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第三次殺人|何謂真相?何謂謊言?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何謂真相?何謂謊言?被害人與受害人的關係?殺人動機?又或者真相不過是礙於要給社會一個交代而產生的結論?

在僅有嫌疑人的情況下,命案該如何公正中立的審判?

在這部片中,三隅是否真的殺人變得不是重點。

三隅(役所廣司飾演)是個前科犯,曾經殺過兩個人。這次的命案只有他一個嫌疑人,沒有任何物證或人證,被殺的人是三隅的老闆,檢方也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就是兇手。重盛(福山雅治)受到同事委託,接下看似沒什麼了不起的案件,倘若三隅真的殺人,那麼就是協助辯論、和被害人討論殺人動機等說法,讓法官給予減刑,法官則會聽取檢方和辯方的說詞之後,再予以審判制裁,多次和三隅面談後,重盛卻漸漸地陷入五里霧中。

這個案件,沒有最實實在在的物證(人證也很容易因為主觀問題而有失公正),僅有一名嫌疑人和一名被害者。根據統計學中,有前科的人再犯機率極高,容易導致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三隅曾經殺過兩個人,再殺第三個好像也不足為奇。但統計學中,卻沒有再深入探討那塊『沒有再犯的人』。

檢方與辯方在這個案件中,只能透過死亡現場和嫌疑人的說辭去推斷。三隅打從一開始說的『為了還債殺人』,一直到最後『沒有殺人』,重盛即便從旁打聽,問了與他接觸過的房東,得到的也是很正常的評價。在電影中,重盛的父親用了『瞎子摸象』的故事提醒重盛,然而重盛卻已經不知道自己摸到這個案件的哪個部分。

廣瀨鈴飾演咲江,被害人的女兒。街訪鄰居說『她一隻腳不良於行,走路都一跛一跛,聽說出生就這樣,但對外宣稱是小時候從樓上跳下來受傷才變成這樣,不知道為什麼要說謊。』街訪鄰居的臆測,讓重盛第一個對咲江的認知就是『靠說謊來引人注意的高中女生』。重盛自己在處理協議離婚,且也有個高中女兒正值叛逆青春期,靠偷竊小東西來博取父母親的注目。他自認為自己了解女高中生,主觀意識認為咲江也應該是如此。

因為死者是三隅的老闆,三隅理所當然地認識了咲江。咲江在事務所告訴重盛,自己曾經受到父親的性侵害,這讓重盛大受打擊,他開始質疑自己是否該相信三隅是『為了錢殺人』、或者是感受到了咲江因為被父親侵害而制裁死者、還是咲江是在說謊?

在律師事務所時,咲江確切地說出『內心可能希望父親死掉吧』,但法庭內,被檢方問到『如果可以,你希望跟你父親說什麼?』,而她的回答是『感謝父親的養育之恩』,充滿了矛盾,在在顯示法庭上因為各方的戰術角力,而無法說出真相,因為任何一句話,會左右著結果。

