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故鄉的小品文:吳鈞堯《一行波特萊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只能用600字的篇幅描述故鄉,你會從什麼地方下筆?」從記憶、家庭、時事、動植物等著手,吳鈞堯完成《一行波特萊爾》小品集。兩年前出版《臺灣小事》,在全書52篇文章中,他以金門為基底,延伸至臺灣、澎湖等地的「小事」,其實每件小事都是大事,深植我們的腦海裡。兩年後的《一行波特萊爾》同樣匯集吳鈞堯的生命經驗,包括人生的分岔點、內心感受、甚至人際間「許多錯過的細微」(頁9)。

從爺爺、奶奶、母親以及三位在工廠的姊姊,《一行波特萊爾》像是微型的家族書寫,訴說上一代人如何攢著兜裡的錢養家。在經濟尚未起飛的年代,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存錢法。神話學大師韋伯曾說:「故鄉是人首先發現人性的地方。」(《一行波特萊爾》,頁299)不只是故鄉裡的人,從動植物的書寫當中,也能看見人性的美好:替綠蠵龜清除上岸產卵的阻礙、聽蟬聲如唱曲、飛越荖濃溪的紫斑蝶等。

從故鄉的金門寫到現代的臺灣,時間也從823到前幾年的疫情,日常新聞包括河馬阿河之死、列車長遇刺事件、瑞典氣候少女以及仍舊存在爭議的新冠起源,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經歷許多事情,也有更多已經被遺忘的細節。當我們回首之時,如同朱天文在〈世紀末的華麗〉的描述:「更令人畏懼的是,世界並不與我們共同老去,它會繼續翻新,會有更多擁有大量青春可揮灑的新人冒出來,棄我們於角落獨自老去。」(頁168)有趣的是,吳鈞堯也追隨時代的腳步,聽著周興哲〈以後別做朋友〉與〈你,好不好?〉,看電視劇《十六個夏天》,依舊能與自己的生命經驗連結。回憶起19歲的叛逆長角的模樣,思考自己的兒子何時成熟長大。

一篇600字的小品,專注一個概念或事件,吳鈞堯時而寫出糾結的情感(〈陸地的魚〉)、時而觀察兩岸局勢(〈兩岸空飄〉)、或是純粹當個旁觀者(〈人生五種球〉)。即使書寫背景在幾百公里的金門,也能讓我們進入文字的世界。

