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被迫放棄夢想,一步步成為向現實妥協的大人 ——孩子有辦法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還記得小時候對著父母大聲說出的夢想嗎?還記得那晚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課業的抉擇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改變了主意?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著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
透過實際上街訪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暸解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也領悟到如何面對轉變的調適以及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
raw-image

〈你的兒時夢想是什麼?〉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被迫做出選擇,把每一個人歸類、分群,選組、選志願到選工作,被社會追著趕著做出的選擇,是你真正想要的嗎?你還記得,什麼是夢想嗎?

來自新竹的小學老師張女士表示:

「我在學生時期開始就對數理極有興趣,便立志成為數學老師,大學也順著這份熱忱就讀師範學院,邁向老師生涯。大學畢業後,家人也支持選擇。」

雖然當時老師福利並不如現在充足,張女士還是如願考上了國小教師,遺憾的是,國小老師要求是「全科都要能教」,並不是夢寐以求的數學專業,但她自認很幸運,求職之路已比對未來迷茫未知的人順遂許多。

張女士也提及,夢想會變,不一定從小立定的志向就這麼專一。

比起大學學什麼丶工作做什麼,更重要的是 — — 調適自己,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所學的東西。

根據調查,台灣僅有13%的人從事小時候夢想的職業,日本更不到10%,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幸運的張張女士,又或著是那13%的天選之人。

小時候就找到自己的「命中注定」,也不是每個人的這份渴望都可以貫徹數十年之久,反而更多的是大學畢業便在選擇的路口徘徊。太多太多人忘了小時候的夢想。

〈是什麼,改變了你的選擇?〉

研究統計顯示,只有44.6%的技職體系出爐的上班族,在第一份工作時能學以致用,工作八年後,卻只剩33.8%技職畢業的上班族仍這麼認為。

這和我們以往的認知有所不同,總是會有人說:「讀技職學校學專業以後比較好找工作」,那又是為什麼,只有這麼低的比例能真正運用所學?是什麼,改變了他們的決定?

我們採訪了一位有相關經歷的楊先生,今年25歲,小時候的夢想是當警察,長大以後選擇了餐飲科。

「讀了四年餐飲科,我很喜歡做菜給客人吃,看到別人吃自己做的菜,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當我們問到現在從事的工作時,他沈默了一下,說自己現在從事家中的科技業,他說:「覺得餐飲業薪水太低,家裡也要我回去繼承家業,所以就沒有再繼續做餐飲了⋯⋯」

raw-image

另一位張先生,今年37歲,他小時候的夢想也是想當警察,覺得警察就是正義的化身,對其充滿憧憬,大學讀了行銷,他說原本可以考警校的,但沒有那股衝動,就選擇了一個比較保險的科系。

而現在的他在園區當工程師,對於這麼反差的改變,他表示:

「原本也是想做行銷相關的工作,試過業務和推銷後,才發現自己其實不喜歡和人接觸、交流,但這又恰恰是這個行業最需要的, 所以我去園區找工作,從基層開始學,做到了工程師,現在很喜歡我的工作。」

其實楊先生和張先生所就讀的科系,和現在的工作都沒有相關,甚至可以說是天差地遠。

不同的是,楊先生確實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和方向,卻因為經濟和家庭因素的考量,放棄了原本熱愛的工作;而張先生選擇了一個不適合也不喜歡的科系讀了四年,甚至可能到職場後才發現,但他並沒有得過且過,而是給了自己重新選擇、探索的機會,最終找到自己的人生志向。

同樣都是改變,都是選擇,我們不能去評斷兩者的對錯。一次次的改變可能耗費許多時間和金錢,也比從始至終走同一條路的人要辛苦得多,但就算到了很久以後才知道自己想從事的職業,那也是幸運並且充滿勇氣的。

改變不是壞事,壞的是知道了,卻不敢改變,就這樣渾渾噩噩,終其一生。

〈不一樣,沒關係!〉

社會中有太少的人能像張太太一樣堅持兒時的夢想,將一生投入在自己的興趣中。反而多數的人是像楊先生,必須考慮種種原因而做出最終的選擇;又或者如張先生,經歷了重重的嘗試與改變,才找到現在自己喜歡且穩定的工作。

