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的恩人:湯德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他用台語喊出:「我身上流有大和魂之血!」接著,在那三發子彈穿過他身體之前,他用日語仰頭高喊:

「台灣人,萬歲!」

這是台日混血的湯德章,於1947年3月13日就義前留下最後的話,一段台語一段日語,七十多年來,我們始終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是用台語說他有大和魂,卻又用日語說台灣人萬歲?

2018年3月13日湯德章就義71週年時,基進黨的青年們將「德章大道」的路牌短暫覆蓋在湯德章公園銅像對面的「中正路」之上,毫不意外的,新聞底下又出現許多這樣的留言:「湯德章是誰?混血?不過就是日本人走狗,憑什麼被紀念!」

他是誰?如果你是台南人,也許,他是你們家族的救命恩人,也許沒有他,根本不會有你。

raw-image

228後,全台治安混亂,當時的台南市參議員湯德章,由於曾擔任過警察,又是著名的人權律師,因此被推舉出來維持台南市治安。當時台南聚集了幾百名憤怒的年輕人,他們已經無法再忍受中國人的欺壓,因此接收了逃跑的警察留下的武器,準備與中華民國武裝抗爭。

不過他們得到的「武器」,充其量只是手槍、武士刀等等,不可能與軍隊抗衡,湯德章知道,只要中國的現代化軍隊進城,武裝的台南市只會成為一片血海,因此他親自來到群情激憤的武裝青年中間,成功說服他們交出武器,由市府當局重新分配,交給由台南工學院(現成功大學)學生組成的治安隊來維護台南市民安全。

原本不知道動亂會擴大到什麼地步的台南,因為湯德章的關係得到喘息,某些人最愛說的:「外省人也有被打被殺」,在台南幾乎沒有發生,就連攻佔派出所、機場等地,也是因為中國人早早就逃走,完全沒有流血。

湯德章是台南人的救命恩人,這還只是第一層。

後來的歷史我們可能比較熟悉,陳儀違背了諾言,蔣中正派來了軍隊,在基隆、高雄用無差別屠殺來「肅清叛亂暴徒」,而湯德章早逝的父親是日本人,本人又是台南的領導者之一,完全符合了「叛亂首謀」的形象,因此很快地被抓進大牢。

但他並沒有馬上被殺死。

中國人認定,既然身為叛亂者的他曾回收了武器,又組織過治安隊,那他肯定有一本「名冊」,或是至少知道幾個「名字」,從這些名字,中國人就能追查到更多的「叛亂者」。

每個名字,都是一條甚至上百條人命,湯德章深知這一點,所以他什麼都不說,他被刑求了整整兩天,每一根肋骨都骨折,手指也被一根根夾斷,但那群交出武器的年輕人,或是那群維持治安、卻也很可能被當成叛亂份子的工學院學生名冊,他一個也沒交出去。

「你不是日本人嗎?為什麼不回日本!」根據當時獄友的回憶,懷疑湯德章是受到日本指使的憲兵曾這樣問他。

「我生於台灣,長於台灣,難道不是台灣人嗎?」湯德章回答。

「你就是日本人。」

「那就請用日語審問我,否則我什麼都不會說。」

最終,什麼都不說的湯德章,在1947年3月13日的下午,被中國軍隊押解到卡車上遊街,車子在現今的紀念公園停下,中國人用當時台灣人還聽不太懂的語言朗誦罪狀後,要求湯德章跪下接受槍決,湯德章不從,眾士兵一擁而上將他毆打在地,開始用腳踹踢。

但湯德章始終不求饒,曾任警察、擁有柔道身手的他,雖然雙手被綁、滿身都是刑求的傷痕,但還是奮力揮開中國兵站了起來,用他最後的力氣,高喊出台語:

「不需要綁住我!也不需要遮我眼!因為我身上流有大和魂之血!若是一定要有罪人,那只要有我一人就夠了!」

接著,是日語。

「台灣人,萬歲!」

然後,是第一聲的槍響,子彈貫穿了他的身體,再來是第二槍,直到此時,湯德章都依然不屈地站立著,第三槍,正中他的眉心,他英勇的身軀,終於緩緩傾倒。

台日混血的他,在生命最後的時刻,用台語喊出了他那一半日本血統的傲骨,而用日語,喊出了他生在台灣長在台灣,是個不折不扣台灣人的驕傲,而更重要的,在中國兵面前,用台日交錯的語言表達對兩個故鄉的熱愛,我想湯德章先生想表達的或許是:

你們認為我是日本人、認為台灣是中國人的土地,所以你們殺了我,但是,擁有一半日本血統的我,是如此的深愛台灣,而你們中國人,又是怎麼對待台灣人的?

