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從眾,何時又不?》|閱天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喜歡這本書,內容很有知識性。

引子

2015年,藝人炎亞綸的「下雨地震說」,剛開始被群嘲,我們求學時被教導板塊移動是地殼下的運動,與氣候無關。​直到有科學研究證實,過量的雨勢真的有可能影響板塊移動,炎亞綸的言論才被反轉,甚至被網民譽為「先知」。​


為什麼社群風向突然改變?

《我們為何從眾, 何時又不?》首先以經濟學的社會行為研究進行分析,步步深入到心理學層面的行爲背後動機,以及人類先天的生理因素。各章節中有許多著名的實驗研究,都點到即止、不贅述,清楚說明該研究與書籍主題的關聯性和發現,讓非相關科系的讀者也能夠輕易理解。尤其翻譯流暢,導讀與推薦序都寫得非常好。


由成功大學經濟學系,翁明宏教授執筆導讀,提醒讀者:「書中部分論述雖新,猶待更多驗證。」在我們閱讀此書時,必須有所警惕,避免在閱讀後形成「路徑依賴」(維基百科),仍須廣納最新的各科研究一一去驗證、求解。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的黃揚名教授在推薦序中,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網路社群的現象,被社群媒體綁架的新世代,受到各方資訊的轟炸而逐漸失去了自主性,越來越多人感受到自卑、不知所措的無力感,「做自己」這件事似乎行加困難。黃教授鼓勵讀者勇敢表達自我,無論是否同於社會價值,都將有所得。


以下為閱讀筆記(不是大綱介紹),摻雜很多個人想法,
筆記順序不會依照書籍的章節目錄進行。


一、成群結隊提高生存機會

筆者曾在其他書籍(忘記書名了)讀到,不同的人種當中,為何是現在的「人類」主掌地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類懂得團隊合作,比起獨自打一隻野兔,共同獵食一頭鹿更能增加存活機率,至少有人幫忙把風,免得落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境地。

我們在過馬路時,傾向選擇一群人一起過馬路,這是由於稀釋效應(Dilution effect)的保護心理。藉由視覺的偽裝,達成類似群聚的效果,當群體越大,存活機率就越高。(當然這是理性的前提假設,我們不能排除一台癲狂的汽車衝向一群人的風險。)

物種之所以發展出文化傳統,是為了凝聚社會和社群,而文化的從眾力量也能幫助物種的生存。


二、從眾獲得歸屬感

我們為什麼選邊站,是個複雜的問題。人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容易與他人建立聯結,不需要太多原因,不過作者仍歸納出以下可能的原因。(書裡有更詳細的說明,在此盡量略過專有名詞簡單列出。)

  1. 幫助我們解決「選擇困難」和「資訊過載」的問題
  2. 跟隨別人的指示,就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3. 不想引起衝突和尷尬感,緩和人際關係
  4. 從身邊大眾學到行為準則,能為自己帶來更多利益

這些因素看似相近,但其背後關乎行為生態學、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科學界普遍認為大腦中的杏仁核主導情緒感受,動物對恐懼的感受尤為敏感,逃離恐懼可說是所有物種的本能。在引子中,若2015年時有人贊同「下雨地震說」,嚴重者恐怕得承受網路霸凌,而這是多數人所不樂見的。

我們習於服從,不只是從眾,也服從特定人的判斷與意見,比如父母和長輩。出了社會後,則服從老闆及權威人士。


三、跟隨者 v.s 逆向操作者

沿用前例,藝人炎亞綸在當時的情況裡,就是典型的「逆向操作者」(或許他本人不這麼認為)。大眾普遍同意學校地球科學課程的看法,於是有了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ty),習慣用過去經驗決定未來,而非審慎評估當前、即時的新知,或以嶄新、不同於過去的方式來思考,這是跟隨者常見的團體偏誤。

直到後來的最新發現,讓本來是逆向操作者的人成為主流。作者對跟隨者與逆向操作者的定義,是依支持的聲量來辨別,也就是說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經常變動,若要社會進步,則需要兩者互相抗衡,逆向操作者也需要跟隨者。

作者在第五章引用1998年提出的革新群聚模型,將逆向操作者分成四種類型,說明逆向操作者的行為動機,相當有意思,以下節錄:

  1. 菜鳥:還未有機會觀察人群反應,也可能不太懂得運用社會資訊,或基於某種原因而不想從眾。
  2. 先知:握有比較好的私人資訊,而且對資訊內容有所理解,不會因別人的行動而改變主意。(筆者認為柯文哲在許多重大決策上都展現了這一面)
  3. 傻子:他們並沒有比別人好的資訊,但自以為聰明,自大的高估私人見解,對群體行動的社會不屑一顧。
  4. 反叛者:也許反叛行為的本身就為他們帶來滿足感,因此傾向忽略他人行為中的資訊。
逆向操作者主動追求與眾不同,冒險犯難也為他們帶來樂趣。
跟隨者比較擔心特立獨行會面臨的損失,不太在乎冒險可能帶來的利益。


四、從眾就是不理性?

