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蔡明亮導演【你的臉】試映 誰說電影一定要表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取自募資網站
可不可以,看一部電影,不說故事,沒有表演,只是凝視:一張又一張的臉,白雲蒼狗,滄海桑田,凝視一個個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心境,也凝視時間。
你上一次認認真真看一張臉是什麼時候?不管是自己的臉、最愛的父母的臉甚至是朋友的臉,你可曾真正把這些對自己的人生來說至關重要人們的臉,毫無保留的凝視過呢?
4月中,我受邀參加了蔡明亮導演在華山光點舉辦的新作【你的臉】試映會,但我不想討論這部作品在金馬影展成為閉幕片,更縱走世界各大電影節的種種傲人,而是回歸到最質樸、純真的創作本質之上。

所謂顛覆

在映後座談說話語調溫柔眼神卻十分犀利的蔡明亮導演,提出了一個簡單到許多人在看電影時恐怕未曾思忖過的問題:為什麼電影一定要表演?一定要說故事?
說到這裡許多電影愛好者都急得跳腳了,不過僅僅直接拍攝13張臉的這部片【你的臉】,不但沒有一般美術館播放的藝術短片那般沉悶,反而因為直接展現最細微的臉部為表情而妙趣橫生。
「一開始我只想要拍攝他們的臉而已,什麼事先的計畫都沒有。」
雖然只想單純拍攝臉的凝視,但過程中被攝者自然而然地分享著一些相互間看似毫無連貫的生命故事,卻讓人有種生活就是在無趣的日常還有許多帶給自己陣痛的選擇中靜靜走過。
取自募資網站

臉很真實,很表面但很真實。稍微做了一點就很不自然,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要拉皮,你原本的樣子就很美了!
這或許就是導演拍攝的初衷吧!近距離特寫下的每一張臉都有自己獨特的呼吸,每一個肌肉在不同生命過程的歷練下呈現出的不同反應,明明很熟悉卻好像這輩子從未真正見過。
阿罵在做臉部運動、阿公在攝影強光下還能睡著的反應、偶爾舔舐一下嘴唇、說著自己生命故事不禁潸然淚下的阿姨、坦然面對自己不良嗜好的阿伯,不需要排演的東西才是真的生活吧。
在說與不說的期待之間,我們觀眾其實已經與那張臉背後的人產生連結,即使只是盯著大螢幕的無語,也能真切的讓人感受到時間在生命上刻下的深刻刻痕。
「我想拍出的電影是那種能在美術館播出的片。」蔡明亮導演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眼神羿羿生輝。
毫無排演的電影用直白且溫柔的呼吸表達出生命的重量,還有生活上那些看似平淡無聊的過往,反到是最能深刻引發思考的呢。
取自募資網站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點入下方連結,用行動支持導演的計畫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1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視覺廢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媽的!到底在冷尛?」一陣冷風似乎把平時的憤恨都吹回來了「一定是因為同志可以結婚了才會那麼冷!」心裡暗自對自己刻意政治不正確的反串發笑,不過旁人的表情似乎是說他不小心把那句話說出來了。 絕對是酒精的錯,絕對是。
空間已經十分狹小,內用座位只容得下10人左右的Subway店面,一進門就能聽見一個頂上微禿的中年大叔坐在背對門口的位置,扯開嗓門對著兩位同僚大啖時事議題。 「說到那些什麼同志,我就生氣!!!」怒氣明顯比剛才多了點,所以來上三個驚嘆號。「反同婚公投都過了,政府還用個大法官的什麼鳥,硬推什麼專法!!
初來乍到的我們什麼都沒有,沒有權利沒有錢,住在4坪大的小套房,掙扎了幾年才發現我們還在原點,除了良心之外,什麼都沒有。或許可以說是創作者的宿命,天生反骨討厭世俗的傢伙就注定會在底層掙扎,看著頂層的人丟了良心賺進大把鈔票,讓被物質迷醉的人們也開始以良心為恥。最原始的出發點經常都是那一點點的良善之火..
