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日貨幣市場大異動 - 竟無人留意!

除夕日貨幣市場大異動 - 竟無人留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2018年最後一日Repo市場出現一個異常情況,就是Repo利率突然由2.56厘抽升至6.125厘,升幅兩倍有多,並且是2001年以黎最高的水平。

raw-image

《金融時報》的記者Robin Wigglesworth 就在專欄《Window-dressing on Wall Street shines spotlight on repo》試解釋這個不太受市場注目的情況 --- 解釋正是投資銀行年底會因為監管原因而減少在市場提供流動性。


首先簡介一下甚麼是Repo

Repo其實是個簡稱,全稱是Repurchase Agreement(回購協議),在金融市場上一種常用的短期借貸方法。 簡單的Repo會有兩個參與者(所謂的Bilateral ),例如貨幣市場基金手上有多餘現金,就可以在Repo市場上借出;同一時間,某間投資銀行手上持有一些流動資產(例如美國國債或者MBS),打算將之變成短期現金,就可以到Repo市場借錢。

兩位參與者在Repo市場就會簽訂協議,由投行一方「賣出」手上流動資產,貨幣市場基金「購入」;同時兩方又會訂明會在指定時間後,投行會以預先訂下的價格「買回」在資幣市場基金手上的流動資產。這個「先賣後買」的協議,實際上等同投行以手上流動資產做抵押,向貨幣市場基金借錢。


12月31日的情況,就是投行不太積極參與Repo市場所造成。Wigglesworth指出Basel III下,被列為「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有全球系統重要性)的銀行,有需要應付一個額外資本充足水平。這個額外資本要求是用銀行在每年最後一日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計算。

因此,有全球系統重要性的投行會在12月31日盡可能縮減資產負債表,以求減低額外資本要求。所以,投資就在這日避免參與Repo市場。結果因為無大型投行提供市場流動性,加上近期金融市場波動性較高,Repo息率突然抽升。

當然,這個不是需要擔心的情況;事實上Repo利率之後已回復「正常」。問題只是Basel III這個資本要求計算方法,可不可聰明點?


原刊於Econ記者網站


avatar-img
Econ記者的沙龍
7會員
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con記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在意外地降至49.7,低於市場預期的50.2之餘,亦為2017年5月以來首次失守50盛衰分界線;其他亞洲經濟的PMI數據亦普遍遜於理想。亞洲股市受到數據不濟所拖累,陸港股市領跌。 為甚麼PMI有如斯影響力呢?
在2008年以前,聯準會採用的利率操控制度是叫做Corridor System(走廊式),即是話個利率理論上可以在一個區域內上落;而個走廊的天花是Discount Rate(貼現窗利率),地板便是零息
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在意外地降至49.7,低於市場預期的50.2之餘,亦為2017年5月以來首次失守50盛衰分界線;其他亞洲經濟的PMI數據亦普遍遜於理想。亞洲股市受到數據不濟所拖累,陸港股市領跌。 為甚麼PMI有如斯影響力呢?
在2008年以前,聯準會採用的利率操控制度是叫做Corridor System(走廊式),即是話個利率理論上可以在一個區域內上落;而個走廊的天花是Discount Rate(貼現窗利率),地板便是零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