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龍舟跟撿垃圾有什麼關係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環保跟划龍舟有什麼關係?有關係要從一個香港人說起

幾年前剛回台東的時候,有次到糖廠走走,看到某個倉庫裡有幾名壯漢,他們拿著各種我喊不出名字的機具在工作,門口有個立牌,寫著「 青山綠水•划渡蘭嶼」,往下快速瀏覽幾行字,大意是想藉著自造龍舟划去蘭嶼的計畫,為某個環保中心募款。

當下的想法是划龍舟跟環保有甚麼關係?沒有深入了解便離開了
想不到事隔幾年,我回到糖廠,有機會重新認識這件事。

撿垃圾是一件很難的事

有一天,隔壁工坊的水嫂帶了幾位香港人來我店裡,說他們想跟我談談合作的可能,面對面坐下深聊後,才知道其中一位香港大哥就是之前龍舟計畫的發起人「阿康」 胡梓康。

談起龍舟計畫,原來阿康在香港就是一名環保鬥士,香港沿海有許多破碎的無人小島,雖然沒有人,但颱風或海浪會把垃圾沖進島中,便再也出不來,日積月累,垃圾累積量驚人,卻無人打理。阿康看不過去,曾經向環保局或管轄政府反映,希望能有解決的對策,但各單位都認為不甘他們的事,沒有人願意受理。所以阿康自己發起了「淨山」的活動。

說是淨山,但出去一趟便是一場野外求生冒險營。首先,大家須跋山涉水抵達垃圾所在地,大部分會在山谷,下一步要思考如何利用地形來搭建可垂降或是滑輪的繩索,接著有些人下到谷底,有些人在山上安頓救護補給站,底下的人手要快速將垃圾分類,然後打包成能夠靠滑繩運上山的尺寸,一趟兩趟三趟...,運到山上後還得再想辦法把垃圾接力送到車上,第一次他們的成果,是兩噸的垃圾。

raw-image

這件事情做了兩年,到了第三年,有人通知他說不用再去了,因為媒體的廣泛報導、其他環保人士的反彈,終於有政府單位願意做出承諾,他們每月一次會定期的去清理垃圾。阿康說「沒人做過的事,總要有人做,雖然做了一開始不會變好,但做久了就有可能得到改善。」

唯有千辛萬苦翻山越嶺撿回垃圾,才了解當初的隨意丟棄是多麼自以為是

曾經撿過垃圾的地方,有時不出一個月甚至是兩周,又都是滿滿的垃圾,阿康深深感悟應該從小就要把環保意識跟公民責任灌輸在學生身上,「未來是年輕人的,他們還有很多時間要在這個世界生活,我沒有了」他說。

去阿康家時,他拿出一疊他手寫的「環保體育營」的五天四夜日程表,還有落落長的課程目標,在課程規劃裡面,阿康會帶領專業老師及學生,在港口出發,分隊划龍舟去附近的無人小島,他不只是單純帶學生去撿垃圾,更重要的是希望每一個參與的人,往後在決定消費行為時,能夠想到包材的必要性、在隨手丟垃圾之前,能思考垃圾最後會去哪裡。

raw-image

讀著課綱,再比對活動日程表,阿康一一解說每個行動項目的內容,有幾個我聽了都覺得這根本是求生營啊!

野外定向:活動的路線,會通過好幾個小島,第一天是室內的教育訓練,第二天分好隊後正式出航,每船只有一個指南針跟一張路線地圖,學員們要靠這兩樣東西把船划到第二個集合點。

阿康說即使他在船上,學員迷路了他也不會出聲,其實學員們是有能力解決的,只是需要時間想到辦法,這整個過程可以培養學員的領導力跟凝聚力。

游繩攀岩:這是非常靠體力跟技術的項目,當他們抵達陌生島嶼時,如何將自己安頓在安全的地形中,是非常重要的。

事故應變:除了渡海、溯溪,還要登山攀岩,難免會發生意外受傷,所以每一天的訓練中,都會安排傷患處理的課程,包含肩頰受傷、大腿骨折、小腿骨折等等的模擬情境,學員們要學會判斷適當的急救以及固定傷處、搬運患者的技巧。