avatar-img
47會員
199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us Y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熱帶氣旋」四個字對於臺灣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夏季來臨之後便時常能在氣象預報聽到的名詞,最常走的路徑便是從臺灣東部登陸,偶爾有例外——本週的山陀兒。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常聽到「自由意志」這四個字。學生希望自己能決定到校時間;出社會之後也想自己決定何時上班、何時休假;戀愛中的情侶已經不願意自己時刻跟對方綁在一起,享受獨處的時光。李琴峰的新作《生之祝禱》將出生的決定權還給新生兒自己,只有嬰兒本人願意來到這世界,產婦才能將懷胎十月的成果送到這世界。
不同的離鄉背井,有不一樣的逃逸路線。即使都書寫著離散鄉愁,也會因為路線、時代、人物而產生差異。我們在東年的《太平洋廣場號返鄉記》看見二二八事件的片段;《槍桿和筆桿下的眷村文學》訴說外省第一代與第二代生命經歷的差別。而楊明的《南方有嘉木》則透過12歲孩童的視角,穿插國共內戰的歷史,從純真到老練的人生。
《體貼的貓咪》以18歲麻耶的視角倒敘房子的故事,麻耶的父親在她三歲的時候,因為心臟病突發過世,因此一直都是她跟媽媽(美雪小姐)相依為命。麻耶不疾不徐地喝著奶茶,向讀者說起庫瑪先生加入她們日常生活的過程。
這本集結超過10年的創作,廖偉棠用詩人的角度寫出16篇末日場景,包括戰爭、外星人、核爆、甚至關於西藏靈童的故事。人類的歷史其實不斷被「末日」提醒著,災難頻傳、物種滅絕、文明消失等。廖偉棠描述更多種可能的末日場景,練習接受悼念及預言,一切該發生與不該發生的都會成為過去。
身體記錄著人們生活的痕跡,無論是身體特徵或內外傷,我們時常藉由身上的傷痕回憶事件與歷史。疾病與疼痛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有時候是醫院的氣味、急診室的忙與茫、病房裡的嘈雜與呻吟。
「熱帶氣旋」四個字對於臺灣人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夏季來臨之後便時常能在氣象預報聽到的名詞,最常走的路徑便是從臺灣東部登陸,偶爾有例外——本週的山陀兒。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常聽到「自由意志」這四個字。學生希望自己能決定到校時間;出社會之後也想自己決定何時上班、何時休假;戀愛中的情侶已經不願意自己時刻跟對方綁在一起,享受獨處的時光。李琴峰的新作《生之祝禱》將出生的決定權還給新生兒自己,只有嬰兒本人願意來到這世界,產婦才能將懷胎十月的成果送到這世界。
不同的離鄉背井,有不一樣的逃逸路線。即使都書寫著離散鄉愁,也會因為路線、時代、人物而產生差異。我們在東年的《太平洋廣場號返鄉記》看見二二八事件的片段;《槍桿和筆桿下的眷村文學》訴說外省第一代與第二代生命經歷的差別。而楊明的《南方有嘉木》則透過12歲孩童的視角,穿插國共內戰的歷史,從純真到老練的人生。
《體貼的貓咪》以18歲麻耶的視角倒敘房子的故事,麻耶的父親在她三歲的時候,因為心臟病突發過世,因此一直都是她跟媽媽(美雪小姐)相依為命。麻耶不疾不徐地喝著奶茶,向讀者說起庫瑪先生加入她們日常生活的過程。
這本集結超過10年的創作,廖偉棠用詩人的角度寫出16篇末日場景,包括戰爭、外星人、核爆、甚至關於西藏靈童的故事。人類的歷史其實不斷被「末日」提醒著,災難頻傳、物種滅絕、文明消失等。廖偉棠描述更多種可能的末日場景,練習接受悼念及預言,一切該發生與不該發生的都會成為過去。
身體記錄著人們生活的痕跡,無論是身體特徵或內外傷,我們時常藉由身上的傷痕回憶事件與歷史。疾病與疼痛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有時候是醫院的氣味、急診室的忙與茫、病房裡的嘈雜與呻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於萊頓交換歸國至今,萊頓的一草一木、一河一景,依然時常縈繞心頭。恰好交換時結交的朋友推薦了這本由傅佩榮教授所著的《那一年,我在萊頓》,便想著或許能藉此書稍微紓解思念之情,也因此成了我在這裡發布的第一篇閱讀心得。
Thumbnail
黃國峻 《度外》(完成25週年紀念版)再度問世,像小說家天外飛來一筆的問候: 「你們還讀小說嗎?」
昨天傍晚,作家辜振豐發來訊息,明日(7月17日)上午,將返回朴子老家了,問我晚間得空的話,他想過來與我討論幾件事:其一、我的中短篇小集說的封面,因題旨關乎戰爭、死亡和台灣人身分認同,他希望用略帶抽象意義的影像來呈現;其二、舉行小小編輯會議,也談我們今年與明年度出書計畫。   對此,我當然樂觀其成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楊逵 隻身去了一趟文學館,常設館內的藏書不算少,如此說來,這又是一趟與老作家的偶遇,其名楊逵。 看這封面,有種「你來啦?」的親切問候感,在心裡對著他說:「您好。」之後,翻開了本書,窺探這位先生於二次大戰前後的心路歷程。 在寧靜地老屋子裡頭,讀著彷彿聲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前言 <巨流河>的作者齊邦媛曾是國際筆會的一員,蘇聯解體後,她有次參加筆會,遇到原蘇聯集團一員的東歐小國—愛沙尼亞—的筆會成員,她們向齊訴苦,以前在蘇聯集團內,用蘇聯文寫作,聲討蘇聯惡行,頗受國際文壇的注目,現在國家獨立了,因為愛國,因為國格,沒理由再用蘇聯文寫作,然而使用自己的語言創作,人口少,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書 家裡有一整套百本的歷史名人傳記! 有貝多芬有達爾文有織田信長 所以我小時候歷史的分數都很好 但很可惜的是我小時候 沒有甚麼介紹台灣名人的書籍 後來因著Freddy.陳定南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 還有 楊斯棓醫師持續推出的閱書心得贈書活動 才知道原來台灣近代歷史中 有這麼多英雄豪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感謝大家這麼熱情,我以為只有少少的朋友會來,結果來了那麼多人,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隱地回想:「臺灣第一代詩人就是用『當』來的錢去辦雜誌。再怎麼窮、再怎麼苦,文學就像野草一樣,永遠會生長。」
Thumbnail
於萊頓交換歸國至今,萊頓的一草一木、一河一景,依然時常縈繞心頭。恰好交換時結交的朋友推薦了這本由傅佩榮教授所著的《那一年,我在萊頓》,便想著或許能藉此書稍微紓解思念之情,也因此成了我在這裡發布的第一篇閱讀心得。
Thumbnail
黃國峻 《度外》(完成25週年紀念版)再度問世,像小說家天外飛來一筆的問候: 「你們還讀小說嗎?」
昨天傍晚,作家辜振豐發來訊息,明日(7月17日)上午,將返回朴子老家了,問我晚間得空的話,他想過來與我討論幾件事:其一、我的中短篇小集說的封面,因題旨關乎戰爭、死亡和台灣人身分認同,他希望用略帶抽象意義的影像來呈現;其二、舉行小小編輯會議,也談我們今年與明年度出書計畫。   對此,我當然樂觀其成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楊逵 隻身去了一趟文學館,常設館內的藏書不算少,如此說來,這又是一趟與老作家的偶遇,其名楊逵。 看這封面,有種「你來啦?」的親切問候感,在心裡對著他說:「您好。」之後,翻開了本書,窺探這位先生於二次大戰前後的心路歷程。 在寧靜地老屋子裡頭,讀著彷彿聲
Thumbnail
僅以此篇作品致敬在我人生中穿梭的過客,以及已逝不能追的歲月。
前言 <巨流河>的作者齊邦媛曾是國際筆會的一員,蘇聯解體後,她有次參加筆會,遇到原蘇聯集團一員的東歐小國—愛沙尼亞—的筆會成員,她們向齊訴苦,以前在蘇聯集團內,用蘇聯文寫作,聲討蘇聯惡行,頗受國際文壇的注目,現在國家獨立了,因為愛國,因為國格,沒理由再用蘇聯文寫作,然而使用自己的語言創作,人口少,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書 家裡有一整套百本的歷史名人傳記! 有貝多芬有達爾文有織田信長 所以我小時候歷史的分數都很好 但很可惜的是我小時候 沒有甚麼介紹台灣名人的書籍 後來因著Freddy.陳定南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 還有 楊斯棓醫師持續推出的閱書心得贈書活動 才知道原來台灣近代歷史中 有這麼多英雄豪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