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聊電影【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人生不是經典三幕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是一部2019年4月12日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傅榆執導,該片以台灣學運領袖陳為廷與在台中國大陸留學生蔡博藝為拍攝對象,片名的"我們"含導演傅榆本人,也是旁白和入鏡被紀錄者之一,是一部以「太陽花學運」為故事的紀錄片。以上維基。

說到這部片,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去年金馬獎,傅榆導演在台上替台灣人發聲,因此引發了一些後續風波,鬧得沸沸揚揚,好不熱鬧。

在這滿城的風雨,大家反而都忘了電影本身的存在,我也是在電影上映後,才重新關注這部片。

這部片從2011年開始記錄(還是12年我有點忘了),主角是陳為廷和中生蔡博藝,同時也是導演對自己的一個紀錄。

現在回頭來看,兩個人物都充滿了爭議,但在多年以前,沒人知道未來會怎樣。

這是一段跌跌撞撞的青春故事,與政治、社會運動、民主訴求有很深的連結,既記錄了社會的發展,也記錄了兩位主角的身影。

這部片沒有很深入的心靈訪談,只有他們參與事件的側拍和訪問,有時候充滿歡笑和嬉鬧,有時候也充滿情緒甚至是衝突,我們透過鏡頭,參與這群年輕人的生活,還有他們的家庭。

可能是因為,我們都經歷過太陽花運動那段日子,所以對我而言,這部片就是一個回顧,把我帶回2014年3月的台灣,那段忘也忘不了的記憶。

太陽花學運,也改變了這部紀錄片,大家都沒料到會有這個運動。突然間,台灣人走了一段理想和革命蔚為風潮的日子,雖然每個人都很挫折,但對未來也充滿深深的希望,覺得在運動過後,台灣一定會變好,我們也都會變好。

但人生如果順遂,那就不是人生了。運動結束後,兩位主角在參與體制的過程都遭遇了阻礙和困難,陳為廷因為性騷擾事件走下神壇,蔡博藝的身分背景令人質疑。

連導演的自白,也充滿了掙扎,事情突然不知道該怎麼收尾。她沒有等到社會體制的翻轉,而民主也不如大家理想中的美好,對比學運當下的滿腔熱血,一切都變了。

我們的人生不是寫好的劇本,沒有精緻的結構、頭尾呼應的設計、巧妙的彩蛋、反覆堆切的對白,我們的人生,只有意外發生時,試圖應對卻又顯得慌亂無力的自己,有好多好多話想說卻說不好的自己。

