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雀英雄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中國共產主義由毛澤東開始鼓吹人與人互相鬥!人定勝天想法。50年代中後期,一場被後人稱作「人民戰爭」的 除四害 運動,以銳不可當之勢迅速席捲中國大江南北。全民參加這場愛國衛生運動當中,主要有三項起因。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 1949年到1952年傳染病嚴重流行,中央改善環境衛生狀況和,在全國開展了群眾衛生運動。
  • 1952年2月 29日,美國戰機入侵丹東、撫順、風城等地。散佈帶有病毒、細菌的昆蟲,中國初嘗細菌武器的「滋味」。在此之前,美國已在朝鮮戰場曾使用這種武器。3月8日 周恩來發表聲明。嚴重抗議美國政府使用細菌武器屠殺中國人民。14日,政務院128次會議決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員會,下設辦公室 同年底改為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周恩來任主任。19日,中央防疫委員會向各省、市、自治區發佈反細菌指示,要求各地做好滅蠅、滅蚊、滅蚤、滅鼠以及其他病媒昆蟲。12月8日至13日,衛生部召開第二屆全國衛生行政會議。就在這次會上、毛澤東為大會題詞:「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這一題詞後來被廣泛使用,只是把最後一句刪掉了。
  • 1955年冬季中國農業合作化運動進人高峰,預計到全國農業生產高峰期即將到來,並將轉而促進我國整個國民經濟和科學、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的大發展。為了使全國人民,特別是農民,對於我國農業的發展有一個長期的奮鬥目標,中央着手起草一個從1956年到1967年的「農業十七條」即 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由於 毛澤東 幼時就深知麻雀對農作物之害,他即對有關部門發出指示:麻雀是害鳥,能不能消滅它們?時任農業部副部長的 劉瑞龍 找到中科院動物所前任副所長 錢燕文 詢問。錢燕文 回答,我們對麻雀的食性還沒有系統研究過,不敢肯定是否應當消滅麻雀。

醞釀「農業十七條」的過程中,農業部負責人曾約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室研究員、鳥類學家 鄭作新,就該不該消滅麻雀聽取意見。鄭作新表示:國內有關麻雀的研究資料很少。麻雀在農作物收成季節吃穀物,是有害的,但在生殖育雛期間吃害蟲,是有相當益處的。對付麻雀的為害,不應該是消滅麻雀本身,而是消除雀害。遺憾的是,鄭作新 的正確意見在當時沒有被採納。

1955年12月21日,以中共中央名義下發給中共上海、各省委和自治區黨委徵求意見的「農業十七條」中;在1956年1月間,由「農業十七條」擴展的「農業四十條」中,都將麻雀列入「四害」之中。

1956年1月25日,經最高國務會議討論通過的「綱要草案」,第27條規定:「從1956年開始,分別在五年、七年或者十二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

raw-image

1956年秋天,在青島舉辦的中國動物學會第二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了一次麻雀問題討論會。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朱洗、學者 鄭作新、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薛德焴、復旦大學教授 張孟聞、西北農學院教授兼院長 辛樹幟、福建師範學院教授 丁漢波 在此次討論會上表示,麻雀不是害鳥,反對消滅麻雀。

當時 朱洗 ( 中國細胞學家,中國細胞學和實驗胚胎學的開拓者之一)持反對立場,並引用大量史料,尤其是1878年出版的經典著作 「自然界的奧妙」一書中。他說道:

「1744年,普魯士國王 腓特烈大帝因為討厭麻雀每天叫個不停,而且還偷吃櫻桃園裏的果實,就下令懸賞除滅麻雀,誰殺死一隻麻雀就可以得到六個芬林的獎金。於是大家爭相捕雀,結果麻雀沒有了,而果樹的害蟲因沒天敵,越繁殖越多,把果樹葉子都吃光了,結不出一個果子來。大帝不得不急忙收回成命,並且被迫去外國運來麻雀,加以保護和繁殖。」

