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短篇〈山路〉- 時光雖遠去,記憶不曾蒙灰

2022/01/0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書籍資訊

〈山路〉
收錄於《鈴璫花(陳映真小說5)》
作者:陳映真
出版社:洪範書店
形式:短篇小說

故事介紹

李國木敬重的老大嫂蔡千惠,在閱讀了一篇釋放囚犯的報導後,忽然精神一蹶不振,甚至有放棄生命的傾向。在李國木和蔡千惠的交談中,蔡千惠與李家過去的回憶慢慢展開。
三十多年前,一位陌生女子來到李家,自稱是他那被槍決大哥的未亡人。在那個壓抑不敢言的白色時代,蔡千惠揮盡青春,幫助李家父母度過喪子之痛、陪伴李國木長大。然而,在蔡千惠過世後,她當年來到李家的真正原因,隨著一封未寄出的信被揭開,信上字字泣血,令整理遺物的李國木感到震撼而心酸。
(不知有沒有人在意,還是補充在這:以下僅分享閱讀文本帶來的體驗,不涉及作者生平及政治理念。)

觀後感

那時代太錯縱迷離,〈山路〉純粹而炙烈
猶記得,〈山路〉是以前國文老師提供的補充教材,但考試時間將近,老師並未帶領閱讀,文章印成了幾張 A4 發給大家 ,一下課就被隔壁同學扔進回收箱。每重讀這篇作品,我就不禁要為那位同學感到惋惜,錯過了一篇感情真摯的好作品。
在閱讀時,首先感受到的是字字珠璣,行文用字澄清乾淨,看起來通篇舒暢,文章中我真是挑不出一個多餘的標點符號。

這是一篇「少女隱瞞了過去,走向贖罪之路」的故事

如果一開口就介紹「這是一篇講述白色恐怖時代的故事」,現代人恐怕都興致缺缺,相信我,〈山路〉並不是專注談政治正確、糾正錯誤的故事,而是像海龜湯一樣,需要一字一句推敲故事情節,直到最後一口氣揭開湯底,過往的真相令人無比心酸。
要理解時代的眼淚,怎能不認識時代中人?在〈山路〉中,作者把意圖藏在李家人的悲歡離合之中,寥寥幾段隱晦的詞句,卻比史書更不忍直視。那個「不可以說出口」的時代、許多台灣人至今避諱談論的過往,藉由筆下主角李國木一家之間的感情與信任凝聚成型。

從她放棄生命開始

故事一開始,蔡千惠就倒下了。
蔡千惠從閱讀了大哥舊友出獄的報紙後就一蹶不振,在病房中,蔡千惠偶爾溜出唇邊的呢喃,向小叔子李國木透露傳達一些線索。將大嫂視為半個母親的李國木心急如焚,幫她轉了多間醫院、請教多位名醫,誰想得卻是卡在一個難醫的「心病」上。
究竟是為了導致了蔡千惠從故事最初就放棄生命?我不禁追讀下去。
寒流襲來的深春,窗外的天空,淨是一片沉重的鉛灰的顏色。換了幾家醫院,卻始終查不出老大嫂的病因之後,他正巧在這些天裏不住地疑心:伊的病,究竟和那個消息有沒有關係。「啊,譬如說,過分的憂愁,忿怒……」醫師的話在他的腦中盤桓著。--〈山路〉
作者的文字太容易讓你跌進書中,看著他們的淚水、聽著煤礦車的行駛聲、感受山風拂過草木,一起回顧他們辛苦又純粹的記憶。
在那個時代,李國坤和黃貞柏等有志之士最後不得善終的下場,讓更多人對於政治三緘其口,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詢問被槍斃的人家住哪、家中老母悲傷卻不能哭出聲、有些歌不能在人前唱出……一件件現在聽似荒唐無理的潛規則,卻是舊時代曾以鮮血拉出的安全線。
蔡千惠沿著長長的軌道,走向那時尚年幼的李國木。她告訴李家人,自己是那被槍決的大哥李國坤的妻子。
在這樣不敢懷念故人的日子裡,大嫂無微不至照顧李家父母、李國木,甚至願意去做更辛苦的礦車活,並向父親爭取李國木求學的機會,才得以讓李國木找到不錯的出路,搬出貧困山間,享受都市的生活。
唏噓往事之間,蔡千惠終究還是過世了,正當我感慨蔡千惠的純樸與善良時,李國木從大嫂的房間,找到一封不久之前寫下、要給黃貞柏的「贖罪信」,而信上的內容,揭開了大嫂隱瞞已久的過往。

