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提領時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三十年的投資時光》,講述的是就算我們在累積階段遇上高通膨,但只要長期投資,【股債配置+再平衡】還是可以累積出足夠的資產支應退休生活。
但就有人說啦!那如果是在退休提領階段才遇上高通膨的十年呢?會不會我們就淪為"下流老年"?
.
這個問題非常好,所以我今天就來做個模擬測試看看。
我選用《蒙地卡羅模擬法》,然後利用資產類別的歷史數據進行一萬次的亂數組合模擬驗證,看看最後成功機率有多少。
.
至於蒙地卡羅模擬是什麼?我想應該有很多人看過《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這部電影,你可以想像那就是看你所做的投資計劃在一萬種未來,成功的機率有多高。
我想你對於能否安穩退休,應該不會想跟奇異博士一樣,賭那個萬分之一的成功機率吧?
.
我們一樣設定為股票60:債券40與股票60:黃金40兩種配置組合作比較。
然後我們把條件設定得嚴苛一點,在一開始退休就遇上高通膨的十年,設定通膨率維持在1970年代的19%。
.
然後我們預設在65歲退休的時候,有三千萬資產可以提領35年到100歲。
退休後每年預設是提領一百萬,並且以每年增領3%的幅度持續提領資產。
.
以下是股票60:債券40這個組合的模擬結果,成功提領35年的機率約在80%左右。
以下是股票60:黃金40這個組合的模擬結果,成功提領35年的機率約在77%左右。其實跟股債配置的差距不大。
所以大家能發現,不管你是用股債或是股金組合,就算是條件這麼嚴苛,成功提領三十五年的機率還是很高的。
但世界就如此完美了嗎?不,或許你漏了什麼沒發現。
.
這個模擬測試是設定,你在65歲退休的時候有三千萬資產。但萬一沒有呢?
如果退休時只有一千萬,同樣兩個投資組合,能幫你度過如此嚴苛的退休人生嗎?
.
股債配置的組合,成功機率只有萬分之六。
那股金組合的成功機率呢?好一些,千分之6.7。
所以說,萬一退休時資產太少,不管你用什麼投資組合,你都很難安然度過退休後提領的三十年。
.
然後我們再針對這兩張圖思考一下,你會發現,就算是一退休遇上高通膨時期,你手上的資產還是足夠你花用7、8年。
這代表什麼意思?意思是,你根本不用擔心建置什麼投資組合在高通膨時期會沒錢可花。
真正該擔心的是,你經過這十年以後,就真正步入下流老年了!
所以投資朋友們要擔心一退休遇上高通膨會錢不夠用?不,你該擔心的是更久以後的未來。
.
來統整一下兩篇的重點。投資朋友們應該可以發現,調整投資組合並不能為你的投資計畫帶來很明顯的趨吉避凶效果。
什麼因素才能幫助你完成未來的退休計畫?其實是在資產累積期作穩定、長期的持續投入,以求放大資產規模。
然後在提領階段維持投資,而非單純提領。
如此才能順利達成退休計畫。
.