在開庭前,法官會協同檢方與辯方在房間內沙盤推演。不論法官、檢方、辯方而言,這也只是工作。法官的目的要結束這個案子,檢方的目的要將嫌疑人當作兇手送上死刑台,辯方的目的則是減刑或無期徒刑。每個角色有各自立場,都希望結局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走,只要是對自己一方有利,又有誰在乎說出來的是否為真正的真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琉可-RUKA-的沙龍
4會員
15內容數
琉可-RUK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沒有甚麼特殊的想法就畫出來了
Thumbnail
2025/04/29
沒有甚麼特殊的想法就畫出來了
Thumbnail
2025/04/28
結果時隔這麼久,沒想到上一篇依舊停在畫圖。
Thumbnail
2025/04/28
結果時隔這麼久,沒想到上一篇依舊停在畫圖。
Thumbnail
2021/07/07
Work From Home一陣子,除了工作之外想學習的東西其實太多了,前一陣子跟了程式體驗營的步調,總算逼著自己盡可能地多碰這些沒碰過的。翻出了久違的畫筆畫紙,雖然以前就不擅長水彩控水技巧,但我還是動筆畫了。
Thumbnail
2021/07/07
Work From Home一陣子,除了工作之外想學習的東西其實太多了,前一陣子跟了程式體驗營的步調,總算逼著自己盡可能地多碰這些沒碰過的。翻出了久違的畫筆畫紙,雖然以前就不擅長水彩控水技巧,但我還是動筆畫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犯罪後就是「最後」了嗎?而背後的輿論及所有的加害者手上也不乾淨。
Thumbnail
犯罪後就是「最後」了嗎?而背後的輿論及所有的加害者手上也不乾淨。
Thumbnail
新聞是為真相而服務還是為了真相而交換利益?到底新聞存在的意義什麼?而當謊言的開始也許就是另一個謊言的延續
Thumbnail
新聞是為真相而服務還是為了真相而交換利益?到底新聞存在的意義什麼?而當謊言的開始也許就是另一個謊言的延續
Thumbnail
我去影廳看這部電影時觀眾超少,但意外的更突顯出這部電影隱晦與幽微的氛圍,關於殺人動機。 看多了情緒起伏、有因有果的電影,《第三次殺人》的劇情格外與眾不同。看完後我甚至不確定兇手是誰,而這,正是它特別的地方。 你為什麼殺他?重盛律師為殺人犯三隅辯護時,這個問題在他心裡揮之不去。
Thumbnail
我去影廳看這部電影時觀眾超少,但意外的更突顯出這部電影隱晦與幽微的氛圍,關於殺人動機。 看多了情緒起伏、有因有果的電影,《第三次殺人》的劇情格外與眾不同。看完後我甚至不確定兇手是誰,而這,正是它特別的地方。 你為什麼殺他?重盛律師為殺人犯三隅辯護時,這個問題在他心裡揮之不去。
Thumbnail
《罪後真相》讓人看見創作者的努力與突破,是台灣懸疑類型的成功嘗試。雖然距離影史傑作還有距離,但是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本片確實有達到水準,展現成熟的劇情節奏與製作規模。如果往後台灣每年都能出現幾部類似電影,相信台灣也會有機會叩問國際市場,真正帶來電影產業化的可能。
Thumbnail
《罪後真相》讓人看見創作者的努力與突破,是台灣懸疑類型的成功嘗試。雖然距離影史傑作還有距離,但是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本片確實有達到水準,展現成熟的劇情節奏與製作規模。如果往後台灣每年都能出現幾部類似電影,相信台灣也會有機會叩問國際市場,真正帶來電影產業化的可能。
Thumbnail
日影,2018。 不知道為什麼,加入片單時,冒出過,這個殺人,指的是否是在法庭上的被判決者。電影看完以後,自己解讀是吧,他犯過兩次案,而他自己是第三次。 這部的對話跟論點都很有意思。我要再好好看一次、好好記錄。 發現導演是是枝裕和的時候,內心哦~了一聲。他很擅於這種緩慢步調、細細鋪陳、不給答案、家
Thumbnail
日影,2018。 不知道為什麼,加入片單時,冒出過,這個殺人,指的是否是在法庭上的被判決者。電影看完以後,自己解讀是吧,他犯過兩次案,而他自己是第三次。 這部的對話跟論點都很有意思。我要再好好看一次、好好記錄。 發現導演是是枝裕和的時候,內心哦~了一聲。他很擅於這種緩慢步調、細細鋪陳、不給答案、家
Thumbnail
《尋人啟弒》是值得一看的驚悚懸疑佳作,它借用真實事件,挑戰社會道德底線,也表現愛與死亡的衝突矛盾,使人深深著迷於電影氛圍。如果殺人者的犯案動機可以輕易得到合理化,並且成為慾望發洩管道,那麼捍衛人性與人權的正當性都將動搖,再也無法站得住腳。
Thumbnail
《尋人啟弒》是值得一看的驚悚懸疑佳作,它借用真實事件,挑戰社會道德底線,也表現愛與死亡的衝突矛盾,使人深深著迷於電影氛圍。如果殺人者的犯案動機可以輕易得到合理化,並且成為慾望發洩管道,那麼捍衛人性與人權的正當性都將動搖,再也無法站得住腳。
Thumbnail
瞎子摸象—《第三次殺人》 前言 許久沒有打點東西,覺得自己文筆有點下滑,所以想做個30天挑戰。 每天觀賞一部電影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藉以練習自己的寫作和抒發。 註:每篇感想皆為自己的感悟和想法,若有見解不同不對的地方還請鞭策小力一點。 電影作品名:《第三次殺人》三度目の殺人 內容大綱: 預告
Thumbnail
瞎子摸象—《第三次殺人》 前言 許久沒有打點東西,覺得自己文筆有點下滑,所以想做個30天挑戰。 每天觀賞一部電影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藉以練習自己的寫作和抒發。 註:每篇感想皆為自己的感悟和想法,若有見解不同不對的地方還請鞭策小力一點。 電影作品名:《第三次殺人》三度目の殺人 內容大綱: 預告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以下簡稱《誰》)改編自天地無垠的推理小說《第四名被害者》,全劇以鑑識官方毅任視角為出發,在偵辦連續命案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自己多年未見的女兒也捲入了其中。不同於其他的懸疑推理劇,《誰》並非是要釐清「加害者」是誰,而是尋找「被害者」及「下一位潛在的被害者」的過程。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以下簡稱《誰》)改編自天地無垠的推理小說《第四名被害者》,全劇以鑑識官方毅任視角為出發,在偵辦連續命案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自己多年未見的女兒也捲入了其中。不同於其他的懸疑推理劇,《誰》並非是要釐清「加害者」是誰,而是尋找「被害者」及「下一位潛在的被害者」的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