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有一分鐘的話:
《與夢前行宮崎駿》記錄了宮崎駿在製作《蒼鷺與少年》過程中面臨的種種挑戰。他不僅要克服創作瓶頸,面對年老的壓力,還有親友逝去的傷痛。儘管創作過程充滿痛苦,但宮崎駿仍堅持創作,因為這是他無法逃避的人生。
《與夢前行宮崎駿》貼身記錄了宮崎駿創作《蒼鷺與少年》的種種時刻,從退休又復工,創作瓶頸,上映前至上映後的生活。這次創作可能是他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次創作,面臨老化,遲滯的思考,不夠靈活的手腕,再加上親友一位一位的逝去。心理與身理遭遇雙重打擊,創作到底有什麼意義?
宮﨑駿形容自己「被創作牢牢抓住了」。並不是創作有什麼意義,而是他逃不開創作。他離不開也並非創作是快樂的。整部片記錄下的是關於創作者的苦難:重複修改同一畫面,幾天前畫好的段落,重看後整疊丟進垃圾桶。向觀眾展示著,創作在消耗大量時間之後,僅有碎砂般的少量產出。
「我的腦袋壞掉了。」宮﨑駿形容創作就像把頭蓋骨打開,一窺腦海中無序的幽暗。宮﨑駿認為這次腦殼打開太久了,所以腦袋好像壞了。現實與虛構開始沒有分野,《蒼鷺與少年》因此成為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整部電影不僅是跟拍的畫面,還有過往吉卜力作品的畫面。宮﨑駿親口說出的話,都能與作品對白有所呼應,虛構與現實可能從來都是並存的。
整部片沉重但並不沉悶。快節奏的剪接搭配幽默段落,讓觀眾有餘裕去消化電影中的資訊。宮﨑駿說出的痛苦、煩躁與焦慮,都是無序且直接的,導演善用了畫質上的粗糙去做呼應:粗糙就像在告訴觀眾,現在記錄下的是未經思考,創作者最原始的想法。《與夢前行宮崎駿》讓觀眾走進宮﨑駿渾沌的心靈世界,那就像《蒼鷺與少年》中的主角真人進入了叔父的奇幻世界。觀眾跟隨宮﨑駿嘗試在闃暗中,撈出浮光。
宮﨑駿的工作夥伴都是照亮他的火光。然而,歲月逐步帶走他身邊的人,看著一個個夥伴的離世,不禁懷疑起自己為何還活著。這件事可能比起前面的創作苦難,能讓更多的觀眾產生共鳴。隨著年齡增長,失去逐漸多於獲得。我認為這是《與夢前行宮崎駿》獨到的地方,他不僅記錄了一名大師創作上的苦痛,也記錄了一名遲暮老人面臨的挑戰。
《與夢前行宮崎駿》可能比《蒼鷺與少年》更加回應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創作之路黑暗,摸不著前路,還伴隨著死亡的陰影。不過,宮﨑駿仍然在這條路上,即使年老,即使力不從心,還是想繼續走下去,因為這正是他想活出的人生。
喜歡的話: 不妨按下愛心或追蹤,也可以訂閱作者喔。
想看到更及時的廢影評嗎? 電子報及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