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人塑造了池上的樣子──建興碾米廠‧梁正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每個地方有自己的樣子,如果在池上待上一段時日,就會發現它的特質不只在於土地,更在池上人身上。

從客觀條件來看,池上是個台灣傳統農業鄉,稻作面積佔10%,鄉內1/7是農民。池上登記在籍有8千多人,實際居民6千多人,90歲以上的長者有90多人;池上只有小學、國中,到了高中之後,孩子必須到外地念書,很多也就留在外地工作、定居了。

年輕人外移、人口高齡化,這是許多偏鄉的普遍現象。不同的是,池上沒有閒置的田,「池上米」有認證標章掛保證,高品質創造高售價,保障了農民的生活,甚至農夫們會互相較勁誰種的稻子比較飽滿完美,把自己的田照顧得很好,是當地農民很自傲的一件事。

為推廣池上米,梁大哥總是親自站上第一線。

為推廣池上米,梁大哥總是親自站上第一線。

推動「池上米」認證標章的關鍵人物是建興碾米廠的老闆梁正賢。聲音宏亮、個性海派的梁大哥,當地熟識的鄰居、朋友戲稱他「員外」,這個員外可不只是喊喊而已,還非常「夠力」!早在1994年,他就開始推動有機農業,2000年到日本參觀施行MOA自然農法的大仁農場後,一整套結合農家、藝術、醫療,順應自然的健康生活法,讓他大受啟發,回到池上,他在心中立定三大志業:自然農業、藝術生活、健康身體。

梁大哥身體力行,從自家農田開始做起,慢慢說服農民加入,成立萬安社區有機產銷班,並和其他米廠一起推動產地認證標章,成功打響「池上米」品牌,為池上奠定良好的產業基礎。此後,池上米更成為全台灣各種稻米評鑑比賽奪冠的常勝軍,池上人開始為自己所生產的米感到驕傲,也更加深對家鄉土地的認同。

創立於1940年的建興碾米廠是池上最老字號的米廠,傳承到梁正賢已是第三代,為了讓民眾及遊客更了解池上米的故事,梁大哥把中山路上的土礱間改造成「多力米故事館」,館內最有看頭的就是那座超過一層樓高的老式木製碾米機,站在巨大的碾米機前,不由得想像皮帶帶動機器運轉發出轟隆隆聲響、米粒透過層層關卡嘩啦啦落下的壯觀景象,和現代化冷冰冰、體積小的金屬製碾米機絕對大異其趣。

古老的木製碾米機感覺「機關」重重,讓人想一探究竟。

古老的木製碾米機感覺「機關」重重,讓人想一探究竟。

2018年,有10年歷史的多力米故事館進行改裝,重新規劃的空間更有設計感,也更簡潔明亮,讓遊客容易親近,並挪出部分空間做為「池上好店」,推廣米食文化,交由梁大哥的二女兒容容(梁瑜容)主導。這裡的餐點用的是池上冠軍米,而且大方提供免費續碗,梁大哥說:「光是講池上米多好,不如讓客人吃一口好飯。」搭配的菜色以自家栽種或在地季節食材為主,把池上好物產都端到客人面前,更自行研發米蛋糕、米吐司、米冰淇淋等各種特色點心,在地限定的池上米乖乖還成了人氣伴手禮。他為池上米創造許多附加價值,也讓大眾知道原來米食的變化還有無限可能。