但反過來說,萬一你快到退休才在思考怎麼靠投資去彌補退休金不足的部分,那其實無異於緣木求魚。
你要能順利退休那就相當困難了!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坊間很多所謂「高通膨時期,股債配置已死」的說法。 今年以來股債齊跌現象,仿佛在"教訓"著不知變通的傳統資產配置者,應該要用更多元化的配置來度過高通膨時期。 會這樣講的根據是來自於1970~1980這個美國高通膨時期的股債表現。 沒關係,就讓我們搭乘時光機回到那個時候看看是怎麼一回事。
很多人以為,投資基金就是跟基金公司買進基金。也就是客戶與供應商的關係。 是啊!過往絕大部分進行投資基金這件事確實就是這樣的關係。 所以基金公司會不斷推出新的商品,也就是賣給客戶嶄新的基金。 . 共同基金就如同大多數的商品一樣,越新奇,越特別,就越容易吸引消費者(投資人)花大錢買進。
這些年來我常發現,真正需要做投資的,並不是那些高收入族群。
昨天在網路看到一篇文章講到某位老牌影星搬回臺灣以後,選擇住飯店而不是買房子。她認為當她再活30年,住飯店30年的費用約等同於大安、信義區的房價。 而且不再需要負擔各項費用,也省下許多管理房屋的時間跟心力,然後又可以享有很貼心的服務。選擇住飯店遠比住養老院或是死守一間房子來得好。
昨天跟朋友討論到定期定額怎樣才能成功。 大家的見解都很好,提出來的反饋也都很正確。有紀律持續投入、股息再投入、再平衡、長期複利、投資整體市場、微笑曲線、這些都沒錯。 但大家似乎忘記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投資的標的必須要長期正成長。 這是第一種失誤,選錯策略。 那定期定額呢? 第二種失誤,選錯市場。
很多投資朋友在選擇海外投資標的時,有時候會遇到一個問題。 "到底我應該選擇配息再投入,還是選擇累積型?" 我知道大多數人肯定會選累積型,而不會選配息型。原因無他,因為配息型的總會遇上課稅的問題。 但選擇配息型的真的報酬會比較差? 我很不信邪的去做了這個計算。 看起來好像差不多啊!差距不到1%~~
最近坊間很多所謂「高通膨時期,股債配置已死」的說法。 今年以來股債齊跌現象,仿佛在"教訓"著不知變通的傳統資產配置者,應該要用更多元化的配置來度過高通膨時期。 會這樣講的根據是來自於1970~1980這個美國高通膨時期的股債表現。 沒關係,就讓我們搭乘時光機回到那個時候看看是怎麼一回事。
很多人以為,投資基金就是跟基金公司買進基金。也就是客戶與供應商的關係。 是啊!過往絕大部分進行投資基金這件事確實就是這樣的關係。 所以基金公司會不斷推出新的商品,也就是賣給客戶嶄新的基金。 . 共同基金就如同大多數的商品一樣,越新奇,越特別,就越容易吸引消費者(投資人)花大錢買進。
這些年來我常發現,真正需要做投資的,並不是那些高收入族群。
昨天在網路看到一篇文章講到某位老牌影星搬回臺灣以後,選擇住飯店而不是買房子。她認為當她再活30年,住飯店30年的費用約等同於大安、信義區的房價。 而且不再需要負擔各項費用,也省下許多管理房屋的時間跟心力,然後又可以享有很貼心的服務。選擇住飯店遠比住養老院或是死守一間房子來得好。
昨天跟朋友討論到定期定額怎樣才能成功。 大家的見解都很好,提出來的反饋也都很正確。有紀律持續投入、股息再投入、再平衡、長期複利、投資整體市場、微笑曲線、這些都沒錯。 但大家似乎忘記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投資的標的必須要長期正成長。 這是第一種失誤,選錯策略。 那定期定額呢? 第二種失誤,選錯市場。
很多投資朋友在選擇海外投資標的時,有時候會遇到一個問題。 "到底我應該選擇配息再投入,還是選擇累積型?" 我知道大多數人肯定會選累積型,而不會選配息型。原因無他,因為配息型的總會遇上課稅的問題。 但選擇配息型的真的報酬會比較差? 我很不信邪的去做了這個計算。 看起來好像差不多啊!差距不到1%~~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假設現有100萬收入,試以投資或存錢來準備30年後所需的退休金: 投資:取年收入的30%用於投資,每年實質報酬率以3%計算,30年後約擁有7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手中仍留有70%的收入可自由支配。 存錢:取年收入的50%存起來,每年通貨膨脹率以3%計算,30年後僅剩約2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資產配置可以降低投資組合在市場下跌時的風險,一般建議資產組合中股票的比例為100減去年齡,例如年齡為20歲,那麼股票的比例就是80%,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的投資人,可以按照自身狀況提高股票的比例,在資產累積階段,隨著年齡增加降低股票比例是合理的做法,但對於已經退休的投資人是否也需要隨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其實,隨了股票,基金外,人壽保險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人壽保險是一項長線投資,而長線的投資產品可為我們透過複利效應,帶來理想的回報。 「時間是投資的朋友」。由於傳統的人壽保險的現金價值會隨年月增長,現金價值及紅利可滾存在戶口內再賺取回報,產生複利的效果;只要滾存的年期夠長,有限的資金在長時間發揮下可