今年,少了一個之後團隊將湯德章就義的歷史拍成了實境劇,但這故事還沒結束。

在湯德章就義的70年後,91歲的老先生林海泉,坐在電腦前淚流滿面,他的女兒迎向前去,原來父親正在看台灣回憶探險團的網頁,那是關於當時湯德章先生如何收回武器,交給台南工學院學生治安隊,又如何因為不肯交出名冊而被槍決的故事。(出處:https://www.3kirikou.org/blog/170227)

「⋯爸?」

老先生轉過頭,淚水流下他皺摺的臉龐,他看著女兒,指了指自己,說:「我就是那個帶隊去接收槍械的工學院學生。」

原來,這麼多年,父親學著使用電腦,就是為了知道當時的真相嗎?想到此處,女兒這時已經說不出話,而老先生又深深嘆了一口氣。

「湯先生是為了我們,被殺了。」

家中剩下一片寂靜。

這,不知道是多少老台南人的故事?這樣的湯德章不值得紀念嗎?這樣的湯德章,他的銅像、他的紀念公園,前面卻是派兵來槍殺他的「中正路」,難道我們可以接受這樣的荒謬嗎?

我們始終把沒有立場當成正確的立場,有人覺得蔣介石好,所以到處是中正路,有人覺得湯德章好,所以我們在中正路上立起湯德章的銅像,明明是兩種互相衝突的史觀,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決定,究竟是保護台灣人、對抗中華民國的湯德章值得我們追念,還是屠殺台灣人、捍衛中華民國的蔣介石值得我們崇拜?

歷史是一門關於真相的學問,也是關於你如何立身處世的學問,我們過去受的教育,都是要我們立足於中華民國的觀點來看歷史,要我們用中華民國取代台灣。所以過去生於台灣長於台灣的湯德章,因為父親是日本人,他就是日本人、是中華民國的敵人;而來自中國、派兵屠殺台灣人的蔣介石,因為是中華民國的救星,所以也是台灣的偉人。

隨著真相的揭露、隨著知識的增長,我們必須明白,學習歷史,是為了學習知道自己是誰,而不是兩面討好、放棄了解自己是誰;也許,把湯德章公園設在中正路上,是這條路上必經的荒謬,但我們終究得想清楚,在身為中華民國人之前,我們是不是台灣人?還是說,在台灣人之前,我們得先是中華民國人呢?當兩者觀點衝突時,這麼多的「我們」,那我們到底是誰?

raw-image

8年前,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開始為了湯德章故事的保存及推廣而奔波,這段期間,因為知道故居產權已不在後代手上,協會不僅關注故居的保存,同時也一邊進行歷史故事的訪談與記錄,透過不停歇的努力,逐漸喚起社會及政府對於歷史的重視。

當年湯德章後代因經濟困難忍痛出售故居,沒想到今年故居因所有權再次轉移,面臨了拆除危機,面對時間壓迫下的種種危機,經過審慎討論後,協會決定透過群眾集資號召民間力量,取得產權讓故居成為紀念建築後,再與台南市政府協力修復蛀蝕毀損並重建為紀念館,從文獻史料、照片影像、家屬訪談、歷史場景等各種面向,讓社會大眾能正確且全面的認識湯德章律師的歷史事蹟及精神價值。

若您願意支持將湯德章律師的故居重建為紀念館,請上募資網頁參與這個計畫:

