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微劇評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台劇的隨著《我們與惡的距離》逐漸受到重視,也漸漸發現台劇水平似乎逐漸跳脫過去鄉土劇、偶像劇這類娛樂性質為主,劇情上較缺乏深度的純粹商業產品。終於除了不斷追美劇、日劇之餘,也能夠有不錯的台劇可以追,實在欣慰。

這次想聊聊的《俗女養成記》雖然時不時在各類評論、社論文章看到他的蹤跡,卻始終沒甚麼觀賞的興趣;直到看到某一篇探討其中女主角父親「陳晉文」的分析後,一瞬間對該劇有了興趣,索性也就一口氣追完。

相較起成年的女主角,女主角童年時的故事更加吸引我。主要原因大概是因為女主角那一家個性鮮明、生動的家人。

先說說負評的部分,成年後的女主角部分其實我覺得處處充滿瑕疵。首先,角色的設定上,女主角是為年近40卻仍被人呼來喚去基本上工作就是打雜的「特助」,工作內容乏善可陳也稱不上有所成就或是受人依賴等(故也種下女主角工作帶給她不快樂的因)。第一個瑕疵來自於女主角的公寓,一個非技術性質、非管理職且基本上就是打雜的工作,只能說入行門檻低取代性高,大改可以預期初入行者待遇估計落在25-30K左右,有了15-18年的工作資歷,以每年調薪3%的一般業界平均,並且年年調薪為前提,到了女主角的設定年紀估計大約也就是50-55K,再有更多曾經的好表現加入恐怕也不太可能超過70K,勞健保預扣所得稅之後估計實際可支配金額大概落在60K左右。既然如此,女主角在台北市如何租一間如劇裡所呈現的目測至少15-20坪房子?以台北市15-20坪小豪宅來說,租金約落在20-40K,女主角的收入自然是負擔的起,但生活費(以女主角的穿著打扮而言,以及後來在車上跟弟弟聊天時提到團購時都是買好買滿等,生活費想必不是精省克難型)加上水電網路交通大概一個月又是25-30K做有的支出。如此一來,女主角的角色基本上應該是月光族,她又要如何看上了台南的房子就可以隨手買下?就算是破爛房子,好歹是透天又在台南,生活機能也還算方便(小時候的上學路,表示離學校市集都不遠),恐怕也不是一、兩百萬就買的到的房子。

再說,女主角失戀、失業委靡在家好一段時間,吃食不說酒倒是喝了不少,更遑論後續某一天突然被弟弟帶回台南想必房子也還來不急退租。這些種種竟然都不會對女主角造成經濟壓力(所以她還可以任性地在家鬧脾氣或是思考人生、衝動買房等),只能說這怎麼看起來都不像是一個待遇不佳的人該有的反應。再說,依照女主角的工作性質,待遇50-55K算是正常,70K以上估計女主角自己也會覺得得來不易(耶!出運了~)想必會相當珍惜,似乎也不會對工作顯得如此心力交瘁。

總的來說,女主角的工作上的痛苦與生活上的舒適以及可以任性的空間顯然不成比例,也因此覺得這本質上就是個瑕疵。

下一個瑕疵大概是Mark的不離不棄。Mark這個角色只能說應該是個花花公子,搭訕妹、上酒吧然後最好可以就這麼帶回家,應該比較符合這個角色應該呈現的。然後,後續大量且時不時的簡訊關懷問候,甚至後半段還提出工作邀約甚至不惜幫忙內定,如此有情有義的舉動實在不像在對一個萍水相逢、也不過就是一頓晚餐還沒佔到便宜的人該有的舉動。

老實說我並不喜歡女主角的設定。看著成年的女主角,只是不斷感受到她的任性(例如喝點酒就不管小孩子的媽如何阻止,硬要給小孩子到飲料、想求婚就求婚想退婚就退婚、回到家也是動不動就擺臉拉行李想走人),難道一個人白活了30年個性就跟當年那個小屁孩一樣嗎?仍然是這般任性自我,明明從大學開始每一步、每一個決定都是自己的選擇,卻任性的覺得世界跟自己過不去,還卻自己要順應自己的心意。

