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杜拉克論創新-創新常見問題一次解答

更新於 2020/01/2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圖片來源: 經理人網站
最近讀了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管理的責任】,也太好看,尤其是最後一節談〈創新型組織〉,短短的35頁,回答了公司做創新時會碰到的許多問題,我一看版權頁,才發現這已經是杜拉克35年前的作品了,可是清晰的見解今天依然非常適用。
很推薦在組織中需要做創新的人,都可以去找來看,特別是去看〈創新型組織〉這一節,滿滿的都是乾貨,我試著從當中摘一些內容來分享。

創新該從市場而來,還是技術?

創新並不是科學或技術,而是「價值」。
創新不是發生於組織內部的東西,而是外部的改變,創新的衡量,要看它對外在環境的影響程度而定。
因此,一個企業體的創新,必須永遠以「市場」為導向。
以產品為導向的創新,即使有可能會產生技術上的奇蹟,其結果終將令人失望。
要怎麼樣才能稱為創新呢?
杜拉克很清楚的定義,不是從組織本身來看,而是要向外看,看這個創新是不是能對社會、環境產生足夠的影響,進而創造改變。
從這個定義往下去想,假如想要對外部能夠發揮影響的話,那麼,我們的視角當然是要朝外去看,比較容易可以找到可以創造改變的地方;反之,如果我們是往內看,去鑽研發展產品的技術,就算最後找到了超強的技術,這個技術卻未必對市場有意義,也就很難發展出有意義的創新。
就像槓桿在不對的位置,施力再大也很難推動什麼,市場導向就像去找到可以施力的槓桿點,找到了對的施力點,也才有機會真的做到創新去創造改變。

創新和現行事業注定水火不容

創新策略有一個主要的假設:現存的一切都老化了,它假定:現有的生產及服務、市場和通路、技術和製程,遲早都會向下沉淪,不會向上提升。
簡單地說,現行事業的策略,重點會放在「更好、更多」;反觀創新策略,重點則放在「新的、不同的」。
我之前在《為什麼企業的創新事業,不該由重要的事業單位負責?》也討論過創新事業和現行事業應該要分開,主要討論的原因是因為資源分配、彼此會排擠、思維不同,但杜拉克上文一段話就直指問題的核心,創新的意義就是要去淘汰現有的東西,那麼,現行事業怎麼可能容得下注定要來淘汰它的創新事業呢?邏輯上,它們原本就是水火不容、相互衝突的東西。
兩種型態的事業,思維上有甚麼差異呢?我很喜歡文中簡述兩個策略的重點,現行事業追求「更好、更多」,也就是說現行事業比較著重的是資源分配的效率,而創新策略追求的是「新的、不同的」,所以創新需要的是尋找與嘗試,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找到新的、不同的東西。

創新活動的預算,應該與現行事業分開計帳

創新的假定必須是:大多數的創新努力都不會成功,十個看起來很棒的點子,有九個到頭來都是白費工夫。
因為上述這個創新的特性,讓注重資源分配效率的「管理」,沒辦法用相同的邏輯來控制創新。當你去用效率的邏輯,去評估成功率只有一成的創新時,你很難會給予創新資源和機會,畢竟有比較高的機率可以看到成果的改善計畫,對每年要繳出KPI的管理者來說,風險總是小得多。
杜邦在1920年代使用投資報酬率作為控制的指標,幾乎可以適用各項業務,可是,創新卻沒有採用這個著名的模式。
創新活動的開支,排除在公司費用預算之外,兩者分開計帳。
這樣可以使各事業部門的主管放心,不會視創新為他們獲利成績與經營績效的一種威脅,而加以抗拒。
這樣做,也可以使創新工作的費用及投資,確實接受嚴密的控制。
我看這一段的時候非常有感,之前負責事業的時候,在預估下個年度預算的時候,總是會碰到一個兩難問題,新產品到底要設定多高的銷售目標,因為新產品上市的不確定性總是比既有產品高,新產品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所以業務單位總是很傾向抗拒新產品的銷售目標。不過,假如是分開計算的話,似乎就解決這個狀況了。
另外一個有感的是,當時也有機會把新產品的預算與目標,和既有產品混合在一起,確實會發生無法判斷新產品發展狀況的問題,像是用既有品的業績去cover新品的業績目標,或是用既有品的預算去支援新品的費用需求,導致最後無法對新產品做有效的控制。分開計算確實可以讓狀況能夠清楚的被看到,狀況透明了,就有機會能夠監督和管控,才能判斷投資是否足夠,也能去改善操作的成效。
對創新努力另行設定衡量機制,可以幫助我們評估建構創新策略的三個要素:最終機會、失敗風險、和所需投入的努力與費用。
這一段回答了創新事業要設法去衡量的指標是什麼,不只是銷售的狀況,各種投入的效率而已,更重要的反而是上述的三個要素,因為創新事業的主要績效是發生在長期的未來,要去看的是能夠判斷那個長遠未來的指標,機會幫你判斷未來的餅可能有多大,失敗風險判斷成功的機率,二者可以看出收益的期望值,再加上投入費用的評估,就知道新事業未來的利潤是否還有吸引力。
隨時評估所需投入的努力與費用,也是幫助新事業去思考現在的投入足夠,或是還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成功。

