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生於不義·江山獨坐我獨行-政權·真理

2022/09/27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政權

列寧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 — 國內事物也好,國際事務也好 — — 只用一種觀點去看待,即這一事物能使他接近政權呢,還是使他遠離政權。無論是饑荒,還是經濟罷工,無論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甚至象水災、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列寧都是從政權這一角度去看待的。
——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爾漢諾夫(Abdurakhman Avtorkhanov, 車臣語:Автoрхан КIант Iабдурахьман,1908年10月-1997年4月24日), 蘇聯历史學家和作家
為此,他要先確立自己的強權,保證自己在黨內第一人的超然地位。政變成功的當天,10月25日,布爾什維克單方面召開第二次全俄蘇維埃大會。
十月革命後的冬宮
第二次蘇維埃大會由670名當選代表組成。300名是布爾什維克,近100名是左派社會主義革命者,他們也支持推翻亞历山大-克倫斯基政府。社會主義革命黨人的中間和右翼以及孟什維克認為,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非法奪取了權力,他們在決議通過前退場。當他們離開時,他們受到了托洛茨基的嘲弄:
You are pitiful isolated individuals; you are bankrupts; your role is played out. Go where you belong from now on — into the dustbin of history!
你們是可憐的孤立的個人;你們是破產者;你們的角色已經發揮完了。從現在起去你們該去的地方 — 历史的垃圾堆里!
— — 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俄語: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羅馬化:Lev Davidovich Trotsky,1879年11月7日-1940年8月21日)
第二天,即10月26日,大會選出了一個新的布爾什維克內閣(Soviet) — — 人民委員會議(Sovnarkom) — — 列寧認為這個名字 “有革命的味道”。大會成立了101人組成的“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布爾什維克62名,左派社會革命黨人29名,社會民主工黨 — — 國際主義者6名,其他黨派4名。這屆政府全由布爾什維克組成。雖然農民普遍反對他們,但布爾什維克把他們自己視為工農聯盟的代表,並以錘子與鐮刀作為新的國家象徵。
宣傳畫,列寧已經定於一尊
內閣很快就通過了《和平法令》(Decree on Peace)和《土地法令》(Decree on Land)。這些法令基本內容如下:
《和平法令》
強烈譴責帝國主義的戰爭罪行,建議一切交戰國立即停戰談判,簽訂公正民主的和約,實現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
反對兼並和侵略別國領土,指出凡把一個弱小民族並入一個強大國家而沒有得到這個民族明確而自願的表示,都是兼並或侵占別國領土的行為;
主張廢除秘密外交,宣布無條件地廢止俄國地主、資產階級政府從1917年2月到10月所締結的全部秘密條約;
向英、法、德三國工人呼籲,號召他們把和平事業以及使被剝削勞動群眾擺脫一切奴役和一切剝削的事業有成效地進行到底。
《土地法令》
宣布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
無償沒收地主、皇室、寺院、教會的土地,連同耕畜、農具、莊園建築和一切附屬物,一律交給鄉土地委員會和縣農民代表蘇維埃支配;
實行土地平均分配,根據各地條件,按勞動定額或消費定額把土地分配給勞動者。
同一天,右翼社會主義革命黨人在牆上和柵欄上釘上了海報,將接管描述為 “對祖國的犯罪 “和 “革命”。第二天,孟什維克在格魯吉亞(Georgia)奪取了政權,並宣布其為獨立的共和國。頓河哥薩克也聲稱控制了他們的政府。布爾什維克的大本營在城市,特別是彼得格勒,而農邨地區的支持則更為混雜。以農民為主的左翼社會黨與布爾什維克結盟。有報道說,臨時政府沒有認輸,正在與前線的軍隊會面。
反布爾什維克的情緒繼續增長,海報和報紙開始批評布爾什維克的行動並批駁他們的暴力政變。農民蘇維埃執行委員會 “憤怒地駁斥了有組織的農民對這種違反工人階級意志的犯罪行為的一切參與。” — — 這最終發展成為重大的反革命行動。
