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反對派全力阻擋軍政府繼續執政

2019/05/2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泰國選舉委員會在泰王瓦集拉隆功正式完成登基、加冕之後,終於公布了大家期盼已久的官方大選結果,總共有二十七個政黨獲得選區或政黨分配席次,原先估計可以取得兩百五十五席在下議院過半席次,信誓旦旦要組成政府、由贏得最多席次的「為泰黨(Pheu Thai)」組成的反對聯盟席次下降為兩百四十五席,暫時已經失去組織政府的正當性。
不過,反對聯盟並未因此而失心喪志,「為泰黨」已經積極放出風聲,不惜釋出總理及重要閣員位置,爭取目前尚未清楚表態的「民主黨(Phak Prachathipat)」及「泰國自由黨(Bhumjaithai)」。這兩個黨都各自擁有下議院大約五十個席次,在反對陣營與親軍方陣營相持不下之際,具有舉足輕重左右大局的槓桿力量。
「民主黨」是「為泰黨」的死敵,在一般的情況下,應該不會與「為泰黨」結盟,但政治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況且先前為敗選負責下台的前黨魁阿批實(Aphisit Wetchachiwa)曾經公開說過不挺巴育續任總理。該黨將於十五日推選新的黨魁,屆時會在結盟方面做出什麼決定,值得關注。「泰國自由黨」黨魁阿弩丁(Anutin Charnvirakul)則在十三日公開表示,該黨不會支持在下議院無法獲得過半支持的總理候選人。阿弩丁的說法當然有其針對性,但他真正的目的為何,是表明「泰國自由黨」不會支持巴育?還是放話希望能為自己博得更好的政治交易?
根據瞭解,至今為止,親軍政府的「公民力量黨(Phalang Pracharat)」確實曾經跟前述兩個政黨進行交易談判,但「民主黨」與「泰國自由黨」認為「公民力量黨」贏得的席次也不過只有一百一十五席,但卻佔據了所有重要的部會職位,所以遲遲未能談出結果。
總理職位方面則較少懸念,看起來巴育出線的機率很高。主要的原因是十一個在大選中各贏得一個國會政黨席位的小政黨已經正式宣布加入親軍政府陣營,致使得親軍政府陣營已經取得足夠票數再度推舉巴育出任下屆總理。
巴育係於二零一四年五月發動政變奪取政權然後自任總理,五年以來多次延後大選並先後修訂憲法、選舉法,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確保可以繼續執政,特別是將參議院擴大為兩百五十席,以及總理必須由下議院及參議院兩院聯席產生的新規定。因為參議院成員不是軍方人員就是必須經由軍方同意,等同於軍政府的鐵票。
泰國下議院與參議院共有七百五十席,「公民力量黨」的一百十五席、十一個小黨各一席再加上參議院的兩百五十席,已經有三百七十六席,正好讓巴育在兩院聯席會議過關。
不過由於「公民力量黨」在下議院的席次僅有一百一十五席,加上前述小黨的十一席,也僅有一百二十六席距離過半數的兩百五十一席甚遠,因此已有兩百四十五席的反對陣營現在正積極合縱連橫,希望能在下議院過半數而取得組織政府的權力,至少可以達到阻擋當前的軍政府繼續執政。
另外,擁有八十席的新興政黨「未來前進黨」黨魁塔納通也另闢戰場,公開發起「關閉上議院」運動,企圖從根拔除巴育續任總理的如意算盤。根據「曼谷郵報」的報導,塔納通表示他願意與所有已經表明有意抵制上議院的政黨談判,無論這些政黨最終是否參與組成聯合政府。
只不過如前所述,親軍政府陣營現在已有三百七十六票,除非反對陣營可以從中策反,否則就無法畢其功。依據泰國的政黨法,黨籍議員並無義務要跟所屬政黨一致行動,所以塔納通的想法雖然成功機率很低,但也並非毫無機會。
比較引人詬病的是,這十一個小黨之所以能獲得政黨議席,根本就是泰國選舉委員會及憲法法院聯手操弄的結果。根據泰國選舉法,政黨議席有一定的門檻。以本屆選舉來說,是用總有效票數除以下議院議員總數五百人,得出來的結果是七萬一千票為一個議席的基本額,因此個別政黨必須跨越此一門檻才有資格分配得席次,數目多少則以得票數多寡再除以此門檻數字。根據這個公式,應該有十六個政黨可以取得政黨議席。
不過非官方結果於三月二十四日投票日結束後出爐,軍政府發現票數不夠,於是曲解選舉法,提出得票數未達七萬一千票門檻的政黨亦可分配得議席,更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讓至少十個得票率低於百分之一的小黨歸為得票百分之一,進而讓這些小黨獲得至少一個席位,這個辦法卻讓「未來前進黨」吃了大虧,該黨因這新計算法而少得至關重要的七個席位,使得反對聯盟原先在下議院過半的形勢丕變。
反對聯盟先前對這個計算法提出質疑之後,泰國選委會立即把問題拋給憲法法院裁決,憲法法院隨後於五月九日官方結果公布前裁決前述作法合憲,使得最後獲得政黨議席的政黨增為二十七個,這就是前述十一個小黨能獲得議席的由來。不過泰國選委會的前述作法可能違反憲法第九十一條第四款的相關規定,反對陣營也已揚言將訴諸法律。
新增的十一個小政黨已於五月十三日在曼谷召開記者會,宣布無條件加入以「公民力量黨」為首的聯盟。其中一個小黨領袖山班指出,「經過內部討論,我們十一位國會議員準備舉手支持巴育帶頭組織下一屆政府」。
總之,泰國的這場政治大戲尚未落幕,我們還可以繼續看下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梁東屏
    梁東屏
    1989 – 1998 年擔任中國時報紐約新聞中心記者、主任。1998 – 2012 年擔任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2012 年起為亞洲週刊撰稿至今。2002 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得當年第 17 屆吳舜文新聞獎採訪報導最優獎。著有「一個人@東南亞」、「閒走@東南亞」、「說三到四@東南亞」、「搖滾—狂飆的年代」、「爛人情歌」等著作。 曾在曼谷、美國、新加坡、台灣等地長期生活,跨文化背景練就一身專業的國際新聞工作能力,也累積了深厚的歷練與滄桑。在 SOS 平台上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我將從資深新聞從業人員的角度、旅人的觀點,深入書寫更多與東南亞文化相關的報導與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