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亂墜】細味沈從文的《湘行散記.桃源與沅州》

2020/02/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沈從文的散文作品《湘行散記.桃源與沅州》是記載桃源和沅州兩地的所見所聞。在作品中,沈從文先到桃源,然後乘小划至沅州。然而,以描述「至美風光」,探究文中精華,其著墨最多者,莫過於桃源縣的天、地、人。何解?從一句「全中國的讀書人,大慨從唐朝以來,命運中注定了應讀一篇《桃花源記》,因此把桃花源當成一個洞天福地。」裏,足可窺探出此散文的中心思想。同時,在這短短的首句中,沈從文使用了一個頗為吊詭的詞語,這個詞語就是「當成」。
「當成」的意義何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將桃花源比喻成失落於人間的仙境。因為,陶淵明所身處的年代,正是人間正道是滄桑,政治動蕩而永無寧日的黑暗時代,然而,任誰都知道,桃花源絕不可能存在,它只存在文章之中,故陶淵明借桃花源寄托自己理想中,美好、民風淳樸的極樂淨土,這與柏拉圖在晚年時,所提到的烏托邦-亞特蘭蒂斯類同。當然,沈從文是在沒有任何政治包袱的情況下,將自己在桃源縣中的所見所聞,毫不掩飾地抒發出來。沈從文亦明白,世上雖無人間仙境,極樂淨土,故同情文人因身逢亂世,對現狀又極為不滿,他們每以舞文弄墨,將精神寄託於文章之上,讓美好的烏托邦浮現於眼前。從文中「千餘年來讀書人對於桃源的印象,既不怎麼改變,所以每當國體衰弱發生變亂時,想做遺民的必多,這文章也就增加了許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許多人的酒量。」便可以看出在沈從文眼中,文人對桃源的一切寄託,似乎是一種正常的遐想。沈從文雖同情文人的精神寄託,卻不認同文人的另類精神自瀆,這又何解?後文將繼續剖析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2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躬耕隴畝
猶真里斯
猶真里斯
不務正業、高份低能的深山隱士。 愛發白日夢,熱衷做自己喜愛的事。 將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跟大家分享。 正如馬塞爾·杜象所說:「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