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達爾文與夫妻臉談起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結婚後的夫妻愈長愈像,我們稱為夫妻臉,可見得即便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不必經漫長的演化世代,也能在短短的時間之內改變
不管大人或小孩,剛接觸大自然,想作自然觀察時,首先遭遇到的困難就是找不到東西,除了不會動的植物之外,似乎就看不到會動、會跳、會飛的生物。
  即便是青蛙,生活在草叢中的就跟水溝中的不一樣,甚至到了溪邊石頭堆裏的青蛙長得就跟石頭一樣,通常我們會簡單地以動物有保護色就一語帶過,而忽略掉了所有生物,包括人類,與周遭環境彼此之間的影響。
  著名生物學家道金斯在回答:「人究竟是什麼?」的問題時表示:「在1859年之前,所有針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錯的。」道金斯指的就是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源始」,才將人從上帝創造的高高地位拉下來與所有生物位在同一個演化的位置,也改變了人類看世界的觀點。
  其實達爾文本人沒有說過「適者生存」這句話,他是說生物在繁洐後代過程中會有變異,當環境資源有限時,具有某些特徵的個體會有比較好的生存機會,經過許多世代之後,就會形成新的種類。這個環境本身,並沒有優劣好壞之分,只是恰恰好形成,沒有特殊目的性的,換句話說,有那種環境,就會恰恰好有適合那個環境的物種活下來。
  從演化論的另一方面來看,也就是所有物種都會變得跟環境一樣,甚至人類也不斷在適應著環境,也就是環境也不斷在改變著人。最近這些年的腦神經科學或基因工程學也有許多報告發現,即便到分子這麼基礎的結構,基因還回應著環境不斷在改變,原因是控制某一個性狀表現的基因其實不只一組,除了顯性之外,還有隱性的,當碰到不同環境時,原本被抑制的隱性基因被解開變成顯性,我們肉體外觀也隨之改變。
  這些年來台灣的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的愈來愈多,養貓養狗當寵物,整天抱著一起吃一起睡的人很多,甚至還幫這些寵物穿衣服,綁頭飾。仔細看這些朋友抱在懷裏的貓或狗,居然跟牠們的主人有七、八分神似呢!在生活中,往往也能看到結婚後的夫妻愈長愈像,我們稱為夫妻臉,可見得即便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不必經漫長的演化世代,也能在短短的時間之內改變,當然,這不全然來自於基因後天的變化,而是早就被設定在人類演化裏的本能,包括我們神經系統裏有「鏡像神經元」。
  大腦神經幾乎沒有意識地不斷進行模仿的舉動,我們周遭的人做某些動作,我們腦中控制那動作的神經元也會被活化,這種本能的模仿是群居生活的人類生存的條件,幫助我們與其他人類建立連結,產生彼此是自己人的情境,因為我們的祖先在大草原狩獵時代中,若被團體排斥,與別人不一樣就無法獨自存活,雖然到了文明的現代,被團體排斥並不會危及生命,但是古老的本能似乎還一直影響著我們,包括我們的「從眾心理」。
  因為怕被排斥的恐懼,我們很不願意跟別人不一樣。有一個很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告訴實驗對象,他與房間裏的所有人都將一起接受測驗。但是實驗對象不知道的是,房間裏其他人都是研究人員雇來的演員,而且他們都將提出同樣一個錯誤的答案。題目非常簡單,答案也顯而易見,但是當那些演員一個一個指出其實是錯誤的答案時,實驗對象會開始覺得困惑,但是非常奇怪的,大多數的實驗對象沒有堅持自己對的答案,反而跟隨其他所有人錯誤的答案。這種「從眾」的心理力量比我們想像中強很多,在一個團體中,尤其彼此面對面處在同一個空間,要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是非常困難的。
  除了從眾心理之外,還有一種「團體的迷思」現象。在一個有高度凝聚力的團體中,有時候為了尋找共識,常常會堅持團體的決策是正確的,所以會忽略掉不同的聲音,因此往往形成極端的意見,也就是一件事情的決策,在經過眾人討論之後,往往會比個人單獨決策時更趨向極端的決定,也就是激進的會更激進,保守的團體會更保守,換句話說,中庸或多元的意見會完全不見。
  從歷史經驗中,有時候我們會好奇為什麼許多有智慧又正直的人會附和那麼離譜的意見?原因是人處在團體的壓力情境中,我們一方面怕被排擠,另一方面我們也會擔心,如果自己提出與所有人都不同的看法,其他人是不是會懷疑我們的智商,能力或品味?當然,也有可能只是不想耽誤大家時間或打亂事情的進度,總之,要獨自反對你周邊所有人的共同意見,是極為困難的。
  而且,這個有想法的人,在跟隨眾人之後,會歷經幾個不同階段,首先是表面雖然順從,但是內心不服氣,也就是口服心不服;在來是內化階段,往往為了自尊,不想承認自己怎麼會那麼怯懦沒骨氣,進而調整自己的價值觀,也就是口服心又服;到了最後會認同,因為集體的氛圍或共同對抗不同團體的緣故,我們進而將自己的主體意識融入團體意識了!