朱洗 繼續引用美國紐約以及附近城市、澳洲為撲滅害蟲從國外引進麻雀的成果後說:「我們如果公平地衡量利弊得失,應該承認麻雀在某些季節確實有害,但更多的時間是有益的。」他鄭重地提出:「是否應該消滅麻雀尚應考慮。」

朱洗 (1900年 9月13日-1962年7月24日)1919年初夏,五四運動爆發,19歲的朱洗響應五四運動,鼓動學潮,主張罷課,隨即被校方開除。1925年;考入巴黎蒙彼利埃大學生物系,師從法國胚胎學家巴德榮(Batarllon)教授,師徒二人一起從事青蛙單性生殖研究。1931年,朱洗通過了法國國家科學院考試,以學術論文「無尾類雜交的細胞研究」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
1962年7月24日,朱洗 因支氣管癌在上海逝世。由於公開反對毛澤東,其墓被毀滅,墓碑被砸毀,曝屍懲罰。直到1978年11月26日,朱洗才獲重新安葬,並按照原墓誌勒碑。其他幾位反對 毛澤東 消滅麻雀主張的科學家,也都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殘酷迫害。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當然,討論會上也有不少學者不同意以上專家的觀點,鑒於大家的意見不統一,而且把麻雀列為「四害」之一是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決策,主持會議的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教授 李汝棋 在會議總結髮言時說:「目前對這個問題我們很難作出結論。希望大會將記錄整理出來送農業部參考。我們建議所謂的為麻雀「緩刑」和修改政府法令,是不適當的。」

會議過後,上海「文匯報」於1956年冬季至1957年春季,陸續刊出一些生物學和農學學者文章爭論麻雀益害問題。

1957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公佈經過修改後的「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中,從1956年起,在十二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打麻雀是為了保護莊稼,在城市和林區的麻雀,可以不消滅。

1958年 毛澤東 發起起激進大躍進望加快超英趕美,毛澤東不聽專家意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總路線提出後,舉國「大躍進」運動很快就開始了。「綱要修正草案」關於在城市和林區的麻雀,可以不消滅的規定,都被拋到九霄雲外。中央要求在幾年時間內提前實現「綱要修正草案」。消滅「四害」尤其是消滅麻雀的期限自然也隨着大大地提前。

raw-image

1958年2月12日,國務院聯合發佈「關於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指示提出「消滅四害,不但可以在十年內實現,而且完全可能提前實現」。2月13日人民日報一篇社論中稱:除四害是前無古人的壯舉。要爭取在十年內甚至更短時間內,在全中國除盡「四害」,使我國成為富強康樂的「四無」之邦。3月17日,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與衛生部聯合召開除四害、消滅疾病競賽會議,口號是:「爭取提早成為四無國」。

從1958年3月起,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全民滅雀運動的高潮。全民打麻雀運動首先從四川省開始,自3月20日至22日,全省滅雀1500萬隻,毀雀巢8萬個,掏雀蛋35萬個。

天津、哈爾濱、杭州、長春、鎮江、北京等城市紛紛效法,這些城市到4月6日共滅雀1600萬隻。截至1958年11月上旬,全國各地不完全的統計共捕殺麻雀19.6億隻。

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4月21日發表了 咒麻雀 一詩。詩中稱:

你真是混蛋鳥,五氣俱全到處跳,犯下罪惡幾千年,今天和你總清算

除了敲盆敲鼓之外,還安排用獵槍、彈弓射殺麻雀,還有投放毒餌毒殺、放火燒麻雀窩等等

raw-image

隨着麻雀漸漸減少,大多數人沒有料到的惡果出現了:1959年春天上海等大城市的樹木發生了嚴重的蟲災,有些地方人行道兩側的樹木葉子幾乎全部被害蟲吃光。一些科學家強烈要求為麻雀「平反」。

