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試論劉細良亂解列寧先鋒黨理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劉細良貴為香港新上位的時評人,掌控和能左右香港一部分人的民情,說話好應該小心謹慎,不要講錯事實。可惜劉細良對左翼理論不甚了了,已經不下幾次有節目就列寧的先鋒黨問題胡說八道,中傷聽眾對左翼的觀感。筆者不才,找回了托派劉宇凡於九十年代有一篇文章詳細研究世人了解列寧先鋒黨的謬誤,重新整理為一篇文章,以正視聽。
本文大部分內容非筆者原創,而是撮寫自下面的連結內的文章:
首先,開門見山來說,列寧提出先鋒黨並非因為他是反民主的獨裁者,而是因為當時帝俄的政治環境所致。到了一九零五年俄國爆發第一次革命,政治稍有自由,列寧就幾乎全盤放棄了先鋒黨的理論,主張民主治黨,廣泛吸收覺醒的民眾入黨。而之後有人想翻譯列寧的《怎麼辦?》一書,列寧都認為理論過時,不太值得翻譯。
想不到,史太林、美帝和劉細良理解的列寧對於政黨的想法,是如斯類同,他們中傷列寧對於政黨的看法如下:
(一)工人階級沒有一個先鋒黨就不能達到社會主義覺悟,更不能使工人革命成功;所以先鋒黨對工人階級及其組織享有法定的領導權,而後者只能服從這個黨的領導。
(二)先鋒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意思實際上是沒有民主,只有集中,也就是由領袖決定一切。一九三十年代斯大林的御用文人是這樣描述先鋒黨的:
「黨是由領袖管治的。如果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那麼領袖就擔任這個先鋒中的最前進的職務。……共產黨的特徵就是最嚴格的紀律,就是說,所有黨員都要無條件的及恰如其分的服從所有來自黨組織的指示。」
曾任FBI的局長也認為,列寧的先鋒黨是指:「列寧把黨理解為革命的工具。……黨一定要……緊密地受控制,而且是徹底忠實的組織。狂熱精神,而非會員本身,才是關鍵。黨員必須行住坐臥以致造夢都要以革命為念。……紀律必須嚴格,不容異己。」
為甚麼帝俄時代的地下黨這樣難實行民主制管理政黨?
列寧《怎麼辦?》一書,經常被援引證明列寧主張獨裁領袖治黨。表面看起來有點道理。當時俄國四處都有不少社會主義者,他們就如何組織政黨有爭議。列寧認為應該團結力量行動,他不反對建立各種合法或半合法的工人群眾組織,但認為不能代替建黨任務,而要建黨,則只能是一個秘密的、集中的、以職業革命家為主的嚴密的黨,說列寧此時已經主張領袖獨裁,當然太遠離事實。不過,他當時所設想的黨並不實行民主制則是事實。
在1905之革命之前,社會民主黨各地委員會,再到下面的地方及工會小組,的確是由上而下的委任所組織,甚至以選舉產生。
這是因為沙俄是專制的警察國家。反對沙皇制度的人,都可能會冒有坐牢殺頭的危險,根本不容許有合法的反對派,更不用說革命派了。所以社會民主黨只能處於地下。
但就算如此,還是經常受到沙皇政治警察的破壞。在1895年至1902年之間,莫斯科的社民黨小組,因為經常受逮捕,平均只有三個月壽命。社民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開完不久代表即被逮捕。怎樣克服這個困境,就成為社民黨的最急切任務。在社民黨未分成兩派之前,不論是原布爾什維克還是原孟什維克的人,都反對經濟主義者那種鬆散的黨組織觀念,主張建立嚴密、集中的職業革命家組織。
列寧雖然因為形勢而反對廣泛選舉原則,但是不是反對所有民主原則。
第一:政黨沒有像後來的史太林或中共採用統一思想,黨員有爭議可以在黨報上面公開互相撰文、討論、批評。
第二:中央委員會與中央編輯部是由各地所派出的代表所組成的黨代表大會(是黨的最高權力機構)選舉產生的,不是像史太林、毛澤東時代那樣由黨最高領袖挑選的。
第三:下級可以堅持不執行上級命令,甚至獨立,上級是沒有甚麼手段可以強迫他們的。