緊急號召「二二八烈士湯德章」故居搶救重建行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2/11/01
週末看了《流麻溝15號》,晚上7點的場次坐了8分滿,電影結束後,沒有任何一位觀眾離開。黑暗的戲院,螢幕上只剩下工作人員跟贊助者名單在跑,曹雅雯的歌聲唱著:「閣較黑暗,嘛總有一點光,照入心內,永遠的所在。」絕對是好看的電影。
Thumbnail
2022/11/01
週末看了《流麻溝15號》,晚上7點的場次坐了8分滿,電影結束後,沒有任何一位觀眾離開。黑暗的戲院,螢幕上只剩下工作人員跟贊助者名單在跑,曹雅雯的歌聲唱著:「閣較黑暗,嘛總有一點光,照入心內,永遠的所在。」絕對是好看的電影。
Thumbnail
2022/04/07
自1989年4月7日鄭南榕自焚至今33年,從今天起,中正廟的常設展示除了「蔣中正總統與中華民國」之外,新增了「自由的靈魂 vs. 獨裁者 - 台灣言論自由之路」。
Thumbnail
2022/04/07
自1989年4月7日鄭南榕自焚至今33年,從今天起,中正廟的常設展示除了「蔣中正總統與中華民國」之外,新增了「自由的靈魂 vs. 獨裁者 - 台灣言論自由之路」。
Thumbnail
2022/02/24
直到某天深夜,她聽見客廳有哭聲,走出房門,發現是盧鈵欽趴在桌上哭,身上滿是血跡。那時候她就知道,她的丈夫永遠不會回來了。
Thumbnail
2022/02/24
直到某天深夜,她聽見客廳有哭聲,走出房門,發現是盧鈵欽趴在桌上哭,身上滿是血跡。那時候她就知道,她的丈夫永遠不會回來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說起湯德章(1907年—1947年),大多數的臺灣人對他一無所知,包含他自身的孫輩。據片中臺南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先生的說法,可能高達九成的人完全不知道他是誰,剩下一成人,大概只知曉他是日治時期到二戰後罕見的本土律師,然後在二二八事件後殉難。至於他的背景,他的生涯,他是什麼樣的人?大家應該都回答不出
Thumbnail
說起湯德章(1907年—1947年),大多數的臺灣人對他一無所知,包含他自身的孫輩。據片中臺南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先生的說法,可能高達九成的人完全不知道他是誰,剩下一成人,大概只知曉他是日治時期到二戰後罕見的本土律師,然後在二二八事件後殉難。至於他的背景,他的生涯,他是什麼樣的人?大家應該都回答不出
Thumbnail
在台灣出生卻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在日本出生卻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在日治時期,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選擇題: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
Thumbnail
在台灣出生卻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在日本出生卻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在日治時期,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選擇題: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
Thumbnail
今天焦點─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血腥暴行  1915年 日本殖民統治台灣進入第21年,再度爆發大規模武裝抗日革命,余清芳、羅俊和江定等3名抗日老將捲土重來,以宗教為名領導上千名信徒,發動推翻日本殖民統治建立台灣國武裝抗日行動,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當局大舉出動軍警鎮壓,9個月後完全敉平,留下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
Thumbnail
今天焦點─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血腥暴行  1915年 日本殖民統治台灣進入第21年,再度爆發大規模武裝抗日革命,余清芳、羅俊和江定等3名抗日老將捲土重來,以宗教為名領導上千名信徒,發動推翻日本殖民統治建立台灣國武裝抗日行動,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當局大舉出動軍警鎮壓,9個月後完全敉平,留下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
Thumbnail
網路截圖閱讀最前線網站上當年湯英伸事件人間雜誌封面 去年夏天在影音網站上看日劇,那集的故事是一個清潔公司員工因受到霸凌而失手殺死上司,他挾持一對老夫婦逃回故鄉。 網友漢漢在留言板上提到湯英伸事件,我稍微看了網路上有關此事的文章,一直心心念念想要自己也來介紹這事件給方格子的年輕朋友們知道,今天終於動筆
Thumbnail
網路截圖閱讀最前線網站上當年湯英伸事件人間雜誌封面 去年夏天在影音網站上看日劇,那集的故事是一個清潔公司員工因受到霸凌而失手殺死上司,他挾持一對老夫婦逃回故鄉。 網友漢漢在留言板上提到湯英伸事件,我稍微看了網路上有關此事的文章,一直心心念念想要自己也來介紹這事件給方格子的年輕朋友們知道,今天終於動筆
Thumbnail
今天焦點─死刑在台灣Ⅰ  1987年 台灣高山原住民之一,曹族的19歲青年湯英伸(1968~1987),16個月前在台北市犯下一家三口殺人滅門血案,最高法院依殺人罪判處死刑定讞,相關團體展開聲援營救行動,紛紛上電獨裁統治台灣的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格外復議」,請求暫緩執行,槍下留人,蔣經國對政治和宗
Thumbnail
今天焦點─死刑在台灣Ⅰ  1987年 台灣高山原住民之一,曹族的19歲青年湯英伸(1968~1987),16個月前在台北市犯下一家三口殺人滅門血案,最高法院依殺人罪判處死刑定讞,相關團體展開聲援營救行動,紛紛上電獨裁統治台灣的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格外復議」,請求暫緩執行,槍下留人,蔣經國對政治和宗
Thumbnail
台北公會堂  第一站:台北公會堂。 1945年10月,台北公會堂擠了好多人在看熱鬧,統治臺灣的日本,投降了。陳儀代表同盟國,來接受日本投降。終於,臺灣結束日本人的統治,臺灣人對於未來,有好多美好的想像。 路上傳來歡呼聲,是用台語混和日語說的:「日本『狗』要離開臺灣,真好真好,萬歲!萬歲!
Thumbnail
台北公會堂  第一站:台北公會堂。 1945年10月,台北公會堂擠了好多人在看熱鬧,統治臺灣的日本,投降了。陳儀代表同盟國,來接受日本投降。終於,臺灣結束日本人的統治,臺灣人對於未來,有好多美好的想像。 路上傳來歡呼聲,是用台語混和日語說的:「日本『狗』要離開臺灣,真好真好,萬歲!萬歲!
Thumbnail
然而1947年這個改變臺灣命運的變故之年,造成了這股傳承之火慘遭熄滅,進而造就我們臺灣人至今都在尋找「屬於我們的樣貌、屬於我們的風格」卻屢屢迷惘、迷失的後果。不過,也正因為我們無法從歷史接取傳承的火薪,或許身為臺灣人的我們,才能擁有不侷限於特定形式的創意發想吧。
Thumbnail
然而1947年這個改變臺灣命運的變故之年,造成了這股傳承之火慘遭熄滅,進而造就我們臺灣人至今都在尋找「屬於我們的樣貌、屬於我們的風格」卻屢屢迷惘、迷失的後果。不過,也正因為我們無法從歷史接取傳承的火薪,或許身為臺灣人的我們,才能擁有不侷限於特定形式的創意發想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