  不管從演化上或從心理學的研究都證實,我們很容易受環境或人與人相處的情境所左右,只有認清這些迷思,然後時時提醒自己,才比較有可能超脫這些本能的影響。
  正如「物種源始」最後一句話所寫的:「從如此簡單的開始,最美麗最神奇的無窮盡的生命形式,不斷演化出來,此時仍在發生。這種生命觀,有它宏偉壯麗的一面。」的確,一方面人類的智慧與想像力的發展似乎無止境,但是另一方面人類又受限於演化生存適應中的壓力,保留了許多的本能反應,如何不陷入這種集體決策的困境,是當今人類社會鉅大的挑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堅持或不堅持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賞心樂事的再發現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蝴蝶拍動翅膀…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恐懼之名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原獨活動|雪原上的達爾丹人與玉石獵人達爾丹人居住的達爾丹領地佔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總面積 11%,也是加拿大碧玉的主要產地,其中的北極碧玉更是市場上的極品。達爾丹人有開採利用玉石的傳統,但現代礦業公司在此地的活動卻成為達爾丹人(和馴鹿們)愈來愈大的困擾。
Thumbnail
avatar
原獨俱樂部
2021-05-12
從尊重與接納開始,與用藥者一起工作 --讀《減害心理治療》文:徐森杰(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這是一本以個案為中心,期待助人者採取務實立場與用藥者共事的好書。它有別於一般主流高壓式反毒、禁用的防制訴求,也不同於許多專家們強力規範藥癮者應如何生活才較健康的治療策略,減害心理治療是一折衷及綜融取向,接納多元的治療理論,並實踐多種實用的介入方法。 在多年服務藥癮者及其家庭的過程中,我們深刻發覺每位
Thumbnail
avatar
心靈工坊文化
2021-01-27
繼承倫理的正與反 | 從莎士比亞的「李爾王」談起「李爾王」被列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熱烈推崇這個作品,但是,卻完全不符合托爾斯泰(Tolstoy)的品味。前者認為沒有人能將這個悲劇寫得比莎翁好,但後者卻認為莎翁不但剽竊別人的作品,而且改編得一塌糊塗,而莎士比亞究竟為了什麼創造出這部劇?
avatar
蓮子水共同體
2020-07-08
Netflix 影集觀後小文: 從哈囉鬼媽媽看以母愛為名的大愛與自私 雖然慢了好幾步,才跟上看鬼媽媽的影集,不過也因為對金泰希小姐演技的遲疑才會這麼慢來看。 幾乎周邊很多媽媽們都大推的影集在我的不耐以及不停的快轉重看完了。 只能說:這個影集讓人看到了母愛有許多方式的呈現,但是鬼媽媽的絕對是最糟糕的示範。
Thumbnail
avatar
艾維斯52赫茲頻道
2020-05-25
從「破壞性創新」理論到產業的解構與重建/謝志文日前Clayton M. Christensen教授驟然離世令人惋惜,但留下了許多知名著作;從談企業因應創新擾動的「兩難」、「解答」、「修煉」,到更具體的「用途理論」、與整理業界創新者的「五個DNA」,都為業界跟學術領域帶來許多啟發。本文以這些思考與案例為起點,討論產業的創新、解構、以及重建。
Thumbnail
avatar
吐納商業評論
2020-02-04
【臺文天文臺】班與唐:從崇拜孫文的左翼詩人,到悶頭回顧人生的隨筆作家——吳新榮《震瀛自傳》「醫生無趣味不可,這是古來之習。」吳新榮在日記上這樣說。這位醫生不僅是嗜好文藝的知識分子,他關心底層農民的生活,流露在作品及日記當中;他在意殖民無形的不平等意識,所以鼓勵臺灣人創作,組織文學團體;他關懷人文歷史,投身地方文物考究,完成《南瀛文獻》。一直到國民政府接手臺灣,二二八後完全變調……
Thumbnail
avatar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
20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