11月12日(儒略历:10月30日),克倫斯基在哥薩克(Cossacks)的支持下進入到彼得格勒郊區的察爾斯科耶塞洛(Tsarskoye Selo),他們收到了教堂鐘聲的歡迎。克倫斯基向駐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們放下武器,但遭到拒絕。隨後,克倫斯基的哥薩克向他們開火,造成8人死亡。這使彼得格勒的士兵們開始反對克倫斯基,認為他是沙皇政權的人。約翰-里德John “Jack” Silas Reed, October 22, 1887年10月22日-1920年10月17日)將克倫斯基未能對軍隊行使權力描述為 “致命的失誤”,這標志著他的政府的最後結局。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與反布爾什維克的戰鬥繼續進行。赤衛隊在察爾斯科耶塞洛擊敗了哥薩克人,並且獲得了哥薩克留下了的大炮。
今日莫斯科聖瓦西里主教座堂(St. Basil’s Cathedral)
1917年11月13日(儒略历:10月31日),布爾什維克在經過一周的激烈巷戰後獲得了對莫斯科的控制。在控制莫斯科的戰鬥中,布爾什維克無差別的使用大炮,造成了約700人傷亡。
今日莫斯科
莫斯科淪陷後,公眾只出現了輕微的反布爾什維克情緒,如《新報》批評布爾什維克在管理其政黨方面缺乏人力和組織,更不用說政府了。列寧自信地聲稱,在接受布爾什維克的統治方面,”彼得格勒、莫斯科和俄國其他地區的群眾沒有絲毫猶豫”。
庫斯妥迪耶夫:《布爾什維克》(1920)
在浩瀚無垠的俄羅斯土地上,所有的政權變動不過是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一些大城市的換旗游戲,在蘇維埃將權力伸到每一個俄羅斯角落之前,大部分農邨對權力的變化沒有任何感受,也無需發表他們的意見。控制了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就控制了國家。
這世界,有些事情可以說不可以做,有些事情可以做不可以說。對政權的貪婪屬於後者。列寧不是已經喊出了“一切權力歸蘇維埃”嗎,這已經讓彼得格勒的市民警惕起來,所以對同志可以說的事情,對外還是需要包裝一下。十月政變,需要一個美好的聖誕樹擺在彼得格勒的大街上,這就是“立憲會議”。
列寧通過自己的宣傳機器,告訴俄羅斯人,臨時政府的罪行是推遲立憲會議,現在,布爾什維克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盡快召開立憲會議,把權力交給人民。意外的俄羅斯輪盤賭,使得列寧躊躇滿志,他認為,全民投票的結果一定是他最終勝利的加冕禮。

政權·真理

布爾什維克的來複槍驅散了近百年來俄國最優秀分子為之奮鬥的夢想
— — 馬克西姆·高爾基(筆名:Maxim Gorky, 俄語: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Alexei Maximovich Peshkov,俄語: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
1917年11月25日(儒略历:11月12日)至28日(儒略历:15日),期待已久的制憲會議選舉舉行。就在布爾什維克掌權的條件下,4170萬選民參與了投票,選舉出715個席位。結過,布爾什維克只贏得了175個席位,不再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社會革命黨贏得了370個席位。
顯然,布爾什維克輸掉了完全由自己組織和管理的選舉,而且輸得很慘。它沒有理由、而且的確也並未指責這次大選有舞弊、賄選一類的污點。但是,必須有一個理由,否則就會失去“搶奪”來的政權 — — 布爾什維克反對的理由只是說立憲會議的選舉是根據臨時政府的法律進行的,而這個法律現在已經過時。反對者指出,這個理由顯然太過牽強 — — 既然這次選舉本來就沒有合法性,為什麼又要組織這次選舉呢?被列寧評價為“一個幾乎能把馬克思著作背得出來的人” — — 卡爾·約翰·考茨基(德語:Karl Johann Kautsky,1854年10月18日-1938年10月17日),也不得不認為: “在立憲會議居於少數之後,才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其實布爾什維克在選舉過程中已經感到不妙,他們通過蘇維埃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頒布法令,授權各地蘇維埃,如果選出的代表不符合其意願的話,可以暫停選舉、召回已選出的代表並組織改選。然而,受到 “革命憲政”思維影嚮的各地蘇維埃並沒有行使這一權力。於是列寧的人民委員會只好強行推遲預定在11月28日召開的立憲會議,給出的理由居然是當天到達的代表太少。當天一些立憲民主黨人示威抗議這個決定,要求 “一切權力歸立憲會議” — — 列寧毫不手軟的鎮壓並且事實上取締了立憲民主黨,該黨的當選代表或被捕、或被殺、或逃亡。
顯然,列寧此時已經下定決心用 “用武力更正票箱”。推遲的立憲會議定在1918年1月18日(儒略历:1月5日)。為了徹底解決“錯誤”,列寧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擴大武裝,獲取更多軍人的支持。
