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論|好萊塢最後的絕地大師:約翰.威廉斯與【星戰】電影音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好萊塢經典風格的興衰與星戰電影音樂開啟的新紀元

法國電影音樂家 Bruno Coulais 曾說:「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是好萊塢音樂的最後一人(The last survivor of Hollywood music)」。

他所謂的好萊塢音樂,指的是好萊塢早期由 Erich Wolfgang Korngold、Max Steiner 等人引領的經典配樂風格,特徵是以壯麗典雅的浪漫派交響樂,對影像動態和情感起伏做精細的對位描寫,同時以主題動機標示、突顯電影中特定的人事物。這種風格源起於三〇年代,風行一時。到了六〇年代,歐洲電影新浪潮興起以流行且生活化的音樂做為配樂,不僅廣為觀眾接受和喜愛,還創造了利潤豐厚的音樂巿場。於是古典好萊塢風格日漸沒落。不久,好萊塢電影公司紛紛解散常設交響樂團,表明不再常態製作昂貴又不受歡迎的管絃交響配樂──在這樣的流行趨勢下,約翰.威廉斯開啟了他的電影音樂職業生涯。

青少年時期就活躍於爵士樂團的約翰.威廉斯,最初以 Johnny Williams 為名,從演奏到作曲,都是輕快討喜的流行爵士風格。當 Johnny Williams 在六〇年代以科幻電視影集《LIS 太空號》(Lost In Space)的爵士配樂走紅時,沒有人可以料到他將在十多年後逆勢而行,重現好萊塢經典風格的輝煌,成為今日的 John Williams。

今日的觀眾可能不容易想像,在七〇年代推出一部科幻電影,是件多麼令電影公司感到冒險不安的事,而使用管絃交響樂做為配樂,更是雪上加霜。基於題材、製作、放映技術等種種因素,科幻電影在那個時代是經營慘澹的類型,當時科幻電影多採用前衛或帶有實驗性的無調音樂、電子音樂來展現科幻故事的奇異氛圍,而以既有古典音樂配樂的《2001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雖然大獲好評,並非巿場主流。

然而,《2001 太空漫遊》深深影響了星戰系列的創造者喬治.魯卡斯(George Lucas),他在古典音樂家華格納、霍爾斯特、理察史特勞斯,以及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音樂家 Erich Wolfgang Korngold、Miklos Rozsa 等人的作品陪伴下完成《星際大戰》劇本,也希望在電影中使用這些浪漫主義的管絃交響樂做為配樂。在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的推薦下,喬治.魯卡斯找上了約翰.威廉斯,希望他比照《2001 太空漫遊》,將古典音樂重新編輯成電影配樂。然而約翰.威廉斯卻提出了以管絃風格創作全新配樂的想法。當時不只電影公司反對,連喬治.魯卡斯也有疑慮,不過與其使用電影公司偏好的、可以討好青少年觀眾的迪斯可音樂,喬治.魯卡斯寧可讓約翰.威廉斯放手一試。

喬治.魯卡斯並不認為科技感或未來感是《星際大戰》的重點,而他堅持管絃交響樂才足以襯托、詮釋他心目中的史詩格局與人性善惡糾葛的想法,我們從《星際大戰》的知名配樂段落〈雙星夕陽〉(Binary Sunset)中,可以體會得到。約翰.威廉斯的第一版〈雙星夕陽〉是一個神祕幽暗、帶有奇異氣息的樂章,但喬治.魯卡斯向約翰.威廉斯解釋:當路克日復一日遙望兩輪紅日沈入沙漠,那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景緻,他希望音樂能描寫路克內心的渴望和潛藏的力量,而不是外星場景的奇特感。

於是約翰.威廉斯恍然大悟,改以法國號和絃樂演繹深遠悠長的原力主題(Force Theme),這使得雙星夕陽與原力主題,成為星戰配樂中最動人的情境之一,更延續到日後各集星戰電影的相關場景,比如歐比王的托孤,路克的消逝,與芮最後的身影。

