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出社會好幾年還住家裡?你有可能陷入「隱性貧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自己或你身邊有沒有人,和父母同住不用付房租、上班帶家裡的便當、一年出國兩三次起跳或是買衣服、換手機、和朋友聚餐花錢不手軟的人呢?
也許你必須在外租房子,所以很羨慕這樣的人,但是千萬不要羨慕,因為這些人都可能在未來陷入「隱性貧窮」!

raw-image

日本的「賴家單身族」

艾兒莎最近看了一本日本社會學的書提到,大部分在1940年代,也就是戰後出生的父母,年輕時因為戰後經濟百廢待舉,根本不可能負擔得起旅遊、美食的花費,而在1960年代到19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以前,他們累積了大量的財富,就算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他們可能也已經累積了一定的資產,也因此,在1990年後出生的小孩,儘管面臨經濟倒退、薪資低迷的情況,但是由於父母給小孩優渥的資源,所以這個年代的小孩對未來還是很樂觀,所以儘管薪水不多,但是對於娛樂、享受的花費可是不會少。

然而,這些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一代,其實就是因為住在家裡,甚至認為以後可以繼承父母的房產,因此就放心過著出手闊綽的生活。這群1990年出生的世代,也以為自己的生活一定會比父母更優質。但是!他們卻沒有正視現在薪資低迷、消費越來越高的事實,為什麼?看完這邊我不只覺得和台灣情況一模一樣,更能一眼看出現在賴家一族的問題出在哪!

