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選擇對的觀點投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一個人能夠經歷的,能夠看到的視野都很有限,常常自己以為對的觀點,在另外一個角度可能不太正確,也因為有不同的觀點同時在市場裡存在,有人買也有人賣,所以交易可以成立;例如在美國決定暫緩加徵部分產品關稅時,有些投資人看到的是企業營運或年底消費旺季可以暫時不受影響,積極買進股票使得股市以大漲反映,不過可能有另一些投資人不這麼想,將股票賣給那些因為緩徵關稅而覺得樂觀的投資人,不同角度的觀點或許都有道理,但股市的重點是哪一方才能夠從中獲利?


股市裡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觀點,即使邏輯推論正確,股價也不一定按照正確的方向發展,也許緩徵關稅真的對企業有正面影響,所以股價應該上漲,或是部分投資人覺得股價太貴而不願進場,只有少部分樂觀的投資者進場,所以只能造就一日行情?或其實緩徵關稅的正面影響,敵不過景氣衰退的壓力,股市只能繼續沉淪?

看待股市常需要考慮與自己想法不同的觀點,從對立面的角度思考,是讓自己能夠更客觀或思考更完備的方法,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7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給小股民的思考解析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俊忠的沙龍
132會員
1.5K內容數
<p>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p>
王俊忠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投資必須思考未來前景,要想多遠的未來呢?是在既有的知識、經驗之下可以想得到的未來,例如可以猜想到關稅實施之前,會有商家囤貨,於是關稅實施之後可以看到出口、企業營收下滑,景氣數據轉弱,這就是一種可以想像得到的未來,股市也反映了這樣的事實
Thumbnail
2025/04/30
投資必須思考未來前景,要想多遠的未來呢?是在既有的知識、經驗之下可以想得到的未來,例如可以猜想到關稅實施之前,會有商家囤貨,於是關稅實施之後可以看到出口、企業營收下滑,景氣數據轉弱,這就是一種可以想像得到的未來,股市也反映了這樣的事實
Thumbnail
2025/04/29
理論是見到股價逆轉就趕快退場並不會造成虧損,實際是多數人會對於情勢的變化視而不見,原本以為可以從短線價差獲利,後來變成不賣就不虧損,被迫成為長期投資,這是缺乏對於機會與風險的合理選擇與取捨。
Thumbnail
2025/04/29
理論是見到股價逆轉就趕快退場並不會造成虧損,實際是多數人會對於情勢的變化視而不見,原本以為可以從短線價差獲利,後來變成不賣就不虧損,被迫成為長期投資,這是缺乏對於機會與風險的合理選擇與取捨。
Thumbnail
2025/04/28
景氣循環是來自於資源配置失當,自由貿易時期可以藉由價格機制調整供需,不過在貿易戰的環境下供需雙方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使供需失衡,價格機制也無法平衡供需差距,悲觀的角度可以說美中兩大經濟體正在戳破過去以來的繁榮泡沫,進行資源重新配置。
Thumbnail
2025/04/28
景氣循環是來自於資源配置失當,自由貿易時期可以藉由價格機制調整供需,不過在貿易戰的環境下供需雙方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使供需失衡,價格機制也無法平衡供需差距,悲觀的角度可以說美中兩大經濟體正在戳破過去以來的繁榮泡沫,進行資源重新配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基本面數據和股市表現背離時該如何決策?實際股市經常發生各不同角度的觀點相互矛盾的現象,但不是因此就認為哪一種觀點是錯的,應該視出發點來決定採用哪一種觀點
Thumbnail
基本面數據和股市表現背離時該如何決策?實際股市經常發生各不同角度的觀點相互矛盾的現象,但不是因此就認為哪一種觀點是錯的,應該視出發點來決定採用哪一種觀點
Thumbnail
