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吃月餅,還是吃盒子?」-- 海湧工作室 創辦人 陳人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4/02/14 萱

TEDxCGU 陳人平演講截錄

「你要吃月餅,還是吃盒子?」

海湧工作室- 希望能利用海湧,讓大家喚起垃圾的問題。


被垃圾填亡的海龜

這是陳人平在小琉球對海龜進行救傷,在一隻海龜的身體裡被填滿垃的圾。

raw-image

「你知道海龜咬到塑膠袋的過程,牠沒有辦法吐出來,牠只剩下一條路,就是吞進去,當牠慢慢吞到胃裡,你知道結果是什麼嗎?還有一半的塑膠袋在牠的嘴外。」

垃圾問題--從「撿」開始

參與門檻低,包括各種企業、民眾,把海灘清乾淨很爽。

但是撿完後,一個月、兩個月後呢?

垃圾問題的根本---浪費

raw-image

「在一些演講場合中,撿了垃圾筒的塑膠袋,大家猜一下這個塑膠袋原本是裝什麼?」

「這個塑膠袋,是拿來裝早餐的,而這個從垃圾桶被我撿起來的塑膠袋,第一沒破、第二沒髒,而通常丟這個塑膠袋的人,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會在製造一個塑膠袋。」

「用塑膠袋不是就不好,而是有沒有浪費的心態。一個月如果都使用同個袋子,那一個月就減少30個塑膠袋。」

「你的選擇是什麼? 而不是說把垃圾丟到垃圾桶,再說是你的錯。」


先減量,再回收

在2019年,台灣在五大場合禁止提供一次性吸管。成效可以從台灣每年ICC淨灘行動的數量排名來看,政策是否有效的減量。

「你確定你們日常吃的蚵仔煎,真的是蚵仔煎,而不是毒蚵仔煎嗎?」

"垃圾丟到垃圾桶,絕對不會消失"

「台灣的垃圾處理方式有三種:掩埋、回收、焚燒,這三個不論是哪種方式,都在一塊土地上,那塊土地叫台灣。我不知道你們對於家的定義是什麼,台灣就永遠是我的家。離開房間、廚房,他們只是以另一個形式出現在我們另一個家,他是沒有辦法消失的。」

在台灣的海邊,他們曾經撿到一個民國73年的蝦味先袋子,這代表什麼?

台灣有很多合法的垃圾掩埋場,在海岸線,而這些在海邊撿到的垃圾,也曾是一個大學生,乖乖丟到垃圾車的垃圾。但是,它今天出現在這裡。

"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從上層減量,因為垃圾是不會從世界上消失的。"

「如果沒有處理垃圾的能力,那我們有能力繼續製造這些垃圾嗎?」


-從日常做起

「一直以來都只有你願不願意做,沒有做不到。」

大家可以做什麼?

raw-image
raw-image

連中秋月餅都可以裝,如果朋友說:「ㄟ!這樣很醜,可不可以不要這樣裝」,那下次送月餅的時候送盒子就好,他比較喜歡盒子的感覺。如果你送盒子,朋友又說:「盒子怎麼是空的」,你就跟他說:「做人不要太貪心,要盒子又要月餅,你是要吃月餅還是盒子。」你確定拿到很多禮物的人,不會拿到很多垃圾嗎?為什麼不能只送月餅?


丟臉?自備容器會丟臉?

自備容器,這件事情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

在內用小火鍋店時,看到外送員來拿小火鍋:一個火鍋吃不到兩個小時,製造的垃圾需要花兩百年以上的時間分解。


結尾

我們可能無法改變整個世界,但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為了改變世界,而付出過努力!