喬治.魯卡斯對管絃配樂的堅持,也許還帶有一份對古典好萊塢風格的憧憬。最初《星際大戰》以響亮氣派的〈 20 世紀福斯鼓號曲〉(20 Century Fox Fanfare)做為片頭,然後在「很久很久以前,遙遠的銀河系⋯⋯」的無聲字幕之後,氣勢如虹的星戰序曲才隆重登場。〈福斯鼓號曲〉創作於 1933 年,出自福斯音樂部門總監 Alfred Newman 之手,不過在七〇年代,福斯電影早已不再採用這首片頭音樂,直到喬治.魯卡斯堅持以此做為《星際大戰》開場,這個片頭與鼓號曲才又重返銀幕。

為了呼應〈福斯鼓號曲〉,約翰.威廉斯將以路克主題(Luke’s Theme)為主軸的星戰序曲鼓號段做了調性和結構的調整,使其與〈福斯鼓號曲〉連成一氣,這是影史最震撼的開場音樂設計之一,也是約翰.威廉斯對 Alfred Newman 這位對他有知遇之恩、引領他入行的前輩所做的特別致意。

《星際大戰》上映後席捲世界票房,約翰.威廉斯的音樂也出乎預期地掀起熱潮,雙唱片發行長逹 74 分鐘的管絃交響配樂,迅速刷新非流行音樂的銷售記錄,甚至打入流行音樂排行榜,不僅在電影和音樂奬項多有斬獲,更史無前例地以交響樂入圍葛萊美年度專輯獎。《星際大戰》如今被視作管絃電影音樂復辟的里程碑,但約翰.威廉斯對此始終謙遜以對。他認為管絃音樂具有豐富的技巧與美感,是電影音樂的絕佳工具之一,本來就不會消失,他只是很幸運得到了充份發揮的機會。然而誠如導演 J.J. Abrams 所言:「如果當時是其他人,我不知道我們今天還會不會討論這些音樂。」

新一代管絃電影音樂大師的崛起

過去部份評論者常將《星際大戰》音樂的成功歸於電影的賣座、傳統技巧的延用、聲勢浩大的製作投資,甚至對古典音樂的抄襲,這些都是不盡正確的偏見。熟悉那個時代的人就能明白,在當時替科幻電影做管絃交響配樂,絕對不是理所當然,而是一件需要冒險,需要反抗潮流,也需要能力的事。古典好萊塢配樂風格對影像動態和情感變化,常做非常細節的刻劃,因此只是搬出壯大的樂團編制堆疉聲量是不夠的,重要的是紮實細膩,富有層次變化、性格創意,以及藝術美感的器樂作曲能力。

約翰.威廉斯從不濫用交響樂,他當然可以磅礡壯麗,但同樣可以用很精簡的編制創造出動人的效果。當《星際大戰》在浩浩蕩蕩的序曲中抵達沙漠行星塔圖因的上空時,只留下笛聲做為暴風雨前的寧靜。攻打死星的亞文會戰裏,當反抗軍戰機進攻死星失敗墜毁時,哀傷的銅管僅使用獨奏。而只需要定音鼓的進逼,就可以塑造出反抗軍基地進入死星射程的壓迫感。在死星被一擊而破時,音樂避開與音效直接衝撞,在火光飛散後,才輕簡奏出反抗軍的號角主題(Rebel Fanfare),宣告反抗軍的勝利──而此刻編曲的低調,是為了對照、反差接下來慶功典禮的堂皇盛大。

當達斯魔在那卜宮殿與金魁剛、歐比王師徒狹路相逢,一句沈穩冷酷的長號就讓氣氛瞬時凝結,成為接下來戰鬥合唱曲的先聲。當芮首次出現在沙漠中,約翰.威廉斯請長笛演奏家吹一個輕而長的笛聲,笛聲要輕到「就像她一直在那裏,只是沒有人注意到她,或是不想引起注意」──他的指示一語道出芮的性情與處境。

