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各種消失的方式:《無父之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小鎮的女高中生失蹤事件轉動命運的齒輪,失魂落魄的作家原本欲透過訪談重振精神,卻遇見私家偵探而一步步捲入地方氏族的秘密。破解真相後,作家轉向白色恐怖歷史,藉著傷痛與書寫療癒自己的傷口,獲得重生。
小城故事多
邱芷珊在派對結束後失蹤,讓小鎮籠罩在一片迷霧之中,就像電影《目擊者》,人人都看見事情經過,卻不見真相的全貌。海山高中生的日子並不枯燥,林柏鈞與邱家駒是否維持情敵關係?馮愛麗真的在邱芷珊的庇護之下躲避排擠的命運嗎?看似清純的愛情被滴進墨,逐漸染黑整缸水。
往上一個世代是社會的中堅份子,政治角力將彼此鬥得你死我活。邱大山掌權之後改變海山鎮的原始樣貌,工業、砂石、賭場取代傳統;政權轉移到謝美華手上,試圖透過觀光與文創扭轉在地形象。只是遊客與當地民眾的感受永遠有落差,華麗燈光的裝飾掩蓋不了冷清的街道。選舉是這些家族攀附向上的路徑,一般人根本玩不起。就像朱國珍《古正義的糖》所揭露的黑幕,競選期間的造神運動會逐漸取代原有的正義。
神水社的存在就如同它的名字,神一般的周清雲定居在小鐘山,山泉成為神泉,裝在邱家的瓶子裡面販售。負責交際的龍小姐(李靜君)打理所有雜務,讓神水社成為海山鎮民的寄託,也讓周清雲專心修行,維持一貫的神祕感。
真相也是消失的方法之一
《無父之城》聚集著一群不完整的人:「過早離世的父親,永遠不在場的母親,不知何故離開的人,無法成為父親的父親,不像母親的母親」(頁204)。他們都變成書寫的命題,雖然已消失在日常生活,卻在紙上活躍。
但不可避免的,這些缺席者還是影響活著的人。汪夢蘭仍然不知道父親為何勇敢走入海裡、邱芷珊可能也不懂母親拋棄她的理由,而林永風想瞭解的是,承受白色恐怖的父親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
作家協助解開轟動一時的失蹤案後,掉入另一樁解不開的謎題:白色恐怖。對於一個從未經歷過的年輕作家,面對有限的史料,如何詮釋更完整的歷史?「真相只有一個」是偵探動畫流行的名言,然而放到現實生活,我們卻很難明白指出何謂真相,就連我們自己都有好幾種面向,堆疊翻轉之後構成「我們」。
所以,追尋是揭開真相的方法,然而消失與遺忘也會參與其中。即使如此,我們仍需要不斷地翻攪歷史,「他們一直在等待有人去發掘、聆聽他們的故事。」(頁397)
不客觀心得
很喜歡陳雪老師的書跟人,所以就預購了簽名版。裡面故事非常吸引我,大概三天就看完了,但覺得有點小失望(不過因為是陳雪老師的書,所以缺點什麼的都沒關係XD)
失望的點在於簡介裡面有提到白色恐怖歷史,原先以為會有蠻大的篇幅,事實證明不是這樣QQ。整本書如果拿掉白色恐怖段落的話好像也沒影響,就覺得何必當初硬要放進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4會員
188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閱讀心得.日文學習|東野圭吾《希望之線/希望の糸》關於愛的各種形式《希望之線》是一本既溫馨、注重情感探討又不失懸疑成分的作品,很推薦給想嘗試推理類型小說但又擔心太燒腦的讀友們。其實這本書才剛開始看沒十頁,我已淚流滿面,我想就是因為我同時是母親也是女兒,所以才能如此的有共鳴。內文也附上自己閱讀時的日文筆記,僅供學習交流使用,歡迎指正與討論。
Thumbnail
avatar
莉子.語言學習奮鬥記
2021-02-22
馬欣書評|《消失的她們》女人表面話多,是因能說的太少。 因著兩個女孩的消失,其他女生的命運也像是被牽動了繩鈴,在心裡面響著細碎的聲音。如同美國曾為協尋女童,牛奶盒上印著她清純的臉。也或是《消失的她們》書中被綁架的兩個女孩,一個八歲與一個十一歲,貼在尋人啟事上、刊登伴隨早餐的報紙新聞上。隨著餐盤收走後印在其上的油漬印子,人們必須照常生活,同時也不安著。
Thumbnail
avatar
遠流出版社
2020-09-15
消失的書展|《湖濱散記》: 喚醒靈魂野性的穿越之旅我的經典書目是《湖濱散記》 偶然之際,看見了從《方格子》寄來的信件通知,點進去後發現是一則關於書評的徵件活動,雖然看到的當下還不確定是否要寫,但也不經令我開始思量若要寫,該寫哪一本? 正當我腦海逐漸浮現《湖濱散記》這本書時,我看到信件的末端寫著:「整個世界都是我們想像力的畫布。」
Thumbnail
avatar
灰綠
2020-05-30
《王丹書架》耐人尋味的中國群體文化基因——評《消失中的江城》<p>何偉的一句「既不期待,也不要求」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中國民眾文化基因中這種根深蒂固的冷漠。這種冷漠的嚴重性在於,它不僅指向他人和與己無關的事情,甚至還指向自身和與自身利益攸關的事情。</p>
Thumbnail
avatar
王丹
2017-08-04
《王丹書架》外國觀察者剖開中國的側面——評《消失中的江城》<p>何偉通過在地的眼光,給我們展現中國畫卷中的一個截面。不要說西方國家的大多數人看不到,就是中國人自己,那些居住在大城市的學者,90後青年世代,也不一定能有如此清晰的認識。</p>
Thumbnail
avatar
王丹
2017-07-28
王丹書架|外國觀察者剖開中國的側面——評《消失中的江城》<p>何偉通過在地的眼光,給我們展現中國畫卷中的一個截面。不要說西方國家的大多數人看不到,就是中國人自己,那些居住在大城市的學者,90後青年世代,也不一定能有如此清晰的認識。</p>
Thumbnail
avatar
王丹
2017-07-28
《王丹書架》一個外國人眼中的底層中國——評《消失中的江城》<p>在我看來,對於一個國家的觀察與認識,不必一切都從宏大敘事和政治的角度出發。在這本書中,何偉的描寫可以用「普通」兩個字來形容:普通的人,普通的事情,普通的敘事方式。</p>
Thumbnail
avatar
王丹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