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最公平」

2007/12/3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才怪」
筆者最近常常遇到怪怪的家長,當然也不能直接嗆回去,跟家長或是老師聊教育,最常遇到這種人,三不五句就要罵教改很差很混蛋,還有以前聯考最公平。
由於筆者個人待過的地方還算多,電子業補教業教書匠等等都有,其實會有這種思維的人,已經是為人父母年紀的,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大類。
  1. 聯考制度的勝利者,也就是過去考得上大學者,這類人現在有的當老師,天天懷念過去聯考的美好,家長很多都高學歷者,常常覺得自己比老師還要懂什麼是教育。(註:至於他家小孩怎麼教成這副德性,那一定是學校老師不會教,跟家長無關。通通是they的錯)
  2. 聯考制度的失敗者,過去年代沒考上大學,可能連好一點的五專都沒有,整天忙於工作與事業,對於教育到底是啥米沒概念,對於聯考也沒好印象,但就是「覺得」聯考比較好。(註:真的追問下去,都是感覺感想,大部分都是聽來的。)
這兩大類是可以細分下去,但筆者這篇不是要解釋為什麼相信聯考最公平的分類,這不是選舉研究。筆者這篇要解釋的是,「聯考最公平」是一種錯覺,我們先不論研究報告調查指出,因為真的指出教改後也沒比較慘的研究,通常媒體也不報導。筆者就以個人經驗跟觀察,還有跟家長深入訪談的結果來說。
首先,不管哪一類人,他們對於聯考還是現在多元入學的公平與否,判斷基準是根據自己經驗。而想當然耳,經歷過聯考年代的家長,唯一的經驗衡量標準就是聯考制度,唯一的教材評量標準就是教改前的那一套。所以,第一個比較基準就出問題,經歷過兩套標準的人,只有二十年前就在線上的教師,這些人現在沒退,大概也都是行政主管或是待退中。(註:簡單說,就是欠缺比較基準。)
這個問題之所以嚴重的地方在於,每個家長唯一了解的就是聯考制度,而且是以學生的角度去看,而現在面對升學的是自己的小孩,所以會以自己小孩是否受到公平待遇去看,「然後完全忘記當年學校其實什麼人都有」。
當自己的小孩發生學習障礙、學習成效低落,家長的第一個反應大概都是「無法理解」,尤其是聯考勝利組的家長。就以教師的角度來看,小孩的成績出不來,原因可能有很多,除了學校老師教學真的很差以外,還包括小孩青春期在跟你反抗,家庭教育其實根本失能,小孩的同儕有問題,社會環境的誘惑比較多等等,總之要列表出來,每一項都可以單獨講五千字。
但要跟家長溝通,讓他們了解到問題並不單純?通常家長會比較傾向找一些簡單答案。尤其家長學歷很高,真的要跟你「灰」下去,很磨人的。這些磨人的家長,要去深入的溝通才會知道他們的心態,因為真的很注重家庭教育,回家都會指導小朋友課業的家庭,基本上很難出現學習狀況不佳的小朋友。(註:依照小朋友程度有所差異,但父母有沒有從小關心或是影響,差異很大。)
高學歷的家長,自己會看新聞,也會找資料,但通常不會去翻教育論文,而且往往會有偏見,喜歡找自己想要相信的資料去看。當他們相信了多元入學並不公平,就會拼命地去找相關資訊,當出現多元入學其實更公平的資訊,往往傾向過濾掉不看。(註:所以筆者認為聯考很糟的理由,就是因為教出這種家長,導致社會只有二元判斷。)
長期溝通後,當家長對老師有一定信任,深談後會發現,其實家長一點都不了解教育,他們是根據自己經驗去判斷,當狀況跟過去遇到的不同,會傾向原有的經驗為真。例如,有家長埋怨班級秩序跟學習狀況問題,不少人是因為過去屬於前段班,秩序跟成績本來就比較好,常態編班下不可能搞資優班的,家長無法理解下,常常結論就是「教改越改越差」。(註:其實用比例看,過去後段班跟前段班一起統計,綜合結果跟現在比實在沒差多少。)
另一種人,以前聯考沒有考上的,家長比較不會不好溝通,但對小孩學習不佳的憂慮感是一樣的。他們對於教改的優劣判斷基準,欠缺了勝利組的自信,也不確定自己的經驗是否可以套用到自己小孩身上,尤其當自己小孩頭腦似乎比自己好,感覺更有前途時。他們的判斷基準,更多部分來自於媒體與巷議街談。
這種家長最相信,多元入學是對社會階級高的家庭有優勢,當出現特權、關說可以進好學校跟好班級的流言,他們最容易相信。其實現在的中學體制根本很難出現這種狀況,高中升大學更別提,筆者當年在研究所時,真的有親戚一直講教改很差,大學面試都是走後門要給禮物,還信誓旦旦說他的朋友還是誰誰誰小孩就是這樣才考進去。(註:就跟他說我唸研究所沒見過,他還不信哩,堅持他的說法正確,哪個地方不關說。)
