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開往聖彼得堡的列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沒有陽光的列車

1917年4月9日,列寧登上了一列封閉列車,窗戶被黑色亞麻的窗簾遮蔽,專列開出後,不允許任何人上車。車上乘務員也盡量保持沉默。列車從德國開出,包括列寧和他夫人在內共32名俄羅斯公民秘密登上了這輛專列。

raw-image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在1901年12月,他首次使用筆名“列寧”( Ле́нин ) 在德國出版的地下馬克思主義報紙《火星報》發表文章。

raw-image

這以後,他經常使用“N·列寧”作為筆名,很多人誤以為“N” 代表“尼古拉”,但列寧稱N沒有任何意義。1902年,烏里揚諾夫以這個筆名發表政治手冊《怎麼辦?》,從而一直使用這個名字直到去世。

raw-image

在列車上的列寧,隱身在暗淡的列車裡,終日思考如何採取行動,奪取政權。這一年初,剛剛發生的二月革命已經推翻了他的敵人 — — 沙皇。但是對於列寧來講,他反對的不是沙皇,而是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 — — 任何人。終於,他感受到了他的時代正在匍伏而來,像蛇一樣盤旋在他的周圍 — — 德國人的支持,讓他有足夠的力量下山摘桃子了。

托爾計劃

根據多個國家的解密檔案說明,最晚在1914年列寧就開始成為德國人的間諜。德國人應該是在列寧從奧地利( Austria,德語:Österreich )搬到了中立的瑞士伯爾尼( Bern, 德語:Bern,阿勒曼尼語:Bärn,法語:Berne,意大利語:Berna,羅曼什語:Berna )時,建立了聯繫,最早的引薦人應該是來自愛沙尼亞( Estonia, 愛沙尼亞語:Eesti )的前布爾什維克亞歷山大·凱斯庫拉Alexander Keskula, Aleksander Kesküla)。凱斯庫拉從當時屬於沙皇俄國帝國的愛沙尼亞逃到瑞士,他是打算利用列寧的左派激進分子來推進俄羅斯帝國的革命,從而實現永遠消滅俄國,並建立大愛沙尼亞帝國(Gross-Estland )。這個帝國將包括所有前芬蘭人的領土,包括聖彼得堡。

起初,他在列寧和德國政府之間採取行動,用德國的錢來點燃俄國的革命火焰。凱斯庫拉和德國外交部達成協議,在財政上支持列寧 — — 為布爾什維克黨的小冊子、傳單和書籍支付費用。

德國人讓他們的超級間諜穆勒(德語:Müller,真名:Andrus Vaarik)擔任這個項目的協調人。凱斯庫拉和穆勒同時培養了五個俄羅斯人作為列寧的“二重身”——當列寧發生意外時,他們可以取代他。

1914年9月,外交部向兩名據稱具有“巨大影響力”的人支付了50,000馬克的黃金,用於“反對俄羅斯的全面革命”。

德國人對列寧的支持幾乎是最慷慨的,這是因為列寧既狂熱反戰又支持烏克蘭獨立 — — 這也是德國的關鍵目標。

列寧在1916年12月底,來到瑞士的祖爾斯( Zürs ),與德國駐瑞士伯爾尼特使馮·羅姆貝格伯爵會面,商談布爾什維克與德國政府之間的合作以及護送列寧和他的手下返回俄國的方案。

1916年12月28日,列寧提著一個不大的行李箱走出蘇黎世的住所,我們跟隨他乘火車於上午10時來到首都伯爾尼。下車後他直接住進離火車站不遠的一個旅館,半個小時後,他走出旅館坐上一輛開往邊境小城福索祖爾斯方向的有軌電車。下車後,他邊走邊環顧四周,隨後走進德國駐當地的領事館大樓,此時是上午12時30分。直到第二天下午16時,列寧才走出領事館。大約4個小時後,他坐上了返回蘇黎世的火車。
——據監視列寧的瑞士特工記載,俄國革命與德國:1915年至1918年的檔案資料