投資人總期待能有一個規則,若A則B,見到訊號就買進或賣出,這使投資變得簡單,若是如此,市場上那些大戶、法人還有甚麼存在的優勢?實際投資的簡單邏輯規則並不存在
Thumbnail
投資人總期待能有一個規則,若A則B,見到訊號就買進或賣出,這使投資變得簡單,若是如此,市場上那些大戶、法人還有甚麼存在的優勢?實際投資的簡單邏輯規則並不存在
Thumbnail
未來獲利成長的幅度,及股息殖利率能因為獲利成長而有多少提升空間?這些是不確定的事,投資都是藉由承擔不確定性的風險而獲利,投資不會因為已知、確定的事而獲利。
Thumbnail
未來獲利成長的幅度,及股息殖利率能因為獲利成長而有多少提升空間?這些是不確定的事,投資都是藉由承擔不確定性的風險而獲利,投資不會因為已知、確定的事而獲利。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看到有人在問,$請問,以存股的角度每年獲利有5%, 但是現在已經獲利到50%你們會繼續存股,還是獲利出單$ 討論很熱烈,有人說獲利了結,賣了,有人說繼續放著,不要賣,那你覺得呢? 今天就來研究一下,為什麼會產生這問題,首先,發問者,是以存股的角度 來化解這種不安,否則就無法操作了。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看到有人在問,$請問,以存股的角度每年獲利有5%, 但是現在已經獲利到50%你們會繼續存股,還是獲利出單$ 討論很熱烈,有人說獲利了結,賣了,有人說繼續放著,不要賣,那你覺得呢? 今天就來研究一下,為什麼會產生這問題,首先,發問者,是以存股的角度 來化解這種不安,否則就無法操作了。
Thumbnail
投資人的風險和外在情勢有關,也和自身資金運用有關,覺得股價開始修正就應該出場,是受到外在情勢影響而做的判斷,但如果大部分的資金是長期投資領取股息的持股,根本不在乎股價如何波動,不會因為股價下跌就出場
Thumbnail
投資人的風險和外在情勢有關,也和自身資金運用有關,覺得股價開始修正就應該出場,是受到外在情勢影響而做的判斷,但如果大部分的資金是長期投資領取股息的持股,根本不在乎股價如何波動,不會因為股價下跌就出場
Thumbnail
基本面邏輯與股價優先的觀點,雖然出發點不太一樣,但還是可以互相驗證推測未來可能的方向,股價整理的時間,是基本面與股價時間落差的等待期,整理之後的市場變化,多半可以和基本面的情勢形成一致的方向
Thumbnail
基本面邏輯與股價優先的觀點,雖然出發點不太一樣,但還是可以互相驗證推測未來可能的方向,股價整理的時間,是基本面與股價時間落差的等待期,整理之後的市場變化,多半可以和基本面的情勢形成一致的方向
Thumbnail
不同的觀點,並不是正確與錯誤的對立,而是適合與否的差別,投資人的問題常是無法依照一貫的邏輯徹底執行,或是無法完全遵守所選擇的投資模式的必要紀律。
Thumbnail
不同的觀點,並不是正確與錯誤的對立,而是適合與否的差別,投資人的問題常是無法依照一貫的邏輯徹底執行,或是無法完全遵守所選擇的投資模式的必要紀律。
Thumbnail
股市的波動本來就難以預測,過去就是如此,不是因為現在有隨時放話的川普才使股市大幅波動,沒有川普的時代,市場也會因其他各式各樣理由而有突如其來的波動,股市的劇烈波動是一項特色
Thumbnail
股市的波動本來就難以預測,過去就是如此,不是因為現在有隨時放話的川普才使股市大幅波動,沒有川普的時代,市場也會因其他各式各樣理由而有突如其來的波動,股市的劇烈波動是一項特色
Thumbnail
每一個人能夠經歷的,能夠看到的視野都很有限,自己以為對的觀點,在另外一個角度可能不太正確,不同角度的觀點或許都有道理,但股市的重點是哪一方才能夠從中獲利?
Thumbnail
每一個人能夠經歷的,能夠看到的視野都很有限,自己以為對的觀點,在另外一個角度可能不太正確,不同角度的觀點或許都有道理,但股市的重點是哪一方才能夠從中獲利?
Thumbnail
投資人看到股市風險升高時不一定要作空,但是應該保有作空的心態,把反向ETF視為選股標的之一,主要原因是保有空頭的觀點,較能夠從多空雙面的不同方向,客觀評估股市的風險,不會侷限於只是看好或看壞的單一觀點
Thumbnail
投資人看到股市風險升高時不一定要作空,但是應該保有作空的心態,把反向ETF視為選股標的之一,主要原因是保有空頭的觀點,較能夠從多空雙面的不同方向,客觀評估股市的風險,不會侷限於只是看好或看壞的單一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