這麼巨大的運動,現在回頭來看,也只是階段性的成功,甚至能不能保有這份成功,都還是未知數,台灣的道路還很漫長,我們對台灣社會的想像,也還在摸索當中。

我知道,要向別人推薦這部片不太容易,《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對某些人來說,很政治,但對我來說,政治也是生活,而生活也得走過青春這條路。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鬼才的沙龍
54會員
137內容數
分享我對電影的看法、分析、評論
鬼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以下無雷: 在復仇者聯盟盛世結束後,漫威失去了原本的節奏,那些擁有高人氣的英雄告別銀幕後,整個漫威突然找不到施力點,也變得完全不會說故事。 拯救世界後的超級英雄該如何處理自身的「存在危機」?激情過後的觀眾還有多少動力追後續的發展?下一個大事件在哪裡? 面對這些問題,漫威所繳出來的成績不僅不
Thumbnail
2025/02/18
以下無雷: 在復仇者聯盟盛世結束後,漫威失去了原本的節奏,那些擁有高人氣的英雄告別銀幕後,整個漫威突然找不到施力點,也變得完全不會說故事。 拯救世界後的超級英雄該如何處理自身的「存在危機」?激情過後的觀眾還有多少動力追後續的發展?下一個大事件在哪裡? 面對這些問題,漫威所繳出來的成績不僅不
Thumbnail
2025/01/15
我一直都覺得,人的情緒是很「物理」的存在,人受到外在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反作用力,個人是如此,一個集體社群也是如此。 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會隨著時間煙消雲散,而是書寫成記憶,用各種形式傳達給後人,往下積累,漸漸形成慣性,沉澱成為一個民族。 在瑪雷人的歷史紀載中
Thumbnail
2025/01/15
我一直都覺得,人的情緒是很「物理」的存在,人受到外在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反作用力,個人是如此,一個集體社群也是如此。 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會隨著時間煙消雲散,而是書寫成記憶,用各種形式傳達給後人,往下積累,漸漸形成慣性,沉澱成為一個民族。 在瑪雷人的歷史紀載中
Thumbnail
2025/01/01
在台灣長大的七八年級生,或多或少都玩過音速小子,只要一次操作失誤,滿身金幣就會從索尼克身上爆出來,這是我們難忘的回憶,也是豐富我們人生的甜味劑。 這系列電影不僅僅是為了懷舊,也是為音速小子重新定位,試著在大人跟兒童之間取得平衡,讓這個IP可以在未來十年延續下去。 我得說,音速小子3做到了
Thumbnail
2025/01/01
在台灣長大的七八年級生,或多或少都玩過音速小子,只要一次操作失誤,滿身金幣就會從索尼克身上爆出來,這是我們難忘的回憶,也是豐富我們人生的甜味劑。 這系列電影不僅僅是為了懷舊,也是為音速小子重新定位,試著在大人跟兒童之間取得平衡,讓這個IP可以在未來十年延續下去。 我得說,音速小子3做到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你在我心上》 You are on my mind, 2022 本來以為這是痞子蔡20年前的作品,沒想到是2018年原著《國語推行員》改編的電影,真是太驚訝!能一直創作真的是作者的幸運,也是他的讀者的福氣。
Thumbnail
《你在我心上》 You are on my mind, 2022 本來以為這是痞子蔡20年前的作品,沒想到是2018年原著《國語推行員》改編的電影,真是太驚訝!能一直創作真的是作者的幸運,也是他的讀者的福氣。
Thumbnail
作為一部台灣愛情電影,少不了能成為「啥款」後的超級金句,於是關於青春時期的前半部分真的讓我驚喜、心動又感動,還能坦率的說出,我很喜歡。
Thumbnail
作為一部台灣愛情電影,少不了能成為「啥款」後的超級金句,於是關於青春時期的前半部分真的讓我驚喜、心動又感動,還能坦率的說出,我很喜歡。
Thumbnail
台灣是個有趣的地方。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人們,對於這小島有著很不一樣的認同。而一海之遙的中國,對台灣,又是另一種想望。即便號稱同文同種,但卻好似說著平行的語言,對話總交不在一塊兒。於是彼此爭鬧不休,彷彿永難休止。
Thumbnail
台灣是個有趣的地方。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人們,對於這小島有著很不一樣的認同。而一海之遙的中國,對台灣,又是另一種想望。即便號稱同文同種,但卻好似說著平行的語言,對話總交不在一塊兒。於是彼此爭鬧不休,彷彿永難休止。
Thumbnail
2014年3月,那年我滿24歲,當時身為社會新鮮人的我,看到一堆大學生佔領立法院衝進去,充滿疑惑。 網路把消息在同溫層間一夕帶開,要年輕人出力一起把服貿擋下,說來很慚愧,直到網路懶人包傳開,才知道大家努力擋下什麼,因為要上班當下也沒去,直到意識到嚴重性,也才貢獻一次夜守。 很難想像學生能有什麼力
Thumbnail
2014年3月,那年我滿24歲,當時身為社會新鮮人的我,看到一堆大學生佔領立法院衝進去,充滿疑惑。 網路把消息在同溫層間一夕帶開,要年輕人出力一起把服貿擋下,說來很慚愧,直到網路懶人包傳開,才知道大家努力擋下什麼,因為要上班當下也沒去,直到意識到嚴重性,也才貢獻一次夜守。 很難想像學生能有什麼力
Thumbnail
以下無雷,請安心服用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Our Youth in Taiwan 2018台北電影街最佳紀錄片、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以兩位奔走於社會運動的青年為紀錄對象,包括陳為廷、與積極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的陸生蔡博藝,導演傅榆原先設定方向,兩岸三地青年是否能夠有更
Thumbnail
以下無雷,請安心服用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Our Youth in Taiwan 2018台北電影街最佳紀錄片、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以兩位奔走於社會運動的青年為紀錄對象,包括陳為廷、與積極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的陸生蔡博藝,導演傅榆原先設定方向,兩岸三地青年是否能夠有更
Thumbnail
太陽花學運,也改變了這部紀錄片,大家都沒料到會有這個運動。突然間,台灣人走了一段理想和革命蔚為風潮的日子,雖然每個人都很挫折,但對未來也充滿深深的希望,覺得在運動過後,台灣一定會變好,我們也都會變好。
Thumbnail
太陽花學運,也改變了這部紀錄片,大家都沒料到會有這個運動。突然間,台灣人走了一段理想和革命蔚為風潮的日子,雖然每個人都很挫折,但對未來也充滿深深的希望,覺得在運動過後,台灣一定會變好,我們也都會變好。
Thumbnail
我們並不把陳為廷當神。我們很早就意識到,我們不需要一個神。但是,我們卻跟傅榆導演有著一樣的情緒,一樣的失落。我們都以為這塊土地真的發生了什麼,以為人們真的願意聽進我們的聲音── 結果是,我們什麼都沒改變。
Thumbnail
我們並不把陳為廷當神。我們很早就意識到,我們不需要一個神。但是,我們卻跟傅榆導演有著一樣的情緒,一樣的失落。我們都以為這塊土地真的發生了什麼,以為人們真的願意聽進我們的聲音── 結果是,我們什麼都沒改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