1917年3月下旬,德皇威廉二世批准了“托爾計劃” — — “以列寧為首的40餘名布爾什維克黨人對德國有利用價值,接受他們的申請。”

於是俄國革命黨人被分為兩組,分批取道德國返回祖國。1917年4月9日,以列寧及其家人為首的第一批革命黨人從蘇黎世登上了德國專列。

專列進入德國後,一個名叫赫爾佐格·穆爾的德國軍官上了車,給每位俄國乘客發放了一本據說是德國皇帝撰寫的小冊子,祝愿他們“旅途順利,革命成功”,並專門提到希望他們回到俄國後能奪取政權。

raw-image

後來有人說,這可能是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密封火車了,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爵士(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嘲笑列寧被“ 像瘟疫桿菌一樣”被運送。但事實並非如此。列車的三扇門被封死,第四扇被兩名隨行的德國軍官守衛。通過該門為孩子們取牛奶或買報紙。地板上的一條粉筆線標誌著俄羅斯人和德國人的之間區域的劃分。

列寧下過好幾次列車,還在薩斯尼茨(德語:Sassnitz )的一個德國旅館裡住了一夜。見證者稱,列寧甚至在德國國土上的俄羅斯戰俘營發表了政治演講。

列寧一行於4月13日到了斯德哥爾摩(瑞典語:Stockholm )。他在這裡會見了卡爾·伯恩哈多維奇·拉狄克Karl Berngardovich Radek, 俄語:Карл Бернга́рдович Ра́дек, 1885年10月31日-1939年5月19日)、加涅茨基、沃羅夫斯基等布爾什維克和其他“革命社會主義者”。

4月16日晚11點左右,列寧抵達彼得格勒(Petrograd, 俄語:Петрогра́д,即聖彼得堡,1914年一戰爆發,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彼得格勒工兵委員會和列寧的黨友給了他一個盛大的接待:紅旗,樂隊,裝飾的站台等。

1917年4月17日,德國在斯德哥爾摩的情報機構頭目向柏林總部發出電報說:“列寧幸運的進入了俄國。他已完全按照我們意願行事。”

raw-image

列寧此行帶著黃金,和他的“潘多拉的盒子” ——前者是德國人給的,後者也是德國人給的。

四月提綱

列寧到達彼得格勒後,於第二天1917年4月17日(儒略歷4月4日),在聖彼得堡塔夫利達宮(俄語:Таврический дворец )布爾什維克會議上作了報告,報告全名為《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俄語:О задачах пролетариата в данной революции ),也被稱為《四月提綱》(俄語:апрельские тезисы )。該報告隨後刊登於布爾什維克機關報《真理報》。

《四月提綱》規定了俄國革命的總方向和性質,認為俄國民主革命已經基本結束,應該過渡到第二階段也就是社會主義革命階段。針對當時兩政權並立的特殊局面,列寧提出以下內容:

  • 反對議會民主,並呼籲工人階級以蘇維埃控制國家。
  • 拒絕與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合作。最大限度孤立臨時政府。
  • 反對俄羅斯繼續參戰,因為戰爭是資產階級國家爭奪利益的工具。
  • 廢除警察軍隊與國家官僚,因為它們維護著資產階級統治者的利益。
  • 沒收地主土地並實行土地國有。
  • 把所有的銀行合併成一個由蘇維埃監督的國家銀行。

當時,不僅二月革命後的臨時政府,孟什維克,就連布爾什維克內部,包括斯大林、列夫·鮑里索維奇·加米涅夫(Lev Borisovich Kamenev, 俄語:Лев Бори́сович Ка́менев,1883年7月6日-1936年8月25日)等都支持對外繼續進行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希望在國內採取更溫和的路線,和自由派的知識分子合作。和德皇有著特殊協議的列寧不可能道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只能通過四月提綱,成功創造布黨意識形態的基礎,說服黨員要專心致志締造屬於自己的政權。