藝術不存在特定形式。 倫德爾的作品總是給人一種介於生與死之外的玄幻感,她因為親人的離世而感受到死亡,漆黑冰冷對死亡的恐懼爬上一個幼稚園女孩的心頭,讓她從大班開始思考「活著有什麼意義」,這道究極人生課題。 此次展覽展出《擁擠的房間》是在說著倫德爾夢境的故事,新作品《靈魂遮蔽所》則是拍攝異裝者...
藝術在幹嘛?以攝影作為創作媒介的視覺廢物,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你他媽到底在拍三小?」如果我是個商業攝影師,如果有人提出這句話那還真的是失職到可以去跳海,因為商攝就是要讓人一目了然的理解這張照片在幹什麼。但藝術創作就不同了,藝術不一定需要讓大多數人容易理解
一旦你停止思考,靈魂就會死去。 在創作之中,臉到底是什麼?在我的創作裡面臉並是一個很重要的要件,但我認為我想傳遞的情緒與思想,只要是活在這個社會之中或多或少都能體會到,並不需要做出個人的區別,而是一種群體的共感,就像我們沒有臉的活著。
「媽的!到底在冷尛?」一陣冷風似乎把平時的憤恨都吹回來了「一定是因為同志可以結婚了才會那麼冷!」心裡暗自對自己刻意政治不正確的反串發笑,不過旁人的表情似乎是說他不小心把那句話說出來了。 絕對是酒精的錯,絕對是。
空間已經十分狹小,內用座位只容得下10人左右的Subway店面,一進門就能聽見一個頂上微禿的中年大叔坐在背對門口的位置,扯開嗓門對著兩位同僚大啖時事議題。 「說到那些什麼同志,我就生氣!!!」怒氣明顯比剛才多了點,所以來上三個驚嘆號。「反同婚公投都過了,政府還用個大法官的什麼鳥,硬推什麼專法!!
初來乍到的我們什麼都沒有,沒有權利沒有錢,住在4坪大的小套房,掙扎了幾年才發現我們還在原點,除了良心之外,什麼都沒有。或許可以說是創作者的宿命,天生反骨討厭世俗的傢伙就注定會在底層掙扎,看著頂層的人丟了良心賺進大把鈔票,讓被物質迷醉的人們也開始以良心為恥。最原始的出發點經常都是那一點點的良善之火..
藝術不存在特定形式。 倫德爾的作品總是給人一種介於生與死之外的玄幻感,她因為親人的離世而感受到死亡,漆黑冰冷對死亡的恐懼爬上一個幼稚園女孩的心頭,讓她從大班開始思考「活著有什麼意義」,這道究極人生課題。 此次展覽展出《擁擠的房間》是在說著倫德爾夢境的故事,新作品《靈魂遮蔽所》則是拍攝異裝者...
