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武漢肺炎疫情擴散,最近口罩成為各家媒體的熱門議題,特別是從
行政院長蘇貞昌頒布口罩禁止出口一個月之後,各種不同的聲音就跑出來,不只是政治人物,有好幾個藝人也摻一腳,隔空交戰,幾乎快變成了口罩禁令論戰。
剛好最近在讀《U型理論精要》,書裡有談到幾個感知周遭世界的層次,從裡一直到外的不同觀點,借用類似的層次概念,可以來解讀這次口罩大戰各方的論述,每個人的論點看似衝突,卻又各自成理,解讀之後會發現,是因為各方其實站在不同的層次在論述。
首先來看看爭議的起始點-蘇貞昌的角度,蘇貞昌禁止口罩出口的理由,可以從他後來
回應反對藝人的說法來看:「政府官員的職責,是守護這個國家的人民。」所以他的層次是在台灣人的層次上,從台灣人的角度來想,台灣現在還沒有淪陷,要防治武漢肺炎,民眾就需要有口罩,來避免被感染,避免病毒的擴散。從這個邏輯看過去,我們為了要留下這些口罩來作為肺炎防治的武器,禁止口罩出口適合理的。這是第一個層次,從自己本身來思考的層次。
接著,我想亂入一段並不是交戰的新聞,但我覺得一樣是防治病毒,但是思維卻不同相同的例子。今天日本發現了第一個案例,隨即我看到了這則新聞〈
日本武漢肺炎 將不分國籍公費治療〉,安倍晉三思考的系統範圍,從沒有得病的人,擴展到已經得病的人身上,將得到肺炎的人會擔心的事先減緩,告訴這些人費用會由政府來擔,而且會得到妥善的照顧,降低藏匿病情的情況,也增加疫情集中控制的效果。這個宣示,我覺得比單純執行隔離,和提供足夠的口罩要高段一些。這是第二個層次,雖然也是從自己來思考,但同時思考了未得病和得病的人。
第三個我想舉的是小S嗆蘇貞昌的說法(應該有蠻多人會不以為然的),這則新聞是〈
小S轉發口罩文怒批:不互相幫助,不是人類該有的行為吧!〉,因為現在疫情最嚴重的是中國大陸,所以小S這邊所指涉要幫助的對象當然是中國大陸,所以她思考的系統範圍,有點像是換位到另外一方的角度來思考,從對方的角度來想,在同理中國大陸人民的情況下,疫情如此嚴重,理所當然會覺得我們應該要伸出援手去,換位思考幫忙他們。這是第三個層次,換位思考,發揮同理心去同理對方的思考方式。
第四個我想提的是馬英九今天的發言(可能會有更多人不以為然),新聞的標題這麼寫著〈
馬英九:政府政策應該改 把口罩運到大陸去!〉,在大家主要在爭議要禁止口罩出口,或者是不應該禁止口罩出口,馬英九竟然更進一步說要把口罩送去大陸,這個邏輯乍看之下不知道在想什麼,但進去看他的說法也算有幾分道理,他的理由是:「大陸疫情穩定,對我們是有幫助的。」現在武漢肺炎會讓各國這麼緊張,就是因為武漢肺炎控制不下來,不只在中國大陸擴散,更散到世界各國去,中國大陸的疫情控制才是這整件事的關鍵,如果大陸的疫情可以有效的控制,對台灣的影響確實可以有效的減緩。馬英九這一段話的層次是從整個系統去看,找到關鍵的問題點之後,才來探討口罩的運用。這是第四個層次,整體系統思考的思考方式。
除了四個層次的觀點,產出了四個看法之外,另外還有一個角度可以去思考的是,說話的人選擇這些層次來提出論點,他們背後的目的是什麼?是和論點的層次相符,或是不相符呢?試想,假如有人目的層次是在第三層(站在對方的角度),卻用第四層的角度(站在整體系統思考的角度)來提出論述,他很可能是為了某種利益而想要說服你,才選擇用那樣的論述。解讀別人說話的時候,背後的利害關係和其目的也是我們要注意的。
今天的討論並沒有想要論對錯,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四個不同層次的思考,會出現四種不同的回應方式,在對應的脈絡底下,每個邏輯看起來都言之有理。這告訴我們看到意見相左的時候,或許不應該先不分青紅皂白就指著對方的鼻子罵,可能應該先理解彼此想法背景不同的地方,再進行溝通,雖然可能仍然找不到共識解,但至少雙方可以理解對方,而不是一直站在對立的那邊。
畢竟我們真正要作戰的敵人應該是肺炎,而不是彼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