Thumbnail
50歲夫妻擁有600萬台幣資產及700萬台幣房貸,年收入210萬台幣。若通膨率2.5%,預計65歲退休需每年86.76萬台幣生活費。本文比較兩種財務情況。情況一,持續投資至55歲,情況二,持續投資至60歲。
Thumbnail
大家都想提早退休,但對數字總是非常地模糊,其實你可以用4%提領率來計算,假設你退休時,, 每年所需花費為50萬元,那麼用4%的提領率回推,50萬÷0.04=1250萬。也就是說你要退休時, 只要存到1250萬就夠了。 透過這篇文章,你可以算出目前適合你的退休數字,並得到方法讓資產加速增長的方法。
Thumbnail
在很早以前我曾研究過,對退休族群投資被動收入而言,要以甚麼樣的方式配置,才能達到風險最低,而報酬尚可的投資方式,畢竟對退休族來說,報酬率相形之下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考慮風險才是,只要能存夠餘生所需的財富並足以超越通膨的追趕,就已堪稱完美了。以股債不同比例的投資配置,便可以勝過通膨且達成低波動及更穩定
Thumbnail
就跟一般人一樣,我想到退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我的存款夠嗎?我從兩個方向來思考,1.過去法-我過去是否有將收入的一部分好好存起來,有沒有花的太多了,2.未來法-我目前的資產存款是否足夠應付我退休後的生活花費。
Thumbnail
Hi 各位朋友,我是Steve 今天想來跟大家聊聊個人認為非常有效的資產配置組合,若操作得當,肯定有機會提前15-20年退休(法定退休年齡65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假設現有100萬收入,試以投資或存錢來準備30年後所需的退休金: 投資:取年收入的30%用於投資,每年實質報酬率以3%計算,30年後約擁有7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手中仍留有70%的收入可自由支配。 存錢:取年收入的50%存起來,每年通貨膨脹率以3%計算,30年後僅剩約2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資產配置可以降低投資組合在市場下跌時的風險,一般建議資產組合中股票的比例為100減去年齡,例如年齡為20歲,那麼股票的比例就是80%,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的投資人,可以按照自身狀況提高股票的比例,在資產累積階段,隨著年齡增加降低股票比例是合理的做法,但對於已經退休的投資人是否也需要隨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其實,隨了股票,基金外,人壽保險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人壽保險是一項長線投資,而長線的投資產品可為我們透過複利效應,帶來理想的回報。 「時間是投資的朋友」。由於傳統的人壽保險的現金價值會隨年月增長,現金價值及紅利可滾存在戶口內再賺取回報,產生複利的效果;只要滾存的年期夠長,有限的資金在長時間發揮下可
Thumbnail
50歲夫妻擁有600萬台幣資產及700萬台幣房貸,年收入210萬台幣。若通膨率2.5%,預計65歲退休需每年86.76萬台幣生活費。本文比較兩種財務情況。情況一,持續投資至55歲,情況二,持續投資至60歲。
Thumbnail
大家都想提早退休,但對數字總是非常地模糊,其實你可以用4%提領率來計算,假設你退休時,, 每年所需花費為50萬元,那麼用4%的提領率回推,50萬÷0.04=1250萬。也就是說你要退休時, 只要存到1250萬就夠了。 透過這篇文章,你可以算出目前適合你的退休數字,並得到方法讓資產加速增長的方法。
Thumbnail
在很早以前我曾研究過,對退休族群投資被動收入而言,要以甚麼樣的方式配置,才能達到風險最低,而報酬尚可的投資方式,畢竟對退休族來說,報酬率相形之下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考慮風險才是,只要能存夠餘生所需的財富並足以超越通膨的追趕,就已堪稱完美了。以股債不同比例的投資配置,便可以勝過通膨且達成低波動及更穩定
Thumbnail
就跟一般人一樣,我想到退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我的存款夠嗎?我從兩個方向來思考,1.過去法-我過去是否有將收入的一部分好好存起來,有沒有花的太多了,2.未來法-我目前的資產存款是否足夠應付我退休後的生活花費。
Thumbnail
Hi 各位朋友,我是Steve 今天想來跟大家聊聊個人認為非常有效的資產配置組合,若操作得當,肯定有機會提前15-20年退休(法定退休年齡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