以上,是負評的部分。

但總的來說,我還是滿喜歡這齣劇的。喜歡女主角小時候的生活,也覺得她阿嬤老年的部分演的不如中年時好。女主角一家人各個個性鮮明,其中更以女主角的父親「陳晉文」這個角色更扣人心弦。他極寵女兒、怕老婆卻又疼愛老婆,個性軟弱偏安求和,這種軟爛的個性也使得他父親(女主角的阿公)更加偏愛瀟灑的小兒子,畢竟誰會喜歡一個溫溫軟軟的聽話兒子呢?但那一幕,小兒子欠了一屁股債跪著求老父幫忙,老父的眼光越過小兒子,看著後面站著的,這個溫溫軟軟的大兒子,問他說:「如果是你呢?你會怎麼做?」小兒子不解抬頭,老父怒斥:「我是在問你大哥!」這一幕,一瞬間感受到這個看似軟弱毫無個性的「陳晉文」,其實是這個家的支柱,他安靜、努力、孝順也關愛的之撐起整個家。他的偏安軟弱來自於不想破壞家庭的和諧;他的妥協(想買車也不說)來自於擔心劣化這個家的經濟狀況;他的一顆心全都繫在父母與妻兒身上。

至於女主角的母親,也許是劇情設定上,女主角的弟弟在她年幼時仍是個小嬰兒,所以不需要交代她母親是否如大部分上一代母親一樣,重男輕女並且寵愛么子。除開這部分難以評論之外,基本上女主角的母親也算是權勢的頗為貼切的角色。她做人家媳婦,當大姑回來時,她一來代表他們家接客待客,卻一來也被視為外人(人家我可是這個家的女兒呢)。這部分的矛盾反映在她努力想打扮自己、努力想招待客人卻也被「客人」毫不留情地數落(嫌棄西瓜太沙、嫌棄口紅太俗、嫌棄烹調不健康等)。而此時她為難,卻沒有人站在她這邊。除此之外,她也八卦、愛面子,對女兒從不說愛,卻其實默默關懷。她希望小孩好,花時間教小孩卻不見得用對方法;她對女兒的了解更甚先生,也顯示出女人的觀察入微與體貼。而她對於知道兒子是同志的反應,那種失望無力,卻溫柔的決定接受也把上一代母親詮釋的微妙微翹,畢竟要那個時代那個環境的一代,敞開雙臂接納同志兒子似乎也是強人所難,恰到好處的無力與溫柔已經是最大的關愛。

至於女主角的阿嬤,幾個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連結起來倒也還算合理也動人。女主角的阿嬤晚年跟女主角同睡一張床時,談到她自己的名子淡去這件事,顯現出她對娘家的思念。名子是與母家的連結,但這個連結卻隨著出嫁、生子到變成阿嬤逐漸淡去。還在母家時,父母自然是以名子叫喚,同學朋友也是;剛結婚時,丈夫、婆家等人也多少會叫喚名子,但出了家門,從此對外代表夫家的人,旁人多半也就不會再直呼名諱了。生子之後,在夫家有了新的身分,名子又在更加淡去;最後成了地位崇高的「阿嬤」,其所象徵的,也是為夫家綿延子嗣、子孫成群的貢獻,而與母家,基本上也就沒有甚麼關係了。但夫家再好終究不是自己的家,如之前提到的,嫁進來之後一來成為夫家的人,卻對與夫家血脈相連的家人而言,永遠是外人。劇中有一段關於鹹魚,女主角的阿嬤儘管鹹魚臭了、餿了,也都捨不得丟,不斷不斷的復熱、上桌,直到她自己也再也無法忍受、吃不下去才丟掉。阿嬤提到,這鹹魚是「日本的姨婆寄來的,別人想吃還沒有」,除了當時對於舶來品的珍視之餘,更多了一層對姊妹的思念。再過去,出嫁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從此再與娘家、再與手足無所關係了。遑論曾經多麼要好,也多半是老死不相往來。只能不斷不斷的復熱鹹魚,藉此思念遠在天邊的姊妹。但鹹魚終有臭掉到再也無法吞下的一天,彷彿也暗示著與母家終究只能走上分別到無法再回復的狀態。