創新的組織應該設置在管理型組織之外

以搜尋創新機會為目標的組織,應獨立於現行管理型公司之外。
原因之一是,維持現行事業的運作已很吃重,總經理沒有時間也沒有動機,花功夫淘汰現有產品。
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是,真正的創新很難是現行事業的延伸。它很難吻合今天的範圍、目標、對象、科技或製程。最重要的創新機會,總是超越現有定義的範圍,也就是在現行分權式生產事業「被指派的範圍」之外。
這一段呼應我之前寫的《為什麼企業的創新事業,不該由重要的事業單位負責?》,不過上文提到一個有趣的點是,總經理「沒有動機」去淘汰現有產品,這個完全可以理解,因為總經理還是要負責現行事業的業績,當要淘汰現有產品的時候,等於是把現成的績效給拿掉,去賭一個有不確定性的新產品,確實是很難有動機去做這樣決定。

抗拒變革的解方不在員工身上

當我們把重點放在員工對變革的抗拒上,便弄錯了問題的定義,也使得問題不容易處理。
界定這個問題比較好的方式,應該是以創造、建立和維繫創新型組織為一項「挑戰」,對這種組織而言,變革是常軌而非例外,是機會而非威脅。
因此,創新是一種態度和實踐,特別是指「高階經營層」的態度和實踐。
創新型組織中的「高階經營層」,是創新的主要推動力。
員工抗拒改變,或是不願意去做創新,這些都是需要創新的公司很常反映的問題,我曾經膝反射的也覺得這是員工的問題,應該要從人去做改變。但是,杜拉克卻改變視角,把視線放到「組織」上,從組織去做改變,讓組織成為一個可以創新的組織,也把視角從員工轉向「高層」,畢竟要推動創新,是要在組織內產生改變,只是從員工來bottom-up,恐怕很難改變什麼,需要有高層的支持,有足夠的資源和授權,也才有機會真的產生改變。
我個人認為組織要去創新,「人」的因素還是很重要,但是杜拉克的觀點,讓我能夠從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員工抗拒變革」這個議題。

