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是甚麼?為甚麼跌穿50股市就大恐慌?

PMI是甚麼?為甚麼跌穿50股市就大恐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月2日投資市場重開,但2018年12月的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在意外地降至49.7,低於市場預期的50.2之餘,亦為2017年5月以來首次失守50盛衰分界線;其他亞洲經濟的PMI數據亦普遍遜於理想。亞洲股市受到數據不濟所拖累,陸港股市領跌,台股亦重挫173點至9554點收場

為甚麼一個PMI數據有如斯影響力呢?其實PMI是甚麼東西呢?2016年美國St. Louis Federal Reserve Bank刊出的一篇網誌就簡介了PMI,及其與實體經濟的關係,對各位了解市場的反應會有幫助。


首先來一個簡單的定義,PMI為Purchasing Managers’Index(採購經理指數),是透過每月向私人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而編制;問卷會統計受訪企業對經濟狀況的的觀感,然後以Diffusion Index的方式,編制成一個0至100的指數。

計算方法簡單而言,是先找出以受訪企業中認為經濟前景有改善(/惡化)的比例,然後將認為經濟有改善的回應比率(下圖P1)乘以1,認為有惡化的比率(下圖P3)乘以0,認為無變化的比例(下圖P2)則乘以0.5;


最後再將指數乘以100。

這個方法下,就可以用一個簡單數字得出認為經濟有改善(或惡化)的比率;指數低於50為認為前景將惡化為主,高於50則顯示受訪者認為前景將有改善,處於50則反映前景無變化。

理論上,PMI可以反映企業對經濟前景的看法,可有前瞻GDP走向的功能;加上PMI為月度數據,GDP為季度數據,故PMI有助投資者更實時掌握。問題是PMI是否真能反映GDP的走向?

這就是St. Louis Federal Reserve Bank篇網誌想要了解的問題。當然這篇網誌並無作太深入的討論,只簡單以兩者的Correlation係量度方法。從下圖可以見到自2005年第一季以來,美國的GDP增長率與PMI的關係。

可以明顯兩者的正向關係,而數據上Correlation為0.75。有趣的一點是,當在樣本內的PMI低於50,美國GDP增長都處於負數水平,而PMI高於50亦大部份時間錄得正數GDP增長,可見PMI有一定預測美國增長正或是負的能力。

但當然,PMI數據在不同國家預測能力各有不同,不會每一個國家都可以用PMI來推斷GDP增長將會是正或負。再看中國的例子:


raw-image

中國的PMI與GDP增長率的Correlation 亦相當高,達0.73,與美國的相近。但可以見到,今次PMI數值是否高於50,不再是預測GDP是正或是負的指標;在中國PMI高於50,是預測GDP增長能高於8%的一個不錯指標,而低於50則大有機會隨著GDP增長率低於8%出現。

由此兩個簡單例子可見,以PMI推算GDP增長的走向是有一定功效的,但對於GDP增長率的實際水平,則未必能有準確推斷。

換言之,現在中國PMI數據跌穿50,大有預視中國GDP在2019年進一步走弱之效。上述指跌穿50反映中國GDP大有機會增長低於8%,但此為2016年以前的數字。近年中國的增長「常態」已降至6.5%至7%的區間,而PMI低於50或許是「常態」增速再往下降一格先兆。


更新自2016年Econ記者網誌文章

avatar-img
Econ記者的沙龍
7會員
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con記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先問一問,殖利率曲綫「倒掛」對銀行營運有沒有影響?
2018年最後一日Repo市場出現一個異常情況,就是Repo利率突然由2.56厘抽升至6.125厘,升幅兩倍有多,並且是2001年以黎最高的水平。
在2008年以前,聯準會採用的利率操控制度是叫做Corridor System(走廊式),即是話個利率理論上可以在一個區域內上落;而個走廊的天花是Discount Rate(貼現窗利率),地板便是零息
先問一問,殖利率曲綫「倒掛」對銀行營運有沒有影響?
2018年最後一日Repo市場出現一個異常情況,就是Repo利率突然由2.56厘抽升至6.125厘,升幅兩倍有多,並且是2001年以黎最高的水平。
在2008年以前,聯準會採用的利率操控制度是叫做Corridor System(走廊式),即是話個利率理論上可以在一個區域內上落;而個走廊的天花是Discount Rate(貼現窗利率),地板便是零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