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貧困》從貧困到貧困!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E有一日傳來網上一則報導,大意是在說現在在台北工作的青年租屋現況和生活貧困。她看著那則報導覺得震驚,她說:「但我想或許這些你都經歷過吧?」但我很肯定的說:「現在的孩子一定比我二十年前去台北工作更辛苦。」比起薪資和物價,二十年前我領著跟現在孩子一樣的收入,起碼對應著還是二十年前的物價,光是房租就比二〇二一少了將近一半。
這本二〇一四年日本NHK以「女性貧困」為專題的特別報導出現在二〇二一的中文書市,完全沒有亂入時空之感,七年前(以採訪時間應該更早)的日本社會狀態,並不是像林立青序言說的「預言」台灣的二〇二一像這樣「從貧困到貧困」的故事,應該許多身處同一個階層的人,口袋裡應該都有無數個可以細數出來。
只是讓人比較意外的是,從台灣看日本,很難想像這樣在日本女性上「也」這麼貧困,特別是早婚、早孕造成貧困的世襲,更是很難從大多數的新聞探討中被看見;更讓人意外的是,採訪小組在文字陳述時,經常以震驚的方式做為看見這些女性貧困時的表達。
事實上「貧困」的世襲,在台灣並不難見,那像是無間輪迴似的存在於這樣貧困的階層裡。即使是雙親家庭,都可能因為經濟狀況使得子女從小就乏人照顧,在沒有完善的條件提供孩子有足夠照顧,便在求學階段就面臨提早就業而難以兼顧,有些人就此放棄學業,提早進入職場,有些則是提早進入婚姻生下孩子,又成了下一個貧困的迴圈。
若是遇上了單親的母親帶上孩子,單親媽媽們不僅得面臨照顧孩子的分身乏術,又經常在就業環境中遭到不友善的對待,便得想盡辦法平衡家庭、工作兩邊的重擔,同時身兼數職才能維持自己與孩子基本的溫飽。
《女性貧困》這本書裡提到有些女性後來選擇性產業的部分,讓我瞠目結舌的「一條龍」服務,不禁讓人思考「社會安全網」在照顧單親母親(女性)的安排上,究竟做了什麼努力?
這個「一條龍」的服務是指日本有些性產業為了讓女性能夠安心從業,不僅提供住宿還有托嬰、托育孩子的服務,讓單親母親能好好工作。關於女性選擇性工作來做為自己的職業選擇,有些人會以那種「很多年輕美眉是自己甘願去從事性交易」來聲稱這些女人都不值得被同情,但實際上如果在社會政策上能替某些真的走投無路的女性提供一點基礎照顧,多少會改變一些人的命運和人生。
為年輕女性提供諮商服務與生活援助的民間組織「融合網橫濱」負責人,同時也是臨床心理師的鈴木晶子指出,援助經濟困難的女性需要一步到位。──P.154
像是書裡的後半提到「嬰兒籃」的機構,提供許多沒有做好防護也沒有準備生孩子的女孩,在懷孕後有個居所直到生產。雖然這個機構後續還會安排這些「不被期待」的孩子領養的流程,看在一般大眾眼裡簡直不可思議:「怎麼會有母親那麼狠心把孩子生下來就不要了。」但將孩子留在這些「連自己都可以不要(根本沒有活下去的期待)」的女孩身邊,也許是繼續輪迴相同的命運,更糟糕的大概就是一椿又一椿的悲劇。
但問題是,如果回頭看「誰造成了這樣的貧困」?也許還能從「受教育」這件事說起。
她說:「大家常說不上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所以我們才不辭辛苦地借錢上大學。現實卻是大學畢業了根本找不到好工作,也還不了學貸,形成惡性循環。雖說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很多像我們這樣家裡沒錢的孩子也想念大學,希望社會能給他們一個機會。」──P.81
談起「學貸」應該不只是日本青年貧困的原因之一,在台灣也是一樣的情形。許多人還沒畢業就背上幾十萬、上百萬的債,但畢了業的所得除了溫飽外,根本無力擠出太多錢來繳掉這些就學時間欠下的貸款。要是不幸畢業後還找不到工作,這些負債就會變成另一種惡性循環。
而在社會氛圍裡,常會有人認為「女性找個人嫁了」就可以終結那樣身負重擔的日子。但當今的現狀「青年貧困」是全面性的,男女都窮得以為與另一半在一起,就可以過上夢中期待的「普通生活」,卻屢屢聽見的是偽單親的女性一個人扛起一個家庭的經濟。
這本書以「寄居網咖」做為這一系列採訪女性貧困的結尾,讓人想起了香港電影《麥路人》。除了旁觀以及思考是什麼樣的原因形成那樣的狀態外,真的很難跟這個拼命打工卻一天只能吃一餐,還得與妹妹分食,寄居在網咖的未成年孩子說:「加油!」
像這些貧困,不僅是發生在日本的二○一四,更是未來持續的惡性循環。社會支持系統該怎麼接住這些貧困?還能怎麼提供這些隱藏在社會角落裡沒有發聲、沒有伸出手求援(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求援)的貧困階級?社會又該怎麼在這樣的「女性貧困」裡替這些女性找出不要那麼艱難往前走的路?
