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港人速寫日記#49 除夕夜圍爐? 台灣香港不一樣的團年飯(一)
方格精選

台灣港人速寫日記#49 除夕夜圍爐? 台灣香港不一樣的團年飯(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快到農曆新年,文具店張燈結綵把門面紅成一團,餐廳食肆推出各樣賀年食品促銷,大家預備好過這個傳統大節了嗎?團年飯在台灣叫年夜飯,於年三十晚除夕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飯,一家人要團團圓圓,齊齊整整。但原來一個年夜飯,也看到台灣與香港之間的不一樣。

raw-image

前幾天在台南上餐廳晚膳時,發現店家已經推出年夜飯的促銷傳單,好奇想知道台灣人的年夜飯會吃甚麼,跟香港有甚麼差別…結果一看之下發現台灣香港的年夜飯大不同!那DM並不是促銷年夜飯套餐,而是預訂不同年夜飯的不同菜色。天爸左看右看,就是沒有年夜飯的套餐,難道要買回家吃嗎?

如果真的是買煮好的外賣回家團年,以香港人的習慣,或許會覺得不夠體面。香港人對外賣的想象是廉價、隨便、沒要求。但看看台灣預購選擇,都是不錯的菜色,例如「佛頭牆」「紅蟳米糕」(糯米飯蒸蟹)「排翅燉雞」「紅燒元蹄」等等…既然都是不錯的名貴菜色,為甚麼不上餐廳享用呢?

都是買回家的

都是買回家的

天爸猜又是土地供應的問題吧…台南本地人以住透天厝(自己一棟房子,一般有2-4層高,3-5房)為主,用餐的飯廳(餐廳)坐8-10人都不是問題,在如此寬趟的環境下,倒真的沒有必要外出用餐。香港房子一般只有500呎大小(約14坪),平常不會輕易請客人回家作客,外出聚會已是必然的了。

因為這一張傳單,燃起了天爸收集台灣年菜資料的興趣,所以再搜集一下其他餐廳的預購年菜單,發現這應該是一個不少的市場。大街小巷都有預購年菜的宣傳,不同名貴菜色的照片用廉價的宣傳方式展示該有的珍貴。

菜市場附近貼在鐵皮外的訂購年菜資訊

菜市場附近貼在鐵皮外的訂購年菜資訊

多看幾家之後發現有一些共通點,例如「佛跳牆」是常見年菜,其中一家五星級飯店粵菜廳的預購菜色是「鮑魚海螺燉雞湯」「松茸海味燉雞湯」…是台灣人都比較喜歡在新年喝湯嗎?不然「佛頭牆」「燉雞湯」怎會如此普及?

「鮑魚海螺燉雞湯」「松茸海味燉雞湯」

「鮑魚海螺燉雞湯」「松茸海味燉雞湯」

突然想到台灣年夜飯又稱「圍爐」,所謂「圍爐」就是年三十晚一家人圍着火爐聚餐的意思。聽說以前爐子要放桌下,但現在都改放桌上,所以最適合放一鍋湯或火鍋類食物。由此可知,預購「湯」回家的原因就是如此。

便利店也有在預購年菜

便利店也有在預購年菜

「圍爐」讓我們想像出溫暖、熱鬧的氣氛,嚴寒濕冷的冬天,蒸氣由火爐徐徐升起,凝聚在飯桌上的燈泡之下,映得光線溫馨舒適,笑聲穿過蒸氣滋潤家人的心靈,很久不見了⋯很久沒好好聊天了⋯你最近的情況怎樣?⋯簡簡單單的圍爐,的確很適合除夕夜一家團聚團年。

但香港比較少在團年時放一個火爐在桌中,那香港人是如何團年的呢?天爸拜託朋友搜集近十家不同食肆的年夜飯套餐資料,在下一篇再跟大家細細分享!

註1:因為付費文章比例增加,所以不會每一篇都貼到《帶住三個仔女去台灣》粉絲專頁,如果你想更直接與天爸天媽交流,或者知道每一篇的題目,歡迎按讚及追蹤《台灣港人速寫日記》粉專,謝謝!

註2:你的訂閱是給天爸天媽最佳的支持喔,始終要維持三個仔女的生活費不容易啊⋯一個月只需要60元,你就能看到所有文章囉!訂閱請按我,謝謝!