而土地公有,也是列寧提出的。列寧的政治導師格奧爾基·瓦連京諾維奇·普列漢諾夫(Georgi Valentinovich Plekhanov, Георг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Плеханов, 1856年12月11日-1918年5月30日)反對列寧,說“你不能這麼幹,土地是俄羅斯農民的命根子,一收歸國有大家就都不正經種田了。俄羅斯的經濟會垮,民眾會陷入飢荒當中。”。為此,普列漢諾夫在《社會民主黨人日誌》第五期中警告俄國不要重蹈中國歷史上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臨川鹽阜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縣]人,封荊國公。身後追贈為太傅,諡曰。世人稱之為“王荊公”、“王文公”)的覆轍。並力圖證明,農民的土地國有思想,按其根源來說是反動的。是企圖在俄國恢復那種“土地和農民都是國家的財產” 的舊制度,而“這種制度無非是一切東方大專制國家所依託的經濟制度的莫斯科版”。

普列漢諾夫從法國雅克·埃利澤·雷克呂斯(Jacques Élisée Reclus,1830年3月15日-1905年7月4日,法國地理學家、作家、無政府主義思想家和活動家)的地理學著作中摘引王安石的材料說:“1069年,當時的中國皇帝宋神宗的朋友和顧問王安石頒布了一道廢除私有製的命令……。”

列寧為了反駁普列漢諾夫,在在1906年3月下半月寫成《修改工人政黨的土地綱領》,1906年4月初在彼得堡出版。

農民中現在極其廣泛地流行著土地全民所有製的思想,這是絲毫不容置疑的。而且,儘管農民愚昧無知,儘管他們的願望含有許多反動空想成分,但整個來說,這種思想帶有革命民主主義的性質,這也同樣是沒有疑問的。
——列寧,修改工人政黨的土地綱領,1906.3

在該文中的一個註釋有:

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實行土地國有未成。
——《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2卷第226頁

而這條註釋來源於伊凡·伊里奇·扎哈羅夫(ИванИльичЗахаров,1816年-1885年)寫過的《滿俄大辭典》一書。被稱為俄羅斯漢學家的紮哈羅夫搞不清中國人的姓名,顯然把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的功勞安在了王安石頭上。因為王莽要恢復井田制,可以看作一種半公有製的製度。扎哈羅夫還解釋說井田制就是土地國有化。

raw-image

這條註釋給中國掀起了為王安石翻案的浪潮 — — 畢竟,老外誇讚過的必然是香的。第一個系統性給王安石翻案的名人是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的《王安石傳》,但是梁啟超深知公有製之惡,只好假裝瞎了一隻眼沒有看見列寧文章註釋的後半部分“實行公有製未成”。

普列漢諾夫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在思想上更接近馬克思的原教旨主義。他是俄國社會民主主義運動的開創者之一,被稱為“俄國馬克思主義之父”。他認為,俄國革命必須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個階段,應當是進行反對沙皇制度和封建殘餘的民主革命。這一民主革命將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加速階級分化,並為第二階段社會主義革命的發展,提供結社和出版自由的條件。

從1905年開始,普列漢諾夫作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The Russian Social Democratic Labour Party, 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рабочая партия,縮寫為РСДРП )的政治領導者的地位迅速下降,逐漸遠離了俄國革命運動。他更多致力於歷史和哲學的研究。他在1914年成了毫無保留的“護國主義者”(即戰爭的支持者)。他在流亡35年後於1917年3月返回俄國。普列漢諾夫堅決反對無原則的布爾什維克的活動,並痛心地認為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為時過早並有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raw-image

1999年11月30日,俄羅斯《獨立報》發表了普列漢諾夫的“政治遺囑”,該遺囑於1918年4月,普列漢諾夫重病時,歷經半個多月時間口授,由列夫·格里戈里耶維奇·捷依奇( Лев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Дейч,1855年9月26日-1941年8月4日)記下,全文約2.8萬字。普列漢諾夫將遺囑放在巴黎銀行保險箱中,並囑咐當布爾什維克不再掌權的時候才可以公佈。“遺囑”中主要內容:

