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你藉口太多,那是因為不想在乎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一個人,如果沒空,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一個人,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一個人,對你藉口太多,那是因為不想在乎。」出自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

張愛玲本名張煐,1920 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出生。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長女,祖父張佩綸是李的女婿。1924 年,4 歲的張煐進入私塾學習。1930 年,張煐改名張愛玲,「愛玲」為英文「Eileen」的譯音。同年,張愛玲父母離異,她跟隨父親生活。次年,張開始閱讀《紅樓夢》。

二戰爆發,張愛玲放下前往倫敦留學的計劃,改入香港大學文學院。1942 年,她回到上海。在 1943 - 1944年間,張愛玲連續發表多篇享負盛名的中短篇小說,包括《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金鎖記》等。她未幾結識汪精衛政權宣傳部次長、作家胡蘭成,二人打得火熱。礙於胡的風流和欠專一,張 1947 年 6 月和胡分手。

1948 年,張愛玲發表了長篇小說《十八春》,《十八春》後來改名為《半生緣》。顧曼楨與沈世鈞的一段良緣,被顧曼璐的私心、祝鴻才的好色毀掉,天意弄人,曼楨一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尤教讀者刺痛。無相當人生體驗者,難有如斯感受。中共建政,張一度留在上海,不久因無法寫出「歌頌土改」的作品、與當時社會環境格格不入、跟漢奸胡蘭成一起過而遭受壓迫,隻身離開大陸,遷居香港,時為 1952 年。

張愛玲在香港任職於美國新聞處,並開始創作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揭示「土改」時期農民處境的艱苦。1955 年,張赴美國定居。1956 年,張結識劇作家賴雅 (Ferdinand Reyher),兩人結婚。1960 年 7 月,張成為美國公民。晚年的張愛玲深居簡出,著力研究《紅樓夢》,以及翻譯清代小說《海上花列傳》。1995 年 9 月 8 日,張愛玲病逝,終年 75 歲。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 1944 年的作品。「紅玫瑰」指風情萬種,身材豐腴,總愛犯規的已婚女人 (小說中以王嬌蕊代表),用今天的話說是「專愛出軌的冶艷人妻」。「白玫瑰」指純潔無瑕、身材平平、循規蹈矩的女子 (小說中以孟煙鸝代表)。前者適合偷情,因為可帶來靈魂及肉體的刺激;後者適合結婚,因為可相夫教子。

男人對女人的雙重要求 (也是矛盾的要求),注定他們一生不會安份於一個女子,張愛玲因此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回到那句名言。

曾經聽過一位電台主持說,覓空閒猶如擠牙膏,越用力擠,總會擠得出一些,不可能完全無空閒。假如一個人說他 / 她很忙,忙到完全無空閒,他 / 她是在說謊,他 / 她根本不想覓空閒,所謂「一個人,如果沒空,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

又有些人,所愛根本不愛自己,已跟別個好了,同居做愛,結婚生子,幸福美滿。他們仍不甘心,到昔日彼此到過的餐廳憑弔,玩過的海灘遠望,坐過的交通工具沉思......他們堅持要做這一切,是因為擔心一旦放手,就甚麼都沒了,煙消雲散了,他和那個他 / 她再無聯繫可言了。「一個人,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講的正是這個意思。

最尾三句精彩,「一個人,對你藉口太多,那是因為不想在乎」,真心愛一個人,其實是沒理由的。想找就找,想關心慰問就關心慰問,想外出就外出,想摟抱就摟抱,想親吻就親吻。如果找之前要想一堆不去找理由,關心慰問之前要想一堆不去關心慰問的理由,甚至摟抱接吻之前都要想一堆理由去質疑,這是真心愛著一個人嗎?理由越多,愛念越少,在乎即愛念也。所以讀哲學讀得深入的人最與愛情絕緣,他們已不懂得如何去愛。

