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無劇透觀後感:科技驚悚是現在進行式

更新於 2019/04/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了解你一切的,不是家人,也不是戀人,而是手機。」本片改編自日本作家志駕晃的同名小說,描述女主角接起男友打來的電話,聽到的卻是陌生人的聲音,原來是他的手機被人拾獲。與此同時,警方在某處荒野中發現數名女性遺體。兩起看似無關的事件,背後竟然有驚人的連結。
我本來並不知道這部電影和它的原著小說,所以在我剛看到片名時,只覺得「日本怎麼一直推出名字又怪又長的電影?」查了故事簡介後,我發現它講述的「現代科技影響人類生活」正好是我近期很有興趣的主題,於是就決定參加本片的特映。看完後,我滿喜歡這部片的,雖然裡面還是有一些我不愛的部分。以下會盡量用無劇透的方式去提片中談到的議題,還有簡單說說我覺得好或不好的地方。
片中第一個映入觀眾眼簾的,是現代人的「科技依賴」。有了智慧型手機之後,大家就很少去記別人的電話號碼;隨時都可以拍照記錄生活,還能發布到社群網站上跟別人分享;購物或跟朋友「互動」,毫不費力,甚至還能找到久未聯繫的老同學。網路和手機確實帶來方便,但正是因為「便利性」太高,讓人輕忽其中暗藏的風險。另外,當社群網站的介面以圖片為主,會使人傾向發布比較正面的內容,這也往往讓使用者陷入「追求表象」和「用表象斷定他人」的惡性循環。
隨著「科技依賴」而來的,就是「資訊安全」的議題。可能會有看過本片的人,覺得片中破解密碼的橋段太容易;現實是,大家都知道密碼被輕易破解的下場,卻不是每個人都會在設定密碼時審慎思考,所以那些情節並不奇怪。SplashData 公司每年都會公布常用密碼的排行,其中「123456」和「password」已經蟬聯前兩名五年了,而鍵盤左上角的「qwerty」也是前十名的常客。一時懶惰、求方便的結果,很可能就是讓自己的隱密資訊暴露在高風險之下。
片中也呈現許多常見的資訊犯罪手法,如騙密碼的釣魚網站、盜用身分的假帳號、勒索軟體(兩年前的 WannaCry 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由於不是每個人都能跟上資訊科技進化的腳步,普通人能做的就是避免點選可疑連結、不要在來路不明的網站輸入密碼,還有開啟各大帳戶的「雙重驗證」機制(如果有的話)。另外,本片中也讓一般寫實電影較少呈現的手機功能出場,如定位 app、語音助理(對後者比較有印象的作品已經是 2015 年的《蟻人》了),讓整部片更接近世界現狀,值得稱讚。
只是電影對於兇手的設定,我不太喜歡。也許是為了戲劇性而把他的舉止塑造得非常扭曲,但這樣對於提高大家的「危機意識」並沒有幫助、甚至減輕了力道;事實上,受心理創傷所苦之人即使獨處,行為也不一定與常人有異。然後或許是受限於篇幅,部分橋段的解釋性太明顯,尤其是結尾某個段落實在太長、謎底揭露時的說服力稍嫌不足;某些角色的作用只剩推進劇情和提供對比,似乎太「工具人」了點。
整體而言,本片雖然有上述我不太喜歡的部分、劇情也並不難猜,但懸疑氣氛相當到位,議題的呈現和細節也滿有意思的,依然是部值得一看的作品。看完本片之後,你或許會想要檢視自己密碼的安全性,又或許會反思自己是否太依賴手機和網路社群;只要你願意去關注科技對人的影響,這部片就算是成功了。
補充:去年的電影《人肉搜索》(Searching),還有影集《黑鏡》、《美國高中破壞公物事件》等,都是觸及類似議題而且我很喜歡的影劇作品。關於《人肉搜索》,可以看我的方格子文章。關於《黑鏡》,第三季的〈急轉直下〉和〈黑函之舞〉分別談到網路社群依賴和勒索軟體。而《美國高中破壞公物事件》則有洩漏隱私和盜用網路身分的情節,請見我寫的粉專文章
歡迎追蹤粉專 影劇業餘觀察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片改編 Ruth Bader Ginsburg 的真實經歷,從她 1956 年成為哈佛法學院中少數的女學生開始,描繪她在當時由男性主導的校園、職場和社會中,如何以教授和律師身分不屈不撓地為女權發聲,甚至打贏性別平權史上重要的訴訟案件。她在 1993 年被任命為大法官,在位至今。
一名父親在其 16 歲的女兒離奇失蹤後,透過她的通聯記錄和社群網站,試圖找尋跟她下落有關的任何跡象。但隨著搜索過程越來越深入,他也逐漸發現,自己似乎對女兒一點也不了解。他將借用網路科技的力量,來揭開這一切謎團的真相。
