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基金X光機】-安聯收益成長基金-AM穩定月收類股(美元)(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作者 : 蔣竣植 (CFP)

「之前買了一檔配息型的基金,我單筆500萬進去,每月可領約2.5萬,還不錯!」王伯伯得意的說著。

這幾年許多長輩對這類配息型的投資商品讚不絕口,相較於持續「弱化」的政府退休金而言,似乎是個可代替的理財工具。這回我們一樣從「風險」的角度來看該如何有效改善,以提升獲利。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4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阿植聊理財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蔣竣植的沙龍
130會員
359內容數
一位熱愛閱讀、喜愛講課、樂於投資、醉心於研究國際政經新聞的書呆子。 希望透過寫作,能讓更多人得到正確的理財觀念及國際觀。 持續進化中
蔣竣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關稅風暴,彷彿按下了暫停鍵,影響了全球各產業的營運,只希望能有個明確的貿易規則。 全球經濟的瞬息萬變,也讓退休規畫須面對更多的挑戰!
Thumbnail
2025/04/14
關稅風暴,彷彿按下了暫停鍵,影響了全球各產業的營運,只希望能有個明確的貿易規則。 全球經濟的瞬息萬變,也讓退休規畫須面對更多的挑戰!
Thumbnail
2025/03/29
川普成了影響全球經濟的重要變數,與其去猜測他的想法及做法,不如讓自己對於接下來的經濟及投資市場,保有戒慎恐懼的心!
Thumbnail
2025/03/29
川普成了影響全球經濟的重要變數,與其去猜測他的想法及做法,不如讓自己對於接下來的經濟及投資市場,保有戒慎恐懼的心!
Thumbnail
2025/03/24
本文探討定期定額和定期定值2.0兩種存股策略在配息型ETF投資上的績效差異,透過近1-3年的回測數據,比較年化報酬率、配息率及平均淨值,驗證長期投資及逢低加碼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24
本文探討定期定額和定期定值2.0兩種存股策略在配息型ETF投資上的績效差異,透過近1-3年的回測數據,比較年化報酬率、配息率及平均淨值,驗證長期投資及逢低加碼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退休規畫也許部分人不會把它當成緊急的事來做,畢竟如果你25歲、30歲,退休對你來講還是幾十年後的事情,幹嘛要急著現在做,每個月存5, 000元當退休金? 這麼久以後的事情,倒不如把錢用來去日本看櫻花還實在點!
Thumbnail
退休規畫也許部分人不會把它當成緊急的事來做,畢竟如果你25歲、30歲,退休對你來講還是幾十年後的事情,幹嘛要急著現在做,每個月存5, 000元當退休金? 這麼久以後的事情,倒不如把錢用來去日本看櫻花還實在點!
Thumbnail
基金要買領息級別還是累積級別呢?每個人的看法和觀點不一樣,我們可以透過許多文章的分析來看不同的說法,然後從中採取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曾有前輩的文章提到,年輕人的經濟來源充足,可以買累積型基金,至於退休族則仰賴現金流為主,配息型基金則較適合這類族群。
Thumbnail
基金要買領息級別還是累積級別呢?每個人的看法和觀點不一樣,我們可以透過許多文章的分析來看不同的說法,然後從中採取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曾有前輩的文章提到,年輕人的經濟來源充足,可以買累積型基金,至於退休族則仰賴現金流為主,配息型基金則較適合這類族群。
Thumbnail
定期定額策略再加上一些不定期加碼策略?你真的覺得這樣的報酬率會比較好嗎? 很多聰明的主動投資人都說,定期定額久了之後成本會鈍化,這意思是指當你投入本金多了之後,即使是崩盤時買到打折價格的股票,此時定期定額買進後也很難降低持有成本了。 大筆資金是來自於日常的儲蓄 大筆資金是來自於意外之財
Thumbnail