研究報告顯示,台灣有54.8%的上班族從事與大學所學非相關的行業。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會選擇薪水有保障且熱門的職業,而不是曾經憧憬和喜歡的工作。

實際上街訪問,我們得知一位曾夢想當一名記者,大學卻主修藝術相關的科系,如今在新竹美國學校擔任小學三年級導師的Amy,也是經過眾多的尋找與嘗試後,才找到屬於自己喜歡的職業── 一名教師。

或許曾經的信念、學習的知識領域都與現在的職業有著顯著的差異,但一路學習的經歷都是運用在教師工作上的寶典。

在指導學生時,Amy常常運用圖片與繪畫等大學所學的視覺藝術領導學生暸解英文、歷史與生物的不同知識。不僅為課堂加入了趣味性,也能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學習模式。

raw-image

從以上的訪問中,我們發現大家的夢想、大學科系與工作專業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性,因此如何找到自己熱愛的職業,並將學習的知識學以致用,是現今生活中值得深思的重要議題。

而Amy則笑著表示:「多多去嘗試不同的事物、去學習喜歡的興趣、去修自己有興趣的課程,最終你會和我一樣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

「我也不知道我以後要做什麼⋯⋯」面對年輕人迷惘的回答早已不足為奇了,我們總是害怕選了一個養不活自己的專業、一個沒有未來的職業。

而我們卻忽略了內心的「喜歡」,才是真正支持我們努力下去的動力。

其實我們並不用害怕做錯選擇,不停地嘗試、不斷地探索,一路上學到的知識和體會,都將會是往後工作的重要技能!

〈結語〉

在人生的這條路上,有人可以從一而終完成、實現自己的夢想,有人則盲目地跟從選擇。出了社會才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堅持夢想當然好,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那麼幸運,掌握人生的所有方向。

如果你不是那個幸運的人,面對選擇依然迷茫而不知所措,那就給自己多一點機會吧!勇敢去嘗試所有事情,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

職業不分貴賤,夢想也是,只要喜歡,就堅定的走下去!到那個時候,只有天空能限制你的高度!

【高一亮孩記者/張于文、侯玥伶、陳暄承 研究報導】


*亮孩是專欄作家,更是暢銷書作家,看看我們的「暢銷好書」!