《淑女鳥》描述的主題是極為個人的經驗:成長過程的焦慮與煩惱。同時,我們也可以藉由這些情節,去思考情感教育──無論是對父母或子女──的重要性。
本片改編 Ruth Bader Ginsburg 的真實經歷,從她 1956 年成為哈佛法學院中少數的女學生開始,描繪她在當時由男性主導的校園、職場和社會中,如何以教授和律師身分不屈不撓地為女權發聲,甚至打贏性別平權史上重要的訴訟案件。她在 1993 年被任命為大法官,在位至今。
一名父親在其 16 歲的女兒離奇失蹤後,透過她的通聯記錄和社群網站,試圖找尋跟她下落有關的任何跡象。但隨著搜索過程越來越深入,他也逐漸發現,自己似乎對女兒一點也不了解。他將借用網路科技的力量,來揭開這一切謎團的真相。
《淑女鳥》描述的主題是極為個人的經驗:成長過程的焦慮與煩惱。同時,我們也可以藉由這些情節,去思考情感教育──無論是對父母或子女──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手機功能從簡單的通話、簡訊到智慧型手機的網路、遊戲,再到生物辨識功能的演進。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從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到逐漸適應並開始使用生物辨識技術的閃亮點,並分享了手機支付的便利與同時存在的安全問題。文章從個人的使用經驗出發,通俗易懂,讓讀者能夠笑中帶淚地感同身受。
Thumbnail
本文探討手機與人身的關係,以及手機對操作者產生的影響。透過思考手機的功能和使用者的角度,提出手機是否僅僅是一個接收器,以及使用者對於手機所產生的情緒和感受。文章深入探討了手機和使用者之間複雜的關係,引發讀者對於科技與人的關係的思考。
有了網路,世界猶如被收於網中,本來十萬八千里外的人事物,都變得近在咫尺,可以隨時關注和參與。然而當任何一件事變得過於容易,做起來就會相對不經大腦,像是湊熱鬧、出名、賺流量,都只要動動手指就行,那麼誰還管自己轉發或刊登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先撈到好處再說吧。
【防雷提醒】 「為什麼不相信共事多年的人,卻相信毫無實據的謠言呢?」 網路的虛實和科技所帶來的世代差異我認為是《奪命炎上》這部小說最核心的兩個議題。故事的第一個章節,由一位猶豫是否轉發疑似兇殺案的推文的大學生初羽馬開始,展現出一般人對於網路訊息的掙扎:既想參與,又怕被假訊息騙而惹禍上身。(小說中
#可能劇透警告 故事從現代人熟悉的社交平台X上開啟,透過幾位不同年齡層的相關人員各自的生活態度與面對網路上疑似殺人事件的反應,展現科技快速進步下如何放大世代衝突。看似倒楣的山縣泰介先生是個標準的、被認為既得利益世代形象,工作上認真負責,事業有成,生活優渥,又有著幸福的一個小家庭。但另一方
Thumbnail
!!劇情暴雷!! 記錄個人心得及想法 我不太會寫什麼深度心得文,希望大家輕鬆看看哈哈 會去看這部電影的契機是因為網路上偶然瞥見這部電影很好評、很感人,第一印象還覺得畫風不太會是我喜歡的風格,頂多劇情好入口吧?所以放鬆地去看了,因為我完全沒查資料做功課,哇塞~電影開始播放之後我完全不知道到這是
Thumbnail
這一部其實很警世,關於幾位女性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後,引來了一個變態的狙擊。當然有人會說「那些女生這樣公開自己的生活,被搔擾好正常吧。」正常個屁!就算她們有那麼一點點過度分享,她們的家人也不應該被影響。
    在輔導工作中發現,很多在手機世代成長的孩子,常常漠視自己出現的情緒,在情緒出現的當下無法適當表達,而習慣性逃往手機的世界,忘了細細品味及感受自己的感覺,也失去對別人感覺的敏感度。     自從電視出現、電腦發明,人的感覺開始受到挑戰,一直到最近幾年手機及網路的普及,如溫水煮青蛙一般,我們漸
Thumbnail
自從智慧型手機成為大家普遍使用的工具之後,有許多資訊正偷偷消耗我們的注意力。例如原本想打開手機查閱資料,卻突然被跳出的訊息給吸引走,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已默默過了半小時、又或是忘記原本打開手機,究竟要做什麼?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樣、或是手機發出的叮咚聲,總是打斷你原本正在做的事呢?