經濟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其名作《快思慢想》體認到理性與情緒兩者的差異。本書作者沿用康納曼的二元思考模式,說明我們在做決定時,其實都在理性與情緒之間拉扯。我們所做的最好的判斷,通常是結合兩者後的最佳結果。

我們做決定時,系統一會在潛意識主導,是迅速、自動、直覺和情緒性的,幫助我們躲避危險,將所費的精力減到最低。當問題變得複雜、必須仰賴認知能力的情況時,系統二就會跳出來,以緩慢、自制、深思熟慮的方式,評估選項。

通常面對選擇時,都是由系統一的直覺情緒性首先主導,但促使人們做出群聚的行為,是認知和情感間複雜的交互作用,我們很難用二元方式將之歸類為理性或不理性。然而,五花八門的網站上各持不同的論調,我們該不該信賴?

網路的匿名性,讓資訊容易受到人為操縱,民眾輕信假新聞或關於別人如何選擇思考的偽資訊,就引發令人擔憂的潛在問題:資訊快速更迭,我們被迫迅速做決定,可能再也沒時間使用深思熟慮的系統二。

社群媒體加劇迴聲室效應,我們按下「追蹤」鍵,追隨特定的人,因為我們早就同意他們的看法,於是大家一起在同溫層裡打轉。


五、從眾的破壞力

從眾並非不好,但在做決定時,我們必須警惕可能的風險。例如,該跟隨財經專家的說法選擇股票嗎?專家學者的論調就不會從眾嗎?政治選擇會否被社會資訊主導風向?

以下整理比較主要的、可能的危機。決策當前,我們應該尋找可靠的資訊內容,全面了解,並審慎思考,拒絕不清不楚、毫無根據的批判行為。

  1. 金融災難:再也沒人願意費神搞懂哪些資產有長期價值,無法保證資金會流向最有生產力、最有效率的企業和計畫。
  2. 知識泡沫:專家加入支持新概念的一小群團體,使加入團體的價值提升,但新知識的可靠性卻有待驗證。或陷入停滯階段,許多人都做相同的研究,無法帶來研究新進展與新點子。
  3. 道德危機:專家和民眾的利益相違,例如專家藉由吸睛的宣傳,提供有新聞價值的科學結果,以謀取自身利益。資訊的不對稱,而民眾難以監督。
  4. 後真相政治:忽視真相、不在乎事實的謠言,以各種似是而非和斷章取義的言論,把真相放在最後面,以達到弄假成真、操縱民心的效果。
  5. 自尊心喪失:線上的社交網路促使跟隨者沈浸於別人的思緒中,同時鼓勵人們建立虛幻而美好的線上檔案。假分享與歧視,讓人越來越迷失自我。
為了阻止自主思考能力在群聚行為中流失,有個解決方案,就是透過優秀的資訊和教育,讓人們不那麼依賴別人的意見。


結語

筆者讀後得到最大的收穫是思考自己的職涯方向,從同儕壓力和社會壓力中得到解脫。對其他人的從眾行為也有更多的了解,知道可以透過哪些管道去取得訊息,再行判斷,而不是一味地嘲諷或批判。

我們不應該排擠、歧視特立獨行的人,必須接納每一個嶄新的優秀行為,重新平衡我們的世界。

*閱讀建議

  1. 書中對「跟隨者」和「逆向操作者」使用很多不同的名詞,但意思都相近,例如:模仿者、從眾者、追隨者;以及:標新立異人士、特異者、反叛者、領袖。
  2. 書很薄,許多理論都點到為止,有很多專有名詞和實驗研究,若不喜歡專有名詞和理論說明,要慎思。但翻譯得真的很好,非常流暢。
  3. 本書是《快思慢想》系統一和系統二的延伸,若擔心看不懂建議先閱讀《快思慢想》,應該會好一些。(不過筆者沒讀過快思慢想,覺得不影響理解。)
  4. 建議看導讀,真的導得非常好,幫助理解整本書。
  5. 書末沒有結論,所以不要期待作者會給予新穎的創見,要自己思考哦。