約翰.威廉斯運用百人樂團創造出輕重濃淡的佈局與層次,不是一味塞滿繁絃急管,他的音樂語言與作曲技巧穩健繁複,思慮周全,而且日益精進。

在《星際大戰》中,我們的確可以發現某些古典名曲的踪影,比如開場滅星艦從銀幕上方追擊而至時,明顯出現了霍爾斯特《行星組曲》中的〈戰神火星〉一節的神態,但這並不是單純抄襲,而是刻意引用,藉以連結觀眾源自其他古典音樂或電影音樂的記憶與經驗,快速達成感受的共鳴。這樣的引用並非只是剪貼他人作品,而是以精緻的管絃語言和美學將之融合、運用在原創音樂中。《星際大戰》誕生在對管絃配樂缺乏信心的年代,而且喬治.魯卡斯對配樂內容,也已有許多先入為主的偏好。約翰.威廉斯從善如流,保留了不少喬治.魯卡斯的指示,因此《星際大戰》是星戰配樂中出現最多既存音樂身影的作品。不過接下來的星戰電影,沒有人需要再告訴約翰.威廉斯該做什麼,因為約翰.威廉斯做到的,已經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

42 年來的星戰電影音樂,不僅各種主題旋律深刻迷人,整體結構嚴密複雜,作曲與表現技巧更是因應電影的變遷,不斷提昇與自我挑戰。前傳三部曲裏皇朝盛世般的華麗景像,全盛年代的絕地武藝,陣容浩大的軍武場面,都大幅超越原始三部曲(受限於當代技術)的格局。約翰.威廉斯將音樂的感受處理得更加富麗壯盛,人聲合唱的加入也使善惡對決更加史詩澎湃:《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的戰鬥合唱曲目〈命運之戰〉(Duel of the Fates)是其中最具難度的代表作,收斂時雄渾凝練,爆發時勢如破竹,收放之間的勁道充份展現管絃演奏的精湛控制力,幾乎是星戰音樂中最難駕馭的曲目,足見約翰.威廉斯已經不只是大師級作曲家,也是出色的指揮家。

當新一代的星戰人物芮在荒漠中孤獨登場,約翰.威廉斯為這位女性絕地武士帶來清新溫婉又強韌勤奮、有別於前人的全新氣質(Rey’s Theme)。約翰.威廉斯從原來配合電影創作者的喜好與需求,一步步成為替星戰電影定調的大師,他不僅是星戰電影的御用樂師,他就是星戰電影音樂。他展現的技巧與美學,啟發引領了無數年輕的音樂學習者與愛好者。

但無論約翰.威廉斯的音樂表現如何轉變,仍有兩大好萊塢古典風格的要素是不變的,那就是主題動機(Leitmotiv)與影音對位。

主題動機式配樂的極致操作

主題動機指的是由幾個音符構成,用來象徵特定人事物的音樂符號。它可能只是一個句子,也可以擴充成整段主題旋律(Theme)與樂章,這個表現手法源自華格納歌劇。約翰.威廉斯表示:他常覺得星戰電影是青少年電影,而要向一個十歲的孩子傳達什麼是逹斯維達,旋律不能複雜,必須直接簡單,然而這做起來並不容易。

主題動機的精準傳神是約翰.威廉斯的拿手強項。他筆下的經典主題不勝枚舉,每一個都有如其象徵人、事、物不可分割的音樂標誌,人物主題聞樂如見人: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笑稱他這輩子都無法擺脫印弟安那.瓊斯系列的〈奇兵進行曲〉(Raiders March);以達斯維達主題(Darth Vader’s Theme)發展而來的〈帝國進行曲〉(Imperial March)更是影史最著名的反派主題,只要幾個音符,達斯維達與帝國的威脅強大、機械冷血,即可鮮明浮現。