來到多力米故事館可以認識池上米品牌的建立過程、稻穀收購流程等相關米知識。

來到多力米故事館可以認識池上米品牌的建立過程、稻穀收購流程等相關米知識。

池上好店把在地的生活飲食分享給遊客。

池上好店把在地的生活飲食分享給遊客。

來池上好店品嘗冠軍米,是最直接的池上米食體驗。

來池上好店品嘗冠軍米,是最直接的池上米食體驗。

本業之外,梁大哥熱心鄉內大小事,各種「疑難雜症」需要找人出面時,總是會想到他。實際上不只是他,農閒時,池上人注重生活,也積極參與地方事務,這從池上擁有非常多社團可以得見。蕭春生老師成立的黑潮書法社,在池上帶動寫書法的風氣,到過農民葉雲忠家拜訪的蔣勳,看到農戶家裡竟懸掛著一幅幅全開書法驚嘆不已,連池上的路牌全都是居民的書法字!池上還有樂齡學習中心,繪畫班成員多為七、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家,改建後的池上車站也是池上藝站,常年展出居民的作品,曾經參展最高齡的是99歲(2016年)的李黃香妹阿嬤,在介紹的文字中是這麼寫著:「從91歲開始鋤頭換成畫筆,餐桌改為畫桌,陪伴她的是顏料罐,不是藥罐!」;另外,還有池潭源流協進會,由一群關心大坡池環境議題的居民組成;文化解說員協會,在地志工為遊客導覽池上……。

池上車站內成了另類藝文展場,懸掛著鄉民的書法和繪畫作品。

池上車站內成了另類藝文展場,懸掛著鄉民的書法和繪畫作品。

李黃香妹阿嬤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已經高齡99歲。

李黃香妹阿嬤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已經高齡99歲。

馬路上看到的路牌都是池上鄉民的書法字。

馬路上看到的路牌都是池上鄉民的書法字。

正因為池上有強大的社團力量,當台灣好基金會要舉辦第一次秋收活動時,梁大哥登高一呼,不一會的功夫便號召了十個社團共同出資,他明白這是為池上進入下個階段──打造藝術生活──的契機。此後,也總是看到他投入藝文活動四處奔忙的身影,從支持台灣好基金會舉辦四季藝術活動開始,到後來成立並擔任「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理事長。