關於Neomi

佛性經營方格子,喜歡讀各學科的研究理論,也喜歡鑽研文字。閱讀速度慢所以更新也慢。感謝在此停留的每一個人,若想多了解我,可轉彎到Instagram,或另一個部落格,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eomi的沙龍
49會員
49內容數
閱讀是投資,書寫是報酬。
Neom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11
第一章即以「味覺圖」點題,隨後從演化角度談哺乳類動物的攝食演變,再一步步針對「苦」、「甜」、「辣」分章解釋。對發酵食品如酒、乳酪,以及對食物的喜好和噁心,都分別從生物學和人類學的研究角度闡述。最後以分子美食學總結,當代不只資訊爆炸,更是感官轟炸,一般而傳統的烹飪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了。
Thumbnail
2022/09/11
第一章即以「味覺圖」點題,隨後從演化角度談哺乳類動物的攝食演變,再一步步針對「苦」、「甜」、「辣」分章解釋。對發酵食品如酒、乳酪,以及對食物的喜好和噁心,都分別從生物學和人類學的研究角度闡述。最後以分子美食學總結,當代不只資訊爆炸,更是感官轟炸,一般而傳統的烹飪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了。
Thumbnail
2021/06/07
講這本書,很是讓人難過,它是真實故事,也是非常大的漏洞。巧言令色可以讓一個人躍升為「資深銀行家」,真才實學的「資深銀行家」卻鑽法律漏洞,讓專業淪為「死學」,而司法體系後知後覺地追查,仍無法將罪犯繩之以法⋯⋯ 《鯨吞億萬》一個大馬年輕人,行騙華爾街與好萊塢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2021/06/07
講這本書,很是讓人難過,它是真實故事,也是非常大的漏洞。巧言令色可以讓一個人躍升為「資深銀行家」,真才實學的「資深銀行家」卻鑽法律漏洞,讓專業淪為「死學」,而司法體系後知後覺地追查,仍無法將罪犯繩之以法⋯⋯ 《鯨吞億萬》一個大馬年輕人,行騙華爾街與好萊塢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2021/05/31
《專業之死》,講述充斥虛假資訊的社會,我們所應該面對、解決的問題。作者湯姆・尼可斯以身在大學教育的職場,對於公民不尊重專業的現象大感無奈,於是刊登一篇頗有攻擊性的文章「專業之死」,直指社會上許多人以無知為榮,對專家的建議說不,儼然成為高人一等的優秀展現,卻對自己的無知不自知。
Thumbnail
2021/05/31
《專業之死》,講述充斥虛假資訊的社會,我們所應該面對、解決的問題。作者湯姆・尼可斯以身在大學教育的職場,對於公民不尊重專業的現象大感無奈,於是刊登一篇頗有攻擊性的文章「專業之死」,直指社會上許多人以無知為榮,對專家的建議說不,儼然成為高人一等的優秀展現,卻對自己的無知不自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時候在接觸一些新聞媒體的時候,有時候總會看到有些人會作出一些在我們外人看來非常不理性的行為,例如什麼沖擊立法院、為了接某個偶像的飛機而在機場等候幾天等等。最初是我很不解他們為何會這樣做,但在我完讀這本書後算是找到了一些行為的解答。
Thumbnail
有時候在接觸一些新聞媒體的時候,有時候總會看到有些人會作出一些在我們外人看來非常不理性的行為,例如什麼沖擊立法院、為了接某個偶像的飛機而在機場等候幾天等等。最初是我很不解他們為何會這樣做,但在我完讀這本書後算是找到了一些行為的解答。
Thumbnail
閱讀到人類居住環境變遷一章,不知道為什麼會頻頻讓我想起讀得沒有很好的解構主義,也讓我想起現在強調去中心化的社會。於是試著找出三者之間的相似性。
Thumbnail
閱讀到人類居住環境變遷一章,不知道為什麼會頻頻讓我想起讀得沒有很好的解構主義,也讓我想起現在強調去中心化的社會。於是試著找出三者之間的相似性。
Thumbnail
今天介紹的這一本書與投資無關,比較算是心靈成長的書籍,是由方言文化出版的「洞悉人性與現實的366權力法則」,書的封面小字寫著「現實社會是角力競技場,人人被迫參賽,你,準好了嗎?」 這本書用366篇短文,分成一年366天,以12個月分成12個主題的方式,有順序的一步步告訴你,如何在這個現實社會存活下來
Thumbnail
今天介紹的這一本書與投資無關,比較算是心靈成長的書籍,是由方言文化出版的「洞悉人性與現實的366權力法則」,書的封面小字寫著「現實社會是角力競技場,人人被迫參賽,你,準好了嗎?」 這本書用366篇短文,分成一年366天,以12個月分成12個主題的方式,有順序的一步步告訴你,如何在這個現實社會存活下來
Thumbnail
❤《關於個體人的突變》 「個體人的突變是集體的突變,還是個人的突變?」 我的社群有人問了這個問題。 我記錄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了解突變的意義是什麼,人類圖的突變是為了全體人類得以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生活。所個突變是個體人的突變,也是集體的突變。 每個個體人突變都是以自己為主,因為突變是沒有過去可以