約翰.威廉斯是當今唯一可以用管絃交響樂,將軍武曲風表現得如此黑暗冷峻又堂皇大器的人。從帝國艦隊,機器人軍團,攻入絕地議會的複製人部隊,到如今後傳中殺氣騰騰的忍騎士,星戰系列中他造就了許多這個型式的經典樂章,而反抗之師則採典雅高昂的賦格曲式,與黑暗大軍分庭抗禮,如反抗軍的號角與後傳的抵抗勢力進行曲(March of the Resistance)。約翰.威廉斯可以讓這些主題差異鮮明,各具特色,富有辨識度,當這些主題在樂章中編輯交織,我們才能夠感受到主題之間的互動與對話。

主題動機的運用,並不是單純表相地用音樂標籤化故事中的人事物,主題動機導引的配樂,也不是主題動機排列串連的組曲──雖然很多人會這樣做,或誤以為只需這樣做。約翰.威廉斯常運用主題動機擴大、深化故事的內涵與深度,當原力主題初登場時,它是歐比王的象徵,但隨後以歐比王為核心,拓展成絕地武士、原力的代表,進而在其後的星戰電影中,運用到路克、尤達、芮,甚至棄暗投明的達斯維達身上。

反抗軍的號角在《星際大戰》一開場,即伴隨著遭遇攻擊的莉亞公主亮相,但最華麗的變奏,卻是在千年鷹號遭遇死星之際,約翰.威廉斯藉此標記千年鷹加入反抗陣營的時刻。隨後千年鷹迎戰鈦戰機時,再次用精采的反抗軍號角,將千年鷹號塑造成反抗軍的傳奇,從此反抗軍的主題也成了千年鷹的主題。

原力黑暗面的代表人物除了達斯維達,還有西斯大帝白卜庭。相對於絕地原力常以高貴的法國號或悠揚的絃樂為音色,西斯的聲音特質則是幽暗深沈或充滿威嚇憤怒的人聲,這個設計一直延伸到後傳短命的最高領袖史諾克身上。在《絕地大反攻》的最終決鬥,路克被達斯維達以莉亞相逼而激怒,路克在激烈的反擊下斬手達斯維達,糾結的絃樂配樂充滿光明黑暗對決的史詩美,以及父子相殘的悲劇性。

然而在路克打倒達斯維達之際,與絃樂糾纏的卻是西斯風格的陰暗男低音,路克望著達斯維達與自己的斷掌,領悟到自己用了什麼樣的力量擊敗父親,於是他放下了光劍。觀眾不僅會因為音樂主題加深對某個人物的感受,也會因為聽到主題運用到不直接對應的角色身上,而產生更開闊深刻的領會和聯想。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則是《星際大戰》中的歐比王之死。在這個歐比王化為英靈,卻被誤以為死於達斯維達劍下的場景中,結集了歐比王、莉亞、達斯維達、路克,以及韓索羅與千年鷹號等人於一堂,每一個角色都有代表性的主題旋律,但戲劇性的絃樂配樂揚起的,卻是莉亞公主的主題(Princess Leia’s Theme)。

而且這是莉亞主題在《星際大戰》中語氣最強烈的變奏。這個選擇,一方面是因為莉亞主題的抒情性適合這個時刻──但以約翰.威廉斯的能耐,他要拿犧牲的歐比王或焦急的路克主題變奏出相同效果,並不困難。只是約翰.威廉斯覺得這個場景似乎缺少了對莉亞感受的描述,畢竟對她而言,歐比王是為她而來,如今卻死於非命,因此以莉亞主題來補述歐比王與共和國、莉亞之間的淵源,會是另一種不錯的觀點。

有趣的是,莉亞公主主題原先被約翰.威廉斯設定成莉亞與路克的愛情主題,他沒想到這部電影會有續集,而且在續集中莉亞愛上的是韓索羅,莉亞與路克甚至成了兄妹。於是他在《帝國大反擊》中追加了莉亞與韓的愛情主題,這個主題在後傳中進一步延伸到他們對獨子凱羅忍的關懷上;路克與莉亞的親情主題則創作於揭曉雙子身世的《絕地大反攻》,在後傳《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中動人詮釋路克與莉亞的重逢,並且做為《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結局配樂之一,意指兩人的犧牲對局勢的影響。

