,先是挑戰臭氧耗竭和全球暖化的證據,再攻擊傑出的科學家本人,例如舍伍德.羅蘭、以及班傑明.桑德。
菸商的論述之所以成功,一是並非所有的吸菸者都會得肺癌,大多數抽菸的人也不會得到肺癌(而是慢性疾病),但199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卻已公布,吸菸是二十五種不同疾病的可能病因,每年造成全球五百萬人死亡;二來,菸業迷糊仗的成功,部分原因在於大多數人並不清楚究竟什麼叫做「成因」,我們以為「A是B的成因」就代表只要做A就會得到B的結果。也就是「只要吸菸,就會罹癌」。然而科學(或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學等)談的是統計上的成因:如果你吸菸,就「更容易」罹癌。三來,人們以為「科學就是關於事實」,然而有人說這件事不明確,就很有可能誤導成一個氣氛認為這些科學說法是混亂的、不確定的。科學研究是一個過程,一直一直去尋找下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懷疑的心態對科學來說相當重要,但這裡指的是好奇心,若有人斷章取義地看待這些不確定性,就會成為扭曲,「誤以為一切事情尚未定論」,這就是菸業的操作。
結果在今天已幾乎確立。回顧1964年,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報告對菸商不利。1957年公衛局下結論,認為吸煙是「肺癌發病率增加的主要致病因子」。 整個菸業也已共同投入超過五千萬美元在生醫研究領域中,而個別菸草公司也各自投入數百萬美元,到了1980年代,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一億美元。我們最後都知道了結果,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吸菸有害健康」。
因為試圖隱瞞,根據《反勒索及受惠組織法》讓菸商被判有罪。

環境災害、職業災害的討論

《透視科技社會的九道工法》中水俁病的案例,是一個失敗的「科技治理」的案例。談這個例子我想要表達的是,或許科學並不代表全然的「事實」。1956年左右於熊本縣水俁市附近發生,被稱為「小兒怪病」,然而人們並不了解他為什麼發生。1956至1957之間,熊本大學醫學系研究團隊進行長期研究,並發出數次可能性之報告:1957年2月認為可能是錳、4月認為是硒中毒、不久後,懷疑是鉈,1959年7月,有機汞(甲基氯汞(CH3HgCl)與二甲汞((CH3)2Hg)等)可能性浮上檯面。然而,遭指控偷排廢水的新日窒公司提出質疑:戰前至今一直排放廢水,為何現在才有問題;研究團隊指稱善變,無科學依據等,使民眾開始對熊大研究有些疑慮。而後,厚生大臣(日本掌管健康福利和勞動政策之最高長官)也說仍存在有力反駁,尚需近一步研究。直至日本政府於1968年左右才去確認兩者間的關係,然而這樣的遲誤已經造成災害擴大。
想談這樣的例子是希望談的是,科學的介入是緩慢的,科學雖然可能可以提供正確的解答,但是事實上,政府漠不關心、群眾無從了解、企業(當事人)卸責態度是相當常見的。政府為其政策尋求根據,科學往往提供有力的證據,然而,當得不到科學性的結論時,政府往往無法採行具體措施而「不作為」,人民也無從知曉。
核能是否會造成職業災害,似乎現今流病研究相當缺乏,然而近期看到許多當地居民有些討論。便遭到正方強烈的抨擊。然而我想說的是,要真正嚴謹研究,且真的去指證其「因果關係」,需要相當久的時間。就算有些證明了,也不見得會被官方確認為職業災害。目前,沒有人能證明它是必然相關,也沒有能證明它是必然不相關。當地居民提出看法,也不應該使之「被噤聲」,而不讓這些居民提出看法與發聲。