「我盡量不去想『未來的困境』這些負面的事情。」──P.97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想起的不是我的青貧年代,我想起我的母親。從她三十六、七歲開始,成為這書裡的某些角色。幸運的是那時她有自己的工作能力,她的孩子也不是強媬中的孩子,我和姊姊像是書裡提到的那種單親家庭的孩子:已經知道母親的擔子很重,無法多加依賴。更幸運的是,母親的堅強沒有讓我們背負一塊錢的學貸,好讓我的求職階段沒有走進極端的貧困裡。
這是一本,如果你從來沒有看見這些,會覺得難以下嚥的真相。但事實上,它一直都存在著!是這樣的階層、那樣單親/雙親/女性貧困,努力想要擺脫的日常!何時不再會是:從貧困到貧困?
《女性貧困》
2021.05.12/寶瓶文化
作者:日本NHK特別採訪小組
譯者:李穎
ISBN:9789864062362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0K會員
794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為什麼努力工作,卻依然貧困——《中年打工族》最近台灣社會瀰漫一股投資風潮,從台股、美股、ETF、懶人投資術、小資族也能理財…等等,在這個風氣下也衍生出很多社會問題,例如:高度開槓桿、違約交割、投資詐騙,甚至是跨國飆股詐騙的案例層出不窮。不過,這些現象都必須建立在每個月有盈餘的狀態,哪怕是一千多塊,也還是代表自己掌控著的生存權。
Thumbnail
avatar
統統愛看書:書說社會
2021-10-01
逃出溜滑梯社會底部;掙脫那永無止境的貧困煉獄-《反貧困:逃出溜滑梯的社會》「貧窮是會遺傳的!」 十多年前的國中課堂上,班導以略為大聲的嗓音、斬釘截鐵地對我們說。當時才十多歲的我們,小到不足以理解這句話所代表的殘酷現實,直至升上大學,接觸到越來越多的資訊,才稍微理解這句話的涵義,也逐漸感受到「階級複製」、「貧富差距」,這個常出現在教育界、社會學等研究的名詞背後,那份無以名狀
Thumbnail
avatar
邱婷鈺
2021-02-28
從《雨季的孩子:來自亞洲底層的苦難印記》看結構性貧窮貧窮像是倒地蓮,落地生根。雨季過後,總是有無比希望,就像新興都市帶來便捷,同時也帶來毀滅。
Thumbnail
avatar
予晞🌸
2021-02-06
被社會安全網篩落的女子紀實-《最貧困女子:不敢開口求救的無緣地獄》三種無緣:「家庭無緣」、「地緣無緣」、「制度無緣」 三種障礙:「精神障礙」、「發展障礙」、「智能障礙」 日本報導文學作家鈴木大介認為,一位女性只要失去家庭、地緣及制度三種緣分,若再碰到精神、發展及智能等這三種障礙,就會陷入最貧困的漩渦中無法脫身,不少一開始就處於社會最底層的最貧困女子,接連失去三種緣
Thumbnail
avatar
邱婷鈺
2020-12-19
日本的「金智英困境」—女性無法忽視的老年貧困(下)在上一篇文章講到,日本的媽媽們面臨老年貧窮的困境,主因是收入難以提升+丈夫養老金已經不夠支付兩個人退休的花費!!艾兒莎這陣子又讀了很多再講日本職場婦女的書,而且認真研究日本的職場婦女政策,發現這個社會和制度真的對女性太太太不友善了!因次這篇也針對其他原因做分析,文末有提供錄音檔喔!(限付費會員)
Thumbnail
avatar
艾兒莎
2020-02-27
日本的「金智英困境」—女性無法忽視的老年貧困(上)看過82年生的金智英,艾兒莎真的徹底感受到女性難以兼顧家庭和職場的困境。其實不只在韓國,日本的女性也同樣面臨玻璃天花板、生兒育女後無法回到職場的問題。雖然台灣的女性狀況稍微好一點,但是我們的人口結構和日本相似,所以艾兒莎希望藉由分析日本女性經濟困境,來讓各位艾寶們做為借鏡。
Thumbnail
avatar
艾兒莎
2020-02-06
少女小蓮與烏黑兄弟:19世紀的瑞士,貧困時代下小人物的悲情故事<p>不管是小蓮或是烏黑兄弟,阿爾卑斯山裡積雪的山峰都傳達著鄉愁的意象。或許可以比擬為無法忘記的西子灣的夕陽、太平洋的海浪,或是新北投街道裡硫磺味。那是家鄉,是不管人走了多遠,最終還是要回頭走去的歸向。</p>
Thumbnail
avatar
方常均
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