  1. 馬克思所理解的無產階級專政無論現在還是未來,永遠不能實現。 ”。隨生產力發展,知識分子隊伍將比無產階級增加得更快,在生產力中的作用躍居首位,在電氣時代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將會過時。
  2. 布爾什維克的無產階級專政將迅速演變成一黨專政,再變為領袖專政;維持領袖權力的方式,會從“階級恐怖”到“全國恐怖”。布爾什維克不能給人民以民主和自由,因為他們一實施民主和自由,馬上就會喪失政權。“。他們將把俄國推入沒完沒了的階級恐怖之中,布爾什維克需要一場血腥的、慘無人道的國內戰爭,只有通過這條道路,他們才能得到政權,並將其鞏固。”。“如果說羅伯斯庇爾砍掉了幾百個無辜者的腦袋,那麼列寧將砍掉幾百萬人的腦袋。 ”普列漢諾夫指出,列寧的專政比沙皇的專政更為可怕,布爾什維克革命“不僅將吃掉自己的孩子,還要吃掉自己的父母。”
  3. 布黨將會依序遭遇四大危機:飢荒危機、崩潰危機、社會經濟危機、意識形態危機,政權土崩瓦解,這過程可能持續數十年,但誰也無法改變這結局。
  4. 20世紀是偉大發現的世紀,啟蒙和急速人道主義化的世紀,將推翻和譴責布爾什維克主義。到那時布爾什維克的社會主義將像紙牌搭的小房子那樣坍塌。
  5. 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其領土、歷史,而是民主傳統、公民生活水平。只要公民還承受貧窮,只要沒有民主,國家就難保不發生動盪,直至崩潰。
  6. 列寧“為了達到既定目標什麼都乾得出來,如果有必要,他甚至可以同魔鬼結盟”。“列寧為了把一半俄國人趕進幸福的社會主義未來中去,竟能夠殺光另一半俄國人”。

2000年3月4日,《獨立報》刊登了哲學博士葉列娜·彼得連科等人合寫的文章《真有這個“遺囑”嗎?》文章對是否存在這個遺囑提出質疑,並認為該遺囑是當代人編造的。

有一點是真實的,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決裂以後,普列漢諾夫嚴厲地批評列寧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而是“雅各賓俱樂部分子”,是“新的羅伯斯庇爾”。

德皇陛下的革命家

列寧想推翻沙皇,德皇威廉二世想在東線獲勝。以前不為人知的文件現在顯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秘密合作的程度。多年來,帝國以數百萬和後勤支持布爾什維克。
——Klaus Wiegrefe 、Florian A、Georg B、Heiko Buschke 、Vladimir Pyljow和Anika Zeller,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德語:Revolutionär Seiner Majestät),明鏡周刊( The Mirror, 德語:DER SPIEGEL,1947年1月4日),2007 年12 月9 日50/2007

今天,關於列寧接受德國資助進行俄國革命,已經不再是秘密了。大量解密檔案都證明了當時布爾什維克和德國之間的合作。這些文件包括:

1918年10月美國政府公佈的檔案資料 — — 史稱“西遜文獻”(Докyмeнты Cиссoна)
英國學者齊曼編纂的《俄國革命與德國:1915年至1918年的檔案資料》
莫爾希編纂的《俄國革命》
任俄羅斯東正教大學宗教研究室主任德烈‧鮑里索維奇‧祖波夫主編的《二十世紀俄國史(1894~2007)
哈里維格編的《1917年列寧返回俄國》

《明鏡周刊》在2007年,組織了六位專業作者,發掘了歐洲多國的檔案資料,包括瑞典、瑞士和英國的安全機關檔案,普魯士警察機關的文獻,德國外交部和俄國檔案中的備忘錄,以及瑞士銀行的流水帳單。還有當時駐節俄國的歐洲外交人員留下的日記和筆錄材料。這些密檔和歷史文獻證據確鑿,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列寧與德國政府之間的真實關係。

raw-image

為了支持1917年列寧回到俄羅斯進行革命,德國至少撥出了5,000萬金馬克(約合9噸多黃金)。除了接受德國人的資金,列寧也從日本人那裡接受過反政府的經費。這些經費,包括列寧組織的幾次大劫案的收入,有一部份被他自己揮霍了。

