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部分民眾看電視轉播選舉辯論會時,看畫面旁邊的手語翻譯員手語、表情誇張,覺得很奇怪;也曾有媒體報導美國及台灣都有人,嘗試設計翻譯手語的智慧型手套,只要戴上手套打手語,手套會依手部位置判斷字詞,用語音翻譯給其他人,報導時卻也提到,手語是一種全世界通用語言,全世界約有七千萬名聾啞人士,都靠手語傳達訊息。
筆者有從事聽障服務經驗,在此認真回應說明一下:
一、手語是全球通用語言?
其實世界各地區手語,大部份字詞明顯不同,但某些地區因歷史、文化背景相近,部份手語字詞打法有點像,像是日本曾統治台灣、南韓,當時成立特教學校引進手語,造成現在的台灣、南韓手語,部份字詞、文法跟日本手語有點像。
另外台灣很多手語字詞由於地區、世代差異,或依文字字面、事物型態打法差異,相同字詞常有很多打法,也有聽語障朋友自創「土手語」的打法,台灣的公視手語新聞「寶島手透透」單元都有說明。
重要的是很多手語字詞的打法需搭配表情,為方便聽語障朋友看清楚,有時稍為誇張,所以手語翻譯手套要實際運用,仍有很多實務問題要處理。
至少可確定,現在很多聽語障社福單位、社區大學、大學手語社,平常會開辦手語課程,學手語除方便跟聽語障朋友溝通,平常打電話、感冒、聲帶需休養時,仍可方便跟身邊的人溝通。如手語程度夠好,可考取手語翻譯證照,當手語翻譯員、手語教師、手語新聞主播,開發收入來源呢。
二、不是每位聽語障朋友會手語:
其實台灣仍有很多聽語障朋友,因個人意願、受限教育機會,或家庭、學校教育理念及其他原因,讀大學、畢業後工作才學手語,甚至一直不會手語,近年台灣社福體系對此,陸續開辦同步聽打服務。
像是近年台灣官方領導人就職、雙十節演說,電視轉播時除提供手語翻譯畫面,螢幕下方或旁邊的字幕,就是聽打員打的,如想了解聽打服務、聽打員工作是什麼,可到現任聽打員成立的「我是聽打員」臉書社團了解。
※媒體發表版本:
https://f14mp5.wordpress.com/2019/05/12/11107/
↓如您從本作品更了解社福體系,記得訂閱或贊助,讓本人有資源及動力分享、檢視社福體系喔↓
11107.對手語的誤解回應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居隱G-in的沙龍
51會員
610內容數
圖文工作者,從事社福工作多年並考取社工師證照,也是大眾運輸迷
張居隱G-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4
台灣曾發生接受委託安置托育服務的保母,疑似虐待小孩送命,由於主責社工疑似沒落實訪視、造假服務紀錄而被移送法辦,引起民眾關注。
我觀察相關報導、網友分享的資料,發現這些事件背後脈絡,反映個人工作及金錢觀,跟台灣社會體系及價值觀的交互作用,值得我們反思:

2024/11/04
台灣曾發生接受委託安置托育服務的保母,疑似虐待小孩送命,由於主責社工疑似沒落實訪視、造假服務紀錄而被移送法辦,引起民眾關注。
我觀察相關報導、網友分享的資料,發現這些事件背後脈絡,反映個人工作及金錢觀,跟台灣社會體系及價值觀的交互作用,值得我們反思:

你可能也想看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跟廢死一樣,一本以消滅這樣想法為己任的書。翻案的是從小的義務教育中傳達的「國語」,特別是《國家語言發展法》頒布施行後,如何面對多語境的迷思。
作為從小以華語為主要溝通工具的這代人,乃至於父執輩,在政治介入教育且無孔不入的以說華語為主要傳遞政令、溝通,甚至滲入日常生活、娛樂,透過胡蘿蔔/棒子同時的手

跟廢死一樣,一本以消滅這樣想法為己任的書。翻案的是從小的義務教育中傳達的「國語」,特別是《國家語言發展法》頒布施行後,如何面對多語境的迷思。
作為從小以華語為主要溝通工具的這代人,乃至於父執輩,在政治介入教育且無孔不入的以說華語為主要傳遞政令、溝通,甚至滲入日常生活、娛樂,透過胡蘿蔔/棒子同時的手