藝術在幹嘛?以攝影作為創作媒介的視覺廢物,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你他媽到底在拍三小?」如果我是個商業攝影師,如果有人提出這句話那還真的是失職到可以去跳海,因為商攝就是要讓人一目了然的理解這張照片在幹什麼。但藝術創作就不同了,藝術不一定需要讓大多數人容易理解
一旦你停止思考,靈魂就會死去。 在創作之中,臉到底是什麼?在我的創作裡面臉並是一個很重要的要件,但我認為我想傳遞的情緒與思想,只要是活在這個社會之中或多或少都能體會到,並不需要做出個人的區別,而是一種群體的共感,就像我們沒有臉的活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常看電影的人,也會觀注國內外重要影展, 得獎者除了影帝影后劇情片外,必定常聽到獲得最佳攝影獎的李屏賓。 李屏賓,滿熟悉的名字,人很陌生,因為攝影師是站在鏡頭外, 觀眾看到的是演員,聽到的導演的名字,攝影師和編劇,眾多幕後工作人員一樣, 都是被忽略的,不見得會在海報被掛名的。 有時,會在影劇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藉由純粹的影像紀錄,讓軀體在時間的來回擺盪中,自顧自地成長自己的故事,《日子》無一不是這樣透著日常生活的力量以及對情緒、感受的真實描繪。日常的沉默與靜止都在目光注視下醞釀出動人的情感,無聲勝有聲的成就影像最原始的魔力,每幀平凡的瞬間,都悄悄地鑽入我們積了灰的思緒深處,重組我們對電影、對藝術的想像。
Thumbnail
【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即日起至2024年8月18日,展出「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展覽。 除了可看到日治時期寫真館攝影家的自我形象、戰後臺灣攝影家自我身影、解嚴後臺灣藝術家的自我影像之外,還有當代藝術家們藉由新媒體科技媒介展現自我樣貌。
Thumbnail
話說觀映當日剛巧碰到《4拍4家族》的MO導又在戲院外跟一班戲迷交流,散場時又看到女神袁澧林Angela Yuen跟導演合照,星光熠熠(笑) 相比英文原名《Your Lovely Smile》,香港的中文譯名《光影戲遊》更為直觀──就是電影、遊記,以及一絲絲玩味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去北師美術館看「蔡明亮的日子」,展場的文字是手寫在展牆或斑駁的紙面上,空間中散佈著一些擺飾、舊椅子,和幾幅他畫李康生、亞儂和椅子的油畫。走在裡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讓我想起他的電影,以及一些感動的地方。
Thumbnail
繼《來美術館郊遊》與《無無眠》,2023年蔡明亮導演再次走入北師美術館,有別於前兩檔作為「在美術館裡重新打造另一電影場景」的展覽,《蔡明亮的日子》更像是引領觀眾翻閱導演的私人日記,親身瀏覽何謂生活即電影、如此密不可分的創作歷程⋯⋯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常看電影的人,也會觀注國內外重要影展, 得獎者除了影帝影后劇情片外,必定常聽到獲得最佳攝影獎的李屏賓。 李屏賓,滿熟悉的名字,人很陌生,因為攝影師是站在鏡頭外, 觀眾看到的是演員,聽到的導演的名字,攝影師和編劇,眾多幕後工作人員一樣, 都是被忽略的,不見得會在海報被掛名的。 有時,會在影劇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藉由純粹的影像紀錄,讓軀體在時間的來回擺盪中,自顧自地成長自己的故事,《日子》無一不是這樣透著日常生活的力量以及對情緒、感受的真實描繪。日常的沉默與靜止都在目光注視下醞釀出動人的情感,無聲勝有聲的成就影像最原始的魔力,每幀平凡的瞬間,都悄悄地鑽入我們積了灰的思緒深處,重組我們對電影、對藝術的想像。
Thumbnail
【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即日起至2024年8月18日,展出「凝視自我: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展覽。 除了可看到日治時期寫真館攝影家的自我形象、戰後臺灣攝影家自我身影、解嚴後臺灣藝術家的自我影像之外,還有當代藝術家們藉由新媒體科技媒介展現自我樣貌。
Thumbnail
話說觀映當日剛巧碰到《4拍4家族》的MO導又在戲院外跟一班戲迷交流,散場時又看到女神袁澧林Angela Yuen跟導演合照,星光熠熠(笑) 相比英文原名《Your Lovely Smile》,香港的中文譯名《光影戲遊》更為直觀──就是電影、遊記,以及一絲絲玩味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去北師美術館看「蔡明亮的日子」,展場的文字是手寫在展牆或斑駁的紙面上,空間中散佈著一些擺飾、舊椅子,和幾幅他畫李康生、亞儂和椅子的油畫。走在裡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讓我想起他的電影,以及一些感動的地方。
Thumbnail
繼《來美術館郊遊》與《無無眠》,2023年蔡明亮導演再次走入北師美術館,有別於前兩檔作為「在美術館裡重新打造另一電影場景」的展覽,《蔡明亮的日子》更像是引領觀眾翻閱導演的私人日記,親身瀏覽何謂生活即電影、如此密不可分的創作歷程⋯⋯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