總的來說,這也算是齣好劇,也許相較於「我們與惡的距離」精緻度與深度(或是議題沉重程度)都稍嫌不足,卻不失為略帶詼諧的一部小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S C的沙龍
3會員
15內容數
SS 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26
在40天的齋節前夕,在假面的保護之下,縱情享受當下。不僅僅是年輕人的派對,更是當地人從小就一家人參與的活動。
Thumbnail
2023/02/26
在40天的齋節前夕,在假面的保護之下,縱情享受當下。不僅僅是年輕人的派對,更是當地人從小就一家人參與的活動。
Thumbnail
2022/12/19
我每年都很期待初雪。頭一年單純是因為第一次住在一個冬天會下雪的地方,非常期待不用人擠人的衝上高山或是坐上三小時的飛機就能夠看到雪花片片從天而降的感覺。但縱使到了第二年、第三年,我的初雪的期待與熱情還是沒有消退的跡象。
Thumbnail
2022/12/19
我每年都很期待初雪。頭一年單純是因為第一次住在一個冬天會下雪的地方,非常期待不用人擠人的衝上高山或是坐上三小時的飛機就能夠看到雪花片片從天而降的感覺。但縱使到了第二年、第三年,我的初雪的期待與熱情還是沒有消退的跡象。
Thumbnail
2022/12/18
瑞士的登山步道始終保持的很自然原始,沒有過多的人工設施。但在這自然原始的背後,其實代表大量人工資源的投入。只能說這裡的自然原始,是一種人為悉心呵護的自然原始…
Thumbnail
2022/12/18
瑞士的登山步道始終保持的很自然原始,沒有過多的人工設施。但在這自然原始的背後,其實代表大量人工資源的投入。只能說這裡的自然原始,是一種人為悉心呵護的自然原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台劇 《俗女養成記》用幽默口吻細膩刻劃女性百態的喜劇片, 故事開始背景是39歲的陳嘉玲,出生於台灣南部,在充滿愛且對她寄予厚望的家庭裡長大。進入台北職場,是一個隨傳隨到的萬能特助。進到職場的水深火熱與感情即將踏入婚姻前的掙扎。最後毅然決定放棄了已經建構好的一切。在世俗眼光、家人期望與自我價值裡迷失
Thumbnail
台劇 《俗女養成記》用幽默口吻細膩刻劃女性百態的喜劇片, 故事開始背景是39歲的陳嘉玲,出生於台灣南部,在充滿愛且對她寄予厚望的家庭裡長大。進入台北職場,是一個隨傳隨到的萬能特助。進到職場的水深火熱與感情即將踏入婚姻前的掙扎。最後毅然決定放棄了已經建構好的一切。在世俗眼光、家人期望與自我價值裡迷失
Thumbnail
關於「俗」? 記得2019年看完第一季時(還是男生朋友推薦我看的,大概覺得我很像俗女),就一直想陳嘉玲的穿著打扮、外貌身材和價值觀,一點都不「俗」,甚至還有點「潮」。就只是個說話和動作比較接地氣點,不像一般傳統父權主義認為女性該有的「溫柔端莊」(淑女)的行為。 關於「生長環境」? 關於「女性」?
Thumbnail
關於「俗」? 記得2019年看完第一季時(還是男生朋友推薦我看的,大概覺得我很像俗女),就一直想陳嘉玲的穿著打扮、外貌身材和價值觀,一點都不「俗」,甚至還有點「潮」。就只是個說話和動作比較接地氣點,不像一般傳統父權主義認為女性該有的「溫柔端莊」(淑女)的行為。 關於「生長環境」? 關於「女性」?
Thumbnail
今天要來推的不是美劇,而是六七年級一定很有感的俗女養成記
Thumbnail
今天要來推的不是美劇,而是六七年級一定很有感的俗女養成記
Thumbnail
近期開播第二季的劇集《俗女養成記》,不僅原班人馬回歸,更加入了許多令人期待的演員卡司,2019年播出的第一季,無論是當年的金鐘成績又或口碑聲量都有非常好的回饋。或許我們都曾像故事中的陳嘉玲,以為拿到的劇本定會成為社會審美中的「淑女」,不料,卻走啊走成了進退兩難的「俗女」。
Thumbnail