垃圾收集、廢料重生:出航時以最簡便的裝備出去,所以紮營之後缺的設備,都要想辦法從自然廢材或是廢料中發明出來。例如鍋子不夠了、帳篷破洞了、鞋子進水了等等...。

公民責任:這是整個活動不用教,但學員們無形生成的環保意識,唯有千辛萬苦翻山越嶺撿回垃圾,才了解當初的隨意丟棄是多麼自以為是。


兩個傻瓜挑戰太平洋黑潮
回到龍舟計畫,是阿康到台東蘭嶼遇上「阿文」後萌生的。

阿文在蘭嶼有一間雜貨店,但更多時間是在清理蘭嶼的垃圾,甚至傾盡家財,以回收廢膠樽興建了一所「寶特瓶屋」,成立「台灣說蘭嶼環境教育協會」,希望從環保教育著手,令蘭嶼的環境保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阿康常笑自己是個傻瓜,沒想到阿文是個大傻瓜,於是 發起了「青山綠水•划渡蘭嶼」的籌款計畫,每人只要捐一元,他來打造一艘可渡海的龍舟,親手划向蘭嶼,籌得的款則用來資助阿文的環保協會。

新聞:蘭嶼香港兩個「傻瓜」!造龍舟闖黑潮拼環保
這個計畫的內容還有一艘蘭嶼的拼板舟加入,2018年首次出航,由於縣政單位多不支持這項計畫,所以無法從一般的海港下水,最後選定在滿是礫石的台東南田海岸下海。但那天未準時在退潮時間出海,就差一分鐘,海浪一波波打上來,越打越高,拼板舟才剛下海,沒多久被一個浪頭打來便成好幾塊;阿康的龍舟也陷入出海危機,因為擔心人員會撞到石頭或船身造成危險,當機立斷要大家撤退取消。

2019年經過整頓,改由屏東的興海漁港出發。天氣預報說風平浪靜,但氣候變化之快,不到一小時就開始變天,龍舟上的22人陷入划船苦戰,克服逆風與湧浪,好不容易已經肉眼看見蘭嶼了,但因風浪太強無法入港,最後船被打翻,22人皆由補給漁船救起,但龍舟無力救援,隨著海浪越飄越遠。

兩次的失敗中,「人」的問題也是主要的煩惱之一。阿康的太太說,當時不管是海巡還是港口的主管單位,大家都怕責任,不同意他們從港口出發,所以每換一個下水點,就要重新計算風向、漲退潮、海流速度等等..., 阿康說在香港,海是大家的,但是在台灣,海變成某一群人的,沒有他們的允許就不可以出海,他覺得很奇怪。

連隨行的戒護船也要自己安排,原本安排好兩艘,但其中一艘突然說不能來,他們只好臨時拜託熱情的漁船,假借他們出海釣魚,「順路」跟著他們一起去蘭嶼,而原本就隨行的戒護船,上面載著記者跟龍舟水手的行李,在靠近蘭嶼時發現風浪變大,以中午前要到蘭嶼為由,不顧龍舟上有22條人命,逕自把船先開到蘭嶼,把記者跟行李放下車後便自動解除任務,後續的翻船還是漁船幫忙救人的。

新聞:挑戰橫渡太平洋到蘭嶼 划龍舟22划手落海獲救
龍舟翻覆後過了大約兩個月,阿康他們接到海巡的通知,原來他們的龍舟飄到日本去了,日本的海巡發現船隻但上面沒有人,很是緊張,因為有些船員的東西是套在防水袋並扣在船上的,日本海巡查看裡面的錢幣判斷是台灣船隻,就輾轉聯繫找到康哥,確認人員沒事。

聽到龍舟平安的漂到日本,阿康本來想找時間去日本把船接回來,沒想到沒多久日本遇上強颱,放在岸邊的龍舟碎成好幾片,也無法再修復了。

一百萬,垃圾能消失多久?
「垃圾」這件事,除了遊客製造之外,島上部分居民本身也有將垃圾往海裡丟眼不見為淨的習慣,阿康轉述阿文的困境,除了消化不完垃圾外,也有不被當地人歡迎的敵意,籌來的金流去向不斷受到質疑,很多人好奇兩次出航最後募到多少錢,阿康不避諱的說「一百萬」,乍聽之下很多,但仔細盤算,過去阿文投入的金錢與時間,現在要維持運作的垃圾處理成本、人事成本等等,一次的一百萬,又能換得多少時間的乾淨島嶼呢?

題外話

前幾天我跟著朋友去到台東的無人海邊烤肉釣魚,箱型車生出五百萬傘當屋頂,電瓶接上燈管照明,還有專業釣竿立在岸邊,上頭發著光,有任何動靜一目了然。

raw-image

專業的海邊烤肉讓人覺得新奇,看見他們拿出好大台的無人機更是好奇,原來在海邊釣魚,要利用無人機將釣餌飛出去數十公尺遠的海邊投放。看他們在魚鉤上掛好魚餌,接著拿出鐵絲跟膠帶,把鐵絲分段凹成勾狀,找圓圓的石頭把勾子用膠帶纏繞貼緊,形成一個船錨狀,再將魚餌末端勾上石頭後,掛在無人機上,這樣才能確保投放魚餌時,魚餌能穩定沉在海底。

raw-image

「那魚上鉤之後呢?石頭也跟著回來嗎?」我問
「沒有,石頭就在海裡」

我當下腦中出現的畫面,就是當膠帶在海底脫落後,會如何被魚群吃掉,或是鐵鉤在海流的衝擊下,會如何傷害海底的生態...突然覺得很近,危害自然的人類不是別人,就是我們、就是身邊的人!

