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新創公司一夜長大真的是好事嗎?

更新於 2020/01/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家新創公司的前途看起來十分光明,很快的就獲得了創投的青睞,連續獲得了資金的投入,有了資金之後,公司快速擴張,一下就成長為超過百位員工的公司了,來找我們的時候,我們一開始聽起來也覺得發展的很順利,深聊之後才發現,他們公司卡在一個進退不得的位置。
原來好幾年過去了,雖然公司的規模不斷的成長,但是公司始終不賺錢,接著拆解他們的商業模式,就發現了問題所在,他們的成本結構無法支撐前端開發客戶、行銷的營運模式,在目前的訂價水準、成本結構,他們幾乎沒有利潤,不改變訂價、不改變成本結構,根本不可能賺錢。

既然利潤不好,為什麼不調整?

為了要維持產品一定的品質水準,產品的成本幾乎不可能再低了,而要漲價的話,又擔心影響銷售,而銷售減少是負責找錢的創辦人最不想看到的,那會影響他跟投資人編織的美麗故事。
為了讓公司生存只能繼續找資金來源,要有新的資金就只能把業績做的更大,為了把業績做大,公司就變的更大了,最後他們就卡在一個進退不得的位置。

為什麼會發生這個問題呢?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運氣太好了。
創業本來就需要一些運氣,運氣太好有什麼問題呢?
因為他們在創業初期的時候,還沒有經過撞牆,也就沒有情境去促使他們調整商業模式,無法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轉向,找到對的商業模式,然後再用這個對的商業模式去擴大。他們在商業模式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因為運氣很好,獲得了大筆的資金,於是把這個不成熟的商業模式快速的擴大,不對的商業模式,即使變大了,仍然一個不對的商業模式,是無法持續生存的。

規模變大不一定是好事

彼得杜拉克在《管理的責任》一書裡談到「組織規模」的討論,他認為組織在每個產業中,會有一個適當的規模大小,就像動物一樣,每個物種都會有一個大小的範圍,不會無限的大,也不會是無限的小,剛剛好的大小最適合這個物種生存。於是,他認為組織一直追求成長,一直追求變的更大,並不是一個正確的思維,這是事業經營上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我很喜歡他用的比喻,彼得杜拉克說,那就像是人長贅肉一樣,超出適當身材的贅肉對你的健康一點幫助也沒有。
彼得杜拉克認為,比較健康的思維應該是把組織的目標改為讓組織更健康、更有競爭力,而不是把目標放在銷售上,放在規模上。這個邏輯看起來很簡單,也很淺顯易懂,但是很有趣的是,在一般的企業裡,每年仍然是以業績增加為目標,今年目標會是前一年的5%、10%,明年的目標又會是今年的5%、10%,而不常看到以公司的競爭力為目標的;在新創公司也很容易會以業績增加為目標,銷售不斷成長的故事最容易說了,這個時候很容易重點就會歪掉了。
新創的公司假如基礎沒有打好,沒有找到對的路,因為獲得大筆資金,在地基未穩固的時候,就擴展到撐不住的規模,這時就會碰到動彈不得的情況,一來,公司變大了,疊床架屋的情況,很難轉向,另一方面,規模跳了好幾級,而公司營運還沒跟上,突然有資金的需求,這時候要再募下一輪的資金就很有困難,因為越高級數的投資人期待的是更健全的事業,而你的商業模式可能還停留在尚未成熟的階段,其中最讓人悔恨的還不是找不到資金,而是你這時想回到前面的階段已經回不去了。
因此,在商業模式尚未成熟的階段,把規模迅速擴展,對新創事業未必是好事。那就像一個人的骨骼、肌肉、器官還沒發育完成,可是身體突然長大了幾倍,甚至還長出了很多贅肉,這個人的體質還很弱,怎麼可能撐的起這樣龐大的身體,健康當然一下就會發生問題了。