彼得杜拉克真不愧是管理學大師中的大師,想問題想得很透徹,邏輯清晰,又兼具實務,單〈創新型組織〉這一節短短的35頁,回答了我太多太多的問題了,幾乎可以說是滿滿的都是乾貨了,對組織中發展創新有興趣的人,非常推薦給你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3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臉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燈泡竟然可以亮100年?在美國某個地方的消防局內,有一顆1901年的燈泡,到現在都還能亮著,在2001年的時候,這顆燈泡滿了100歲,還有人特別為它辦了慶生會,這是紀錄片非常引人入勝的開場片段。參加循環經濟論壇認識的朋友,介紹我看這一部紀錄片,這是一部探討現代的一個怪現象,廠商會有誘因去...
    有不少客戶來找我們的時候說,他們也很努力的嘗試創新,但是創新的過程總是滯礙難行,不管是產品、服務,甚至是新的商業模式,進度總是非常的緩慢,導致整個公司還是原地踏步,走不出新的路,一問之下,會發現他們他們把創新的責任,交付給主要事業的經營團隊。這也難怪客戶會碰到創新撞牆的問題,因為這樣的配置...
    最近不只一次碰到,要朝向規模化的新創公司,跟我們提到幾乎相同的問題,跟了很久的元老和新找進來的明星,應該要如何對待?公司要快速的成長為規模更大的公司,需要有更多的人才,而且當規模更大之後,需要的不只是一般球員而已,可能還要有更強的明星球員,而明星球員在市場上通常會比較貴,當花高薪聘請這些明星球員..
    2020的新年假期回來之後,老闆說他去了山裡靜修三天,山裡沒甚麼物資,只吃早餐和中餐,作息很正常每天很早就睡了,問他為什麼要去,他說為了和自己對話,問他有什麼感覺,他說,那是去練習感受「當下」。 說到靜修,想起去年這個時候,我讀了哈拉瑞的【21世紀的21堂課】,最後也提到了「禪修」...
    「你們應該去開個粉絲團,做一下行銷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有人會這麼說,「開個粉絲團」也有人替換成下關鍵字、拍廣告、網紅置入、辦活動等等,每次聽到這樣的對話,都覺得對話的人可能是把行銷想簡單了,以為下廣告、經營社群就是行銷的全部了,但實際上根本不只是這樣。因為自己在這個行業超過十年,所以...
    我在臉書上的帳號被刪了,好像是說我在臉書上有激進的言論還什麼的,但我不過就是在臉書上記錄生活,捕捉生活中突如其來的火花,那一點火光能激起任何的什麼,少到不行的按讚數讓我懷疑。 不論是在手機上,或是打開電腦試著登入,怎麼試都無法登入。不一會兒,信箱裡來了一封無情的信,說檢查過了,我的臉書帳號確實違反
    燈泡竟然可以亮100年?在美國某個地方的消防局內,有一顆1901年的燈泡,到現在都還能亮著,在2001年的時候,這顆燈泡滿了100歲,還有人特別為它辦了慶生會,這是紀錄片非常引人入勝的開場片段。參加循環經濟論壇認識的朋友,介紹我看這一部紀錄片,這是一部探討現代的一個怪現象,廠商會有誘因去...
    有不少客戶來找我們的時候說,他們也很努力的嘗試創新,但是創新的過程總是滯礙難行,不管是產品、服務,甚至是新的商業模式,進度總是非常的緩慢,導致整個公司還是原地踏步,走不出新的路,一問之下,會發現他們他們把創新的責任,交付給主要事業的經營團隊。這也難怪客戶會碰到創新撞牆的問題,因為這樣的配置...
    最近不只一次碰到,要朝向規模化的新創公司,跟我們提到幾乎相同的問題,跟了很久的元老和新找進來的明星,應該要如何對待?公司要快速的成長為規模更大的公司,需要有更多的人才,而且當規模更大之後,需要的不只是一般球員而已,可能還要有更強的明星球員,而明星球員在市場上通常會比較貴,當花高薪聘請這些明星球員..
    2020的新年假期回來之後,老闆說他去了山裡靜修三天,山裡沒甚麼物資,只吃早餐和中餐,作息很正常每天很早就睡了,問他為什麼要去,他說為了和自己對話,問他有什麼感覺,他說,那是去練習感受「當下」。 說到靜修,想起去年這個時候,我讀了哈拉瑞的【21世紀的21堂課】,最後也提到了「禪修」...
    「你們應該去開個粉絲團,做一下行銷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有人會這麼說,「開個粉絲團」也有人替換成下關鍵字、拍廣告、網紅置入、辦活動等等,每次聽到這樣的對話,都覺得對話的人可能是把行銷想簡單了,以為下廣告、經營社群就是行銷的全部了,但實際上根本不只是這樣。因為自己在這個行業超過十年,所以...
    我在臉書上的帳號被刪了,好像是說我在臉書上有激進的言論還什麼的,但我不過就是在臉書上記錄生活,捕捉生活中突如其來的火花,那一點火光能激起任何的什麼,少到不行的按讚數讓我懷疑。 不論是在手機上,或是打開電腦試著登入,怎麼試都無法登入。不一會兒,信箱裡來了一封無情的信,說檢查過了,我的臉書帳號確實違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一、為什麼事業創新很重要? 創新是為避免事業同質化,避免同產業的產品或服務供過於求,導致消費者有過多的商品可以挑選,此時唯一的考量就是價格,企業容易因此削價競爭,造成事業只能賺取極低的利潤,難以長久經營,甚至倒閉。 所以,創新,是創造具差異化事業的唯一途徑。
    《公司的概念》這本書不僅開創了現代管理學,更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企業運營。德魯克的洞見不僅適用於上世紀的通用汽車,對當今的企業依然具有重要啟示。讓我們通過一個假想的案例,來探討如何將德魯克的理念應用於現代企業管理。 想像一家名為「創新科技」的中型科技公司。該公司在過去幾年裡發展迅速