政治氣氛的緩和給麻雀也帶來了一縷春光。1959年上半年,針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存在的問題,毛澤東 和中共中央開展了有限糾「左」工作,知識界沉悶的氣氛也有所緩和。以郭沫若為首的一批歷史學家,發表文章為曹操翻案,當時影響很大。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徐京華 趁勢說,既然曹操可以翻案,麻雀為什麼不能平反?為麻雀平反,比替曹操翻案意義大。「麻雀獄案」終於被提上了日程。

1959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以黨組書記 張勁夫,將「關於麻雀益害問題向主席的報告」送請 胡喬木 轉報 毛澤東。隨報告附送了一份 有關麻雀益害問題的一些資料。資料共三個部分:

  • 外國關於麻雀問題的幾個歷史事例;
  • 目前國外科學家的一些看法;
  • 中國科學家的一些看法。

毛澤東 很快看到報告,並於11月29日簽署:印發各同志。這個報告後來作為中央杭州會議文件之十八散發給與會者。

毛澤東在3月18日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明確提出:「再有一事,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 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子。」

至此,消滅麻雀的運動終於划上了句號。但之後的三年自然災害,其中一項蟲害,或多或少與麻雀數量大減有關。麻雀滅了,但麻雀食的蟲,小了天敵大量繁殖,食盡農民農作物,加上大躍進幹部層層大話,大失收説成大豐收,(當時無人敢説負面報導)導致大飢荒,餓死4000萬農民,四川餓死人數最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祥富的沙龍
0會員
9內容數
由1841 阿群帶路起步,用簡單文字,宏觀視野,復刻歷史。復刻香港歷史;及香港人需知的歷史。
陳祥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2/11
1967年底,已是文化大革命橫掃中國的第二年,全國瀕臨徹底失控的局面。在此之前,紅衛兵在 毛澤東的認可下,在全國造成混亂。毛澤東 號召紅衛兵造反,但因對文革的看法和指示理解不同,紅衛兵內部發生派系鬥爭,當時勢力最大的清華大學「井岡山」部隊和其他學生組織持槍矛等武器,互相批鬥對峙。
Thumbnail
2020/02/11
1967年底,已是文化大革命橫掃中國的第二年,全國瀕臨徹底失控的局面。在此之前,紅衛兵在 毛澤東的認可下,在全國造成混亂。毛澤東 號召紅衛兵造反,但因對文革的看法和指示理解不同,紅衛兵內部發生派系鬥爭,當時勢力最大的清華大學「井岡山」部隊和其他學生組織持槍矛等武器,互相批鬥對峙。
Thumbnail
2020/02/11
投奔共產黨,開始通常都很風光。容國團首年內他代表廣州市參加全國錦標賽,成為全國冠軍並加入中國國家隊。1959年;他到西德的多蒙特參加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男子單打的比賽中連贏七場打入決賽。在決賽中,他以三比一撃敗匈牙利,奪得自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世界冠軍!1961年他與隊友更擊敗日本,為中
Thumbnail
2020/02/11
投奔共產黨,開始通常都很風光。容國團首年內他代表廣州市參加全國錦標賽,成為全國冠軍並加入中國國家隊。1959年;他到西德的多蒙特參加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男子單打的比賽中連贏七場打入決賽。在決賽中,他以三比一撃敗匈牙利,奪得自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世界冠軍!1961年他與隊友更擊敗日本,為中