心得

海湧工作室,在之前只知道是一個辦理淨灘活動的單位,沒有了解其中的理念及實際參與過活動。

他利用在不同海岸拍攝的垃圾,顯示出台灣各地的海灘垃圾問題。在帶出,現在流行的淨灘,把垃圾清乾淨很【爽】,再帶到從源頭減量。並利用自己實際的經歷來呈現。

我之前有淨灘過幾次,但是都沒有仔細思考,垃圾是從哪裡來?像是陳人平他在海邊撿到一個民國73年的蝦味先袋子,他提到,是因為台灣很多垃圾掩埋場在海岸線。我覺得看了這個影片後,"淨灘的意義",在我心中又更聚焦一點了。但是現在還不知如何用言語紀錄、形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地上的粉塵
3會員
5內容數
紀錄學習日常,或許以後會希望文字整理到能公開的情況。
大地上的粉塵的其他內容
2024/10/22
浪遊,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 慢慢走,感受這片土地,慢慢聆聽、體會這片土地。
Thumbnail
2024/10/22
浪遊,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 慢慢走,感受這片土地,慢慢聆聽、體會這片土地。
Thumbnail
2024/10/07
因為信仰的緣故,Dipit(笠螺)復興部落成為全台第一個「無菸無酒」部落,在週日時,幾乎看不到部落夥伴,大家都去做禮拜了! 現在Dipit部落有一個團隊,核心成員約7人上下,其中Dipit媳婦張慧芬和王明源阿公是發起人,當時阿公看到有人想要從光復踏入他們的土地,將土地開發為種植地,而那塊土地是
Thumbnail
2024/10/07
因為信仰的緣故,Dipit(笠螺)復興部落成為全台第一個「無菸無酒」部落,在週日時,幾乎看不到部落夥伴,大家都去做禮拜了! 現在Dipit部落有一個團隊,核心成員約7人上下,其中Dipit媳婦張慧芬和王明源阿公是發起人,當時阿公看到有人想要從光復踏入他們的土地,將土地開發為種植地,而那塊土地是
Thumbnail
2024/04/16
吃蔬食 要怎樣才會健康呢?
2024/04/16
吃蔬食 要怎樣才會健康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日常生活中,垃圾處理已經是一套非常完善的系統,只要把物品回收分類,再丟進垃圾車,接下來這些垃圾的命運如何,對我們來說就顯得印象模糊了。大家有參與過任何撿垃圾活動嗎?像是淨灘、爬山時順手把山上的垃圾帶下山,或是撿起被丟棄在路邊的垃圾們。大家是否有思考過,這些垃圾是從哪裡來的,又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呢
Thumbnail
我們日常生活中,垃圾處理已經是一套非常完善的系統,只要把物品回收分類,再丟進垃圾車,接下來這些垃圾的命運如何,對我們來說就顯得印象模糊了。大家有參與過任何撿垃圾活動嗎?像是淨灘、爬山時順手把山上的垃圾帶下山,或是撿起被丟棄在路邊的垃圾們。大家是否有思考過,這些垃圾是從哪裡來的,又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呢
Thumbnail
我住在一座漂浮在大海中央的小島。我住的那座小島,到處充滿五顏六色的東西。這些五顏六色的東西,透過各種路徑,一點點、一點點的流向大海......
Thumbnail
我住在一座漂浮在大海中央的小島。我住的那座小島,到處充滿五顏六色的東西。這些五顏六色的東西,透過各種路徑,一點點、一點點的流向大海......
Thumbnail
活動適用年級:低年級 使用教材:李明愛:《塑膠島》(新北:字畝文化,2018) Jane J. Lee:〈吸管怎麼會跑進海龜鼻子裡?〉(台北:大石文化,國家地理雜誌,2015.8.24) Mr.6 劉威麟:〈聯合國出任務 全球小朋友齊接招〉(台北:國語日報,2022.4.4)
Thumbnail
活動適用年級:低年級 使用教材:李明愛:《塑膠島》(新北:字畝文化,2018) Jane J. Lee:〈吸管怎麼會跑進海龜鼻子裡?〉(台北:大石文化,國家地理雜誌,2015.8.24) Mr.6 劉威麟:〈聯合國出任務 全球小朋友齊接招〉(台北:國語日報,2022.4.4)
Thumbnail
某一次在YouTube上觀看關於地球暖化的視頻 看到一隻在大海裡的海龜痛苦的模樣 因為海龜的鼻子插著一根人類隨意丟棄的吸管 那個畫面怵目驚心 久久無法釋懷 加上近年來地球暖化一年比一年加劇 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也不比以往來的友善 於是興起了減塑生活的想法 進而在日常生活中落實 其實也蠻有成就感的
Thumbnail
某一次在YouTube上觀看關於地球暖化的視頻 看到一隻在大海裡的海龜痛苦的模樣 因為海龜的鼻子插著一根人類隨意丟棄的吸管 那個畫面怵目驚心 久久無法釋懷 加上近年來地球暖化一年比一年加劇 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也不比以往來的友善 於是興起了減塑生活的想法 進而在日常生活中落實 其實也蠻有成就感的
Thumbnail
我想,「垃圾減量」不應該是一件現在看起來很小清新、文青、創意商品用來作為口號而生產商品的文案,也不應該是太過艱澀難懂的論述研討,大部分的時候必須從小、從生活出發,改變生活中製造垃圾的行為,從生活最細小的地方做起,才能盡可能的降低垃圾的數量。
Thumbnail
我想,「垃圾減量」不應該是一件現在看起來很小清新、文青、創意商品用來作為口號而生產商品的文案,也不應該是太過艱澀難懂的論述研討,大部分的時候必須從小、從生活出發,改變生活中製造垃圾的行為,從生活最細小的地方做起,才能盡可能的降低垃圾的數量。
Thumbnail
上禮拜六,天氣好,被朋友邀約,參加淨灘活動,一起去新園鄉附近的海岸淨灘。 對於環保活動的議題,我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公民,之前有提到過關於動物園的文章,而我身旁總有一兩個女生朋友吃素,對環境保護比我還要上心,常常在臉書看到她們分享關於環境的議題,不知道是潛移默化,還是怎樣(一定是友誼的魔法啦XDD),漸
Thumbnail
上禮拜六,天氣好,被朋友邀約,參加淨灘活動,一起去新園鄉附近的海岸淨灘。 對於環保活動的議題,我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公民,之前有提到過關於動物園的文章,而我身旁總有一兩個女生朋友吃素,對環境保護比我還要上心,常常在臉書看到她們分享關於環境的議題,不知道是潛移默化,還是怎樣(一定是友誼的魔法啦XDD),漸
Thumbnail
漁網是我們向大海討食物的工具, 無用後,卻成為垃圾飄盪在海洋。    2020.9.19
Thumbnail
漁網是我們向大海討食物的工具, 無用後,卻成為垃圾飄盪在海洋。    2020.9.19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