約翰.威廉斯從未預期星戰系列有九部曲的規模,而且他得以全程參與。他就像 R2D2 與 C3PO,是極少數可以從頭待到尾的靈魂人物,每一部續集都給他帶來出於意料的新轉折,然而他總是可以處理成好像一切都在計劃之中,一方面不斷擴展原主題的寓意,又能夠順理連結新的元素。

少年安那金在《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中出場,約翰.威廉斯為他創作的絃樂抒情曲柔和而純真(Anakin’s Theme),結尾的樂句聽來充滿感情卻暗藏玄機,因為最後四個音符實際上是〈帝國進行曲〉的第一個樂句簡化而來。初聽之下不覺有異,但隨著音樂淡出、音符拉長,達斯維達的主題也幽幽浮現,為安那金的黑暗命運埋下伏筆。約翰.威廉斯的暗號並非一望即知,又不會故弄玄虛到讓人難以即時察覺,而失去當下發現彩蛋的樂趣,他的表現技巧不僅功力深厚,對觀眾也極為友善。

續集電影中,約翰.威廉斯不僅讓過去的主題在新一代的樂章中,找到新的位置與表現手法,在少數而特定的氛圍下,他會直接重現某段前作,以呼應前集電影的某種情懷。經典的雙星夕陽即是一例,而芮在《Star Wars:原力覺醒》中第一次從凱羅忍手邊奪走光劍時,使用的是《星際大戰》中路克目睹家破人亡一景的原力主題變奏,他下定決心隨歐比王離開家鄉,展開對抗帝國的旅程,這個心境,與原本不想捲入紛爭,卻為了救人終於面對自己的命運、拿起光劍反抗的芮是呼應連結的。

而當芮在《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踏上死星殘骸時,以弱音絃樂演奏的達斯維達主題,出自《絕地大反攻》中達斯維達取下頭盔、與子訣別一幕,如今這個音樂有如迴盪在死星癈墟中,散發著黑暗力量的往日幽靈。至於路克為芮舉起 X 翼戰機則重演了《帝國大反擊》中,尤達以原力升起戰機的尤達主題(Yoda’s Theme)變奏,當年尤達藉此教導路克,要相信原力與自己的力量,如今路克將這份心意傳遞給徬徨的芮。

主題動機的結構與網絡如此豐富龐大,細密周延,約翰.威廉斯的配樂絕非只是仰賴將這些元素排列串連了事,而是用音樂的美學與技法,讓主題動機在樂章中出沒演變,並且彼此交會,互動與對話。這些主題動機有如樂章中的角色一般,充滿鮮活的情緒與生動的姿態。我們以《Star Wars:原力覺醒》中,芮啟動千年鷹與鈦戰機交戰一幕為例:這段緊湊的動作音樂,總共三度使用千年鷹主題,三次的神態表情都有細膩的差異。一開始逃亡的芮別無選擇,轉身奔向一架陳年破船,此時千年鷹的沈穩銅管揚起,告訴觀眾原來芮口中的「垃圾」,就是傳奇的千年鷹;接著芮回應芬恩這個破船很久沒飛了時,音樂中輕快掠過的千年鷹樂句,開始浮現一種蓄勢待發的情緒;最後千年鷹順利升空,在火力全開的千年鷹主題中做了一個大翻轉,展現寶刀未老的氣勢。

精巧構思的主題動機,被以精湛的管絃技巧組織融合在樂章中,做出充滿美感與趣味的表達,才是約翰.威廉斯主題動機配樂的真正精要。

讓動作冒險蛻變成舞蹈的對位功力

影音對位俗稱 Mickey-Mousing,是另一個古典好萊塢配樂風格的重要元素。這個俗稱源自卡通中,卡通人物的動作會密切對應音樂與節拍的表現型式,然而在歐陸電影音樂中,作曲家不僅不熱衷主題動機的必要性,通常更排斥 Mickey-Mousing。許多歐陸名家都視此為多餘又僵化的配樂手法,因為這種刻意的對位,容易限制音樂的發展空間。