Thumbnail
2020/01/30
徐大統從上海跟隨杜月笙到香港做事。1949年徐大統攜全家遷居香港,涉足銀行業,與人合作創辦銀行,曾是大新銀行的最大股東。居住在馬己仙峽道,香港車牌號是HK1000。是寧波旅港同鄉會成員,曾捐資支持大陸教育事業。香港柏道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建設了 徐大統紀念樓。40年代,當時美國荷里活女明星 麗泰・海華絲
Thumbnail
2020/01/30
徐大統從上海跟隨杜月笙到香港做事。1949年徐大統攜全家遷居香港,涉足銀行業,與人合作創辦銀行,曾是大新銀行的最大股東。居住在馬己仙峽道,香港車牌號是HK1000。是寧波旅港同鄉會成員,曾捐資支持大陸教育事業。香港柏道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建設了 徐大統紀念樓。40年代,當時美國荷里活女明星 麗泰・海華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病,其實和健康一樣是自然的一部分,卻變成『不自然』的東西的同義字」 「任何被視為神祕、令人害怕的病都會被認為具有傳染性。」 ──《疾病的隱喻》,蘇珊.桑塔格   「人類的歷史即是疾病的歷史。」 ──韓森(FOLKE HENSCHEN,瑞典病理學家)  從人有生命伊始,尾隨在後的幾樣事物,不外乎是,
Thumbnail
「病,其實和健康一樣是自然的一部分,卻變成『不自然』的東西的同義字」 「任何被視為神祕、令人害怕的病都會被認為具有傳染性。」 ──《疾病的隱喻》,蘇珊.桑塔格   「人類的歷史即是疾病的歷史。」 ──韓森(FOLKE HENSCHEN,瑞典病理學家)  從人有生命伊始,尾隨在後的幾樣事物,不外乎是,
Thumbnail
類似的問題,可以用一樣的方法解決嗎? 1887年,加州柑橘面臨重大的病蟲害,是吹綿介殼蟲。你說噴殺蟲劑吧,那個時候DDT還沒有發明,殺蟲殺不了,就算真的有DDT,噴下去反而會讓這個蟲有抗藥性,將來就更麻煩...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類似的問題,可以用一樣的方法解決嗎? 1887年,加州柑橘面臨重大的病蟲害,是吹綿介殼蟲。你說噴殺蟲劑吧,那個時候DDT還沒有發明,殺蟲殺不了,就算真的有DDT,噴下去反而會讓這個蟲有抗藥性,將來就更麻煩... -追蹤、訂閱《郝廣才日日談》來閱讀全文,每天為你說一個故事。
Thumbnail
在那個世界裡,媽媽會多生非常多小孩,大部分都會被吃掉。大自然就是這樣互相分享,看似殘酷,但他們吃與被吃都是一體的。只有我們人不一樣,我們是地球上的他者。
Thumbnail
在那個世界裡,媽媽會多生非常多小孩,大部分都會被吃掉。大自然就是這樣互相分享,看似殘酷,但他們吃與被吃都是一體的。只有我們人不一樣,我們是地球上的他者。
Thumbnail
病蟲害是很多問題累積的結果,無農藥重視的是處理因、而不是解決果。因沒有改善,果會一波接一波的來。而人們處理果的方式,很可能會帶來其他副作用,最後就只能使出越來越強烈的手段,讓農場變成戰場。 植物為什麼會被蟲吃光? 造成病蟲害的原因有三個:
Thumbnail
病蟲害是很多問題累積的結果,無農藥重視的是處理因、而不是解決果。因沒有改善,果會一波接一波的來。而人們處理果的方式,很可能會帶來其他副作用,最後就只能使出越來越強烈的手段,讓農場變成戰場。 植物為什麼會被蟲吃光? 造成病蟲害的原因有三個:
Thumbnail
武漢肺炎爆發,全球都歸咎於中國人愛吃野味,其中袁國勇和龍振邦更指這種民族劣根性導致病毒變種威脅將會無日無之。筆者承蒙《夜貓台》的朋友介紹,大膽提出另一種解釋。就是:現代的資本農業模式,釋放了不同的病毒,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所以就算中國人不吃野味,病毒都會嚴重威脅人類!要解決問題,就得由工業化農業改為
