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
——只要有你就是晴天
就像另一種版本的《你的名字》。設定上更扯了些,如果無法接受的話,大概就是雷片了。是可以看出新海誠越來越擅於說故事,無論是角色間的互動上,或個性的設計。感覺從《追逐繁星的孩子》以後,新海誠越來越喜歡一言不合就奔跑,不過搭配RADWIMPS的快節奏配樂,奔跑(或逃亡)的確是相當般配。
整體來說,無論配樂、對白、支線,都有可以增減的空間。不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作品,不過結局中主角為了女主角的真情流露還是相當動人的。應該說那是新海誠的基本功吧,其實這部令我感到一點隱憂,雖然不論感情上處理的清晰、動人,角色設定得更為優秀,設定也很自然地帶入劇情。是一部至少不會對不起電影票錢的片,但新海誠對於他的核心議題的表達,好似越來越模糊。看完《你的名字》的時候,覺得可以期待他的下一部片,因為《你》整體來說,就像他歷來作品的彙整、熔煉,他的下一部作品,可能會出現一個全新的新海誠風格。《天》可能算是新海誠的一種嘗試、摸索,總結來說只能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了。
《白色情迷》
——恨與愛不會平衡
奇士勞斯基關於「自由、平等、博愛」的三色三部曲,n年前只看了《藍色》,最近
象山日光珈琲有重映,想說來補完好了。《白色》相較《藍色》沒那麼高大上,沒有高高舉起宿命、自由意志等本質性問題,但仍是部在思量人生的電影。《白色》聚焦於一對藕斷絲連的夫妻,要俗氣點概括這部片,就是部相愛相殺的電影。男女主角執起不見血的刀刃刺向彼此,比起見血的還要殘酷,然而他們也仍對彼此憐愛。奇士勞斯基將許多悖反的元素並置,生死、愛恨、快樂與悲傷,在提醒觀眾人的多面向性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人的平等可能並不是,源自於人彼此的敬重,而在於情緒與經驗 ——這些更加原始、本能的事物。這些事物導致的不穩定性,可能就是人類最大的樂趣與痛苦。人生就像悖論,麻木而熱情,又愛又恨,想死也想活。
奇士勞斯基之所以為大師,就在於整部片中,他大多的時候是不需要對白的。他運用那些物件、畫面的剪接,演員的演技,那些怨懟、仇恨、思念,盡顯於畫面之上。那些抽象的情感,無一在他的鏡頭之下,都成了實質的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