看著他們愉悅的分享釣魚成果、一起烤肉聯繫感情,這個儀式變成他們每年聚會的重點,我沒有多說甚麼,也不想成為道德魔人向人說教,純粹覺得,別人不做的,自己要做更多,對自然的包容,我們無以回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很會寫鬼故事的人妻
47會員
130內容數
台灣靈異故事、藍色蜘蛛網等戲劇鬼故事已成經典,感受恐懼的感官需要得到滿足,生活周遭都是鬼故事的靈感,有真實改編,也有憑空想像,驚悚反轉故事錦集。最近開始記錄婚姻鬼故事。
2021/12/23
鄰居老太太的兒子搬回來住後,晚上一直聽見牆壁的碰撞聲。有天小賴家搬回來,看見老太太在門口閒晃,一問一下才知道出大事了...
Thumbnail
2021/12/23
鄰居老太太的兒子搬回來住後,晚上一直聽見牆壁的碰撞聲。有天小賴家搬回來,看見老太太在門口閒晃,一問一下才知道出大事了...
Thumbnail
2021/12/22
老吳跟太太求子多年一直無果,最近太太突然一反常態吵要離婚,老吳別無選擇請人偷拍他老婆,竟意外發現驚悚的秘密...
Thumbnail
2021/12/22
老吳跟太太求子多年一直無果,最近太太突然一反常態吵要離婚,老吳別無選擇請人偷拍他老婆,竟意外發現驚悚的秘密...
Thumbnail
2021/12/22
沖完澡「咚咚咚咚」男友突然大力的敲門,小梅開門一看,看到男友氣呼呼地問她「妳剛剛有沒有模仿嬰兒哭聲?」小梅嚇到,說沒有,剛剛只是在洗澡而已,男友罵她「都是你講那些有的沒有的,害我也跟著出現幻覺,小孩沒了就沒了還要怎樣?」說完男友隨身物品收一收就出門了。
Thumbnail
2021/12/22
沖完澡「咚咚咚咚」男友突然大力的敲門,小梅開門一看,看到男友氣呼呼地問她「妳剛剛有沒有模仿嬰兒哭聲?」小梅嚇到,說沒有,剛剛只是在洗澡而已,男友罵她「都是你講那些有的沒有的,害我也跟著出現幻覺,小孩沒了就沒了還要怎樣?」說完男友隨身物品收一收就出門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一九九五年六月荒野保護協會成立時,我們的目標是用環境教育與全民參與的方式,來守護生物棲息地。因為供萬物生長的棲息地型態很多,所以我們常笑說荒野是包山又包海,這從我們環境行動的三個面向——永續山林、生態城市、無塑海洋,可以看出。 對於陸域生態的守護是從成立之後就開始,隨後沒多年就開始推動公園生態化當作
Thumbnail
一九九五年六月荒野保護協會成立時,我們的目標是用環境教育與全民參與的方式,來守護生物棲息地。因為供萬物生長的棲息地型態很多,所以我們常笑說荒野是包山又包海,這從我們環境行動的三個面向——永續山林、生態城市、無塑海洋,可以看出。 對於陸域生態的守護是從成立之後就開始,隨後沒多年就開始推動公園生態化當作
Thumbnail
陳宗暉《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獲2020 Openbook 好書獎的年度中文創作獎,並於2021年獲臺灣文學獎之蓓蕾獎。這本書談到生命、疾病、家庭、友朋、自我與環境等主題。作者從身處的時空中流出思考的河水,人事、感觸與體悟在其中交纏流動,順著他由文字連綴起的綿延川流,陳宗暉帶讀者徒步去到了更遠的地方。
Thumbnail
陳宗暉《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獲2020 Openbook 好書獎的年度中文創作獎,並於2021年獲臺灣文學獎之蓓蕾獎。這本書談到生命、疾病、家庭、友朋、自我與環境等主題。作者從身處的時空中流出思考的河水,人事、感觸與體悟在其中交纏流動,順著他由文字連綴起的綿延川流,陳宗暉帶讀者徒步去到了更遠的地方。
Thumbnail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3 淨灘觀念差很大?!其實不浪費就是一種環保!! 淨灘不就是幫忙撿垃圾?!​ 原來有些事前準備不可少~~~​ 環保愛地球真的很困難嗎?​ 本集重點​ 📍海湧工作室做什麼​ 📍淨灘工作室的事前教育 📍環保觀念不是1和0​ ■海湧工作室做什麼​?