列寧這裡是因應俄國的危險政治環境而不得不改變治黨手法,但是他一直是一心想師法德國社會民主黨組織,採用民主制。所以,毫不奇怪,一旦沙皇專制出現危機(1905年革命爆發),一旦人民得到哪怕是局部的政治自由,列寧就差不多拋棄了許多在《怎麼辦》中所主張的東西。只是後來史太林上台推行獨裁統治,才將這本書重新捧為「英明地制定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思想基礎。」
沙皇在日俄戰爭中的失敗以及經濟危機,促成了1905年1月9日的血色星期日事件,進而引爆了1905年的大革命。沙皇節節敗退;人民實際上已享有不少政治自由。
這個時候列寧大大改變了《怎麼辦》所規定的建黨路線,極力主張大批吸收工人入黨,而且主張削去委員會種種特權,實行廣泛的黨內民主。可是,這一回恰恰是布爾什維克的各地委員會起來反對列寧的主張,認為大開黨門及實行民主會讓覺悟不足的工人沖淡黨的革命純潔性。這個擔憂其實背後反映了知識份子(他們是委員會的多數)對工人的猜忌。列寧猛烈批評這些「委員會人」!
列寧提出一份草案,要求採取民主選舉制,結果以12票對9票半被否決。列寧同其他黨員一樣只能以理服人及服從多數。但列寧深信,事情的急劇發展一定會使黨員慢慢轉到他的立場。在革命浪潮中大批工人入黨,處處迫使各個委員會逐步轉變。到了1906年的春天,在事變壓力下布爾什維克的委員會才逐步採取選舉制,廢除委員會特權以及大開黨禁。1905年末,黨員仍只有8,400人,但到了第二年末,已經發展為33,000人了。整個黨也由地下轉為公開。
先鋒黨和工人代表會議
另一個使列寧同大多數追隨者發生激烈爭論的是黨同蘇維埃的關係。蘇維埃的俄文原意是指代表會議。在二月革命爆發後,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工人,組成了工人代表會議;代表會議由每400或500工人選出的代表組成。代表會議是工人階級自我解放的典型代表,因為它們最初是完全自發的,而且一發展起來便不僅成為工人的總的鬥爭機關,而且成為工人民主自治的權力機關,自行努力實施和貫徹八小時工作制、政治自由及武裝群眾來反擊白色恐怖。工人代表會議真正體現了「工人階級的解放是工人自己的事」的精神。
事實不是這樣。「謹慎警惕」的不是列寧,而是布爾什維克內其他領袖。波格丹諾夫擔心蘇維埃這類自發機構的社會主義覺悟不夠高,很容易變成反社會主義的東西,所以主張迫使它們正式採納社民黨黨綱,變成黨的附屬物。
這一次恰恰是列寧出來捍衛工人群眾的自主性,反對波格丹諾夫的由黨包辦工人一切鬥爭的立場。對於他們把黨與蘇維埃對立起來的意見。
列寧說:「是要工人代表蘇維埃,還是要黨?我覺得不能這樣提出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無疑應該是:既要工人代表蘇維埃,又要黨。問題(而且最重要的問題)僅僅在於,如何劃分蘇維埃的任務和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任務,以及如何把二者結合起來。」
接著,他說「要蘇維埃完全歸附某一個政黨是不妥當的」,要蘇維埃接受社民黨黨綱也是「不妥當的」。「現時無疑必須既由蘇維埃,又由黨來領導政治鬥爭。」蘇維埃除了有社民黨人參加外,還有其他黨派,「這並不是缺點,而是優點;蘇維埃作為一個革命領導中心,只嫌它還「太狹隘」,而不是「太廣泛」,所以應用「一切革命政黨來補充這個核心」,不要怕「成員廣泛和成份複雜」。
要由黨來包辦工人階級的一切活動,這個就是在《怎麼辦》中連影子也沒有。到了一九○五年就更不用說了。相反,列寧此時強調「工人階級本能地、自發地傾向社會民主主義」,而黨對於自發產生的蘇維埃,只能同孟什維克及其他政黨一樣採取以理服人的態度爭取後者同意,而不是要後者「歸附」黨。
民主集中制不是由列寧發明
如果你以為民主集中制是列寧發明的,那你就錯了。根據那位絕不同情共產黨的史家倫納德.夏皮羅的考證,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65年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施威策;在俄國,最早使用它的不是列寧,也不是布爾什維克,而是那個以後經常批評列寧獨裁的孟什維克。