總而言之,一個人愛你,他 / 她無論如何都會抽得出空閒去見你、陪你、疼你、呵你,要你一直坐冷板凳獨守空幃的,不是愛你的人。一個人愛你,他 / 她無論如何都會守在原地,不會走開,要走一起走。一個人愛你,他 / 她馬上就來一個吻、一個擁抱,廢話少說。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汶俊 (筆名:無言)的沙龍
65會員
305內容數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2020/11/28
賈府賴以維繫,全因賈母在。賈母的精神,其實是一種孔子精神。孔子精神為何?就是「仁為禮之本」。真情實感乃禮制規範的依據,亦靠禮制規範表露。賈母的溫情洋溢,見於她待清虛觀小道士、劉姥姥,鴛鴦等,第三十九回「村老嫗謊談承色笑」有這麼一段: 賈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聾,記性也沒了。你們這些
Thumbnail
2020/11/28
賈府賴以維繫,全因賈母在。賈母的精神,其實是一種孔子精神。孔子精神為何?就是「仁為禮之本」。真情實感乃禮制規範的依據,亦靠禮制規範表露。賈母的溫情洋溢,見於她待清虛觀小道士、劉姥姥,鴛鴦等,第三十九回「村老嫗謊談承色笑」有這麼一段: 賈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聾,記性也沒了。你們這些
Thumbnail
2019/10/07
中國人不是你說自己是就是,而是看你有否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神為何?簡單一個字「仁」,「仁」即感通之心,孟子曰「不忍人之心」,唐君毅則稱之為「性情心」。 我們不妨看看香港自稱中國人的人的行為,審視一下其行為是否合乎「仁」。 健仔中槍,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做些什麼?出公函迫校
Thumbnail
2019/10/07
中國人不是你說自己是就是,而是看你有否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神為何?簡單一個字「仁」,「仁」即感通之心,孟子曰「不忍人之心」,唐君毅則稱之為「性情心」。 我們不妨看看香港自稱中國人的人的行為,審視一下其行為是否合乎「仁」。 健仔中槍,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做些什麼?出公函迫校
Thumbnail
2019/09/06
法國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卡繆 (Albert Camus) 有一句名言:「我反抗,故我們存在」。 卡繆 1913 年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 (Mondovi)。父親在一戰陣亡後,他隨母親移居阿爾及爾貧民區外祖母家,過著極為艱難的生活。1924 年靠獎學金進入中學就讀,1933 年在阿爾及爾
Thumbnail
2019/09/06
法國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卡繆 (Albert Camus) 有一句名言:「我反抗,故我們存在」。 卡繆 1913 年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 (Mondovi)。父親在一戰陣亡後,他隨母親移居阿爾及爾貧民區外祖母家,過著極為艱難的生活。1924 年靠獎學金進入中學就讀,1933 年在阿爾及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關於愛情,張愛玲說得好:「我愛你,關你什麼事? 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但是,當你不愛了,或者對方不愛你了。那又該如何?
Thumbnail
關於愛情,張愛玲說得好:「我愛你,關你什麼事? 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但是,當你不愛了,或者對方不愛你了。那又該如何?
Thumbnail
綺忻每天與大家分享一句名人格言,並分享如何實際執行這句名人格言,以及執行這句名人格言的效果及好處
Thumbnail
綺忻每天與大家分享一句名人格言,並分享如何實際執行這句名人格言,以及執行這句名人格言的效果及好處
Thumbnail
什麼時候才能看清“愛”呢?是某日的生日蠟燭一吹,還是某夜止不住的淚水?
Thumbnail
什麼時候才能看清“愛”呢?是某日的生日蠟燭一吹,還是某夜止不住的淚水?
Thumbnail
張愛玲和張小嫺的作品中有着強烈的對女性自我意識的關注。由於兩人的時代背景、成長環境以及個人經歷的差異,她們筆下的女性角色在對待自我的情感問題、婚姻生活以及兩性關係等方面所表現出的女性自我意識雖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差異。
Thumbnail
張愛玲和張小嫺的作品中有着強烈的對女性自我意識的關注。由於兩人的時代背景、成長環境以及個人經歷的差異,她們筆下的女性角色在對待自我的情感問題、婚姻生活以及兩性關係等方面所表現出的女性自我意識雖有相似之處,但更多的是差異。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書,再怎麼平凡,都有動人的瞬間。大部分的故事都消逝在歲月流雲煙海中,沒有人會記得他們的名字、遭遇。而有些故事則會被流傳下來,代代傳誦,因為他們曾用力的在人生畫布上,力竭所能地劃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Thumbnail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書,再怎麼平凡,都有動人的瞬間。大部分的故事都消逝在歲月流雲煙海中,沒有人會記得他們的名字、遭遇。而有些故事則會被流傳下來,代代傳誦,因為他們曾用力的在人生畫布上,力竭所能地劃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Thumbnail
說起張愛玲,我印象最深刻的並非那些著名的小說,反而是很早期,還在中學時候因聆聽有聲書而接觸到的《愛》。成年後,我很好奇,《愛》究竟是散文隨筆?抑或是張愛玲的極短篇小說。裏面的每一字每一句讀起來真實,但作為敘事旁觀者,張愛玲又將這篇文章寫得極小說化……
Thumbnail
說起張愛玲,我印象最深刻的並非那些著名的小說,反而是很早期,還在中學時候因聆聽有聲書而接觸到的《愛》。成年後,我很好奇,《愛》究竟是散文隨筆?抑或是張愛玲的極短篇小說。裏面的每一字每一句讀起來真實,但作為敘事旁觀者,張愛玲又將這篇文章寫得極小說化……
Thumbnail
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張愛玲《傾城之戀》 有朋友說看完我的文章,看不出我的故事我的心情,問我是不是藏著掖著?是。再開始拾起,是為了轉移跟逃避,轉移感情跟逃避自己,沒有想把這裡當成傾訴的地方,一方面也是希望再尋回靈感跟維持寫作的習慣。 女人既是感性又是理性,感情的其中體會
Thumbnail
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張愛玲《傾城之戀》 有朋友說看完我的文章,看不出我的故事我的心情,問我是不是藏著掖著?是。再開始拾起,是為了轉移跟逃避,轉移感情跟逃避自己,沒有想把這裡當成傾訴的地方,一方面也是希望再尋回靈感跟維持寫作的習慣。 女人既是感性又是理性,感情的其中體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