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的規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心理和數學的問題。

如果25歲開始工作,每年投入股市10萬元,每年領股利殖利率5%,然後股利再投入。這樣的動作持續做40年,65歲退休的時候身上會有多少錢?

excel算一下就知道,答案是1207萬。(excel算法可以點這裡下載)

台股殖利率5%,我相信你去問投資專家理財高手,應該都會同意這是可以達到的數字。一年存10萬,大家應該都可以做到。但是為什麼加上個”持續40年”問題就來了?

我問了一些周遭的朋友,得到幾個回饋:

1.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40年後了,你要我一直存下去都不能用?

我年輕時也有過這樣的思維。明天都不知道在哪裡了你告訴我要為40年後做準備?

我只能說我30歲以前會有這種想法。30歲以前會覺得自己很年輕,未來不知道在哪裡。

30歲之後隨著體力變差,身體代謝變慢,開始覺得好像自己不再年輕,應該開始對未來規劃一下了。

40歲之後就覺得人生已經走一半,老了該怎麼辦...

我很幸運的是因為我30歲以前就進入了科技業然後公司分紅領股票,所以很早就開始開戶操作股票,所以提前學習累積經驗。所以各位讀者,應該提早開始學習投資股票,不要因為年輕沒啥錢就覺得沒錢有什麼好投資的。資金小的時候是學習投資的方法,當你有自己的投資心法之後,以後投入金錢變多,你也會很有信心。


2.年輕的時候不花錢只會存錢,老了之後拿這些存的去給醫生花?

我覺得這題和上一題很類似,都是建立在對未來的不確定上。

那我們來把未來的各種情境都條列出來:


raw-image


人生是一條單行道,沒有後悔藥可以吃。

當人生旅途半途消失,對自己來說就是一切的結束,不會讓你在閻王爺或是上帝面前哭說我人生好可憐都沒花到,或是讓你自己感覺還好我有花到之類的。這類感覺都是出現在旁人的眼中所下的評論。你自己是不會覺得自己可惜了,因為你已經掛了。

自己會遇到的就是當你終老的時候,你年輕時有沒有做好準備。這是你自己的人生會遇到的問題。

看透生死就可以看透這個問題。人生走到一半就人生ON-LINE登出,沒有什麼好可惜的,甚至你不用再累下半輩子了,這樣或許也不錯。


3.怕買的時候高,然後越買越低最後賠錢都無法回本。


如果你把你的目標放到40年後,或許很多未來不確定的投資的行為都可以得到解釋。

來做一下情境的練習:


假設一家公司賣牛肉麵

售價: 50元

毛利率: 50%

股東: 10人

每個股東美賣一碗牛肉麵可以分得: 售價50元*50%毛利率/10人=2.5元

股價: 50

殖利率: 股東分2.5元/股價50 =5%


假設隨著物價上漲,牛肉麵一碗賣100元。毛利率,股東人數都不變,那股價會變成多少?


售價: 100元

毛利率: 50%

股東: 10人

每個股東美賣一碗牛肉麵可以分得: 售價100元*50%毛利率/10人=5元

殖利率:股東分5元/股價?? =5%


股價換算之後就是 5元/5%=100


所以一樣只賣一碗牛肉麵,只因為物價上漲,股價就有不同的結果。所以股票是可以抗通膨的產品(前提:該公司的產業,是會隨著通膨而調漲售價的產業)。

大家可以觀察台股十年平均線,就可以得到是緩步上升的曲線。意思就是你如果買0050,可以預期的是40年後的0050價格一定是會往上的。

如果你不認同這個理論,那你就可能不適合股票的投資。畢竟任何一點風險都無法承受的人是無法投資任何有風險商品的。





綜合以上,我認為數字問題很容易解決,難以解決的是人性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正能量投資法可以解決人生投資理財的問題。