事實上,在蘇維埃的第一個憲法上,一個字也沒有提過共產黨(到史太林當權才廢除這個憲法,並在新憲法上明文規定「黨的領導地位」)。十月革命成功後,不僅其他政黨依舊在會議上可以攻擊列寧,而且布爾什維克也不是單獨執政,而是同左派社會革命黨聯合執政。後來之演變為布爾什維克一黨執政,並不是它有意排除左派社會革命黨,而是後者自己因為不滿前者同德國議和而自行退出政府。但即使這樣,直至1920年蘇維埃內仍有其他反對黨。所以那個時候頂多能說是一黨執政,還沒有一黨專政。
為甚麼蘇聯的民主會急速敗壞?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一戰後,白俄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勾結,意圖摧毀這個新生的工人政權。最後雖然蘇聯慘勝,但是已造成蘇聯國內的廣泛的破壞和經濟破產。1920年的農業總產值只及戰前一半;工業則減少了七分之六。軍事鬥爭的需要本身不能不對民主制度造成一些限制,正如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曾經取消大選一樣;同時,經濟破產所造成的失業、饑荒,使工人階級人數大批戰死,政治熱情消失。蘇維埃政權一面為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而大量出版書籍,另一面卻又有許多人為了取暖而要把書燒掉。群眾熱情參與管理國家本來就是社會主義賴以實現的主體。現在,連那個主體本身都瀕於瓦解,那就毫不奇怪,列寧曾力圖實現的那個「沒有官僚,沒有警察,沒有常備軍」的蘇維埃民主,現在頓成泡影。但仗還是要打的,至少國家還是要運作的,在工人參與日減的情況下,便只有日益假手共產黨員。黨就是在那個時候日益同國家機關融合,任用許多前朝官員。這是十月革命墮落的起點。雖然如此,那並不是列寧和布爾什維克有意造成的局面,而且許多限制民主的措施都被視為臨時性措施,沒有想過要用它們來根本代替蘇維埃民主。
當然,列寧這時候太遲警覺自己的政黨不少黨員已經腐化,為了應付四方八面的攻擊,列寧曾取消黨內的派別結黨自由,但是所有黨員仍然可以保持個人異見(比劉細良曾任職的香港民主黨,誰得罪張李楊集團就沒有好下場,蘇共更為民主。)列寧也認為這只是暫時的措施,遲早會恢復民主。但他不久病死,史太林上台就以此為借口取消黨內民主。
在上世紀,蘇聯曾經實施過激進的民主實驗,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現在的教育程度和經濟環境都優於蘇聯很多。也許,我們重新推行社會主義民主,會順利許多,但首先要踢爆劉細良如何中傷左翼思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95內容數
在左翼衰敗的今天,身為左翼的信仰者,有必要帶大家用左翼的角度去觀察社會的不同大小事,以期大家知道改變的可能性,期望能為日後民主運動的燎原之火,略為添加乾柴烈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胡啟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些網上KOL、革命導師、邪教領袖或冷氣軍師為了引起注意,一定會批評現在民主運動的反對勢力如何不堪,並誇大這些反對勢力的完全不可信任和支持。這就像邪教為了招收信徒,他們的宣教士一定會誇大潛在信徒遇到的問題,並誤導他們所有親友都不可相信,讓他們孤立無援,藉機植入新的信仰。
啟敢在此大膽提出一個使人難堪的事實,蘋果日報過往的編採方針,或許導致現在的冰封三尺,使現在「時代革命」不能夠遍地開花,讓更多人加入。窮本究源,就是因為蘋果日報多年來的主張,或許傷害了民主運動。
我相信很多忠實玩家,不會像筆者這樣輕易放棄,只能夠邊痛罵遊戲公司情緒勒索,一邊痛苦地重重課金打賞。其實,大家有沒有想深一層,為甚麼越來越多老牌的作品,不論是動漫還是電影,都會出商城制遊戲?(例如星球大戰、新世紀福音戰士)其實,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我們能夠擺脫這個課金地獄,開開心心地玩遊戲?