三十年相處的真相

蔡千惠並不是李國坤的妻子,連戀人都沾不上邊,她的真實身分是李國坤摯友黃貞柏的未婚妻。蔡千惠道出三十年悲劇的真相,因為自己二哥的出賣,導致許多有志之士被捕,更害死了李國坤。夾在中間的蔡千惠無法像他們一樣勇往直前,「為他人的幸福而犧牲」,而內疚自責。
因黃貞柏家境相對富裕,蔡千惠決定前自願投身李家,做自己能力所及的「贖罪」。
我必須贖回我們家族的罪愆。--〈山路〉
隨著時代的解禁、李國木事業有成,蔡千惠一度忘記了過去的日子,直到黃貞柏終於出獄,令她憶起自己為何會來到李家的原因,那是初衷、也是懺悔。她想起身為背叛者家屬的自己,想起被無辜關了數十年的黃貞柏、壯志未酬的李國坤,羞愧於自己晚年的安然享樂。
她說她忘了七年,但她和李家人活在陰影下二十多年。
她說黃貞柏被遺忘在遙遠的島上,但她依然能描繪每一個過往的細節。
時光遠去,但她並未遺忘,當他們那並肩訴說理想的面孔,也並未遺忘,走過那截山路的心情。
在這封未寄出的信中,蔡千惠的少女靈魂,好似還滯留在那年的山間。

不是為了被稱為英雄,只是為了守護初心

什麼才是英雄呢?甘願用自己的尊嚴和生命,來守護其他人的自由和幸福--並非所有人都有這樣高尚的情操和勇氣,更多的是躲起來、閉口不言的人。然而,那些不發聲的人,難道就只能接受後人的譴責嗎?
回想近年台灣的太陽花、香港的反送中活動,在各種黑暗、暴力的脅迫下,有人能夠不畏強權,為了使命站在最前線;有人雖畏懼不前,但心也向著太陽,從背後給予支持和鼓勵。我想,蔡千惠屬於後者。她雖不在前線,卻用自己的未來,構築了李國木一家的未來。
我說服自己:到國坤大哥家去,付出我能付出的一切生命的、精神的和筋肉的力量,為了那勇於為勤勞者的幸福打碎自己的人,而打碎我自己。--〈山路〉
李國坤和黃貞柏有自己的使命,蔡千惠也用她的方式,填補了因缺少李國坤而破碎的李家,同樣守護了其他人的幸福。誰沒有受到那個時代的傷害呢?對李國木來說,蔡千惠雖隱瞞了最初到來的理由,卻實實在在相伴他多年,依然是他最敬重的大嫂。

歷史中,有人

蔡千惠不碰政治,但她懂那些追尋理想者的渴望眼神;她對過去避而不談,但卻銘記那個時代完整的輪廓,最後用一封真摯的信,為那些犧牲的靈魂勾勒出鮮明的形象。
有些歷史故事會在下面寫一大排的事件註釋,以免讀者有疑惑,但〈山路〉僅用情感就打通了時代的壁壘,讓人品味當代人的酸甜苦辣。
Tell me a fact, and I’ll learn. Tell me a truth, and I’ll believe. But tell me a story, and it will live in my heart forever.
告訴我事實,我會學習;告訴我真相,我選擇相信;但跟我說一個故事,它將會永遠留在我心中。
(中文翻譯來自經理人
回頭瞥見我最喜歡的這段話,更加映證了我在〈山路〉中的閱讀體驗。
歷史科目總讓我頭痛萬分,近年有幸知道故事這個歷史平台,也追蹤了幾位書寫歷史故事的作者。這時我才大悟,阻攔我記憶歷史的,原來是因為從來只背誦事件、而從未認識那些活在其中的人物的緣故,因此更願意透過閱讀文學故事,從不同面向認識一段段時代。
歷史始終是後人的產物,經過縝密的篩選與編排,但在所有的犧牲展開前,在被書寫記錄前,有人存在那裡,蔡千惠和李家可算是經歷過那時代的人的縮影。
歷史記錄事件,而文學,記錄人間。
如果您還願意,請您一生都不要忘記,當年在那一截曲曲彎彎的山路上的少女。--〈山路〉
---
雖然好電影好動畫不缺我一個分享,但還是會手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