而且列寧還接受了沙皇秘密警察組織奧克拉納(Okhrana,The Department for Protecting the Public Security and Order,俄語: Охрана,通常稱為“警衛隊”,俄語: Охранноеотделение,也翻譯為:奧赫拉納)派遣線人滲入各革命組織的賄賂款。滲透布爾什維克的沙皇特工人員是阿齊夫及馬連諾斯基,他們是在直接賄賂列寧之後被接納為革命“同志”的。

解密檔案證實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合作的規模。沒有德皇威廉二世,沒有他出錢出槍,擴大革命喉舌《真理報》的發行量,列寧的武裝政變絕無成功的可能。德意志帝國接連數年以千萬計的馬克、武器彈藥和後勤援助支持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沒有這些支持,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無法奪去政權,也無法維持執政最關鍵的第一年( 1917至1918 ),俄國不會有共產主義的蘇聯。二十世紀也不會有三分之一的民眾生活在換了名字的“蘇維埃農奴制”下 — — 這就是列寧所說:“不受任何法律約束的,不受任何絕對的法規限制的,直接依靠暴力的政權”。

列寧帶著他的潘多拉盒子,是需要用純金和血開啟的。

旭,2022年7月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一場事先張揚的戰爭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開往聖彼得堡的列車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潘多拉的盒子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無知者無畏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二貨雙出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假作真時真亦假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道德,我們說這是欺騙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俄羅斯輪盤賭-二月革命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俄羅斯輪盤賭-俄羅斯輸了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江山獨坐我獨行-政權·真理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江山獨坐我獨行-槍·代價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潘多拉的盒子II-無知無恥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潘多拉的盒子II-葵花寶典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死於無恥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天可汗之路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格魯吉亞的玫瑰


旭: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乾一世界

旭:讀你-穿越千古的詩篇

旭: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旭: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