我想,新海誠和鄺俊宇這些觀念,偶然當成愛情零食下肚,獎勵自己無妨。然而,若果以零食為正餐,那將會患上心血管疾病而猝死。是時候了解阿德勒的理論了。
你不需 相信我,大家 自然會選擇到方格子的《閱微左翼筆記》捐助我,讓我有更多資源寫左翼普及文章! 現在回想起來,藤子.F.不二雄這篇漫畫,可以用左翼的角度來詮釋,還滿有政治隱喻的。胖虎提議在他家中試熱,就代表人類退出霍布斯所言的自然狀態,訂下社會契約,讓渡一部分自然權利給國家,讓國家收束權力保障人民
我集中討論第三點。很多韓粉和反民主的愚民經常批評民主政治吵吵鬧鬧,政客容易被不同的利益集團所左右,不能為民請命。這個說法甚為荒謬,難道專制制度和獨裁政體就不存在財雄勢大的利益集團,可以左右獨裁者和他的下屬,讓他們殘民利己?韓粉和獨裁者又會無腦地說,只要獨裁者(韓國瑜)體察民情......
這些網上KOL、革命導師、邪教領袖或冷氣軍師為了引起注意,一定會批評現在民主運動的反對勢力如何不堪,並誇大這些反對勢力的完全不可信任和支持。這就像邪教為了招收信徒,他們的宣教士一定會誇大潛在信徒遇到的問題,並誤導他們所有親友都不可相信,讓他們孤立無援,藉機植入新的信仰。
啟敢在此大膽提出一個使人難堪的事實,蘋果日報過往的編採方針,或許導致現在的冰封三尺,使現在「時代革命」不能夠遍地開花,讓更多人加入。窮本究源,就是因為蘋果日報多年來的主張,或許傷害了民主運動。
我相信很多忠實玩家,不會像筆者這樣輕易放棄,只能夠邊痛罵遊戲公司情緒勒索,一邊痛苦地重重課金打賞。其實,大家有沒有想深一層,為甚麼越來越多老牌的作品,不論是動漫還是電影,都會出商城制遊戲?(例如星球大戰、新世紀福音戰士)其實,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我們能夠擺脫這個課金地獄,開開心心地玩遊戲?
我想,新海誠和鄺俊宇這些觀念,偶然當成愛情零食下肚,獎勵自己無妨。然而,若果以零食為正餐,那將會患上心血管疾病而猝死。是時候了解阿德勒的理論了。
你不需 相信我,大家 自然會選擇到方格子的《閱微左翼筆記》捐助我,讓我有更多資源寫左翼普及文章! 現在回想起來,藤子.F.不二雄這篇漫畫,可以用左翼的角度來詮釋,還滿有政治隱喻的。胖虎提議在他家中試熱,就代表人類退出霍布斯所言的自然狀態,訂下社會契約,讓渡一部分自然權利給國家,讓國家收束權力保障人民
我集中討論第三點。很多韓粉和反民主的愚民經常批評民主政治吵吵鬧鬧,政客容易被不同的利益集團所左右,不能為民請命。這個說法甚為荒謬,難道專制制度和獨裁政體就不存在財雄勢大的利益集團,可以左右獨裁者和他的下屬,讓他們殘民利己?韓粉和獨裁者又會無腦地說,只要獨裁者(韓國瑜)體察民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俄國列寧一代的老布爾什維克是震旦社會主義思想/學說的源頭,這話並沒錯。早在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以前,清末報章的確已見零星的介紹與作品翻譯,但那些東西無異於任一西洋邪典(cult),新奇、時髦的玩意兒,在流行浪潮中只泛起瞬間的泡沫(遑論在歷史之流里),同後來的列寧黨早期組織在組織關係抑或師承上並無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Thumbnail
  德國社會民主黨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對德國勞工與社會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本書概述討論它的發展歷程,包括成立背景、組織運作、黨員及群眾基礎的變化、黨的性質及其綱領路線的轉向。
Thumbnail
孫中山先生強調人民應該擁有選舉、罷免、創制和複決(直接民權)等權力,並隨時可以罷免政府,回收國家的大權。他認為民主制度下的關鍵在於人民能否控制政府,提出直接民權的重要性。此外,有關民國笑話也是文章的一部分。
