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倉央嘉措是因為《步步驚心》,覺得詩詞優美,深情至極。
借這本書是因為剛好看到,剛好想一覽一代詩僧的故事。
讀了它反而對西藏活佛轉世的故事有興趣,想當歷史繼續研讀下去。
無論如何,這本書顛覆了我原本的想像。
「作者林玥是遊走在繁華與世俗之際的平凡女子,喜歡文字,喜歡行走。」根本就是在說我啊,不過,把平凡女子替換成中年大媽就更貼切了,不管,為了文字意境,還是平凡女子好,就讓台北城南的平凡女子說一說書摘與感想吧!
藏傳佛教流傳於青海、西藏、內蒙古,又稱喇嘛教,是佛教三大體系之一。七世紀中葉,藏王松贊干布迎娶唐文成公主與尼泊爾尺尊公主為妻,分別建立小昭寺與大昭寺供奉兩位公主帶來的佛像,並且立法規定信仰由苯教改成古印度佛教,十五世紀,藏傳佛教派別定型-紅教(寧瑪派)、花教(噶當派、薩迦派)、白教(噶舉派)、黃教(格魯派)。
1633年順治皇帝時期,五世達賴羅桑嘉措規範格魯派的各種禮儀,奠定格魯派的統治地位,1682年圓寂於布達拉宮,基於當時局勢考量,立下秘不發喪之遺言。五世達賴的弟子桑結嘉措受命穩住西藏局勢,並且尋找轉世靈童,最後,在山南門隅找到了1683年3月1日出生的靈童阿旺諾布,也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阿旺被帶到巴桑寺學習藏文、佛典,直到1697年(康熙36年)受轉世靈童的第一戒沙彌戒,正式更名為倉央嘉措,桑結嘉措正式宣佈活佛回歸。然而倉央嘉措是個與信徒認知不同的活佛,騎馬、射箭、跳舞、唱歌、飲酒,與一般人無異,在蒙古和碩特和國可汗拉藏汗與桑結嘉措的政治角力中,倉央嘉措成了犧牲品,於1706年登載圓寂,然各種傳說盛行於民間。
當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倉央嘉措才氣縱橫的情詩,「明月何玲瓏,初出東山上,少女面龐兒,油然縈懷想。」「自從見佳人,長夜不能寐,相見不相親,如何不憔悴。」「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傳奇人物的傳奇一生,提供眾人許多想像的空間,許多人將其詩與納蘭性德相提並論,給予「情僧」的封號,我想,在文學上的意義大於實質上的真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