但有趣的是,約翰.威廉斯始終這麼做,還將對位的內容從影像的動態、運鏡、剪接,擴展到抽象的情感起伏與變換。其他音樂人稱他是「連角色臉上的一抺笑容都可以寫進音樂」的音樂家,他的這種表現方式,可以回溯到他還是 Johnny Williams 的時期,同樣做爵士電影音樂,他與好友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最明顯的差異就在於:他的作品一直保有主題動機與影音對位的技巧。

實際上,這個做法不是純粹以音符對點,它的另一個要義是「模擬」,以音樂技巧和美學模擬視覺變化和情感流動。約翰.威廉斯認為當動作場面有了這樣的音樂,就會變成宛如芭蕾的舞蹈。比如《帝國大反擊》中,千年鷹闖進小行星群的經典段落(The Asteroid Field),約翰.威廉斯以豐富、巧妙、趣味的管絃技法,描寫千年鷹穿梭小行星群的動態,這種描寫還兼顧了各種危機與轉機的戲劇性、緊張浩瀚的氛圍,只用影音對位形容他的做法是一種低估,這種其他音樂家視作死板與框架的做法,在他手上成為一門藝術,我們可以在他的音樂中感受到豐富的細節,而且是以深厚的音樂技巧、趣味與美感來達成。

每一個場景的配樂,都因應其影像情感,呈現具有獨特性格氣質的音樂,即使是數個動作場面或戰場齊開的《絕地大反攻》或《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音樂在戰場間遊走切換,依然句句珠璣,條理分明,毫不錯亂,只聽音樂就可以知道身處何時何地。喬治.魯卡斯認為因為有了約翰.威廉斯的音樂,《星際大戰》可以做為一部默片或音樂電影來看待。

以傳統工藝跨越世代的銀河史詩

今日有各式各樣的電影音樂風格與表現理念,適用於各種型態的電影,但對於每一部作品、任何一種電影類型,都採用古典好萊塢風格,以精工優美的管絃作曲、傳神動人的主題動機以及細膩生動的影像對位來呈現的配樂家,約翰.威廉斯幾乎是碩果僅存。所謂「好萊塢音樂的最後一人」是對電影音樂產業現象的公允評論,也是對約翰.威廉斯的推崇。他就像一個傳統工藝的老師傅,一再向世人證明這個做法雖然老派,卻不過時,但如果問他是否是特意堅持?他的答案可能很簡單:因為他只懂得這麼做。

從他入行以來,他身邊的前輩就是這麼做,六十年來他這麼做,也總是可以找出方法將新一代的電影處理到最好。他的行程總是滿檔,沒有太多機會學習新的工具,比如電腦的輔助或電子音樂;他依然不讀劇本,只憑他看到電影時的感受,坐在鋼琴前,用鉛筆和紙張一筆一劃寫下每個音符,然後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第一次聽見音樂的模樣,就是在錄音進行的當下。J.J. Abrams 說看到約翰.威廉斯將腦海中的音樂演奏出來那一刻,始終是製作星戰電影最神奇的時刻。

好友普列文(Andre Previn)曾經建議約翰.威廉斯應該停止替星戰電影作曲了,多替自己寫些其他的交響樂和演奏曲吧!他問:「難道你不覺得那是在浪費你的才華?」約翰.威廉斯笑答他一直樂在其中。不過即使如此,經過 42 年,87 歲高齡的他終於決定以第九部作品向星戰告別了。他自嘲不敢與貝多芬相提並論,不過「九」是一個功成身退的理想數字。他坦承星戰電影音樂不是他心目中最好的作品,每一回重新檢視,他總是看到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但他不是會糾結於過去的人。他深深明白,這是他一生中最廣受世人歡迎的作品,而且因為這些作品,他得以和許多世上最偉大的交響樂團,以及各個世代的出色音樂家合作。對其中許多人來說,深深影響他們音樂學習與職業生涯的,正是約翰.威廉斯與星戰音樂,這些際遇是約翰.威廉斯覺得最幸運與感激的事。

