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大紅大紫的清初台灣

2019/03/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想到台灣的清領前期你會想到什麼?羅漢腳?械鬥?民變?那你想過,在清領初期。台灣漢人穿衣服的畫風,其實超級土豪的嗎?
  不同於中原地區的素雅色調,台灣因為移民社會所興起的奢靡風氣,讓民間走向了絲綢綾羅、大紅大紫的奇妙配色中:「人無貴賤,必華美其衣冠。」、「遊手無賴,綾襖錦襪。」、「負販菜傭,亦必以綾羅為下衣,寬長曳地」。
  翻成白話就是:「就算沒有錢只能ㄘ土,我都要穿美美der啦!!」、「不管我4流浪漢還是農夫,我都要穿絲綢的衣服和襪子啦!!」、「裙子94要能拖地辣!!!不拖地不是好裙子!」
  據《諸羅縣志》紀載,這樣的奢靡風氣是從府城開始擴散的,當然這樣風氣也讓許多清朝官員看不下去,留下了不少詩:「龍頭鳳尾好衣裾,錦繡偏諸謝不如。若使賈生来此地,未知流涕更何如!」
  翻譯:唉呀這裡的人,穿得亂七八糟,還穿的一大堆刺繡和絲綢的衣服,連名門都自嘆不如。假如賈誼(提出以衣服顏色來定訂地位的人)來到這裡,應該會氣到哭吧!
  並且這種全台的奢靡風氣,反而讓其他不那麼奢靡的地區都會受到讚揚:「蘭人質樸,市人半短衣,士子始服袍褂。」、「此風洵不多見。」
  翻譯:靠北,我終於不用再看到那些鮮(ㄌㄚˋ)豔(ㄧㄢˇ)的配色了QQ。
  除此之外,當年來台的清朝官員也對很多台灣的一些現象,感到氣噗噗,就比如當初寫《台灣縣志》的這位:
不負責任翻譯:「我們父母過世都要服喪三年,你們台灣怎麼可以只過七天ㄋ!!!而且七天以後又穿的大紅大紫,ㄘ那麼好!!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還有我們之前介紹的,台灣在清初時期興盛的刺繡風氣,也都再次顯現了當時來台官員與台灣居民的價值衝突。
  清初台灣是一個很奇妙的時期,剛定居的移民、原住民、械鬥、羅漢腳、民變、土牛碑、鯤鯓、傳說……非常的混亂也非常的多元。這段奇葩的穿衣風格,大多被掩埋在其他的事件底下,但那段色彩,卻是史書上一筆難得的艷麗。
  如果喜歡,記得幫我們按讚、分享,讓更多人看到台灣這繽紛的一面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50會員
    76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