Thumbnail
武漢肺炎爆發,全球都歸咎於中國人愛吃野味,其中袁國勇和龍振邦更指這種民族劣根性導致病毒變種威脅將會無日無之。筆者承蒙《夜貓台》的朋友介紹,大膽提出另一種解釋。就是:現代的資本農業模式,釋放了不同的病毒,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所以就算中國人不吃野味,病毒都會嚴重威脅人類!要解決問題,就得由工業化農業改為
Thumbnail
消滅麻雀的運動終於划上了句號。但之後的三年自然災害,其中一項蟲害,或多或少與麻雀數量大減有關。麻雀滅了,但麻雀食的蟲,小了天敵大量繁殖,食盡農民農作物,加上大躍進幹部層層大話,大失收説成大豐收,(當時無人敢説負面報導)導致大飢荒,餓死4000萬農民,四川餓死人數最多。
Thumbnail
消滅麻雀的運動終於划上了句號。但之後的三年自然災害,其中一項蟲害,或多或少與麻雀數量大減有關。麻雀滅了,但麻雀食的蟲,小了天敵大量繁殖,食盡農民農作物,加上大躍進幹部層層大話,大失收説成大豐收,(當時無人敢説負面報導)導致大飢荒,餓死4000萬農民,四川餓死人數最多。
Thumbnail
防疫原本是為了處理鼠疫的威脅,但是,即使鼠疫已經毫不緊急,緊急狀態的措施卻可以不斷執行下去。 但,先別說一個不存在的瘟疫竟能造成數十年的「抗疫措施」,我們也好奇金門除鼠患的驚人數量與效率,並不禁想問:金門為何有這麼多老鼠?
Thumbnail
防疫原本是為了處理鼠疫的威脅,但是,即使鼠疫已經毫不緊急,緊急狀態的措施卻可以不斷執行下去。 但,先別說一個不存在的瘟疫竟能造成數十年的「抗疫措施」,我們也好奇金門除鼠患的驚人數量與效率,並不禁想問:金門為何有這麼多老鼠?
Thumbnail
若問經歷過的金門人對防疫措施的回憶,得到的答案可能充滿矛盾: 他們會肯定滅害蟲與鼠患的措施的確具有成效, 不過,談到經驗他們往往會提到自己「捕殺技術」的勇猛效率,但又笑談如何「欺瞞應付」的竅門。 而有些人還會壓低音量的談到其中或多或少涉及不同目的「交易行為」。
Thumbnail
若問經歷過的金門人對防疫措施的回憶,得到的答案可能充滿矛盾: 他們會肯定滅害蟲與鼠患的措施的確具有成效, 不過,談到經驗他們往往會提到自己「捕殺技術」的勇猛效率,但又笑談如何「欺瞞應付」的竅門。 而有些人還會壓低音量的談到其中或多或少涉及不同目的「交易行為」。
Thumbnail
為了預防鼠疫,金門最高紀錄在一年之內上繳了22萬6千條老鼠尾巴。 金門面積才135 平方公里,居民僅約5萬多人,因此,當時的金門島上每平方公尺就死了1.7隻老鼠,包含老弱婦孺的全體居民每人平均殺掉4隻以上的老鼠,更驚人的是這樣的滅鼠政策竟實行了20年。
Thumbnail
為了預防鼠疫,金門最高紀錄在一年之內上繳了22萬6千條老鼠尾巴。 金門面積才135 平方公里,居民僅約5萬多人,因此,當時的金門島上每平方公尺就死了1.7隻老鼠,包含老弱婦孺的全體居民每人平均殺掉4隻以上的老鼠,更驚人的是這樣的滅鼠政策竟實行了20年。
Thumbnail
就在這個流感盛行的季節,病毒卻以鐵一般的現象給出了一個再明確不過的證據:動物的病會傳給人,植物卻沒有病傳給人。這證明人和動物其實是在同一個生命層次!最少是極端接近的......而人類正在以史無前例的規模禁錮、虐待、剝削和殘殺動物,所以動物的疾病也以史無前例的規模在人類身上傳播。
Thumbnail
就在這個流感盛行的季節,病毒卻以鐵一般的現象給出了一個再明確不過的證據:動物的病會傳給人,植物卻沒有病傳給人。這證明人和動物其實是在同一個生命層次!最少是極端接近的......而人類正在以史無前例的規模禁錮、虐待、剝削和殘殺動物,所以動物的疾病也以史無前例的規模在人類身上傳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