池上秋收,池上國中學生擔任歡迎隊伍,青春活力的氣息感染了現場觀眾。

池上秋收,池上國中學生擔任歡迎隊伍,青春活力的氣息感染了現場觀眾。

梁正賢大哥總是在第一線,卻把光環給了共同參與的鄉民,他最常掛在嘴邊「炫耀」的就是每年池上秋收動員超過三百名志工參與,談起生力軍池上國中的學生們,語氣中更滿是驕傲:「原來鼓勵學生最好的方法不是發獎學金,是給他們舞台,最大的改變是孩子們變得有自信。」對他來說,秋收帶給池上最大的財富是凝聚了在地認同。愛自己的家鄉、熱心公眾事務、樂於分享,是池上人的特質塑造了池上的樣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的沙龍
60會員
68內容數
近十多年,台灣農村有了創新性的發展,一群人生中途轉換跑道的青農投入,發展出一種生產者與消費者更直接互動的模式。宜蘭縣員山鄉深耕村,2004年賴青松創立「穀東俱樂部」是先驅代表,2013年「倆佰甲」擔起媒合閒置農田和小農的角色。一群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因各種原因來到深溝形成新農聚落,一場青農實驗逐漸形成新型態的農村生活。
2020/02/01
2003年、30歲初回到池上的魏文軒和郝素青夫妻,是當時第一批返鄉青年,他們回鄉務農,同時把老家整理變成「莊稼熟了」民宿。經過17年,現在他們已是池上的中生代,因為有和老一輩的記憶銜接,又有對於年輕一代初來乍到充滿不確定感的理解,成為後來一批批移居、返鄉青年接地氣很重要的橋樑。(more)
Thumbnail
2020/02/01
2003年、30歲初回到池上的魏文軒和郝素青夫妻,是當時第一批返鄉青年,他們回鄉務農,同時把老家整理變成「莊稼熟了」民宿。經過17年,現在他們已是池上的中生代,因為有和老一輩的記憶銜接,又有對於年輕一代初來乍到充滿不確定感的理解,成為後來一批批移居、返鄉青年接地氣很重要的橋樑。(more)
Thumbnail
2020/01/29
人文氣質的養成,不會是突如其來冒出來的,早在台灣好基金會進駐之前,池上就有過一波農村美學運動,當時的核心人物之一,是4.5公里咖啡的彭二哥(彭明通)。 4.5公里咖啡座落在197縣道4.5公里處,離熱鬧的街區有大約五分鐘車程,不是一般遊客會路過的地方,也因為這樣,才保有一方幽靜的天地。(more)
Thumbnail
2020/01/29
人文氣質的養成,不會是突如其來冒出來的,早在台灣好基金會進駐之前,池上就有過一波農村美學運動,當時的核心人物之一,是4.5公里咖啡的彭二哥(彭明通)。 4.5公里咖啡座落在197縣道4.5公里處,離熱鬧的街區有大約五分鐘車程,不是一般遊客會路過的地方,也因為這樣,才保有一方幽靜的天地。(more)
Thumbnail
2020/01/26
「池上人有一種特別的素質。」蔣勳這麼說過。的確,如果曾經來池上和當地人聊天、參加鄉裡的活動,就會發現「人文」是池上的另一種美。每當鄉裡有重要活動,池上人不是急著擺攤搶錢,反而是休店去當志工,「池上書局」的簡博襄和曹菊苹夫妻就是如此。(more)
Thumbnail
2020/01/26
「池上人有一種特別的素質。」蔣勳這麼說過。的確,如果曾經來池上和當地人聊天、參加鄉裡的活動,就會發現「人文」是池上的另一種美。每當鄉裡有重要活動,池上人不是急著擺攤搶錢,反而是休店去當志工,「池上書局」的簡博襄和曹菊苹夫妻就是如此。(mor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台灣人以米食為主食,走到市面上各種商店,各種米食包裝一向是商品販賣主力。台灣米世界聞名,彰化縣二林鎮越光米更是台灣頂級專業米的故鄉,連在日治時期日本天皇都很愛台灣越光米就來自彰化縣二林鎮。 越光米相關資訊:: 地址: 彰化縣二林鎮南光里儒林路2之3號 營業時間: 周一-周五 電話: 備註: 食品
Thumbnail
台灣人以米食為主食,走到市面上各種商店,各種米食包裝一向是商品販賣主力。台灣米世界聞名,彰化縣二林鎮越光米更是台灣頂級專業米的故鄉,連在日治時期日本天皇都很愛台灣越光米就來自彰化縣二林鎮。 越光米相關資訊:: 地址: 彰化縣二林鎮南光里儒林路2之3號 營業時間: 周一-周五 電話: 備註: 食品
