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進入到本書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第八~十二章:人類的性擇。這個部份我花了很長的時間看,因為比起前面兩個部分,這個部分要梳理的東西更多、更複雜,因此文章的鋪排上也難免有點雜亂。我打算先從我從這本書得到最大的啟示開始講起,之後再一一回看書中的小例子。
我從本書得到最大的啟示有兩點:第一,人類的天性或許不是一張白紙,文化或許不是從一張白紙上建立起來的,而是和人類的先天生理條件互為材料揉合而成的。第二:科學不是中立客觀的,而是根植於文化的,因此不能置外於文化的影響(和偏見)。
人類的天性與優生學悲劇
先講第一點:人類的生理特性和文化是互相交揉而成的。(請注意我用了「互相」,也就是說,不只是生理影響文化,文化也會反過來影響生理。)
我在人類學系的時候,人類的生物特性彷彿是髒話一樣,稍微沾到邊就是觸犯了大禁忌。人類的「天性」必須要是一張白紙,而文化在上面作畫。任何我們觀察到的,都一定是文化建構的,不可以是人類的天性。
人類學家如此敏感是有道理的,畢竟體質人類學在最開始時和優生學脫不了關係,而優生學又導致了許多歷史的悲劇。十九世紀時,體質人類學是為了殖民者服務的,是為了證明殖民者在體質上比被殖民者更為「進步」。例如,當時流行的顱相學認為,可以從人的頭型判斷出智商的高低。有著這樣不光彩的歷史,現代的人類學家當然想和人類的體質、生理、先天的那一面撇清關係。
1910年代早期的頭部量測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然而,若要討論人類的生理特徵,真的非分出個高低不可嗎?有沒有可能用一種價值中立的方式,來討論人類的體質和天性?
看了這本書以後,我認為是有的。
文化中的性擇
當然,我們不可以小看文化的力量。作者不但沒有小看文化的力量,甚至主張文化也會在身體上留下可遺傳的痕跡。這本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不同文化喜愛的女性身形,造成了生長在不同文化中的女性被形塑成不同的樣子,例如假設這個文化偏好豐滿的女性,豐滿的女性就較容易找到配偶,留下更多的後代,久而久之,這個文化中的女性普遍來說都較豐滿。這也是性擇的例子。
至於生理影響文化的例子,坊間都有許多說法流傳,例如在性方面男性主動女性被動、男人喜歡女性的大胸部是因為利於哺乳……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都不能否認人類有個血肉之軀,文化發展必然受到生理的限制,可是生理影響文化的部分,可能不是我們平常所想的樣子。
這就連結到了本書給我的第二個啟示:科學不是中立客觀的,而是受到文化影響的。
演化心理學的迷思
在這本書中,作者舉了非常多的例子,來反駁上述那些常見的「演化心理學」迷思。例如,演化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配偶值(mate value)」,也就是測量女性的各項身體數值後,得出的「有多適於作為配偶」的數值。以作者本人的話來說,配偶值「根本就是科學版的男性凝視(men’s gaze)」。配偶值選取的條件,皆是符合西方社會審美觀的身體特徵,例如較大的胸部、較細的腰、較偏向幼體的五官特徵等等。另外,作者也以一種驚異的口吻說,演化心理學對男性配偶值的研究實在少得可憐,然而從人類的行為看來,男性和女性顯然是互相選擇的,而不是單方面的選擇。這些話在在打破了科學中立的迷思。
容我再多嘴兩句
好了,重點大概都講完了,接下來大概就是一些我的碎嘴。
例如第九章「快感會發生」,作者認為女性的性高潮是需要解釋的,並以他特殊的「美學演化觀」給出了一套複雜的理論。這段我重複看了很多遍還是有點疑問:為什麼不直接說,快感讓女人喜歡做愛,越喜歡做愛的女人流下的子代越多就好了呢?為什麼女性的快感不能像男性快感那樣用最直觀的方式解釋呢?
還有第十一章「人類的酷兒行為」,這篇一開頭提到的概念值得嘉許:同性戀是非常複雜的條件共同形成的,不能用單一基因來解釋。可是後來作者論證同性戀是為了降低群體內部的紛爭而產生的,我就看得有點混亂了。「同性戀」和「降低群體內部紛爭」之間的因果關係,他的論證其實不是非常清楚。作者的說法是:巴諾布猿(Bonobo)的社會常常以性愛解決紛爭,人類其實也有類似的天性,只是被文化壓抑了下來。或許吧?
但另一個說法我就真的不能接受了:男同性戀可以和女性組成聯盟對抗異男,因此演化出來(!) 這個說法的證據,作者的說法是,男同志和異女的友誼比比皆是,所以很明顯。然而,我必須說,這種說法完全忽視了男同志社群中的厭女現象,也無法解釋女同志的出現。或許作者身為男人也有他的盲點。
結論
上段提出的問題,每一個都可以發展成另一個可以專文討論的小議題。這些問題或許還沒有令人滿意的解答,但每一個都是值得細細思考的。總之,儘管有它的不完美之處,這本書仍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能讓我們思考一些身為人類根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