近期開播第二季的劇集《俗女養成記》,不僅原班人馬回歸,更加入了許多令人期待的演員卡司,2019年播出的第一季,無論是當年的金鐘成績又或口碑聲量都有非常好的回饋。或許我們都曾像故事中的陳嘉玲,以為拿到的劇本定會成為社會審美中的「淑女」,不料,卻走啊走成了進退兩難的「俗女」。
Thumbnail
實在太喜歡《俗女養成記》,也一直很想寫一些跟網友不一樣的心得;其中一個切入點很吸引我,就是「陳晉文(陳嘉玲父親)與陳嘉明(陳嘉玲弟弟)的父子關係」與「陳嘉明的家庭定位」。 關於陳爸陳晉文,米果有一篇很精彩的文章:〈像陳晉文這樣的台灣男人〉,有興趣的夥伴可以自行參看。 但這題目很難寫,主要因為這部戲既
Thumbnail
實在太喜歡《俗女養成記》,也一直很想寫一些跟網友不一樣的心得;其中一個切入點很吸引我,就是「陳晉文(陳嘉玲父親)與陳嘉明(陳嘉玲弟弟)的父子關係」與「陳嘉明的家庭定位」。 關於陳爸陳晉文,米果有一篇很精彩的文章:〈像陳晉文這樣的台灣男人〉,有興趣的夥伴可以自行參看。 但這題目很難寫,主要因為這部戲既
Thumbnail
老實說,因為誤會和成見,我對這部台戲劇是沒興趣的。 去年初見預告時,以為只是在說六年級台灣女生嫁不出去的困境,不由得和之前看過與大齡女子未婚的相關電視劇劃上等號,便忽略了一部好片。再次映入眼簾,完全是因為第55屆電視金鐘獎拿下三項獎,便有了好奇,不久無意間在Youtube看到部分片段,覺得輕鬆好笑,
Thumbnail
老實說,因為誤會和成見,我對這部台戲劇是沒興趣的。 去年初見預告時,以為只是在說六年級台灣女生嫁不出去的困境,不由得和之前看過與大齡女子未婚的相關電視劇劃上等號,便忽略了一部好片。再次映入眼簾,完全是因為第55屆電視金鐘獎拿下三項獎,便有了好奇,不久無意間在Youtube看到部分片段,覺得輕鬆好笑,
Thumbnail
今晚,你想來點......更多不一樣的「俗女」養成秘方嗎?入圍八項,得獎三項的《俗女養成記》,原著裡的俗,是普通與平凡,召喚每個人的童年家族記憶;電視劇中的「俗」,則是上下引號的粗俗,追求那麼不一樣的女子。今天讓我們從強悍的陳嘉玲,看看《俗女》原著的「俗女」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吧!
Thumbnail
今晚,你想來點......更多不一樣的「俗女」養成秘方嗎?入圍八項,得獎三項的《俗女養成記》,原著裡的俗,是普通與平凡,召喚每個人的童年家族記憶;電視劇中的「俗」,則是上下引號的粗俗,追求那麼不一樣的女子。今天讓我們從強悍的陳嘉玲,看看《俗女》原著的「俗女」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吧!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大概就是女版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吧!一樣是從南部去台北,一樣從台北回到南部,一樣被問著婚姻、未來,一樣有著許許多多其實就是日常的家族親友間往來的故事,但《俗女養成記》多了從女性的角度,從小比男性社會化的社交往來、察顏觀色,依循卻不完全遵守著應有的規矩,在其中掙扎、反抗、辨證中有了陳嘉玲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大概就是女版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吧!一樣是從南部去台北,一樣從台北回到南部,一樣被問著婚姻、未來,一樣有著許許多多其實就是日常的家族親友間往來的故事,但《俗女養成記》多了從女性的角度,從小比男性社會化的社交往來、察顏觀色,依循卻不完全遵守著應有的規矩,在其中掙扎、反抗、辨證中有了陳嘉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