Thumbnail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3 淨灘觀念差很大?!其實不浪費就是一種環保!! 淨灘不就是幫忙撿垃圾?!​ 原來有些事前準備不可少~~~​ 環保愛地球真的很困難嗎?​ 本集重點​ 📍海湧工作室做什麼​ 📍淨灘工作室的事前教育 📍環保觀念不是1和0​ ■海湧工作室做什麼​?
Thumbnail
從山林行腳回來,隔天老婆大人早上在社區散步時,就順便帶上夾子與垃圾袋,邊健走邊撿拾道路旁的垃圾。在美麗的山林間,只要出現一罐罐棄置的空瓶空罐,殘破的塑膠袋或煙蒂吸管咖啡紙杯……看起來就會很礙眼。 或許有人會懷疑靠少數人這麼偶爾的沿著自然景點的馬路撿垃圾有用嗎? 環宇廣播電台. 節目名稱:人與土地
Thumbnail
從山林行腳回來,隔天老婆大人早上在社區散步時,就順便帶上夾子與垃圾袋,邊健走邊撿拾道路旁的垃圾。在美麗的山林間,只要出現一罐罐棄置的空瓶空罐,殘破的塑膠袋或煙蒂吸管咖啡紙杯……看起來就會很礙眼。 或許有人會懷疑靠少數人這麼偶爾的沿著自然景點的馬路撿垃圾有用嗎? 環宇廣播電台. 節目名稱:人與土地
Thumbnail
在海邊工作感覺很自由、很開心、很「廢」——真的是這樣嗎?喜愛水上運動的人,可能多少都曾對教練一職心生嚮往,覺得能邊玩、邊工作,再美好不過,卻忽略了潛藏在水面下的危險與挑戰。
Thumbnail
在海邊工作感覺很自由、很開心、很「廢」——真的是這樣嗎?喜愛水上運動的人,可能多少都曾對教練一職心生嚮往,覺得能邊玩、邊工作,再美好不過,卻忽略了潛藏在水面下的危險與挑戰。
Thumbnail
我想,「垃圾減量」不應該是一件現在看起來很小清新、文青、創意商品用來作為口號而生產商品的文案,也不應該是太過艱澀難懂的論述研討,大部分的時候必須從小、從生活出發,改變生活中製造垃圾的行為,從生活最細小的地方做起,才能盡可能的降低垃圾的數量。
Thumbnail
我想,「垃圾減量」不應該是一件現在看起來很小清新、文青、創意商品用來作為口號而生產商品的文案,也不應該是太過艱澀難懂的論述研討,大部分的時候必須從小、從生活出發,改變生活中製造垃圾的行為,從生活最細小的地方做起,才能盡可能的降低垃圾的數量。
Thumbnail
環保跟划龍舟有什麼關係? 撿垃圾是一件很難的事? 唯有承受自然的力量,才理解人類的自以為是
Thumbnail
環保跟划龍舟有什麼關係? 撿垃圾是一件很難的事? 唯有承受自然的力量,才理解人類的自以為是
Thumbnail
在網路、新聞中聽聞的塑膠微粒,正真實地在我們眼前發生著⋯⋯ 然而,更讓人感到傷心的是,過程中聽聞部分辦理淨灘的單位,雖然帶著團體做了有意義的行動,可是卻在淨灘完成後,叫了一箱又一箱的保特瓶裝水、又或者將淨灘的手套用過即丟⋯⋯,那麼,淨灘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Thumbnail
在網路、新聞中聽聞的塑膠微粒,正真實地在我們眼前發生著⋯⋯ 然而,更讓人感到傷心的是,過程中聽聞部分辦理淨灘的單位,雖然帶著團體做了有意義的行動,可是卻在淨灘完成後,叫了一箱又一箱的保特瓶裝水、又或者將淨灘的手套用過即丟⋯⋯,那麼,淨灘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Thumbnail
遠遠望去,幾個嬌小身軀在海灘上來回奔走,手持長夾、拾起垃圾、集中於垃圾袋,彷彿重複播放的影片,他們一行人早已在這片海灘上,一遍又一遍地彎下腰淨灘超過三個寒暑。在新竹市香山區沿海一帶,有一群少年正試圖守護海岸線的美麗。
Thumbnail
遠遠望去,幾個嬌小身軀在海灘上來回奔走,手持長夾、拾起垃圾、集中於垃圾袋,彷彿重複播放的影片,他們一行人早已在這片海灘上,一遍又一遍地彎下腰淨灘超過三個寒暑。在新竹市香山區沿海一帶,有一群少年正試圖守護海岸線的美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