政治改革是一個不能今是昨非兩套標準的任務,而所謂今是昨非的荒誕我們在惡意阻撓國會改革的民進黨身上看到,其實仔細思考高下立判,民進黨對於因為國會聽證權擴張失去的保護傘感到焦慮,而不惜發動側翼分子甚至在國會醜態百出,但民進黨應該自己很清楚但凡一個法令通過是所有的政黨還有官員都一體適用,並非只針對民進黨,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寡頭統治的鐵律,是德國社會學學者羅伯特·米契爾斯針對政黨等政治組織進行研究後,所歸納出之現象。該現象是政黨和其他大型政治集團總是形成官僚化組織,其領導人發展成為寡頭權力精英。 核心論點 政治組織的形成和發展是民主的自我毀滅因素,並使其成為寡頭政治:「組織機制顛倒了領導者與群眾的關係。
Thumbnail
民主黨的選民基本盤結構如何歷經從羅斯福開始一直到雷根時代的轉變 這本由資深政治記者和智庫政治學家合寫的好書有非常清楚的解釋與分析 本文介紹本書這部分的精華內容 讓讀者了解 為何民主黨一步步和其基本盤也就是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勞工大眾疏離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俄國列寧一代的老布爾什維克是震旦社會主義思想/學說的源頭,這話並沒錯。早在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以前,清末報章的確已見零星的介紹與作品翻譯,但那些東西無異於任一西洋邪典(cult),新奇、時髦的玩意兒,在流行浪潮中只泛起瞬間的泡沫(遑論在歷史之流里),同後來的列寧黨早期組織在組織關係抑或師承上並無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Thumbnail
  德國社會民主黨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對德國勞工與社會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本書概述討論它的發展歷程,包括成立背景、組織運作、黨員及群眾基礎的變化、黨的性質及其綱領路線的轉向。
Thumbnail
孫中山先生強調人民應該擁有選舉、罷免、創制和複決(直接民權)等權力,並隨時可以罷免政府,回收國家的大權。他認為民主制度下的關鍵在於人民能否控制政府,提出直接民權的重要性。此外,有關民國笑話也是文章的一部分。
政治改革是一個不能今是昨非兩套標準的任務,而所謂今是昨非的荒誕我們在惡意阻撓國會改革的民進黨身上看到,其實仔細思考高下立判,民進黨對於因為國會聽證權擴張失去的保護傘感到焦慮,而不惜發動側翼分子甚至在國會醜態百出,但民進黨應該自己很清楚但凡一個法令通過是所有的政黨還有官員都一體適用,並非只針對民進黨,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寡頭統治的鐵律,是德國社會學學者羅伯特·米契爾斯針對政黨等政治組織進行研究後,所歸納出之現象。該現象是政黨和其他大型政治集團總是形成官僚化組織,其領導人發展成為寡頭權力精英。 核心論點 政治組織的形成和發展是民主的自我毀滅因素,並使其成為寡頭政治:「組織機制顛倒了領導者與群眾的關係。
Thumbnail
民主黨的選民基本盤結構如何歷經從羅斯福開始一直到雷根時代的轉變 這本由資深政治記者和智庫政治學家合寫的好書有非常清楚的解釋與分析 本文介紹本書這部分的精華內容 讓讀者了解 為何民主黨一步步和其基本盤也就是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勞工大眾疏離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