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8.改善社福帶動充分就業

11128.改善社福帶動充分就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年台灣官方行政院統計總處,發布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呈現較少人當老闆、自營作業者,較多人當員工趨勢。但近年媒體報導創業風氣盛行,書店賣不少如何從事自由工作的書本,為何實情是相反?

恰巧日本漫畫《轉職必勝班》提到,日本也有相同情形,作者透過漫畫人物認為,是民眾沒經濟安全感,搶當企業單位員工求安穩,但機會有限,造成日本社會「就業冰河期」。

或許有人認為職業是自由選擇,自己的選擇自己負責。但有些行業特性以靠行、接案為主,像是較少有企業單位以員工名義,雇用歌手、模特兒、圖文工作者、手語翻譯員,主要是透過簽約經紀、派案。

只是台灣現有社福體系設計,從事這些行業享有的福利相對有限,反而當大企業單位員工,較能享受到福利!

像是全民健保保費費率,老闆、自營作業者需完全自付保費,另外民眾如領演講費、稿費、版稅,一次有新台幣兩萬元以上,除加入相關職業工會,不然原則得交補充保費。

因為官員推動時,認為當老闆、上台演講的人都很有錢,卻不知很多新創企業老闆,常得傷腦筋去哪找錢?民眾愛聽不用錢的演講,也愛去圖書館借書、上網看圖文作品不付錢,影響相關版稅收入。

再像是公保、勞保、國民年金保費費率,公務員、企業單位員工,應付保費比例相對較少,其他大多由官方、企業單位付;反而自由工作者、自營作業者透過工會加保勞保,還要多付入會費、原本由企業單位付的保費,如改加保國民年金,領到給付最少。

至於其他福利,官方單位、大企業的辦公室通常有育嬰室,甚至附設托兒所、視障按摩師,台灣大多數的中小型企業,及自營作業者受限經費、工作空間有限,不一定會有。

就連台灣曾發生年輕作家,受不了心理壓力而自殺,媒體那段期間也報導,勞動部的「工作與生活平衡補助」方案,筆者就問勞動部:出版社給類似情形的出書作家,安排員工協助方案提供心理諮商,能申請補助嗎?勞動部回應:這不是僱傭關係,不適用。

在這情形下,部份民眾為求生存、較好生活品質,只想去大企業單位工作,挑工作造成失業率偏高,也常發生家長要求孩子,離職專心報考正式公務員考試,影響工作經驗累積;如孩子想創業、從事自由工作,常會鬧家庭革命,連帶相關行業不易招募人才,影響發展。

既然看台灣修改社會保險體系,平衡各種工作型態福利差距,期待以此為起點,讓想創業、從事自由工作的人安心投入,增加整體就業機會,達到充分就業吧。

※附註:
1.媒體發表版本:https://f14mp5.wordpress.com/2017/09/05/11128/

2.台灣官方的勞動部「工作與生活平衡補助」:https://wlb.mol.gov.tw/Page/Grants/GrantApply.aspx

3.「家庭革命」新成語意思:https://f14mp5.wordpress.com/2008/07/10/%e6%96%b0%e6%88%90%e8%aa%9e197/

4.台灣官方的社福政策綱領提到,減少各職業的給付差距:
https://dep.mohw.gov.tw/DOSAASW/cp-535-3227-103.html

5.西元2019年10月,台灣官方的衛福部社家署巡迴舉辦論壇,討論要不要「社福基本法」:https://www.mohw.gov.tw/cp-101-49628-1.html

avatar-img
張居隱G-in的沙龍
51會員
608內容數
圖文工作者,從事社福工作多年並考取社工師證照,也是大眾運輸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居隱G-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某次跟朋友進電影院,看台灣小說家九把刀原作小說改編《樓下的房客》電影,原作小說設定主角是台中某出租公寓房東,對不同生活背景的房客,做出一連串變態且恐怖的事,內容雖瘋狂但有些部分貼近現實社會,可從社福專業切入討論:
閩南語俗話「千金買厝,萬金買厝邊」說得好,要住得舒服,需住宅所在環境配合,尤其台灣有大約一百萬名身心障礙朋友,加上行動不便的老人,如能改善建築無障礙設施,方便他們出門滿足社會參與權益,增加人潮帶動店家營收拚經濟,不就更好?
其實世界各地區手語,大部份字詞明顯不同,但某些地區因歷史、文化背景相近,部份手語字詞打法有點像
期待電視劇製作團隊,製作社福議題相關內容時,可跟相關社福單位合作,除得到專業建議提升內容品質,也一起宣傳拉高收視率,讓觀眾看完後,知道如何善用相關社福服務,或用行動支持社福單位,提供優質服務。
台灣曾有議員辦理選民服務,處理疑似虐童案,卻在網路直播透露個案細節、社會局社工的手機號碼,不少相關民間團體對此抗議,認為侵害隱私、不尊重社福專業,議員在議會回應質詢時,說出「有個團體叫NGO」而成為話題。 在此結合我在多家民間團體工作,及在官方單位審核民間團體立案、申請補助經驗,就來分享說明:
台灣已故藝人豬哥亮生前因賭癮欠債,作出名為「出國深造」的躲債行為,讓他的女兒很不諒解,有很長一段時間拒絕見面,後來經過立委、演藝界朋友相助,順利重返演藝圈,過世前也終於跟女兒見面。 只是看台灣社會討論時,幾乎沒討論如何搶救,其他跟豬哥亮同樣有賭癮的民眾,覺得很奇怪。
某次跟朋友進電影院,看台灣小說家九把刀原作小說改編《樓下的房客》電影,原作小說設定主角是台中某出租公寓房東,對不同生活背景的房客,做出一連串變態且恐怖的事,內容雖瘋狂但有些部分貼近現實社會,可從社福專業切入討論:
閩南語俗話「千金買厝,萬金買厝邊」說得好,要住得舒服,需住宅所在環境配合,尤其台灣有大約一百萬名身心障礙朋友,加上行動不便的老人,如能改善建築無障礙設施,方便他們出門滿足社會參與權益,增加人潮帶動店家營收拚經濟,不就更好?
其實世界各地區手語,大部份字詞明顯不同,但某些地區因歷史、文化背景相近,部份手語字詞打法有點像
期待電視劇製作團隊,製作社福議題相關內容時,可跟相關社福單位合作,除得到專業建議提升內容品質,也一起宣傳拉高收視率,讓觀眾看完後,知道如何善用相關社福服務,或用行動支持社福單位,提供優質服務。
台灣曾有議員辦理選民服務,處理疑似虐童案,卻在網路直播透露個案細節、社會局社工的手機號碼,不少相關民間團體對此抗議,認為侵害隱私、不尊重社福專業,議員在議會回應質詢時,說出「有個團體叫NGO」而成為話題。 在此結合我在多家民間團體工作,及在官方單位審核民間團體立案、申請補助經驗,就來分享說明:
台灣已故藝人豬哥亮生前因賭癮欠債,作出名為「出國深造」的躲債行為,讓他的女兒很不諒解,有很長一段時間拒絕見面,後來經過立委、演藝界朋友相助,順利重返演藝圈,過世前也終於跟女兒見面。 只是看台灣社會討論時,幾乎沒討論如何搶救,其他跟豬哥亮同樣有賭癮的民眾,覺得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