新創公司要清楚瞭解每個階段的重點

比起已經行之有年的企業,新創公司資源有限,更需要去瞭解需要投入的重點是什麼,首先要知道自己目前是處於哪一個階段,是在找problem/solution fit、product/market fit、還是在sclae的階段,每一個階段要知道需要弄清楚的資訊不同,要發展的重點也不同,如果貿然跳級打怪,略過了需要的修煉,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可能前期需要釐清的事項還沒釐清楚,特別像是能持續發展生存的商業模式,一步一腳印的走過這些必經之路都非常重要。
新創公司當然要長大,但「長大」的定義未必是公司的規模,未必是銷售,長大的定義應該是讓公司更強大,更健康也更有競爭力,就算是一般的企業也一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3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臉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對春節的印象,畫面是綁架視覺滿版的紅色春聯、紅包、喜氣洋洋的紅衣裳、紅色的鞭炮,聲音是占滿聽覺震耳的鞭炮聲、咚咚嚨咚鏘、恭喜恭喜恭喜你、每條大街小巷,或許是因為街上總是那種感官想要縮瑟起來的冷冷冰冰,讓我們躲在厚衣服裡面的那種溫度,才需要用這些強烈刺激,提醒我們春節到了,不然我們會深陷在不知哪裡。
最近讀了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管理的責任】,最後一節談〈創新型組織〉,短短的35頁,回答了公司做創新時會碰到的許多問題,我一看版權頁,才發現這已經是杜拉克35年前的作品了,可是清晰的見解今天依然非常適用。〈創新型組織〉這一節,滿滿的都是乾貨,我試著從當中摘一些內容來分享。
燈泡竟然可以亮100年?在美國某個地方的消防局內,有一顆1901年的燈泡,到現在都還能亮著,在2001年的時候,這顆燈泡滿了100歲,還有人特別為它辦了慶生會,這是紀錄片非常引人入勝的開場片段。參加循環經濟論壇認識的朋友,介紹我看這一部紀錄片,這是一部探討現代的一個怪現象,廠商會有誘因去...
有不少客戶來找我們的時候說,他們也很努力的嘗試創新,但是創新的過程總是滯礙難行,不管是產品、服務,甚至是新的商業模式,進度總是非常的緩慢,導致整個公司還是原地踏步,走不出新的路,一問之下,會發現他們他們把創新的責任,交付給主要事業的經營團隊。這也難怪客戶會碰到創新撞牆的問題,因為這樣的配置...
最近不只一次碰到,要朝向規模化的新創公司,跟我們提到幾乎相同的問題,跟了很久的元老和新找進來的明星,應該要如何對待?公司要快速的成長為規模更大的公司,需要有更多的人才,而且當規模更大之後,需要的不只是一般球員而已,可能還要有更強的明星球員,而明星球員在市場上通常會比較貴,當花高薪聘請這些明星球員..
2020的新年假期回來之後,老闆說他去了山裡靜修三天,山裡沒甚麼物資,只吃早餐和中餐,作息很正常每天很早就睡了,問他為什麼要去,他說為了和自己對話,問他有什麼感覺,他說,那是去練習感受「當下」。 說到靜修,想起去年這個時候,我讀了哈拉瑞的【21世紀的21堂課】,最後也提到了「禪修」...
我對春節的印象,畫面是綁架視覺滿版的紅色春聯、紅包、喜氣洋洋的紅衣裳、紅色的鞭炮,聲音是占滿聽覺震耳的鞭炮聲、咚咚嚨咚鏘、恭喜恭喜恭喜你、每條大街小巷,或許是因為街上總是那種感官想要縮瑟起來的冷冷冰冰,讓我們躲在厚衣服裡面的那種溫度,才需要用這些強烈刺激,提醒我們春節到了,不然我們會深陷在不知哪裡。
最近讀了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管理的責任】,最後一節談〈創新型組織〉,短短的35頁,回答了公司做創新時會碰到的許多問題,我一看版權頁,才發現這已經是杜拉克35年前的作品了,可是清晰的見解今天依然非常適用。〈創新型組織〉這一節,滿滿的都是乾貨,我試著從當中摘一些內容來分享。
燈泡竟然可以亮100年?在美國某個地方的消防局內,有一顆1901年的燈泡,到現在都還能亮著,在2001年的時候,這顆燈泡滿了100歲,還有人特別為它辦了慶生會,這是紀錄片非常引人入勝的開場片段。參加循環經濟論壇認識的朋友,介紹我看這一部紀錄片,這是一部探討現代的一個怪現象,廠商會有誘因去...