Thumbnail
❤《關於個體人的突變》 「個體人的突變是集體的突變,還是個人的突變?」 我的社群有人問了這個問題。 我記錄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了解突變的意義是什麼,人類圖的突變是為了全體人類得以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生活。所個突變是個體人的突變,也是集體的突變。 每個個體人突變都是以自己為主,因為突變是沒有過去可以
Thumbnail
我們的心智能力有辦法憑空想出協奏曲、城市還有相對論,到了商店裡卻得痛苦五分鐘才決定該買哪種洋芋片。
Thumbnail
我們的心智能力有辦法憑空想出協奏曲、城市還有相對論,到了商店裡卻得痛苦五分鐘才決定該買哪種洋芋片。
Thumbnail
人工智能的應用,被許多人視為未來人類生存的機會與威脅。也有很多人害怕,人工智能越來越聰明,未來將取代許多人的工作。當機器越來越會思考,人的優勢與價值到底在哪呢?這的確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人類為什麼會成為這個地球的主宰者,在於人類有社群的特質。這個社群的特質,會讓人能夠⋯⋯
Thumbnail
人工智能的應用,被許多人視為未來人類生存的機會與威脅。也有很多人害怕,人工智能越來越聰明,未來將取代許多人的工作。當機器越來越會思考,人的優勢與價值到底在哪呢?這的確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人類為什麼會成為這個地球的主宰者,在於人類有社群的特質。這個社群的特質,會讓人能夠⋯⋯
Thumbnail
時下台灣在民主這條路上還是個學步者,借鏡前人的經驗,無論是作為一個引導群眾的領袖,甚或被領袖領導的群眾的一部分,都必須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在任何群體裡不至變得瘋狂、盲目、與衝動。
Thumbnail
時下台灣在民主這條路上還是個學步者,借鏡前人的經驗,無論是作為一個引導群眾的領袖,甚或被領袖領導的群眾的一部分,都必須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在任何群體裡不至變得瘋狂、盲目、與衝動。
Thumbnail
本書將從新角度思考合作與競爭的張力,探討「資源稀缺性」、「社會性」與「不穩定的動態」三股力量如何深深影響著我們,每個人有時扮演友人的角色,有時又扮演對手。要在社會上成功,就得在合作與競爭間找到正確平衡,本書會提供工具協助讀著戰勝瞬間的社會。當我們抓到平衡後,在人生的每一個面向都能學到如何當更好的盟友
Thumbnail
本書將從新角度思考合作與競爭的張力,探討「資源稀缺性」、「社會性」與「不穩定的動態」三股力量如何深深影響著我們,每個人有時扮演友人的角色,有時又扮演對手。要在社會上成功,就得在合作與競爭間找到正確平衡,本書會提供工具協助讀著戰勝瞬間的社會。當我們抓到平衡後,在人生的每一個面向都能學到如何當更好的盟友
Thumbnail
『值得一提的是,群體極化也同時讓許多重要的價值得以透過社運實現,若缺乏極端主義的傳播,社運及革命將是一盤散沙。』 今天的資訊傳遞方式和過去不同,無時無刻都有巨量的資訊被傳遞,但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在能夠迅速獲得大量取樣的同時,也限制在單一議題上投入的時間與深度。
Thumbnail
『值得一提的是,群體極化也同時讓許多重要的價值得以透過社運實現,若缺乏極端主義的傳播,社運及革命將是一盤散沙。』 今天的資訊傳遞方式和過去不同,無時無刻都有巨量的資訊被傳遞,但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在能夠迅速獲得大量取樣的同時,也限制在單一議題上投入的時間與深度。
Thumbnail
上一章介紹的認知心理學,針對的是個人如何處理資訊。然而,人類是一種高度群居的物種,除了自身如何處理資訊外,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很大程度地受著他人的思想和行為所影響。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研究的課題,正正是圍繞著人類在群體互動下的思想及行為特徵。
Thumbnail
上一章介紹的認知心理學,針對的是個人如何處理資訊。然而,人類是一種高度群居的物種,除了自身如何處理資訊外,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很大程度地受著他人的思想和行為所影響。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研究的課題,正正是圍繞著人類在群體互動下的思想及行為特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