台灣和日本經歷過一樣的情形,經歷過泡沫經濟的父母輩只要年輕時努力工作,基本上都能存到一定資產,而經歷過金融海嘯的父母輩,對於「存錢」是更加重視,自然消費都很節省,也不會花大錢在享受人生上,很多人甚至連小孩出錢都不一定願意出國玩。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2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世界菁英教我的事:艾兒莎的私藏成功學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兒莎的沙龍
1.4K會員
268內容數
我很努力很努力的,想要用盡一切方式,請年輕人,跟我一起出走。出走到那個前所未見的世界,體驗前所未聞的故事,實現前所未有的價值。這些出走後的世界,不只也美麗與震撼,也有殘忍不堪的現實。或許不會有純粹的正面或喜悅,但這段闖蕩,終將帶給我們的是無價又無可取代的資產。而生命到最後,比的就是資產不是嗎?
艾兒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01
我發現我超喜歡套用黃金圈理論到 everywhere,創業、個人人生探索、致富、活動企劃、一個抉擇的決定方向等等都會用到。「黃金圈理論」是由思考者、教育家西蒙·辛克提出的一種思考框架。黃金圈理論認為,成功的人們通常先思考「為什麼」,然後再思考「如何」和「什麼」,進而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與全面向。當然,
Thumbnail
2023/04/01
我發現我超喜歡套用黃金圈理論到 everywhere,創業、個人人生探索、致富、活動企劃、一個抉擇的決定方向等等都會用到。「黃金圈理論」是由思考者、教育家西蒙·辛克提出的一種思考框架。黃金圈理論認為,成功的人們通常先思考「為什麼」,然後再思考「如何」和「什麼」,進而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與全面向。當然,
Thumbnail
2023/03/13
我最近很常在各大直播、演講、文章中提及“高維度”的#財富思維。 擁有財富思維已經不足夠,高維度的思維可能才得以支撐這無比動盪的世道。 從近期轉職潮興盛到AI興盛普及,還有後疫情的經濟蕭條、人們心態委靡,我們會“下意識”的做出自以為安全的抉擇,但這些卻是最危險的決定。
Thumbnail
2023/03/13
我最近很常在各大直播、演講、文章中提及“高維度”的#財富思維。 擁有財富思維已經不足夠,高維度的思維可能才得以支撐這無比動盪的世道。 從近期轉職潮興盛到AI興盛普及,還有後疫情的經濟蕭條、人們心態委靡,我們會“下意識”的做出自以為安全的抉擇,但這些卻是最危險的決定。
Thumbnail
2021/07/27
這系列來到最後一篇了,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棒,它其實不是直接給妳一個答案或是可以照著操作的方法,但掌握這些了翻轉過去盲點的觀點和概念,其實就是從根本上調整你的體質,雖然沒有辦法馬上去操作,但只要你的思維和心態,看待事物的角度根性地改變了,一切就會延伸到你的選擇和行動上,你的生活就會開始轉變了!
Thumbnail
2021/07/27
這系列來到最後一篇了,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棒,它其實不是直接給妳一個答案或是可以照著操作的方法,但掌握這些了翻轉過去盲點的觀點和概念,其實就是從根本上調整你的體質,雖然沒有辦法馬上去操作,但只要你的思維和心態,看待事物的角度根性地改變了,一切就會延伸到你的選擇和行動上,你的生活就會開始轉變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結婚-----不知道為什麼要結婚,因為家長催 生小孩-----不知道為什麼要生小孩,因為爸媽想要抱孫子 生完小孩正常上班-----因為小孩可以丟給爺爺奶奶顧 諸如此類,可以說是一個完全沒有想法跟夢想的人,唯一做的最好的事情是尋求CP值,吃飯要比哪家最便宜、買東西一定要有打折、小孩的東西能用就好、小孩
Thumbnail
結婚-----不知道為什麼要結婚,因為家長催 生小孩-----不知道為什麼要生小孩,因為爸媽想要抱孫子 生完小孩正常上班-----因為小孩可以丟給爺爺奶奶顧 諸如此類,可以說是一個完全沒有想法跟夢想的人,唯一做的最好的事情是尋求CP值,吃飯要比哪家最便宜、買東西一定要有打折、小孩的東西能用就好、小孩
Thumbnail
日本的無殼蝸牛為何不想要有自己的殼?! 只租房,不買房,難道不行?
Thumbnail
日本的無殼蝸牛為何不想要有自己的殼?! 只租房,不買房,難道不行?
Thumbnail
台灣的階級崩壞已經回不去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中產階級正在消失...
Thumbnail
台灣的階級崩壞已經回不去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中產階級正在消失...
Thumbnail
她從來沒想到,從畢業後就工作負擔家計,後來逃離讓人窒息的原生家庭,跟心愛的男人結婚以為找到長期飯票,沒幾年就又了單親,好不容易拉拔獨子長大,以為高學歷的獨子可以順利成家立業,還能照顧她這個辛苦一輩子的老母,孩子卻整天窩在家中不工作,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他從來沒想到,從小養尊處優,老媽總是有求必應
Thumbnail
她從來沒想到,從畢業後就工作負擔家計,後來逃離讓人窒息的原生家庭,跟心愛的男人結婚以為找到長期飯票,沒幾年就又了單親,好不容易拉拔獨子長大,以為高學歷的獨子可以順利成家立業,還能照顧她這個辛苦一輩子的老母,孩子卻整天窩在家中不工作,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他從來沒想到,從小養尊處優,老媽總是有求必應
Thumbnail
她從來沒想到,從畢業後就工作負擔家計,後來逃離讓人窒息的原生家庭,跟心愛的男人結婚以為找到長期飯票,沒幾年就又了單親,好不容易拉拔獨子長大,以為高學歷的獨子可以順利成家立業,還能照顧她這個辛苦一輩子的老母,孩子卻整天窩在家中不工作,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他從來沒想到,從小養尊處優,老媽總是有求必應
Thumbnail
她從來沒想到,從畢業後就工作負擔家計,後來逃離讓人窒息的原生家庭,跟心愛的男人結婚以為找到長期飯票,沒幾年就又了單親,好不容易拉拔獨子長大,以為高學歷的獨子可以順利成家立業,還能照顧她這個辛苦一輩子的老母,孩子卻整天窩在家中不工作,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他從來沒想到,從小養尊處優,老媽總是有求必應
Thumbnail
像這些貧困,不僅是發生在日本的二○一四,更是未來持續的惡性循環。社會支持系統該怎麼接住這些貧困?還能怎麼提供這些隱藏在社會角落裡沒有發聲、沒有伸出手求援(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求援)的貧困階級?社會又該怎麼在這樣的「女性貧困」裡替這些女性找出不要那麼艱難往前走的路?
Thumbnail
像這些貧困,不僅是發生在日本的二○一四,更是未來持續的惡性循環。社會支持系統該怎麼接住這些貧困?還能怎麼提供這些隱藏在社會角落裡沒有發聲、沒有伸出手求援(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求援)的貧困階級?社會又該怎麼在這樣的「女性貧困」裡替這些女性找出不要那麼艱難往前走的路?
Thumbnail
延續下流老人一書,作者針對下流老人三大特徵做出補充。 一、收入極低,包含年金不夠、高齡者收入下降 二、存款少貧富差距大,其中觀察到一個很可怕的錯誤迷失,就是「總會有辦法的」這句話,導致普遍高齡者過度樂觀面對突如其來的各種挑戰。 三、日益嚴重的人際關係疏離,包含獨居、同居比例大幅下降,甚至調查顯示幸
Thumbnail
延續下流老人一書,作者針對下流老人三大特徵做出補充。 一、收入極低,包含年金不夠、高齡者收入下降 二、存款少貧富差距大,其中觀察到一個很可怕的錯誤迷失,就是「總會有辦法的」這句話,導致普遍高齡者過度樂觀面對突如其來的各種挑戰。 三、日益嚴重的人際關係疏離,包含獨居、同居比例大幅下降,甚至調查顯示幸
Thumbnail
你自己或你身邊有沒有人,和父母同住不用付房租、上班帶家裡的便當、一年出國兩三次起跳或是買衣服、換手機、和朋友聚餐花錢不手軟的人呢? 也許你必須在外租房子,所以很羨慕這樣的人,但是千萬不要羨慕,因為這些人都可能在未來陷入「隱性貧窮」!
Thumbnail
你自己或你身邊有沒有人,和父母同住不用付房租、上班帶家裡的便當、一年出國兩三次起跳或是買衣服、換手機、和朋友聚餐花錢不手軟的人呢? 也許你必須在外租房子,所以很羨慕這樣的人,但是千萬不要羨慕,因為這些人都可能在未來陷入「隱性貧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