1917年12月17日(儒略历:12月4日),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通過了《關於建立肅反委員會的決議》 — — 列寧決定採用秘密特務手段控制同志和敵人。法國雅各賓派(憲法之友協會,法語:Société des amis de la Constitution,在1792後重新改名為雅各賓黨,自由和平等之友協會,法語:Société des Jacobins, amis de la liberté et de l’égalité,俗稱雅各賓俱樂部或雅各賓派)的恐怖為蘇聯布爾什維克樹立了榜樣。托洛茨基早在1904年就把列寧比作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全名:馬克西米連·弗朗索瓦·馬里·伊西多爾·德·羅伯斯庇爾,法語: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
1917年12月29日(儒略历:12月16日),列寧為了贏得軍隊夏季士兵的支持,下令取消了軍隊中的等級制度,包括所有頭銜、軍銜和制服裝飾。敬禮的傳統也被取消了。
1918年1月2日(儒略历:1917年12月20日),根據列寧的命令成立了契卡 — — 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俄語: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羅馬化:Vserossíyskaya chrezvycháynaya komíssiya),簡稱全俄肅反委員會(俄語:ВЧК,,通稱契卡,俄語:Чека́)。契卡的責任是“在全國範圍內消滅和制止反革命和資產階級、地主以及一切富有階級的怠工行為,將其積極分子交由法庭處理,同時還進行前期偵查和預審。”。實際上,契卡的主要職能還包括逮捕及殺害蘇聯國內的反革命分子,並負責管理監獄、搜查、逮捕、拘禁。據估計,從1917年到1922年改制為止,契卡處決人數在14萬至50萬之間。
1918年1月15日,蘇俄政府頒布了建立脫離軍隊國家化、完全由布黨領導的紅軍的法令。托洛茨基曾直言不諱的說:“紅軍的組織原則與皇帝軍隊的組織原則是非常相似的”。
列寧向紅軍講話
1918年1月18日(儒略历:1月5日),在排除了立憲民主黨人的情況下,被推遲的立憲會議召開。蘇維埃政府提前便宣布在彼得格勒戒嚴,並調集忠於布爾什維克的軍隊進入首都。開會當天,布爾什維克代表建議立憲會議按人民委員會要求把權力交給蘇維埃並自行宣布解散,多數立憲會議代表拒絕了這個要求。布爾什維克與左派社會革命黨代表遂先後退出會議。其餘多數代表在暴力的威脅下一直堅持到次日淩晨4時,最終被布爾什維克調來的軍隊驅散。當天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即宣布解散立憲會議。
同日,主要由孟什維克組成的(聯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發表 《致全俄公民書》指出:
立憲會議被以武力驅散了……甚至早在中央執行委員會打算做出解散立憲會議的決定之前,立憲會議就已經被解散了。布爾什維克一如既往,首先用武力解散了立憲會議,隨後便關閉了塔夫利達宮不讓任何一位立憲會議成員進入。只是在這以後,才要求中央執行委員會公布關於解散的命令。因為自布爾什維克黨奪取政權以來,蘇維埃的全部作用歸結為在 “人民委員會”的決定上蓋上一個印章。沒有任何 ‘蘇維埃政權’,有的只是布爾什維克黨 (中央)委員會的政權,以及追隨他們的那些武裝隊伍的政權。
— —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發表 《致全俄公民書》
這一天,除布爾什維克以外的各社會主義黨派,即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和人民社會黨還聯合發表傳單,指出: “1905年1月9日,尼古拉·羅曼諾夫和特列波夫槍殺過要求召開立憲會議的工人。今天,當勞動人民經過12年鬥爭之後,立憲會議已由人民選舉產生,而彼得格勒的工人又一次為立憲會議而遭到自稱是工人階級代表的那些人的槍殺!”從此, “公民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被剝奪了。”“工人的旗幟被撕毀、被燒掉了。
與這份傳單類似,沙皇時代素來同情布爾什維克的左派作家高爾基,也在這一天激憤地寫下了 《1月9日與1月5日》一文,嚴厲譴責布爾什維克。他把當天發生的慘案比之為點燃1905年革命烈火的沙皇屠殺和平請願工人的 “流血星期日”:布爾什維克的 “來複槍驅散了近百年來俄國最優秀分子為之奮鬥的夢想”。
羅莎·盧森堡(德語:Rosa Luxemburg;波蘭語:Róża Luksemburg;1871年3月5日-1919年1月15日)說, “列寧和托洛茨基曾經強烈地要求召開立憲會議”,而十月革命後的立憲會議選舉又 “是根據世界上最民主的選舉”, “在完全自由的條件下進行的第一次人民投票”,布爾什維克卻 “毫無敬畏之念,幹脆宣布投票結果毫無價值”,是 “逆历史潮流而動”的行為。