約翰.威廉斯視星戰音樂是他生命中難能可貴的不凡旅程,對許多參與其間的音樂家、喜愛這些作品的影迷樂迷亦是如此。誠如同為粉絲的導演 J.J. Abrams 所言:「我對約翰.威廉斯的感激,在於他的音樂提昇的不只是電影的每一幕,還有我們的人生」。他在《Star Wars:原力覺醒》的配樂錄音現場,向採訪記者說:「你現在聽到的,是將來會被世人研究的音樂」。星戰電影音樂的成就前所未有,來日也難以再現,但無論約翰.威廉斯是不是好萊塢經典風格的最後大師,這些音樂永遠不會老去。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常常提到配樂中使用的Leitmotif(主題動機),指的就是用短短的樂句來表達故事中的一個角色、地點、概念…..等等,不過Leitmotif到底是什麼? 要怎麼運用? 今天就來看看不同的例子和Leitmotif的作曲技巧吧!
Thumbnail
我們常常提到配樂中使用的Leitmotif(主題動機),指的就是用短短的樂句來表達故事中的一個角色、地點、概念…..等等,不過Leitmotif到底是什麼? 要怎麼運用? 今天就來看看不同的例子和Leitmotif的作曲技巧吧!
Thumbnail
這是一首有靈魂的樂曲 Roger Williams 《Autumn Leaves》 John Barry 創作了一首演奏樂之王《The James Bond Theme》,從 1962 年直到今時今日,全球各地仍對它熱情有加,只要一天有007 電影,一天就有此樂曲。 香港人對J
Thumbnail
這是一首有靈魂的樂曲 Roger Williams 《Autumn Leaves》 John Barry 創作了一首演奏樂之王《The James Bond Theme》,從 1962 年直到今時今日,全球各地仍對它熱情有加,只要一天有007 電影,一天就有此樂曲。 香港人對J
Thumbnail
Vincent Bell《Airport Love Theme》 上世紀六十年代歐美城市的中產階層興起,航空事業騰飛,這事業當 然包括了『機場運作』。好萊塢從不放過任何商業機會,以機場這麼 煩悶的地點作為電影劇情骨幹成為主流之一。 第一齣這類題材的電影『Airport』1970
Thumbnail
Vincent Bell《Airport Love Theme》 上世紀六十年代歐美城市的中產階層興起,航空事業騰飛,這事業當 然包括了『機場運作』。好萊塢從不放過任何商業機會,以機場這麼 煩悶的地點作為電影劇情骨幹成為主流之一。 第一齣這類題材的電影『Airport』1970
Thumbnail
你想畫太陽,人家要你畫星星,怎麼辦? 畫最美的星星給他們!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四為你說故事。
Thumbnail
你想畫太陽,人家要你畫星星,怎麼辦? 畫最美的星星給他們!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四為你說故事。
Thumbnail
有聲電影或許誕生在無聲電影之後,然而在無聲電影統治電影時,配樂就已經存在了,他們不存在於電影裡面,不同於電影的重複性,電影配樂隨電影放映現場演奏,大型電影院安排管弦樂隊替電影伴奏,小型電影院則交由鋼琴師或機械音樂設備來伴奏,其保留了不可重複性,《聲入奇境:經典配樂大師》展演的正是這樣的戰爭之延續。
Thumbnail