再生能源的重大課題:如期建置、且不要等到20年後再來思考廢棄物

或許大家會認為我的立場相對鮮明。但在相信某方論點之餘,應當持續不斷的問自己,這些論點論據是真的完美無缺的嗎?再生能源目前在我國能源占比不到10%,要在七年後上升到20%,幾乎是現在成長的兩倍餘,真的能達成嗎?老實說看著臺電的長期電力開發計畫、以及臺灣「獨特」的政治文化(幾乎可以將二元的價值觀等同於政黨色彩),我抱持著存疑的態度。然而若確立目標,就應該監督政府實行,如同諸多正方討論的「再生能源廢棄物」,也不應等到20年到期(20年保證收購)後,才去思考廢棄物處理,也希望政府能擁有這樣的宏觀視野,否則再生能源廢棄物可能與核廢變成同樣的邏輯,最後被丟到偏鄉,墮入過往開發邏輯的思維。
最後,公投第十六案實在相當複雜。我也始終認為,如果只停留在科學的辯證與方法討論,而去除「人」的脈絡討論。對於整個政策絕對是有危險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4會員
74內容數
加入沙龍追蹤 CT 更多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我想討論死刑這個議題 或多或少大家對於支不支持死刑都有各自的看法 我先來簡單分類支持與不支持的原因 再來我會舉一些案例 我相信大多人會支持死刑 原因有下列幾點 1.殺人犯罪不可赦 2.被害者的家屬的心情難以平復 3.殺人犯必須償命 4.防止犯罪 5.浪費人民繳稅的錢去養殺人犯
Thumbnail
成為自己的保護者和養育者 作為成年人,我們對自己的情緒健康負責非常重要。在這個世界上感到安全對於我們內心的孩子的成長極其重要和必要。
Thumbnail
愛和支持的肯定 愛的肯定是肯定你的價值並支持你感到安全的旅程的有力方式。當不斷重複時,肯定可以重新連接大腦並陷入無意識的編程層。重複這些信息可以在原始層面上帶來深刻的改變和治愈。
Thumbnail
回顧一下你的童年時光 您可能想在計算機上找到一張紙或文檔,將您的童年分為以下階段:嬰兒時期(0-9 個月)、幼兒時期(9 個月至3 歲)、學齡前時期(3-6歲) ,以及學齡自我(6 歲至青春期)。 在每個階段,盡力回憶一下您的感受、生活是什麼樣的,以及您感受到的安全感、支持感和接受度。
Thumbnail
握住住在你靈魂裡的孩子的手。對於這個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解決辦法是什麼呢?我們怎樣才能與那個無意中破壞我們生活的受傷的內在小孩見面並與之合作呢? 解決辦法是練習內在小孩的工作。如果每個人尋求以任何深刻的方式成長和治愈,內在孩子的工作是一個旅程,必須在這一生中進行。
Thumbnail
我國現有38名死囚待槍決,其中35人質疑最高法院的「連身條款」侵害他們接受公平審判的權利,聲請釋憲,憲法法庭今(14)日下午判決為合憲,死囚仍得繼續待看守所中,等待槍決。佟寶駒提到,「我真的不認為殺人者無罪,但在我們的司法裡,死刑卻只是運氣問題。」,看完八尺門的辯護人,你心中對死刑存廢是否有答案?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我想討論死刑這個議題 或多或少大家對於支不支持死刑都有各自的看法 我先來簡單分類支持與不支持的原因 再來我會舉一些案例 我相信大多人會支持死刑 原因有下列幾點 1.殺人犯罪不可赦 2.被害者的家屬的心情難以平復 3.殺人犯必須償命 4.防止犯罪 5.浪費人民繳稅的錢去養殺人犯
Thumbnail
成為自己的保護者和養育者 作為成年人,我們對自己的情緒健康負責非常重要。在這個世界上感到安全對於我們內心的孩子的成長極其重要和必要。
Thumbnail
愛和支持的肯定 愛的肯定是肯定你的價值並支持你感到安全的旅程的有力方式。當不斷重複時,肯定可以重新連接大腦並陷入無意識的編程層。重複這些信息可以在原始層面上帶來深刻的改變和治愈。
Thumbnail
回顧一下你的童年時光 您可能想在計算機上找到一張紙或文檔,將您的童年分為以下階段:嬰兒時期(0-9 個月)、幼兒時期(9 個月至3 歲)、學齡前時期(3-6歲) ,以及學齡自我(6 歲至青春期)。 在每個階段,盡力回憶一下您的感受、生活是什麼樣的,以及您感受到的安全感、支持感和接受度。
Thumbnail
握住住在你靈魂裡的孩子的手。對於這個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解決辦法是什麼呢?我們怎樣才能與那個無意中破壞我們生活的受傷的內在小孩見面並與之合作呢? 解決辦法是練習內在小孩的工作。如果每個人尋求以任何深刻的方式成長和治愈,內在孩子的工作是一個旅程,必須在這一生中進行。
Thumbnail
我國現有38名死囚待槍決,其中35人質疑最高法院的「連身條款」侵害他們接受公平審判的權利,聲請釋憲,憲法法庭今(14)日下午判決為合憲,死囚仍得繼續待看守所中,等待槍決。佟寶駒提到,「我真的不認為殺人者無罪,但在我們的司法裡,死刑卻只是運氣問題。」,看完八尺門的辯護人,你心中對死刑存廢是否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