多元入學對所謂社經地位高的家庭有優勢,是因為音樂、美術等加權計分,需要靠這些術科去加分,也因此從小補美術音樂班的比較有機會。大學聯考就更不用說了,考音樂系本來就要考術科,而一個學生適不適合念這科,面試有時候比筆試更能看出一個人的特質。只不過這些話對於不少家長來講,根本聽不下去。(註:聯考勝利組的家長常有一種排名迷思,好與壞跟學生本人適合與否無關,要看排名。)
其實,真正讓人「感覺」聯考很公平,多元入學不公平的最大關鍵是,「媒體的發達」。以前筆者念書的時代,不公平的現象?根本沒有人會報導,全校女生都是留西瓜皮,但就是有人可以一頭飄逸長髮飄三年不會被抓。筆者自己就是直接被塞到「實驗班」的學生,連分班過程都免了,教職員子女可以直接進去,有點關係的也是可以,剩下沒關係的就是照著智力測驗去分發了。(註:這應該是大多數人都有碰過的經歷。)
近來政治人物被起底,也讓大家見識到黨國年代,真的黨國高官子弟是怎麼一路建中台大上去的,這些超級不公平誰給你報導?現在媒體報導的不公平,說白一點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或者是煽情十足的專題報導,例如:「各種才藝補習班到處林立,有錢人家的小孩從小補習贏在起跑點,窮苦人家小孩要幫忙家務沒空念書,這就是我們的多元入學產生的亂象。」
機車哩,聯考年代沒這種補習亂象喔,有錢人家小孩以前就不補習,窮苦人家小朋友從前不需要幫忙家務?這是「自古以來」都有的狀況,根本就沒有變過,是要拿來證明什麼?(註:補習班有沒變多,補習人數變多與否,筆者就先不提,因為這扯到古早年代的地方酬庸政治,很複雜。)
筆者聽過太多老師,不停的闡述一個概念,就是「過去聯考年代,窮小孩但是夠努力的,有機會透過考試翻身,考上公教人員改善家裡經濟,現在沒有了」。考試可以翻身?是因為考上什麼才可以翻身吧?如果是考上老師可以翻身,那該檢討的不是聯考,是為什麼沒有那麼多公費教師缺,如果是考上公務員可以翻身,那關聯考屁事?去檢討高普考制度啊。
筆者要說的是,以前沒親身經歷,還沒那麼深的體會,現在碰到了才知道。這些高喊聯考最公平的,比較基準根本就是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上,而且很大一部份是透過自己經驗去理解,一言以蔽之:「保守」。當遇到跟過去經驗不合的,傾向認為現在發生的為不合理。
這就好比一個原始人,大聲疾呼要停止部落使用輪子這項技術,因為這讓年輕人沒有扛物品,無法鍛鍊肌肉,部落會徹底毀滅在這群沒有上進心的年輕人上。
最後,筆者要說的是,台灣人很愛過度延伸,當我們老師告訴家長,考試分數其實沒有那麼重要,他們想的是:「這個老師認為分數不重要」。當我們試圖告訴家長,標準答案對於訓練思考能力不見得有幫助,他們想的是:「沒有標準答案,這老師是人本的,不可相信。」
聯考制度是一種升學制度,採取單一標準,這種單一標準自然會對某種人有特定的優勢。多元入學也是,只是採取多元標準,這當然也會對某幾種人有優勢。我們要檢討的不是哪一種比較公平,這個社會本來就不公平,不然為什麼有人生下來就含金湯匙,有人連湯匙都沒得含?
採取多元入學,背後有一套運作邏輯在,認為學生的評斷標準不應該只有一種。如果家長們認為這套制度是特權關說橫生,那麼聯考制度就不會有?
這就是最大的盲點,所謂的特權就是凌駕制度之上,關說就是要開制度的後門,特權與關說是不分制度的,爭論哪一種制度比較會有特權與關說?這等於是要我們承認,特權與關說是台灣固有文化,我們只是要讓特權者的人數縮到最少,讓其他沒特權的可以公平競爭。
呃,應該是要先杜絕特權與關說的存在吧?這應該從法治教育著手培養健全觀念的下一代,還有強力監督司法機關使其可以公平運作,發揚媒體獨立性使其可以不畏強權報導真相。讓關說者無所遁形,受到社會譴責,耍特權者被一一揪出,受到法律制裁。這才是我們要的吧?
WTF,筆者到現在為止只見過一堆人跟你爭論哪一種制度比較公平,至於特權與關說?反正都會存在,所以就繼續存在,最好是我的小孩可以用到。這種心態,不會有啥米公平制度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