蘇維埃組織優於普選,在於它更加專斷,它可以把一切它看著不順眼的組織排除在外。
…我們的布爾什維克同志把一切都押在歐洲普遍發生革命這張牌上,因為這張牌沒有拿到手,他們就感到不得不依靠行使赤裸裸的權力,即實行專政來代替他們所缺乏的條件。
— — 卡爾·約翰·考茨基(德語:Karl Johann Kautsky,1854年10月18日-1938年10月17日,社會民主主義活動家。考茨基是卡爾·馬克思代表作《資本論》第四卷,也就是被冠名以《剩餘價值理論》或者翻譯為《剩餘價值學說史》的馬克思手稿的編者。他還建立了社會主義理論刊物《新時代》)
考茨基說: “蘇維埃組織優於普選,在於它更加專斷,它可以把一切它看著不順眼的組織排除在外”。 “我們的布爾什維克同志把一切都押在歐洲普遍發生革命這張牌上,因為這張牌沒有拿到手,他們就感到不得不依靠行使赤裸裸的權力,即實行專政來代替他們所缺乏的條件。”
在完全控制了政府之後,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通過了更激進的法令:
所有私有財產都被政府收歸國有。
所有俄羅斯銀行都被國有化。
私人銀行賬戶被徵用。
俄羅斯東正教會的財產(包括銀行賬戶)被徵用。
除了德意志帝國,其他國家的外債被拒絕償還。
工廠的所有權、控制權移交給蘇維埃。
工資被定在比戰爭時期更高的比率,引入八小時工作制。
為了讓農民在內戰中不至於激烈反抗、徹底倒向立憲會議,土地國有化政策被策略性的暫停,並延遲到20年代才開始實行。
這一切,激怒了俄羅斯社會各階層,從而徹底把俄國帶入內戰。俄羅斯內戰本質上是一場圍繞“立憲”的戰爭,布爾什維克的反對者打出了最著名的口號 “一切權力歸立憲會議”。
而內戰中出現的許多反蘇維埃勢力也都以民主立憲為旗幟。包括大量的左派勢力,也在 “既不要列寧也不要高爾察克”的口號下成了反對派,他們要求在 “左派”專政與右派專政之外選擇道路,回到1917年9月前的民主政府甚至 “一月劇變”前的蘇維埃。 “專政”與 “民主”的沖突如此尖銳,以至於布爾什維克方面當時抨擊 “民主”常常連 “虛偽的”、“資產階級的”等限制詞都不用,幹脆流行起 “民主反革命(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ая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я)”、 “立憲反革命(Кадетскаяконтрреволяция)”的說法,並由此衍生出 “民主反革命時期”、“民主反革命緩沖地帶”、 “民主反革命政治派別”等一系列術語。 “專政”是“革命”, “民主”就是 “反革命”,一月前後的劇變撕下了蘇維埃一切面紗,現在,真理讓位於槍桿子的對決。
旭,2022年8月,9月13日修改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一場事先張揚的戰爭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開往聖彼得堡的列車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潘多拉的盒子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無知者無畏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二貨雙出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假作真時真亦假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道德,我們說這是欺騙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俄羅斯輪盤賭-二月革命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江山獨坐我獨行-槍·代價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潘多拉的盒子II-無知無恥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潘多拉的盒子II-葵花寶典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死於無恥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天可汗之路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格魯吉亞的玫瑰


關註我,和我一起看朝陽;分享我,我們就是世界;贊賞我,我們一起榮燿天地— — 旭,日在九天

即時我們卑微渺小,也無需偉大的統治
25會員
125內容數
曆史中的閃耀時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