有不少客戶來找我們的時候說,他們也很努力的嘗試創新,但是創新的過程總是滯礙難行,不管是產品、服務,甚至是新的商業模式,進度總是非常的緩慢,導致整個公司還是原地踏步,走不出新的路,一問之下,會發現他們他們把創新的責任,交付給主要事業的經營團隊。這也難怪客戶會碰到創新撞牆的問題,因為這樣的配置...
最近不只一次碰到,要朝向規模化的新創公司,跟我們提到幾乎相同的問題,跟了很久的元老和新找進來的明星,應該要如何對待?公司要快速的成長為規模更大的公司,需要有更多的人才,而且當規模更大之後,需要的不只是一般球員而已,可能還要有更強的明星球員,而明星球員在市場上通常會比較貴,當花高薪聘請這些明星球員..
2020的新年假期回來之後,老闆說他去了山裡靜修三天,山裡沒甚麼物資,只吃早餐和中餐,作息很正常每天很早就睡了,問他為什麼要去,他說為了和自己對話,問他有什麼感覺,他說,那是去練習感受「當下」。 說到靜修,想起去年這個時候,我讀了哈拉瑞的【21世紀的21堂課】,最後也提到了「禪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了解過新創吸引人的福利與優點、以及自我檢視是否符合新創之後,各位開始搜尋新創公司、準備面試時,以個人經驗提出三條主要線索作為判斷依據。一個蘿蔔一個坑,公司企業改朝換代或每逢年後總有位子空出來,上一個走了不代表這個坑不適合你,但在新創你通常是第一個要帶鋤頭去鑿坑的人,那就看土質了你說是嗎?
Thumbnail
台灣近年新創發展蓬勃,又有像 Appier 與 91APP 這些新創公司成功出場,在日本與台灣上櫃。我也聽到越來越多同學在新創與大公司之間考量自己職涯發展的下一步。
Thumbnail
今天想聊聊我在日本公司遇到的一些奇怪的現象!前面幾集都是聊有關於日本求職、面試、履歷的寫法…等等,今天想和大家聊點不一樣的,日本工作真的有這麼美好嗎? 我在日本待了三家公司,基本上都算是新創的中小型企業,第一家公司約60個人,第二家公司我剛進
Thumbnail
這本書乍看書名會不太懂是在談論什麼主題,但其實它是在將新創公司比喻為眾所皆知的鐵達尼號。 新創公司就如同行駛在海面上的鐵達尼號,要如何才能避開海面上的冰山,不讓自己成為當年的鐵達尼號,在這本書內探討了新創公司可能會遇到的幾個難題。看完後我覺得很適合新手創業者,或是對創業有興趣者都可以來看看。
Thumbnail
終於,新聞開使了我之前說武漢肺炎, 是美國故意傳給中國的生化戰,揭露曝光的報導了! 三立新聞報導稱: 俄羅斯新聞報導這次的武漢肺炎, 是由美國的生化藥廠, 制造出來要趁肺炎漫延全球後, 大賺疫苗財!! 之後絕對還會曝光滅絕人口的計畫的! ☠️💀 這和我1個月前的IG文章上寫的
Thumbnail
該進大公司還是新創?🤔️ 先別問這麼多,先告訴我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了解過新創吸引人的福利與優點、以及自我檢視是否符合新創之後,各位開始搜尋新創公司、準備面試時,以個人經驗提出三條主要線索作為判斷依據。一個蘿蔔一個坑,公司企業改朝換代或每逢年後總有位子空出來,上一個走了不代表這個坑不適合你,但在新創你通常是第一個要帶鋤頭去鑿坑的人,那就看土質了你說是嗎?
Thumbnail
台灣近年新創發展蓬勃,又有像 Appier 與 91APP 這些新創公司成功出場,在日本與台灣上櫃。我也聽到越來越多同學在新創與大公司之間考量自己職涯發展的下一步。
Thumbnail
今天想聊聊我在日本公司遇到的一些奇怪的現象!前面幾集都是聊有關於日本求職、面試、履歷的寫法…等等,今天想和大家聊點不一樣的,日本工作真的有這麼美好嗎? 我在日本待了三家公司,基本上都算是新創的中小型企業,第一家公司約60個人,第二家公司我剛進
Thumbnail
這本書乍看書名會不太懂是在談論什麼主題,但其實它是在將新創公司比喻為眾所皆知的鐵達尼號。 新創公司就如同行駛在海面上的鐵達尼號,要如何才能避開海面上的冰山,不讓自己成為當年的鐵達尼號,在這本書內探討了新創公司可能會遇到的幾個難題。看完後我覺得很適合新手創業者,或是對創業有興趣者都可以來看看。
Thumbnail
終於,新聞開使了我之前說武漢肺炎, 是美國故意傳給中國的生化戰,揭露曝光的報導了! 三立新聞報導稱: 俄羅斯新聞報導這次的武漢肺炎, 是由美國的生化藥廠, 制造出來要趁肺炎漫延全球後, 大賺疫苗財!! 之後絕對還會曝光滅絕人口的計畫的! ☠️💀 這和我1個月前的IG文章上寫的
Thumbnail
該進大公司還是新創?🤔️ 先別問這麼多,先告訴我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