數學上都可以辦到,是人性讓這個數學題的答案寫不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傻多棒喬飛的沙龍
422會員
459內容數
我喜歡從生活中學習、體驗各種事物並記錄下來我的心得和感想,有點像是寫日記。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驗各種人生的歷練之後,我會回去追蹤並更新我當年寫的文章。看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喬飛的生活日誌"最早於2007年在網路建立,歷經過多次blog的搬家,最後2019年落腳於VOCUS。
2025/04/23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變動,衝擊進口車市場,尤其高端品牌車主面臨兩難:現在交車損失訂金,或觀望未來可能降價?文章分析從財務結構、購車資金來源等角度,探討如何理性決策。
Thumbnail
2025/04/23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變動,衝擊進口車市場,尤其高端品牌車主面臨兩難:現在交車損失訂金,或觀望未來可能降價?文章分析從財務結構、購車資金來源等角度,探討如何理性決策。
Thumbnail
2025/03/23
退休後的財務規劃,最重要的是保留足夠的現金應對市場波動,選擇低風險低波動的投資組合(如股債配置ETF),並建立長期投資信念,避免市場恐慌時賣出資產。本文探討退休前與退休後的財務模式差異,比較高股息ETF與股債配置ETF的優缺點,並分享作者的退休財務策略與操作。
Thumbnail
2025/03/23
退休後的財務規劃,最重要的是保留足夠的現金應對市場波動,選擇低風險低波動的投資組合(如股債配置ETF),並建立長期投資信念,避免市場恐慌時賣出資產。本文探討退休前與退休後的財務模式差異,比較高股息ETF與股債配置ETF的優缺點,並分享作者的退休財務策略與操作。
Thumbnail
2025/03/01
本文探討記帳、節儉與財富累積的關係,並反思單純節儉是否能帶來財富自由。文章以實際例子說明微小節省的累積效應,但同時也強調提升收入與投資的重要性,並點出機會成本與個人選擇對財富累積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3/01
本文探討記帳、節儉與財富累積的關係,並反思單純節儉是否能帶來財富自由。文章以實際例子說明微小節省的累積效應,但同時也強調提升收入與投資的重要性,並點出機會成本與個人選擇對財富累積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兩週前,我寫了一篇「年花費50萬,準備1000萬的退休金夠嗎?」的文章,主要重點是表達,如果考慮通貨膨脹,要維持每年50萬的消費力,實際需要準備的退休金應該是多少錢,那時計算出來的金額是1667萬(考慮2%通膨)與2500萬(考慮3%通膨)。 有些網友反映,我的計算方法是本金價值/消費力不減損的方式
Thumbnail
兩週前,我寫了一篇「年花費50萬,準備1000萬的退休金夠嗎?」的文章,主要重點是表達,如果考慮通貨膨脹,要維持每年50萬的消費力,實際需要準備的退休金應該是多少錢,那時計算出來的金額是1667萬(考慮2%通膨)與2500萬(考慮3%通膨)。 有些網友反映,我的計算方法是本金價值/消費力不減損的方式
Thumbnail
這是我在2018年寫的一些規劃紀錄,現在回過頭來看5年前的自己,想起當時我在醫院,以及整理退休前的財務規劃及焦慮的情景,還是記憶猶新。而當時設定的方案目標,也都逐步達成了,甚至超前很多。隨著時光飛逝,回顧這五年來自己的想法改變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對財務自由的認知也有很大的轉變,而在財務規劃配置上,
Thumbnail
這是我在2018年寫的一些規劃紀錄,現在回過頭來看5年前的自己,想起當時我在醫院,以及整理退休前的財務規劃及焦慮的情景,還是記憶猶新。而當時設定的方案目標,也都逐步達成了,甚至超前很多。隨著時光飛逝,回顧這五年來自己的想法改變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對財務自由的認知也有很大的轉變,而在財務規劃配置上,
Thumbnail
市面上充斥著很多標題誤導大眾的書籍,讓大家以為財富自由很容易,比如類似:股票讓你4年存一千萬,xx年存300張xx股票,每年獲利18%...這些標題其實就是吸眼球用的,投資獲利從來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股市的報酬率也很難是一個定值,科斯托蘭尼對投資獲利有個很好的詮
Thumbnail
市面上充斥著很多標題誤導大眾的書籍,讓大家以為財富自由很容易,比如類似:股票讓你4年存一千萬,xx年存300張xx股票,每年獲利18%...這些標題其實就是吸眼球用的,投資獲利從來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股市的報酬率也很難是一個定值,科斯托蘭尼對投資獲利有個很好的詮
Thumbnail
退休規畫也許部分人不會把它當成緊急的事來做,畢竟如果你25歲、30歲,退休對你來講還是幾十年後的事情,幹嘛要急著現在做,每個月存5, 000元當退休金? 這麼久以後的事情,倒不如把錢用來去日本看櫻花還實在點!
Thumbnail
退休規畫也許部分人不會把它當成緊急的事來做,畢竟如果你25歲、30歲,退休對你來講還是幾十年後的事情,幹嘛要急著現在做,每個月存5, 000元當退休金? 這麼久以後的事情,倒不如把錢用來去日本看櫻花還實在點!
Thumbnail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三十年的投資時光》,講述的是就算我們在累積階段遇上高通膨,但只要長期投資,【股債配置+再平衡】還是可以累積出足夠的資產支應退休生活。 但就有人說啦!那如果是在退休提領階段才遇上高通膨的十年呢?會不會我們就淪為"下流老年"? . 這個問題非常好,所以我今天就來做個模擬測試看看。 .
Thumbnail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三十年的投資時光》,講述的是就算我們在累積階段遇上高通膨,但只要長期投資,【股債配置+再平衡】還是可以累積出足夠的資產支應退休生活。 但就有人說啦!那如果是在退休提領階段才遇上高通膨的十年呢?會不會我們就淪為"下流老年"? . 這個問題非常好,所以我今天就來做個模擬測試看看。 .
Thumbnail
指數型基金的合理年化報酬並不高 投資人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才不會被過高的報酬欺騙
Thumbnail
指數型基金的合理年化報酬並不高 投資人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才不會被過高的報酬欺騙
Thumbnail
【愈老越不樂活了?】  每次看存股族在算每年領多少股利就可以退休時,大叔總覺得他們的時空似乎會凍結,因為他們的物價好像永遠不會上漲似的。 對於一個有毅力又運氣夠好的存股族,下表中的方案一應該算是多數小資存股族的財務自由目標吧。 假設殖利率真的等於年化報酬率好了,一位存股族如果每月投資20000元,在
Thumbnail
【愈老越不樂活了?】  每次看存股族在算每年領多少股利就可以退休時,大叔總覺得他們的時空似乎會凍結,因為他們的物價好像永遠不會上漲似的。 對於一個有毅力又運氣夠好的存股族,下表中的方案一應該算是多數小資存股族的財務自由目標吧。 假設殖利率真的等於年化報酬率好了,一位存股族如果每月投資20000元,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