    1. 設計思維的核心理念: - 設計思維提供一個步驟式的框架,完整講述創新要如何以人為本,設計出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型,而非以商品為中心。這本書《The Design Thinking Toolbox: A Guide to Mastering the Most Popular and Va
    Thumbnail
    反向定位適用在既有事業的預期損失促使在位者作出不投資的決定,也就是在位者評估投資新事業所得到的報酬無法補償舊事業蒙受的損失,這時就是挑戰者可以切入的空檔。作者用條理分明的邏輯架構,搭配簡化的數學模型,讓人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反向定位中新舊事業間各要素的作用。
    Thumbnail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許多新興行業快速崛起,人們生活型態變得多樣,我們活在最有機會的時代,不論出身,都有機會在自己選擇的事業領域登上巔峰。
    Thumbnail
    彼得.杜拉克的管理理論,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不被時代淘汰,主要在於他高瞻遠矚的基本精神,那就是…
    創作的先前作業,可藉由使用企業常用的SMART原則(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Time-based)來分析,這是由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提出的如何訂出目標的思考流程。
    Thumbnail
    關於創新,創意,創造力,我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跟金錢在上面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資深教授威廉·達根所著的《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認為三走就足矣: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一、為什麼事業創新很重要? 創新是為避免事業同質化,避免同產業的產品或服務供過於求,導致消費者有過多的商品可以挑選,此時唯一的考量就是價格,企業容易因此削價競爭,造成事業只能賺取極低的利潤,難以長久經營,甚至倒閉。 所以,創新,是創造具差異化事業的唯一途徑。
    《公司的概念》這本書不僅開創了現代管理學,更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企業運營。德魯克的洞見不僅適用於上世紀的通用汽車,對當今的企業依然具有重要啟示。讓我們通過一個假想的案例,來探討如何將德魯克的理念應用於現代企業管理。 想像一家名為「創新科技」的中型科技公司。該公司在過去幾年裡發展迅速
    1. 設計思維的核心理念: - 設計思維提供一個步驟式的框架,完整講述創新要如何以人為本,設計出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型,而非以商品為中心。這本書《The Design Thinking Toolbox: A Guide to Mastering the Most Popular and Va
    Thumbnail
    反向定位適用在既有事業的預期損失促使在位者作出不投資的決定,也就是在位者評估投資新事業所得到的報酬無法補償舊事業蒙受的損失,這時就是挑戰者可以切入的空檔。作者用條理分明的邏輯架構,搭配簡化的數學模型,讓人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反向定位中新舊事業間各要素的作用。
    Thumbnail
    要將工作做好,除了目標、效率、團隊合作等因素之外,創意也是重要的一環,但創意是與生俱來的嗎?為什麼有些人總可以想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想法,但我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呢?創意有辦法培養嗎?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的作者Charles Duhigg首先從學術界找出蛛絲馬跡,學長所發表的論文,
    許多新興行業快速崛起,人們生活型態變得多樣,我們活在最有機會的時代,不論出身,都有機會在自己選擇的事業領域登上巔峰。
    Thumbnail
    彼得.杜拉克的管理理論,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不被時代淘汰,主要在於他高瞻遠矚的基本精神,那就是…
    創作的先前作業,可藉由使用企業常用的SMART原則(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Time-based)來分析,這是由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提出的如何訂出目標的思考流程。
    Thumbnail
    關於創新,創意,創造力,我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跟金錢在上面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資深教授威廉·達根所著的《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認為三走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