Thumbnail
若不想被手機掌控生活,不妨也試著與我一起控制手機使用時間,如果能推動身邊的人共同進行,我想將會有更大的效果,讓我們一起放下手機,體驗生活。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手機功能從簡單的通話、簡訊到智慧型手機的網路、遊戲,再到生物辨識功能的演進。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從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到逐漸適應並開始使用生物辨識技術的閃亮點,並分享了手機支付的便利與同時存在的安全問題。文章從個人的使用經驗出發,通俗易懂,讓讀者能夠笑中帶淚地感同身受。
Thumbnail
本文探討手機與人身的關係,以及手機對操作者產生的影響。透過思考手機的功能和使用者的角度,提出手機是否僅僅是一個接收器,以及使用者對於手機所產生的情緒和感受。文章深入探討了手機和使用者之間複雜的關係,引發讀者對於科技與人的關係的思考。
有了網路,世界猶如被收於網中,本來十萬八千里外的人事物,都變得近在咫尺,可以隨時關注和參與。然而當任何一件事變得過於容易,做起來就會相對不經大腦,像是湊熱鬧、出名、賺流量,都只要動動手指就行,那麼誰還管自己轉發或刊登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先撈到好處再說吧。
【防雷提醒】 「為什麼不相信共事多年的人,卻相信毫無實據的謠言呢?」 網路的虛實和科技所帶來的世代差異我認為是《奪命炎上》這部小說最核心的兩個議題。故事的第一個章節,由一位猶豫是否轉發疑似兇殺案的推文的大學生初羽馬開始,展現出一般人對於網路訊息的掙扎:既想參與,又怕被假訊息騙而惹禍上身。(小說中
#可能劇透警告 故事從現代人熟悉的社交平台X上開啟,透過幾位不同年齡層的相關人員各自的生活態度與面對網路上疑似殺人事件的反應,展現科技快速進步下如何放大世代衝突。看似倒楣的山縣泰介先生是個標準的、被認為既得利益世代形象,工作上認真負責,事業有成,生活優渥,又有著幸福的一個小家庭。但另一方
Thumbnail
!!劇情暴雷!! 記錄個人心得及想法 我不太會寫什麼深度心得文,希望大家輕鬆看看哈哈 會去看這部電影的契機是因為網路上偶然瞥見這部電影很好評、很感人,第一印象還覺得畫風不太會是我喜歡的風格,頂多劇情好入口吧?所以放鬆地去看了,因為我完全沒查資料做功課,哇塞~電影開始播放之後我完全不知道到這是
Thumbnail
這一部其實很警世,關於幾位女性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後,引來了一個變態的狙擊。當然有人會說「那些女生這樣公開自己的生活,被搔擾好正常吧。」正常個屁!就算她們有那麼一點點過度分享,她們的家人也不應該被影響。
    在輔導工作中發現,很多在手機世代成長的孩子,常常漠視自己出現的情緒,在情緒出現的當下無法適當表達,而習慣性逃往手機的世界,忘了細細品味及感受自己的感覺,也失去對別人感覺的敏感度。     自從電視出現、電腦發明,人的感覺開始受到挑戰,一直到最近幾年手機及網路的普及,如溫水煮青蛙一般,我們漸
Thumbnail
自從智慧型手機成為大家普遍使用的工具之後,有許多資訊正偷偷消耗我們的注意力。例如原本想打開手機查閱資料,卻突然被跳出的訊息給吸引走,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已默默過了半小時、又或是忘記原本打開手機,究竟要做什麼?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樣、或是手機發出的叮咚聲,總是打斷你原本正在做的事呢?
Thumbnail
若不想被手機掌控生活,不妨也試著與我一起控制手機使用時間,如果能推動身邊的人共同進行,我想將會有更大的效果,讓我們一起放下手機,體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