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評|《天氣之子》:當新海誠把活在自己世界的動畫,畫成活在世界裡的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著迷新海誠的,大概身上都有些悲觀因子。相遇卻無法廝守,建構了新海誠早期以來一脈相承的悲戀路線。我從《秒速五公分》接觸到他,感情狀態正好是一片迷茫。一句「時間帶著明顯的惡意從我身上流過」成為我與新海誠的共通語言。從不相信時間是解藥的我,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了共鳴。

那是 2007 年,連手機都還很智障的年代。對於感情的表達,也僅只是能撥出一通電話就足以心跳加速的笨拙。於是回頭再往前追《星之聲》,就能理解為何手機可以成為兩人維持情感的重要寄託,即使隔著光年,總還有相信會被找到的原因。對一廂情願的人來說,一組電話號碼就是千言萬語。

手機對四十歲左右的人來說是改變人際關係的重大發明。1973 年出生的新海誠,經歷過沒有手機的時代,對比自然跟著強烈起來。手機改變了距離,但寂寞的感覺卻未因此改變。來到更方便表達心意的時代,不知如何示好的人們卻更茫然無措。

raw-image

時間雖然不是一帖解藥,但人仍會有所成長。對我,對新海誠,或許都是。過往作品中對距離與時間的無力抵抗,逐漸變成泰然處之。而對未知的嚮往則日益增長,我想這大概就是勇敢。新海誠作品開始透露對天氣與星象的著迷,其實早在《星之聲》與《秒速五公分》中的部分太空題材,就能嗅出端倪。未知的一切既是天空,亦是愛情。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82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9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看完《鈴芽之旅》後在串流重新回味了一次《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講一些重看新海誠的災難三部曲。
Thumbnail
看完《鈴芽之旅》後在串流重新回味了一次《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講一些重看新海誠的災難三部曲。
Thumbnail
這是新海誠2019的作品,不過我一直到最近才有機會看。 然後有點失望……雖然真是很新海誠的作品沒錯。 新海誠的作品,以前介紹過追逐繁星的孩子跟你的名字,而星之聲、秒速5公分與言葉之庭則尚未寫影評,但基本上該看的都有看,連廣告都看。 尤其當「你的名字」讓人看到一些進步以後……
Thumbnail
這是新海誠2019的作品,不過我一直到最近才有機會看。 然後有點失望……雖然真是很新海誠的作品沒錯。 新海誠的作品,以前介紹過追逐繁星的孩子跟你的名字,而星之聲、秒速5公分與言葉之庭則尚未寫影評,但基本上該看的都有看,連廣告都看。 尤其當「你的名字」讓人看到一些進步以後……
Thumbnail
朋友曾問我說「新海誠的作品到底好看在哪?」那時我無法好好回覆,多次重看《天氣之子》,我的心中逐漸凝聚出答案。好不好看固然關鍵,但一部作品除了帶來歡樂、刺激、溫馨、戰慄等直接感受,更重要的是,當幕後人員字幕慢慢浮上時,你的內心是否被喚起了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朋友曾問我說「新海誠的作品到底好看在哪?」那時我無法好好回覆,多次重看《天氣之子》,我的心中逐漸凝聚出答案。好不好看固然關鍵,但一部作品除了帶來歡樂、刺激、溫馨、戰慄等直接感受,更重要的是,當幕後人員字幕慢慢浮上時,你的內心是否被喚起了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天氣之子》除了再現愛情的動能與意義,更藉此直接告訴觀眾,抑或我認為的所謂迷失悵然的年輕族群,請勇敢追尋自我的意義,將對日本社會力道極大的「集體主義」推往也正在燃起的「個人主義」:沒有對社會與世界本就該負擔的責任抑或拯救義務,世界是世界該有的樣子,而你則該選擇自己的路。
Thumbnail
《天氣之子》除了再現愛情的動能與意義,更藉此直接告訴觀眾,抑或我認為的所謂迷失悵然的年輕族群,請勇敢追尋自我的意義,將對日本社會力道極大的「集體主義」推往也正在燃起的「個人主義」:沒有對社會與世界本就該負擔的責任抑或拯救義務,世界是世界該有的樣子,而你則該選擇自己的路。
Thumbnail
新海誠,《天氣之子》,2019年上映。那部陰晴不定的動畫,那部延續《你的名字》概念的動畫。戲院重映,二刷途中,從晴朗到雨神來臨,再到歸途,整個過程像經歷了帆高與陽菜的旅程。
Thumbnail
新海誠,《天氣之子》,2019年上映。那部陰晴不定的動畫,那部延續《你的名字》概念的動畫。戲院重映,二刷途中,從晴朗到雨神來臨,再到歸途,整個過程像經歷了帆高與陽菜的旅程。
Thumbnail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為人父後的溫柔,也是他終於把活在自己世界的動畫,畫成了活在世界裡的自己。獻給曾經年少卻已不再的人們,以及那些仍在未知中初嘗情感的人們。即使,我仍經常懷念新海誠早期的作品,以及他與天門還有柏大輔的配樂,就像我有時也會想念那個聽《秒速五公分》片尾曲一整晚的自己一樣。
Thumbnail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為人父後的溫柔,也是他終於把活在自己世界的動畫,畫成了活在世界裡的自己。獻給曾經年少卻已不再的人們,以及那些仍在未知中初嘗情感的人們。即使,我仍經常懷念新海誠早期的作品,以及他與天門還有柏大輔的配樂,就像我有時也會想念那個聽《秒速五公分》片尾曲一整晚的自己一樣。
Thumbnail
之所以會進戲院看這部電影,我的理由和絕大多數人一樣,我們都曾經為了「你的名字」感動過、瘋狂過,也被天氣之子預告裡的畫面和音樂震懾到。我們都想知道,新海誠這次會端出怎樣的故事?
Thumbnail
之所以會進戲院看這部電影,我的理由和絕大多數人一樣,我們都曾經為了「你的名字」感動過、瘋狂過,也被天氣之子預告裡的畫面和音樂震懾到。我們都想知道,新海誠這次會端出怎樣的故事?
Thumbnail
《天氣之子》除了保有新海誠一貫美到不能再美的大景畫面,美術、光影效果、甚至還將雨水等流體呈現地令人嘆為觀止;但去除了這些我們所謂「畫面很漂亮」的評價,《天氣之子》還剩下什麼?經過一晚沉澱,我想這部作品有很多隱喻,足以觀察出新海誠真的是一位非常害羞內斂的創作者。
Thumbnail
《天氣之子》除了保有新海誠一貫美到不能再美的大景畫面,美術、光影效果、甚至還將雨水等流體呈現地令人嘆為觀止;但去除了這些我們所謂「畫面很漂亮」的評價,《天氣之子》還剩下什麼?經過一晚沉澱,我想這部作品有很多隱喻,足以觀察出新海誠真的是一位非常害羞內斂的創作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