旭:觀念與神話

旭:觀念與行動


關注我,和我一起看朝陽;分享我,我們就是世界;讚賞我,我們一起榮耀天地
——旭,日在九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日在九天的沙龍
26會員
125內容數
曆史中的閃耀時刻
日在九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25
拯救祖國的最後一張牌已經被打掉了,生命不再有價值。 — — 克里莫夫
Thumbnail
2022/09/25
拯救祖國的最後一張牌已經被打掉了,生命不再有價值。 — — 克里莫夫
Thumbnail
2022/09/16
2022/09/16
2022/09/15
人類在追逐希望,卻永遠得不到 — — 旭
Thumbnail
2022/09/15
人類在追逐希望,卻永遠得不到 — — 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近期北韓舉辦電影觀影會,播放了1944年的蘇聯紀錄片《列寧格勒的偉大勝利》,藉以加強北韓和俄羅斯的友誼。這裡指出兩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孤立,以列寧格勒戰役為例,探討了兩國可能透過相互支援來渡過難關。最後,兩國在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的緊密合作,俄羅斯也可能再次訪問北韓,也強調了北韓對俄羅斯的戰略價值。
Thumbnail
近期北韓舉辦電影觀影會,播放了1944年的蘇聯紀錄片《列寧格勒的偉大勝利》,藉以加強北韓和俄羅斯的友誼。這裡指出兩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孤立,以列寧格勒戰役為例,探討了兩國可能透過相互支援來渡過難關。最後,兩國在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的緊密合作,俄羅斯也可能再次訪問北韓,也強調了北韓對俄羅斯的戰略價值。
Thumbnail
1907 - 1914 年間,俄羅斯農村地區在總理斯托雷平(Stolypin)的土地改革政策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 1917 年列寧號召廣大農民起來反抗沙俄政權時,農民們其實已經擁有了全俄國超過四分之三的土地。 列寧非常擔心,他們馬上就不是革命者能夠利用的下層暴民了。
Thumbnail
1907 - 1914 年間,俄羅斯農村地區在總理斯托雷平(Stolypin)的土地改革政策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 1917 年列寧號召廣大農民起來反抗沙俄政權時,農民們其實已經擁有了全俄國超過四分之三的土地。 列寧非常擔心,他們馬上就不是革命者能夠利用的下層暴民了。
Thumbnail
由於左翼組織以及激進的猶太組織頻繁在俄羅斯製造恐怖活動,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大了限猶力度。 許多正統的猶太人知道,這種情況在法國、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在發生著。他們擔心這種矛盾的激化,很可能以猶太種族的滅絕而告終。
Thumbnail
由於左翼組織以及激進的猶太組織頻繁在俄羅斯製造恐怖活動,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大了限猶力度。 許多正統的猶太人知道,這種情況在法國、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在發生著。他們擔心這種矛盾的激化,很可能以猶太種族的滅絕而告終。
Thumbnail
列寧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 — 國內事物也好,國際事務也好 — — 只用一種觀點去看待,即這一事物能使他接近政權呢,還是使他遠離政權。無論是饑荒,還是經濟罷工,無論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甚至象水災、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列寧都是從政權這一角度去看待的。 ——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爾漢諾
Thumbnail
列寧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 — 國內事物也好,國際事務也好 — — 只用一種觀點去看待,即這一事物能使他接近政權呢,還是使他遠離政權。無論是饑荒,還是經濟罷工,無論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甚至象水災、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列寧都是從政權這一角度去看待的。 ——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爾漢諾
Thumbnail
历史的的舞台上充滿了做作的巨人們,而背後的真相不過是一個個侏儒 — — 旭 十月政變 列寧在一個小房間里不斷地走來走去,像是一頭籠中的獅子。他需要的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把冬宮,這個通向政權之路上的最後一個卡子奪取到手······伊里奇在罵人,在吼叫,說是要把我們這些人都斃了。 — — 尼古拉·伊里奇·波
Thumbnail
历史的的舞台上充滿了做作的巨人們,而背後的真相不過是一個個侏儒 — — 旭 十月政變 列寧在一個小房間里不斷地走來走去,像是一頭籠中的獅子。他需要的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把冬宮,這個通向政權之路上的最後一個卡子奪取到手······伊里奇在罵人,在吼叫,說是要把我們這些人都斃了。 — — 尼古拉·伊里奇·波
Thumbnail
列寧帶著他的潘多拉盒子,是需要用純金和鮮血開啟的。
Thumbnail
列寧帶著他的潘多拉盒子,是需要用純金和鮮血開啟的。
Thumbnail
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44年8月5日生於烏克蘭-1930年9月29日逝世於聖彼得堡 在此祈求上天賜給人類和平,不要戰爭
Thumbnail
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44年8月5日生於烏克蘭-1930年9月29日逝世於聖彼得堡 在此祈求上天賜給人類和平,不要戰爭
Thumbnail
截圖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相信很多愛書的人都讀過這本書-莫斯科紳士,這本書也讓我對俄國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17 年 11 月 (俄曆,相當於公元的十月,因此史稱「十月革命」),列寧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派在俄國首都彼得格勒(今聖彼得堡)發動起義,推翻克倫斯基臨時政府,佔領了冬宮。 1918
Thumbnail
截圖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相信很多愛書的人都讀過這本書-莫斯科紳士,這本書也讓我對俄國的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17 年 11 月 (俄曆,相當於公元的十月,因此史稱「十月革命」),列寧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派在俄國首都彼得格勒(今聖彼得堡)發動起義,推翻克倫斯基臨時政府,佔領了冬宮。 1918
Thumbnail
今天焦點─共產黨蘇聯的興起 
Thumbnail
今天焦點─共產黨蘇聯的興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