avatar-img
三個仔女
237會員
271內容數
一位普通不過的爸爸,分享生活日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三個仔女 的其他內容
所謂多士即是Toast,在台灣翻譯成吐司/土司,而香港即稱作多士。雖然大家都是Toast,但一方水土一方情,即使烤過烘過後塗上去的都同樣是花生醬、果醬、煉奶…但偏偏台灣與香港的Toast就是不一樣。有時候下午茶時間,天爸還是想吃一口奶醬多,回甘香港的多士滋味。
大家一定都被周星馳的無厘頭笑話逗得滿懷歡笑,沒有邏輯的、前言不對後語的、沒有關聯因果的…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突然出現,令全球華人一起失控地捧腹大笑。為什麼香港會出現無厘頭呢?不少文化人評論過,無厘頭文化是香港人面對政權移交大限,因為無力改變而只好逃避現實,利用錯誤邏輯引起的笑料,來發洩心中不安⋯
你總有吃過蛋撻吧,不管是港式的,抑或是葡式的,都總曾經讓你滿足過。港式蛋撻有分兩種外皮,一是曲奇餅皮(餅乾皮),當你咬破外皮吃到蛋漿的時候,外脆內軟甚是好吃;另一種蛋撻是酥皮,用油皮與水皮對摺成一百多層的酥脆外皮,感覺上可以吃到更豐富的層次。至於哪一款比較好吃?只可以說各有優點。
中西區的朋友說現在好熱鬧,不是放煙火爆竹,就是封路遶境四處都是廟會的奏樂之聲。星期天晚上天爸開車到中西區看電影…天啊!是不是整個中西區的神明都在開Party?不同廟宇好像都在聖誕前的這一天相約總動員,讓中西區變成慶典結界,不管跑到哪裏都會遇到各式活動⋯這種盛況香港人極少見識過!
前幾天電話突然又響又震,是國家級的災難警報,想說要來大地震了嗎?一看發現是「非洲豬瘟疫情警告」,知道不是大地震,心情稍稍安心。但想到豬瘟疫情擴散,至要發出國家級警報的程度,可想而知疫情對台灣會構成多恐怖的威脅。香港人對此不陌生,多少美食就因為一場瘟疫而受影響,至今仍讓人擔驚受怕。如果非洲豬瘟蔓延台灣
初來台灣的時候,聞說吳寶春的麵包是世界冠軍,所以很想要品嚐。有一次剛好要到台北,就去台北分店買,但看到那條遠遠不見盡頭的人龍,天爸還是止步了。過了新年之後,天媽發現原來可以網上訂購,就等待麵包宅配上門。記得第一年在台南過的冬天,冷到台北貓空也下雪,即使台南也是讓人凍得發僵,寒氣逼人。就在這一天⋯
所謂多士即是Toast,在台灣翻譯成吐司/土司,而香港即稱作多士。雖然大家都是Toast,但一方水土一方情,即使烤過烘過後塗上去的都同樣是花生醬、果醬、煉奶…但偏偏台灣與香港的Toast就是不一樣。有時候下午茶時間,天爸還是想吃一口奶醬多,回甘香港的多士滋味。
大家一定都被周星馳的無厘頭笑話逗得滿懷歡笑,沒有邏輯的、前言不對後語的、沒有關聯因果的…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突然出現,令全球華人一起失控地捧腹大笑。為什麼香港會出現無厘頭呢?不少文化人評論過,無厘頭文化是香港人面對政權移交大限,因為無力改變而只好逃避現實,利用錯誤邏輯引起的笑料,來發洩心中不安⋯
你總有吃過蛋撻吧,不管是港式的,抑或是葡式的,都總曾經讓你滿足過。港式蛋撻有分兩種外皮,一是曲奇餅皮(餅乾皮),當你咬破外皮吃到蛋漿的時候,外脆內軟甚是好吃;另一種蛋撻是酥皮,用油皮與水皮對摺成一百多層的酥脆外皮,感覺上可以吃到更豐富的層次。至於哪一款比較好吃?只可以說各有優點。
中西區的朋友說現在好熱鬧,不是放煙火爆竹,就是封路遶境四處都是廟會的奏樂之聲。星期天晚上天爸開車到中西區看電影…天啊!是不是整個中西區的神明都在開Party?不同廟宇好像都在聖誕前的這一天相約總動員,讓中西區變成慶典結界,不管跑到哪裏都會遇到各式活動⋯這種盛況香港人極少見識過!
前幾天電話突然又響又震,是國家級的災難警報,想說要來大地震了嗎?一看發現是「非洲豬瘟疫情警告」,知道不是大地震,心情稍稍安心。但想到豬瘟疫情擴散,至要發出國家級警報的程度,可想而知疫情對台灣會構成多恐怖的威脅。香港人對此不陌生,多少美食就因為一場瘟疫而受影響,至今仍讓人擔驚受怕。如果非洲豬瘟蔓延台灣
初來台灣的時候,聞說吳寶春的麵包是世界冠軍,所以很想要品嚐。有一次剛好要到台北,就去台北分店買,但看到那條遠遠不見盡頭的人龍,天爸還是止步了。過了新年之後,天媽發現原來可以網上訂購,就等待麵包宅配上門。記得第一年在台南過的冬天,冷到台北貓空也下雪,即使台南也是讓人凍得發僵,寒氣逼人。就在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