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美伊之爭

2019/03/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上個月2月21日伊朗慶祝伊斯蘭革命成功四十週年,這場革命推翻了親美的伊朗王國。不過因為當時伊斯蘭革命期間,革命衛隊狹持美國大使館的人作為人質,從那時候起,美伊就交惡到現在,關係難以修復。伊朗是一個伊斯蘭共和國,除了掌有行政權的總統之外,還有一位最高領袖負責宗教事務,是國家的精神象徵。當初的伊斯蘭革命也是由第一位伊朗最高領袖所推動。
伊朗位在伊朗高原上,雖然地理位置與其他中東國家相近,但在人種、宗教上卻有極大的差異:伊朗主要組成的人口是波斯人,而非中東常見的阿拉伯人;而宗教是什葉派,與主流的遜尼派不同,差異使得伊朗受到中東遜尼派國家排擠,不被接受。
主流的中東國家多數是親美方,而美伊的關係一向不好,導致伊朗變為親俄方,讓中東的區域被美俄的勢力做劃分。因為過去的歷史衝突,伊朗的國民共識一向是反美,革命成功的慶典上甚至會高呼:「美國去死吧!」這樣的反美情緒使美伊之間的關係更難被修補,甚至造成對立。

核武爭端

2015年在維也納的核能協定,使得伊朗必須停止生產核子武器,但去年(2018年),美國認為伊朗違反協定,私自研發核武,決定退出核能協定,重新對伊朗展開經濟制裁。經濟是美國的重要武器,就連中國都無法抵抗,更何況是伊朗呢。因為經濟制裁的關係,使得伊朗國內的經濟蕭條、失業率上升。當人民無法維生時,使得執政者的反對聲浪變大,甚至對執政者失去信心。但伊朗的總統畢竟不是省油的燈,他在革命成功慶祝典禮上的談話,成功轉移了民眾對於國內經濟的不信任感;增加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在反美方面不因任何的方式退縮,尤其以年輕族群特別受到影響。
核武問題牽涉到不僅是維繫國防安全,更是轉移來自內政的壓力。伊朗之所以需要核武,一方面是在中東局勢上過於孤立,需要強大的武器來保衛國土, 另一方面則是用來轉移民眾對經濟蕭條的反感。對於美國而言,伊朗是難以相信的國家,若是伊朗擁有核武,美國對中東的掌控將大幅降低,使得自身的權益受損,所以必須強力牽制伊朗,不讓其擁有大型毀滅性武器。

雙方利益衝突

美國與伊朗雙方都會派遣自己的部隊到他國進行戰爭:美國的出兵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伊朗則是會透過輸出革命的名義援助有什葉派的鄰國,希望可以藉由武裝活動,壯大什葉派的勢力。這樣的武裝行動破壞中東的區域和平,伊朗最常資助在 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等國的什葉派武裝組織,甚至派遣訓練團到當地進行協助。其中又以對黎巴嫩武裝集團的資助使美國最為不滿,因為其常與美國盟友以色列爆發衝突,深怕演變成戰爭。
中東局勢不穩常與恐怖組織活動有密切關係,伊朗資助的組織經常發動恐怖攻擊,使輸出革命這個詞讓遜尼派國家覺得伊朗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元兇。但實際上美國在中東最大的盟友-沙烏,也資助許多恐怖組織的活動,此舉使得美國必須花費大筆的軍費在中東戰事上。

美伊未來展望

雙方的關係現在已經結冰,短時間內難以融化,其中關鍵因素在於雙方總統-川普與哈桑。哈桑從川普身上看不到任何的利用價值,他認為川普無法連任下屆總統,加上美國境內對川普的施政不甚滿意。若是哈桑現在與川普達成協議,有效期僅能維持一至兩年,且有極高機率被下任總統否決。伊朗身為一個古文明大國,國民凝聚力極強,有機會崛起成為新時代的大國,並與中東目前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沙烏 相抗衡。不過如果在一個區域內出現兩個強權將會使美國更難控制。
依據目前局勢,伊朗必須做出選擇:挽救經濟或是發展核武。隨著美國在去年加重經濟制裁的力道,使伊朗的外匯存底被凍結,石油無法出口到主要的工業國家。雖然會是一大壓力,但伊朗在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制裁中已學會從夾縫中求生存,美國對伊朗的牽制力不如想像中大。
美伊雙方都打著冠冕堂皇口號發動戰爭,但實則都是為了達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雙方關係對中東半島的和平有巨大的影響,若未來能牽制彼此,將能大幅減少中東戰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李柏賢
李柏賢
長期關注中東地區情勢發展,用不同觀點解讀中東時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