可能是工作嗜好而對這方面比較敏感,最近十多年能深刻感受到台灣中文的牆烈變化。
語言變化大致上有兩類:內部自發性的演變、外部影響的改變。

可能是工作嗜好而對這方面比較敏感,最近十多年能深刻感受到台灣中文的牆烈變化。
語言變化大致上有兩類:內部自發性的演變、外部影響的改變。

致謝 微批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390
說到手語,我們一般人的理解幾多?除了電視上偶爾出現在螢幕一角的一位人士比手畫腳以外,似乎沒有彼此更多的了解。我們不知道那些手勢所表現的符號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因為那明白著的不是向「我們」傳達的訊息。這些訊息所

致謝 微批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390
說到手語,我們一般人的理解幾多?除了電視上偶爾出現在螢幕一角的一位人士比手畫腳以外,似乎沒有彼此更多的了解。我們不知道那些手勢所表現的符號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因為那明白著的不是向「我們」傳達的訊息。這些訊息所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藝術總監黃子翎說:「國外有一個提供聽障聾人朋友在觀賞劇場藝術的藝術通達服務,那通常視形傳譯,他就會跟一般手譯員比較不一樣,他可能手語的姿勢會比較大一點,然後同時他也要進入劇場排練。」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藝術總監黃子翎說:「國外有一個提供聽障聾人朋友在觀賞劇場藝術的藝術通達服務,那通常視形傳譯,他就會跟一般手譯員比較不一樣,他可能手語的姿勢會比較大一點,然後同時他也要進入劇場排練。」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有些人認為說話只要輕鬆順口就好,我們不也常常夾雜英文、日文甚至韓文在話語之中嗎?有必要對中國用語特別敏感嗎?
但其實謹慎審視中國用語並非針對或是有政治傾向,而是有些中國的詞彙會掩蓋、排擠台灣原有詞彙的意思。

有些人認為說話只要輕鬆順口就好,我們不也常常夾雜英文、日文甚至韓文在話語之中嗎?有必要對中國用語特別敏感嗎?
但其實謹慎審視中國用語並非針對或是有政治傾向,而是有些中國的詞彙會掩蓋、排擠台灣原有詞彙的意思。

無論華語作為唯一國語的支持者,或是多元母語都作為國語的支持者,其實都有同樣的觀念:語言之於民族,是整個民族文化的載體,語言之於個人,則關乎到個人如何形塑自我身分的認同。兩者對語言看法的歧見,僅是出於對自我身分認同的差別。

無論華語作為唯一國語的支持者,或是多元母語都作為國語的支持者,其實都有同樣的觀念:語言之於民族,是整個民族文化的載體,語言之於個人,則關乎到個人如何形塑自我身分的認同。兩者對語言看法的歧見,僅是出於對自我身分認同的差別。

你知道嗎?如果世界上所有的聽障者組成一個國家的話,那將會有4500萬人,並成為世界上第28大的人口國。但可惜的是,不同國家的聽障者其實沒有統一的手語系統,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的獲獎人Junto Ohki為了解決手語與口語、手語間的溝通問題,他成立了ShuR Group並開發了線上手語辭典SLinto,

你知道嗎?如果世界上所有的聽障者組成一個國家的話,那將會有4500萬人,並成為世界上第28大的人口國。但可惜的是,不同國家的聽障者其實沒有統一的手語系統,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的獲獎人Junto Ohki為了解決手語與口語、手語間的溝通問題,他成立了ShuR Group並開發了線上手語辭典SLinto,

在這世上,每個人都是多麼努力才能在這社會上好好生活下去,多麼希望世界改變一下啊!但你有好好想過嗎?今天如果世界真的改變了,那又會是怎樣的生活呢?周遭會有什麼變化呢?
就來看看今天台灣如果仍就是日本人,我們使用的語言上會有什麼變化呢?

在這世上,每個人都是多麼努力才能在這社會上好好生活下去,多麼希望世界改變一下啊!但你有好好想過嗎?今天如果世界真的改變了,那又會是怎樣的生活呢?周遭會有什麼變化呢?
就來看看今天台灣如果仍就是日本人,我們使用的語言上會有什麼變化呢?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障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
以往,多數人僅在候選人辯論等電視節目中才看過手語翻譯畫面,而本次臺北數位藝術節的聽障導覽,讓許多參展觀眾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真人手語翻譯員,在現場以手語為聽障者進行作品翻譯,引發許多新奇與好奇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