有聲電影或許誕生在無聲電影之後,然而在無聲電影統治電影時,配樂就已經存在了,他們不存在於電影裡面,不同於電影的重複性,電影配樂隨電影放映現場演奏,大型電影院安排管弦樂隊替電影伴奏,小型電影院則交由鋼琴師或機械音樂設備來伴奏,其保留了不可重複性,《聲入奇境:經典配樂大師》展演的正是這樣的戰爭之延續。
Thumbnail
約翰.威廉斯從原來配合電影創作者的喜好與需求,一步步成為替星戰電影定調的大師,他不僅是星戰電影的御用樂師,他就是星戰電影音樂。他展現的技巧與美學,啟發引領了無數年輕的音樂學習者與愛好者。但無論約翰.威廉斯的音樂表現如何轉變,仍有兩大好萊塢古典風格的要素是不變的,那就是「主題動機」與「影音對位」⋯⋯
Thumbnail
約翰.威廉斯從原來配合電影創作者的喜好與需求,一步步成為替星戰電影定調的大師,他不僅是星戰電影的御用樂師,他就是星戰電影音樂。他展現的技巧與美學,啟發引領了無數年輕的音樂學習者與愛好者。但無論約翰.威廉斯的音樂表現如何轉變,仍有兩大好萊塢古典風格的要素是不變的,那就是「主題動機」與「影音對位」⋯⋯
Thumbnail
早期的電影播放還沒有聲音的概念,大家看的其實是默劇,後來才有音樂家在影廳現場替電影伴奏,但此舉並不是為了增加觀眾的樂趣,而是透過音樂掩蓋掉播放設備的吵雜。
Thumbnail
早期的電影播放還沒有聲音的概念,大家看的其實是默劇,後來才有音樂家在影廳現場替電影伴奏,但此舉並不是為了增加觀眾的樂趣,而是透過音樂掩蓋掉播放設備的吵雜。
Thumbnail
特雷門琴不直接碰觸樂器的演奏方式、以及彷彿來自未知世界的迷離音色,為大多數早期好萊塢科幻片採用。《First Man登月先鋒》選用特雷門琴作為主軸音色,不偏不倚、完全"正確"。但《First Man登月先鋒》工整得讓人遲疑,從聲音觀點來論,本片似乎像是兩個哈佛小子再次向經典致敬的安全牌之作。
Thumbnail
特雷門琴不直接碰觸樂器的演奏方式、以及彷彿來自未知世界的迷離音色,為大多數早期好萊塢科幻片採用。《First Man登月先鋒》選用特雷門琴作為主軸音色,不偏不倚、完全"正確"。但《First Man登月先鋒》工整得讓人遲疑,從聲音觀點來論,本片似乎像是兩個哈佛小子再次向經典致敬的安全牌之作。
Thumbnail
80年代合成樂器的興起改變好萊塢電影配樂的風潮,不同類型的音樂更能符合多元類型電影的需求。 《Top Gun》有多組流行樂手加持,再加上MTV Channel 出現的推波助瀾,使不同流行文化與跨媒體之間相互加乘下,獲得非常成功的娛樂商業模式。
Thumbnail
80年代合成樂器的興起改變好萊塢電影配樂的風潮,不同類型的音樂更能符合多元類型電影的需求。 《Top Gun》有多組流行樂手加持,再加上MTV Channel 出現的推波助瀾,使不同流行文化與跨媒體之間相互加乘下,獲得非常成功的娛樂商業模式。
Thumbnail
三個時代拍攝的三部《金剛》音樂,反映了好萊塢電影配樂不同時期的主流理念與美學,有如電影音樂發展史的縮影。流行趨勢潮來潮往,創作理念分分合合,歷史演變的軌跡不僅引人入勝,也帶領影迷和樂迷探索不同配樂型式與技巧背後的思考、美感與影響力,令人對電影音樂如何累積成一個動人且不應忽視的藝術資產,有更深的體悟。
Thumbnail
三個時代拍攝的三部《金剛》音樂,反映了好萊塢電影配樂不同時期的主流理念與美學,有如電影音樂發展史的縮影。流行趨勢潮來潮往,創作理念分分合合,歷史演變的軌跡不僅引人入勝,也帶領影迷和樂迷探索不同配樂型式與技巧背後的思考、美感與影響力,令人對電影音樂如何累積成一個動人且不應忽視的藝術資產,有更深的體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