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淡淡的《胭脂》:飛蛾撲火的世間女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初我看見的只是一抹粉紅,很小,很淡,像是清洗狼毫時不小心濺出來的一滴水。」(頁22)
《胭脂》是張翎最新的中篇小說,三個看似獨立的故事,讓一幅油畫牽引著。畫家黃仁寬描繪的粉紅顏色極淡,像沾了水卻無法完全透明。只是一次轉錯彎的巧遇,讓胭脂(本名吳若男)與畫家沉入顏料池子,「愛情是一場煙花,美得讓人忘了生死。」(頁91)〈窮畫家與闊小姐的故事〉標題說明他們為何無法相愛的原因,22歲的富家千金拋棄一切,說盡所有能出口的謊言,只為了愛著畫家。無奈張翎的下一句是「煙花瞬間即逝」,無論是抗戰時期,抑或階級差異,都讓他們的愛遭到遠行的船隻組隔。畫家飄洋過海,忘記另一邊等待的胭脂。
別離之前,那幅畫第一次登場,是臨摹宮廷畫師的作品,是黃仁寬拿來賣錢的:「畫上的場面很大,人物也很多,除了那些騎在馬上的錦服男子,地上行走著無數提著箭袋拿著獵物的小廝。」(頁54)
〈女孩與外婆的故事〉流轉到中國的文革時期。張翎說這是她的親身經歷,當初她就跟故事裡的扣扣一樣年紀,躲在棉被裡面任憑人們抄她的家。「媽媽」在這個故事裡面缺席,外婆回溯的記憶顯示命運的重複性:謊言與蛾。外婆即是胭脂,帶著抗戰結束出生的女兒小名「抗抗」,在溫州城左躲右藏。直到女兒秘戀美術老師,甚至產下一女後過世,胭脂才曉得原來自己被女兒蒙在鼓裡,過去她對父母說過的謊,這時全都返回自己身上。
畫在第二篇故事轉化為傳承的技藝,是抗抗突出的技能。「老師說在女孩子中間,很少能看到她那樣好的透視素描能力,那是天分。」(頁100)只是,胭脂前去與學校美術老師對峙的時候,看見他的家庭和樂與歲月靜好的模樣,就像黃仁寬的假畫,藏著外人看不出的缺點。
〈土豪與神推的故事〉則是一記回馬槍。形似胭脂的推拿師在巴黎是個神祕女子,遇見「撿漏」致富的土豪,兩人心裡都藏著說不出的秘密,隨著神推的手緩緩在土豪身上展開,最初的那幅畫意外勾住她的眼,控制兩人後續的互動。神推便是第二個故事的扣扣,外婆遺失在山頭裡的寶藏,43年之後又輾轉回到她面前。
於是,在一連串的謊言之後,神推奪回假畫。原本缺漏的歷史又被補滿:黃仁寬曾經返回中國三次尋親,始終沒有找到胭脂。
走過抗戰、文革、離散的歲月,胭脂三代人利用謊言織成的盔甲保護自己孱弱的身軀,就連土豪也假造一套致富神話定居在巴黎。然而,是否會「弄假成真」呢?張翎在結尾拋下耐人尋味的句子:「比如,他跪在地板上,為我繫鞋帶的那個瞬間。」(頁214)也許飛蛾終究會朝著火光飛去,說服自己還能再精采一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會員
199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us Y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看過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除了紅焰的燈籠以外,肯定對大宅門明爭暗鬥的情節印象深刻,故事就源自於蘇童的《妻妾成群》。
〈世紀末的華麗〉:「有一天男人用理論與制度建立起的世界會倒塌,她將以嗅覺和顏色的記憶存活,從這裡並予之重建。」(頁192)
醫生的養成過程、看診故事、以及人生經驗似乎是彙整成散文集很好的題材。
如果看過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除了紅焰的燈籠以外,肯定對大宅門明爭暗鬥的情節印象深刻,故事就源自於蘇童的《妻妾成群》。
〈世紀末的華麗〉:「有一天男人用理論與制度建立起的世界會倒塌,她將以嗅覺和顏色的記憶存活,從這裡並予之重建。」(頁192)
醫生的養成過程、看診故事、以及人生經驗似乎是彙整成散文集很好的題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天心地情莫蹉跎 死離生別苦自脫 孤騖高飛白蘋流 千古難事消一抹
Thumbnail
  終於連載完畢。   給自己拍拍手,也給各位閱讀的大家拍拍手,謝謝你們的支持,讓我連載之路不至於太孤單。   這個故事,其實是將近十年前的作品了,雖不完美,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但也是花費時間與心神的創作,所以決定把它重新挖出來,花了一些時間修稿、潤飾,也是一項大工程。   我很佩服那些會一再修稿的作
Thumbnail
《你每天的幸福來自於哪些事呢?》想知道泰國人如何談論幸福嗎?來看看泰國人對於幸福的描述吧!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白菊花的故事主要圍繞著華夫人對萬夫人的嫉妒、厭惡和輕視。透過人物之間的較勁反映出社會中的階級和地位問題。文章從不同角度深刻刻畫了上流社會中人物間的心態和情感。故事以秋天為背景,寓意著寂寥與思念。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Thumbnail
「不,我不打算平反。我姐姐已經死了,我要他陪葬。」
Thumbnail
    《煙雨濛濛》為作家瓊瑤於1964年創作的小說。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這是一個溫馨的故事,描述一位老婦與一位陌生人之間的相遇。在濛濛細雨中,他們的對話讓人感到溫暖。故事中述說了充滿愛心與感恩的場景。我們需要關懷彼此,學會感恩的生活態度。 故事結尾意味深長,並向讀者傳達感人的訊息。
Thumbnail
天心地情莫蹉跎 死離生別苦自脫 孤騖高飛白蘋流 千古難事消一抹
Thumbnail
  終於連載完畢。   給自己拍拍手,也給各位閱讀的大家拍拍手,謝謝你們的支持,讓我連載之路不至於太孤單。   這個故事,其實是將近十年前的作品了,雖不完美,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但也是花費時間與心神的創作,所以決定把它重新挖出來,花了一些時間修稿、潤飾,也是一項大工程。   我很佩服那些會一再修稿的作
Thumbnail
《你每天的幸福來自於哪些事呢?》想知道泰國人如何談論幸福嗎?來看看泰國人對於幸福的描述吧!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白菊花的故事主要圍繞著華夫人對萬夫人的嫉妒、厭惡和輕視。透過人物之間的較勁反映出社會中的階級和地位問題。文章從不同角度深刻刻畫了上流社會中人物間的心態和情感。故事以秋天為背景,寓意著寂寥與思念。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Thumbnail
「不,我不打算平反。我姐姐已經死了,我要他陪葬。」
Thumbnail
    《煙雨濛濛》為作家瓊瑤於1964年創作的小說。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這是一個溫馨的故事,描述一位老婦與一位陌生人之間的相遇。在濛濛細雨中,他們的對話讓人感到溫暖。故事中述說了充滿愛心與感恩的場景。我們需要關懷彼此,學會感恩的生活態度。 故事結尾意味深長,並向讀者傳達感人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