定期定額策略再加上一些不定期加碼策略?你真的覺得這樣的報酬率會比較好嗎? 很多聰明的主動投資人都說,定期定額久了之後成本會鈍化,這意思是指當你投入本金多了之後,即使是崩盤時買到打折價格的股票,此時定期定額買進後也很難降低持有成本了。 大筆資金是來自於日常的儲蓄 大筆資金是來自於意外之財
Thumbnail
每個月只要存6000塊,成為千萬富翁不是夢? 直到我發現原來實踐財富自由其實沒這麼困難 所以想分享一下財務規劃的重要性 試著找出做事動機,簡化目標,設定數字, 也能「持之以恆」地實踐你一直想做卻未完成的事
Thumbnail
每個月只要存6000塊,成為千萬富翁不是夢? 直到我發現原來實踐財富自由其實沒這麼困難 所以想分享一下財務規劃的重要性 試著找出做事動機,簡化目標,設定數字, 也能「持之以恆」地實踐你一直想做卻未完成的事
Thumbnail
指數型基金的合理年化報酬並不高 投資人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才不會被過高的報酬欺騙
Thumbnail
指數型基金的合理年化報酬並不高 投資人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才不會被過高的報酬欺騙
Thumbnail
但是通常有時候會看到當天股價的拉抬 這些定期定額買進的客戶通常可能買到相對高點 另外因為是固定金額 所以有時候會有零散股的產生 只要先確定好每月固定投入的金額 但是有多的閒置資金時就可以加碼 (譬如說:年終獎金入袋時) 另外仍在配置期時 每年的配息金額都再做加碼 但都是需要時間的累積
Thumbnail
但是通常有時候會看到當天股價的拉抬 這些定期定額買進的客戶通常可能買到相對高點 另外因為是固定金額 所以有時候會有零散股的產生 只要先確定好每月固定投入的金額 但是有多的閒置資金時就可以加碼 (譬如說:年終獎金入袋時) 另外仍在配置期時 每年的配息金額都再做加碼 但都是需要時間的累積
Thumbnail
對於投資研究沒有興趣,吃飽沒事也不會去看到底賺了多少,在一開始設定好方法,定期微調整檢視,能夠靠著信念度過每個低檔的投資人就可以用這種佛系投資法要規劃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對於投資研究沒有興趣,吃飽沒事也不會去看到底賺了多少,在一開始設定好方法,定期微調整檢視,能夠靠著信念度過每個低檔的投資人就可以用這種佛系投資法要規劃自己的生活。
Thumbnail
近期金融市場將投資和壽險保障做個結合,推出了「身故保本」的投資工具,假設一開始投資50萬元,未來若不幸身故,當投資帳戶價值高於50萬元,就領回投資帳戶價值;反之,當投資帳戶價值低於50萬元,依舊能領回當初50萬元的本金。
Thumbnail
近期金融市場將投資和壽險保障做個結合,推出了「身故保本」的投資工具,假設一開始投資50萬元,未來若不幸身故,當投資帳戶價值高於50萬元,就領回投資帳戶價值;反之,當投資帳戶價值低於50萬元,依舊能領回當初50萬元的本金。
Thumbnail
        所謂月配息基金就是每個月都會配息給投資人,這麼好康的原因是,配息的來源有部分是來自於自己的本金,可說是左手出右手進,白忙一場。         如果有一千萬元,假設這檔基金的年利率是百分之六,每年可以拿到六十萬元的配息。分配到每個月就是五萬元,乍看之下很好,
Thumbnail
        所謂月配息基金就是每個月都會配息給投資人,這麼好康的原因是,配息的來源有部分是來自於自己的本金,可說是左手出右手進,白忙一場。         如果有一千萬元,假設這檔基金的年利率是百分之六,每年可以拿到六十萬元的配息。分配到每個月就是五萬元,乍看之下很好,
Thumbnail
「之前買了一檔配息型的基金,我單筆500萬進去,每月可領約2.5萬,還不錯!」王伯伯得意的說著。 這幾年許多長輩對這類配息型的投資商品讚不絕口,相較於持續「弱化」的政府退休金而言,似乎是個可代替的理財工具。這回我們一樣從「風險」的角度來看該如何有效改善,以提升獲利。
Thumbnail
「之前買了一檔配息型的基金,我單筆500萬進去,每月可領約2.5萬,還不錯!」王伯伯得意的說著。 這幾年許多長輩對這類配息型的投資商品讚不絕口,相較於持續「弱化」的政府退休金而言,似乎是個可代替的理財工具。這回我們一樣從「風險」的角度來看該如何有效改善,以提升獲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