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這個議題很久了,所以選擇把開始留給最初的意象,待我娓娓道來...
我時常在想,這世代的孩子是不是時常面對著家人的期望,從小學、國中、高中/高職、到大學/科大,一路上學習、苦讀到深夜,閱覽著無止盡的書本,卻從腦海中消逝而過,過著上課、考試、吃飯、睡覺日復一日的生活,好像不快樂,但卻也沒什麼好抱怨的,想著這就是人生。
終然,有一天,
你會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學生,接踵而來的期待你都想迴避,可你終究逃避不了自己的內心。那些過往想成為超人、科學家、總統、環遊世界的小小夢想,在如白開水的日子中,這些想望都逐漸成為氣泡消退無蹤。
當你站在人生中的轉捩點時,思索著要選擇什麼工作?才發現,有什麼工作能把你選走?這時,你開始責備著過往的自己,欣羨著他人的生活。
我在想,為什麼我們「不能」多花點時間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需要的、喜歡的到底是什麼?後來想想好像不是「不能」的問題,而是我們「不會」以及「不習慣」好好地審視自己。
我們早已把他人對自己的觀點做為日常,努力塑形成他人理想中的樣子;我們想結交很多朋友,把自己的臉笑僵了,卻會因為一件小事,朋友成了陌生人;我們想成為他人口中的乖小孩,奮力的表現出壓抑的自己,卻唾棄大人間的比較;我們早已忘記當初愛提問的那個孩子,成為接收訊息、學習聆聽的啞巴。因為這樣,我們的日子可以更輕鬆些、可以被讚揚些、可以更快樂些,或許吧,但,那並不是我們最原本的樣子,那不是我。
每個人都是在學習愛自己的過程中長大,我們會哭,但我們練習著正向思考;我們會說,但練習把語言化作文字;我們愛抱怨比較,但我們練習著委婉妥協;我們幼稚又不懂事,但我們練習像大人一樣,就這樣緩緩的把自己的人生堆砌出來,但到頭來,最懷念的還是那個最初的自己。
因為最真實。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選下方「Likes」,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