Thumbnail
中午過後,長濱鄉最繁華的街上空無一人,店舖裡多半是老人與小孩。即便如此,有夢最美、築夢踏實,有農民懷抱著夢想,試圖在這塊土地上築夢,期盼為長濱鄉的稻米產業找到一條出路。 他是林張凱耀,是一位懷抱著復興長濱農業,帶動年輕人回鄉的傻瓜青年。
Thumbnail
中午過後,長濱鄉最繁華的街上空無一人,店舖裡多半是老人與小孩。即便如此,有夢最美、築夢踏實,有農民懷抱著夢想,試圖在這塊土地上築夢,期盼為長濱鄉的稻米產業找到一條出路。 他是林張凱耀,是一位懷抱著復興長濱農業,帶動年輕人回鄉的傻瓜青年。
Thumbnail
2020年8月,最後一批黑糯米收割的日子,我又來到青松為穀東保留下來、傳統手耕的稻田間。下田割稻之前,他先帶領大家來到三官宮上香,感謝三官大帝、土地公庇佑這一年風調雨順,讓我們有一碗飯吃。移居宜蘭20年,賴青松在這裡落地生根,更懂得了敬天愛地,接上地氣。
Thumbnail
2020年8月,最後一批黑糯米收割的日子,我又來到青松為穀東保留下來、傳統手耕的稻田間。下田割稻之前,他先帶領大家來到三官宮上香,感謝三官大帝、土地公庇佑這一年風調雨順,讓我們有一碗飯吃。移居宜蘭20年,賴青松在這裡落地生根,更懂得了敬天愛地,接上地氣。
Thumbnail
我是在2010年6月20日到台南後壁去參加了芳榮米廠美雪姊主辦的「無米樂農村生活體驗活動」(那天主唱還是嚴詠能),也開始在相機中留有崑濱伯的身影。不過就像有遇過崑濱伯的人都知道,基本上只要你和他對到眼,他就會漾開嘴角的笑紋,反正先來合照一張就對了。 那是台灣面臨加入WTO的時代,也是以農立國、毀農
Thumbnail
我是在2010年6月20日到台南後壁去參加了芳榮米廠美雪姊主辦的「無米樂農村生活體驗活動」(那天主唱還是嚴詠能),也開始在相機中留有崑濱伯的身影。不過就像有遇過崑濱伯的人都知道,基本上只要你和他對到眼,他就會漾開嘴角的笑紋,反正先來合照一張就對了。 那是台灣面臨加入WTO的時代,也是以農立國、毀農
Thumbnail
推動「池上米」認證標章的關鍵人物是建興碾米廠的老闆梁正賢。早在1994年,他就開始推動有機農業,2000年到日本參觀施行MOA自然農法的大仁農場後,一整套結合農家、藝術、醫療,順應自然的健康生活法,讓他大受啟發,回到池上,他在心中立定三大志業:自然農業、藝術生活、健康身體。(more)
Thumbnail
推動「池上米」認證標章的關鍵人物是建興碾米廠的老闆梁正賢。早在1994年,他就開始推動有機農業,2000年到日本參觀施行MOA自然農法的大仁農場後,一整套結合農家、藝術、醫療,順應自然的健康生活法,讓他大受啟發,回到池上,他在心中立定三大志業:自然農業、藝術生活、健康身體。(more)
Thumbnail
述說池上從傳統農業鄉轉型為「以農為底蘊的藝術之鄉」的故事,台灣好基金會絕對是關鍵角色。時間推移到2008年,以「深耕鄉鎮文化、台灣成為美好家園」為願景的台灣好來到池上,當時的執行長徐璐找上「池潭源流協進會」理事長賴永松老師,和即將接任的梁正賢大哥,探詢池上人的想法。(more)
Thumbnail
述說池上從傳統農業鄉轉型為「以農為底蘊的藝術之鄉」的故事,台灣好基金會絕對是關鍵角色。時間推移到2008年,以「深耕鄉鎮文化、台灣成為美好家園」為願景的台灣好來到池上,當時的執行長徐璐找上「池潭源流協進會」理事長賴永松老師,和即將接任的梁正賢大哥,探詢池上人的想法。(more)
Thumbnail
中興榖堡外表採巴洛克式風格,讓人彷如墜入童話世界。葉俊宏 文☉岳翔雲 「朕餓了」、「妃炊飯」。都甚麼時代了,這是瞎米代誌?如果我們能像皇帝般吃到御皇米等級的美味米飯,是多麼幸福的事。吃飯皇帝大,等你來「中興穀堡」體驗…… 開車漫遊於彰化田野間,一望無際的稻田不斷映入眼簾。阡陌縱橫交錯的金黃大地,象徵
Thumbnail
中興榖堡外表採巴洛克式風格,讓人彷如墜入童話世界。葉俊宏 文☉岳翔雲 「朕餓了」、「妃炊飯」。都甚麼時代了,這是瞎米代誌?如果我們能像皇帝般吃到御皇米等級的美味米飯,是多麼幸福的事。吃飯皇帝大,等你來「中興穀堡」體驗…… 開車漫遊於彰化田野間,一望無際的稻田不斷映入眼簾。阡陌縱橫交錯的金黃大地,象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