avatar-img
63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亮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引文 在台灣,青少年的學習壓力是長期受到忽視的議題。兒福聯盟2023年臺灣國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學生的壓力程度達嚴重以上共12.2%(嚴重:7.7%、極為嚴重:4.5%),高中生的壓力程度達嚴重以上(16.0%)更是將近國中生(8.2%)的兩倍。而在兒盟的調查中,有64.7%的國高中生表示他
你心中的濃霧被陽光穿透了嗎? 「你未來想讀什麼科系?」,看著一張張接到手中的傳單,標題的粗體字清晰地影印在紙上,每一個字都是如此明瞭,湊在一起卻讓人迷惘,答案彷彿被朦朧的隱藏在霧裡......
到底為甚麼即使我們已經對學校的策略煩悶不已了,校園霸凌還是這麼普遍? 到最終,即使學校已經試著用那煩悶無效的問卷解決這個問題,反霸凌的關鍵其實藏在校園中的每一個人。
台灣學生認為尋求心理諮商協助是件正常的事情,觀念正確,但真正遇到困難時尋求協助的學生卻寥寥無幾。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
是不是太美麗的生命總是轉瞬即逝?如同《玫瑰少年》裡說的,「哪種美麗會換來妒忌?」或許是不合時宜的,深埋在靈魂裡的美麗。 談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起耳熟能詳的葉永鋕。 相信大家對他的死因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因為「小便之後急著要回到教室,步下台階時卻遇地板濕滑而重心失衡,引發迷走神經性昏厥並倒地,頭
我一直想問,面對一個又冷漠又孤傲又全身帶刺的「青少年」,為什麼她仍選擇了溫柔?為什麼她仍選擇默默吞下所有 的委屈,用她的方式為我「祈福」? 這篇「青春散文」獻給每一個像我媽這樣的大人。你們的心疼,我們看 得懂。正如我們的倔強,你們看的透。謝謝文學,讓這些說不出口的溫度都能被聽見。
引文 在台灣,青少年的學習壓力是長期受到忽視的議題。兒福聯盟2023年臺灣國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學生的壓力程度達嚴重以上共12.2%(嚴重:7.7%、極為嚴重:4.5%),高中生的壓力程度達嚴重以上(16.0%)更是將近國中生(8.2%)的兩倍。而在兒盟的調查中,有64.7%的國高中生表示他
你心中的濃霧被陽光穿透了嗎? 「你未來想讀什麼科系?」,看著一張張接到手中的傳單,標題的粗體字清晰地影印在紙上,每一個字都是如此明瞭,湊在一起卻讓人迷惘,答案彷彿被朦朧的隱藏在霧裡......
到底為甚麼即使我們已經對學校的策略煩悶不已了,校園霸凌還是這麼普遍? 到最終,即使學校已經試著用那煩悶無效的問卷解決這個問題,反霸凌的關鍵其實藏在校園中的每一個人。
台灣學生認為尋求心理諮商協助是件正常的事情,觀念正確,但真正遇到困難時尋求協助的學生卻寥寥無幾。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
是不是太美麗的生命總是轉瞬即逝?如同《玫瑰少年》裡說的,「哪種美麗會換來妒忌?」或許是不合時宜的,深埋在靈魂裡的美麗。 談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起耳熟能詳的葉永鋕。 相信大家對他的死因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因為「小便之後急著要回到教室,步下台階時卻遇地板濕滑而重心失衡,引發迷走神經性昏厥並倒地,頭
我一直想問,面對一個又冷漠又孤傲又全身帶刺的「青少年」,為什麼她仍選擇了溫柔?為什麼她仍選擇默默吞下所有 的委屈,用她的方式為我「祈福」? 這篇「青春散文」獻給每一個像我媽這樣的大人。你們的心疼,我們看 得懂。正如我們的倔強,你們看的透。謝謝文學,讓這些說不出口的溫度都能被聽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們面臨內心深處的渴望和家庭或社會期望的拉鋸戰時,該如何做出選擇呢?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人,尤其是年輕時,面對這種人生的重要選擇更是壓力山大。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如何在堅持夢想的同時,應對來自外界的矛盾與挑戰。
你想要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最近這個問句又不斷浮現腦中。 我想起學生時期曾經那麼感慨:後來,我們都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種樣子。 (想必那個時候一定是做了自己不喜歡的表現吧!)
Thumbnail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曾經有人告訴我,人生到了40歲左右就定型,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照著這個世界、國家運作之下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一一打怪破關每個人都被教育成我要好好讀書才有好出路,但從沒有人教導我們可以有興趣或技能,並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中。 美術、音樂、舞蹈、攝影被定義成無法湖口的未來,然後多少人眼裡有光的人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們面臨內心深處的渴望和家庭或社會期望的拉鋸戰時,該如何做出選擇呢?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人,尤其是年輕時,面對這種人生的重要選擇更是壓力山大。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如何在堅持夢想的同時,應對來自外界的矛盾與挑戰。
你想要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最近這個問句又不斷浮現腦中。 我想起學生時期曾經那麼感慨:後來,我們都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種樣子。 (想必那個時候一定是做了自己不喜歡的表現吧!)
Thumbnail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曾經有人告訴我,人生到了40歲左右就定型,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照著這個世界、國家運作之下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一一打怪破關每個人都被教育成我要好好讀書才有好出路,但從沒有人教導我們可以有興趣或技能,並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中。 美術、音樂、舞蹈、攝影被定義成無法湖口的未來,然後多少人眼裡有光的人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